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使用氮肥可能引起的问题 -- 方解石

共:💬74 🌺198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汗死~~~~~~~~~~~~~

专业人士谈不上,就是曾经在土壤环境方面学习工作了不少年头罢了

说实话,国家最近10几年,在农业土壤方面投入的资金非常巨大,但是收效甚微。一方面,土壤学本身陷入了发展瓶颈,理论研究完全看不出创新突破的的希望。另一方面,过去这些年,为了追求产量效益,对土地基本上采用的是掠夺式开发,化肥农药持续几十年高强度投入,已经破坏了土壤本身的生态平衡,想要恢复非常困难

家园 这个我是知道的

但是我之所以认为至少在我们那边,食道癌和水污染的关系大,是有原因的。

我在大学的时候曾经参与过一个社会调查,的确如您所说,想严格的证明水污染和癌症有关,这可能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难的事情,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大概所有的人都不会相信。但是如果亲身到那个地方的话,估计您可能会改变看法。一个两千多人的村一年死了二十多(参看新闻报道的河南黄孟营村,像这样的村沿河还有很多),后来央视记者取水样化验的结果,地下水的确已经被亚硝态氮污染。

为什么无法拿出来科学证据?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这些讲科学的人只会夸夸其谈(在这一点上我一直很羞愧而无奈),却很少真正的去调查,国家每年在某些空头项目上投入非常多,真正的去调查看事实的项目却很少。指出来事实,都是只能作为一个新闻而被流传被质疑,真正的数字却因为没有资金没有支持而无法得到。穷困的老百姓默默地死去,只留下家人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模糊的惨痛记忆。

温州我去过几次,不客气地说,多少对那里有点成见。另外其实水污染现在想找比淮河流域剧烈的不太容易(参看央视关于淮河污染和网上关于淮河卫士的报道)。你们温州市区的瓯江边上,包括入海口附近我都去过,目视的结果是氨氮、有机质等污染绝对没有淮河严重,虽然水中的固体废弃物的数量比较多(我在那边拖网取样的时候发现的)。淮河的支流水是黑色的,酱油一样,味道是腥臭的,可以让石灰变色,可以让河边人家屋里放置的铜器两年内锈迹斑斑。淮河的某些支流自从1989年以后就很少有贝类,自90年代后期开始连水草都没有了。而在瓯江边上我还看到不少水生生物。淮河某些支流的水可以直接把人熏晕把眼睛熏失明。我想,你们温州估计还找不到这样的环境吧。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多半以三个价态存在: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这三个价态经常可以互相转化,如氨氮被氧化成亚硝态氮,进而被氧化成硝态氮。而硝态氮在很多时候缺氧环境中又能被还原为亚硝态氮。所以并不是单单一个价态的污染,这个是我的看法。例如,我所去的那个癌症村,他们村的地下水主要受到氨氮浓度很高的河水的污染。但是氨氮渗入地下水之后,转化为亚硝态氮才是直接影响人健康的因素。当时这条支流的氨氮浓度最高可以到10mg/L,这是很少有的。这样高浓度的污水直接去灌溉,造成了地下水的污染。

然而这个跟氮肥施用太多引起的污染有啥区别?实际上还真没有啥区别。因此当时指导老师提醒我们注意区分面源污染和污灌的污染。就我们自身的知识面、能力以及获得的赞助来说,区分这两者还真是困难。虽然在现场能够明确主要原因是河水污灌的原因(因为和其他污水不进的村一比,这个村的癌症发病率明显偏高),但是就是无法得到您所认为的在科学上拿得出去的数据。因此后来就是泛泛地写了个报告罢了。今天再次看到这个话题,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逝者已已,只愿生者能接受教训。

写了这么多,还望您能够理解我的心境。对某些言辞,河里总是对熟悉的面孔过于宽松,而对某些不熟悉的id则要求相对苛刻点,就像下面黄河故人兄所表现的那样。而实际上,每一个观点后面都藏着个体发展的历程。并不是简单可以一笔抹去的。也希望您细读下网易的报道。不搞清楚别人的观点就贸然反驳我想并不是一个适当的做法。

通宝推:绿水,洗心,木头,
家园 氮素对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硝酸盐影响

进入植物体内的硝酸盐含量过高的话,是个很大的威胁,这方面的报道也很多。富营养化是水体环境生态失衡,从而导致优势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过程,氮磷元素当然是造成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但是是否是决定性因素,目前还没有结论,我国对于富营养化,这些年来基本上是束手无策,国家花了几亿在滇池富营养化治理上,现在还不是一个臭水坑

袁隆平的贡献当然还是毋庸置疑的,农作物产量提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利用杂种优势。袁隆平最厉害的就是培育出了稳定的人工杂交水稻品种,使我国水稻产量产生了质的飞跃,但是说实话,杂交稻产量虽好,品质就不行了

还有一点关键的就是杂交稻子代不能做种子,所以我国虽有很强推广杂交水稻到全世界,解决全球人民吃饭问题的雄心,但是效果却非常差,你说哪个国家愿意自己的粮食种子命脉掌握在别国手中啊,这可比原子弹威力大多了

曾在工作中见过袁老一面,确实有大科学家之风,十分让人敬仰,但我觉得目前的对他的宣传走向还是非常危险的,比如前段时间关于他所谓的“饿死3000万人”的别有用心的引申利用。说起来,当初在作物杂交领域有南袁北李之称,而如今知道李振声的名字的还有多少呢

家园 河南农大土壤学根本不入流

土壤学国内领军的自然是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了,当然,实际上,土壤学这门学科也早就没落了

家园 污染其实也不是现代社会就有的

其实我对农业不是很懂,我只是关注水污染多一点。污染其实不可避免,只要有人就有污染,呵呵,这个根本就是人与自然的冲突决定了的,除非大家都退回到原始社会。

污染其实也不是现代社会就有的,圣经里面曾经提过赤潮:某大哈里念咒语发功,海水变成了血色……其实,在我看来,如果不是乱吹的,那血色也就是赤潮而已。

明朝苏州府立了一块虎丘石碑,严禁染布厂往下游排污水,呵呵,大概是中国最早的水污染法令了。只不过古代没有人工合成化肥而已。

现代社会化肥造成水污染在我看来很难避免,只是多和少的问题,对于中国,这个问题不解决好,祸及子孙。也十分各位化肥专家能多写点这方面的好文,我也可以多了解一点这方面

家园 有些东西还是已有定论

氮磷营养盐是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可以说,已经有定论

只是氮磷浓度很高并不一定就会造成水华和赤潮,这个主要是因为藻类大量繁殖还需要环境因素的刺激,比如高温、光强、水流快慢……比如厄尔尼诺现象后的一年,往往是北半球海洋赤潮高发年份,这个就是因为全球气温异常变化造成的

虽然有些人会举一些个例,但那个只是个例,比如硅元素造成赤潮……

家园 氮限制还是磷限制的区分方法

大约就是是看水体中两者比例是大于16还是小于16(藻类吸收氮磷的比例值)。含量越少的,越是关键性控制元素,物以稀为贵嘛

而淡水和海水中氮磷比例基本上有个稳定范围,这也是污染源不同造成的

家园 只不过是因为淮河污染的原因

看到河南农大是国家重点学科,却对几百里外的污染置若罔闻。

如果一个学科国内只有一个所好,那毫无疑问这个学科是没落的。可问题是,这个学科从实用性、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上来说,到底该不该没落呢?

反正我是替土壤学吃全球变化的醋。

家园 土壤学本身就是超冷门

我相信除了本专业的,知道的都不大多,而且现在这个专业也已经改名为传说中更洋气的“农业资源与环境”

家园 我猜也不是大忽悠,只是不能一方管百病

按说复合肥从原理上来说也应该是给土壤补充作物所需的所有养分。但问题是你说的问题,不同的土壤自己的成份是不同的,施用同一成份的复合肥势必造成养分不均衡。所以测土施肥肯定是最好的方法,但问题是每次(或每季)施肥前都得测土,然后对比作物所需的营养,作有针对性的补充。就像是医生看病一样。但这样的做法肯定成本又上去不少。毕竟大部分农民应该是不掌握测土的技能的。很多人,象是定风波的父亲一样,都是凭着经验来施肥的。

不知道有没有可能开发出测土的试纸,哪怕一张试纸只对应一种元素,但也可以指示出土壤该种养分的含量,再对应不同作物所需养分的表格确定要施多少什么肥。这样操作相对而言就容易的多,成本估计也比请专人来测要低。

然后复合肥最好也是分开卖,像是把善存片拆成va vb vc卖,农民可以按照自己不同的情况按方抓药。我想这样的效果比现在的复合肥要好的多。

家园 极端环保主义者也就是吃饱饭了想练练嘴皮子

顺便搞搞纯洁的男女关系

对农业问题的讨论基本是辩论技巧的运用。如果想批转基因作物了,就说大家能吃饱饭主要靠水肥主要靠农用技术,品种改良不重要,不值得冒险。如果想批化肥了,就说大家能吃饱饭主要靠育种,多用点有机肥料才能吃嘛嘛香。

反正哪个重要是根据他们观点来决定的

家园 这个以前的SCI浪潮有点关系

土壤学杂志的SCI因子比较低,和其他学科横向比较时候吃亏很大

以前遇到过一搞土壤学的教授,说他评长江学者(?)的时候吃亏很大,因为没发过高影响因子的文章。问题是土壤学的顶尖杂志影响因子也高不到哪里去啊。搞学术的都知道一片研究癌症的30分文章和一篇搞土壤的1分文章没有任何可比性,问题是国内的体系就能得出结论说,前者一篇顶后者30篇。

另外听说搞土壤学比较辛苦,听说有个实验是要挖出一方土,然后一点点水洗。想想如果是在比较缺水的野外做这种实验,应该是件蛮痛苦的事情。

家园 你对水产养殖造成的氮污染有什么研究吗?

如果有,能不能谈几句?

家园 河南农大的土壤专业是省级重点

这所大学有国家重点学科,都是作物学方向的

家园 是啊,本学科现在基本属于苟延残喘

国际上都是最冷门的专业了,我们专业心目中的圣地——英国洛桑试验站现在也很艰难

土壤学专业是挺辛苦的,大学的时候,每学期要野外实习一个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挖1米以上深度的土层剖面,不过那时候是大家一起行动,还没啥深刻体会;后来做了研究生才知道厉害之处,我自己最可怕的一个实验是采了80KG土壤样品,全部要风干过筛,OMG,现在都觉得不堪回首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