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闲聊】浅谈五五授帅 -- 老老狐狸
你看101就明白了,国务院的排序在海瑞之前(入局后,政治局排序也在海瑞之前),而帅位排序是在海瑞之后。
帅位排序和政治排序的标准不大一样,出现差异是可以接受的。
出现差异是可以接受的,但差异太大,比如让凳公当副班长确实过了点。
叶主要是没有一方诸侯的经历,而且在解放战争时期至建国初年实际职务偏低,所以55年初军委座谈会后,花帅即向中央写信,表示授帅太高。
个人估计11人排序,凳公在胖帅之后、圣人之前那个位置都可能。
286的元帅位置,就在胖帅之后、圣人之前,不会变的。
想想太不专业,遂改。
黄(绍竑)在白前,在白后的是黄旭初.
凳公入局是八大的事,他入局本身就要考虑高饶事件的影响,而我们这个探讨是基于“不发生高饶事件”的假设,那么凳公的政治地位,应该比实际发生的要低一些。
我甚至认为,在“不发生高饶事件”前提下,小姚的政治地位有可能高于凳公。因为在这个前提下,老毛、修养对小姚的态度完全会是另一回事,那么凳公要挤上来就有一些困难了。
完全可以设想,在“不发生高饶事件”前提下,花帅和凳公的政治地位是一个水平线的,也就是中央委员(无疑凳公会占前一些)。再考虑两人在军内资历的差别,凳公做副班长也是正常的。
不见得是自己辞的;
那么多要辞将辞帅的,那个辞掉了;
而且要辞也早辞了,每理由会等最后帅服都整好了才辞;
应该是最后组织上一刀给切了。
凳公辞帅是在太祖明确表示不要大帅之后,他的辞和花帅、圣人、许装甲不同,人家的理由是授高了、自己又是主持授衔的,凳公的理由是以党政工作为主,要注意这两者有本质差异。而且凳公辞帅是在4月补进政治局之后,两者可能有时间关系。
估计:太祖在8月份明确表示不要大帅并最终被中央接受以后,对于已转地方工作的军队干部要衔的问题,太祖BALBAL……。
太祖应当不是专门针对凳公的。但凳公认真思考,仔细权衡,在九月书记处会议上主动辞帅,一语惊人,太祖大喜……
此后省略NNN个字。
那是血与火再加苦和累/泪+等待
一般说起来都是李、白、黄。
老兄讲黄在白前,能否仔细扒扒。
相当于:
一起扛过枪+一起蹲过仓。
没参加长征,对老NA4的干部影响很大。
忽发奇想,如此是否大元帅就有朱可做了。
所以70年代中早期那次复员大批营团职干部被人称为卸磨杀驴。
其实49-80年代间干部晋升并没有制度规章可循,
我知道的最极端的例子:45年815前入伍,49/50副营,58年转业,80年仍然只是科级干部,至于38年参加,60年代的科级干部在基层很多。
39军抗战后期入伍到80年以营职离职休养的更多。
凳公入局是在55年4月,和101一起增补,八大凳公是入常。
这点,不太同意。理由前面谈过,就举个例子:淮海之后,华东局重组,凳公以外来户身份出任第一书记,压在地主小姚之上。
麻子不谈,单就小姚来讲,值得叨叨。
俺们在那个【八一大楼】里面有过交流,对【小姚是否是修养的人】这个问题观点基本一致,但具体到不同时间段、不同人(视角主体)来看,认知可能会有差异。
七大之后,胡系逐渐浮出水面,站在修养角度:小姚和其在满洲省委、工运、N4都共过事,也都曾去过苏联,经历有太多相似之处,小姚接华中局头把也是自己提的名,姚胖之争中自己支持了姚。修养把小姚算作自己人,那是很正常的。
站在小姚角度看,未必把自己划到胡系当中。两人认知的差异,冲突是早晚的事。
站在太祖角度,那么早就布局麻子来制约胡服,小姚与胡服的经历太祖是很清楚的,未必不对此有所保留。
小姚是两大之间难为小。
反观凳公,就没有这些P事,毛系那是刚刚的。胡、凳根本不是一家人。
不发生高饶事件,俺觉得小姚、凳公都不会授衔,麻子上榜那倒基本上是板上钉钉。
纯架空,不发生高饶事件,凳公上榜,排啥位置呢?
朱、彭、林、刘、贺、陈,肯定在凳公之前,徐呢?如没有提辖,俺倒觉得凳公129师政委排到副师长前面很合适,不过徐以首任总长的身份抢在代总长提辖的前面,这就有点纠结了,因为俺觉得凳公应当在提辖之后。
圣人呢,都是政工干部,但凳公职务一直比圣人高那么一点点,所以,我觉得应当能排到圣人前面。
至于花帅,抗战前尤其是建军前,花帅资历一直在大多数元帅之上,这足以确保花帅上榜,但不能保证其名列前茅。花帅软肋是代表性偏弱,从解放战争起,实际职务一直偏低,而且,花帅没有大山头背景,没有大的战功,肯定排不到凳公前面去。
单以资历而论,101无法排到胡子前面,胡子可是一直对这个排名愤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