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八一八大学里的牛人往事 (一)浙江mm -- 穿越
本班同学还没有听说谁是因为那不到卡而回国。只听说有句不申请的,因为早就打算回国。
我自己在国内就接触过不少海龟。基本上只要回国继续在学术界待着的,都既有水平又有事业心。问题是但凡有事业心的都只在学术圈子里待着,有闲工夫到媒体上瞎混的往往倒是那些除了嘴皮子以外一点本事没有的。所以除非你真的到大学或者所里生活工作一段时间,特别是那些海龟扎堆的地方,你就能看见真正干事情的居多。要是光看媒体报道的那些人,十个里面没有七八个也有六七个是混事的。
另外,别觉得出国对国家来说是个亏本的买卖。一个科研人员的培养,大头花在研究生阶段。本科生无非就是上上课,基础实验的经费都很便宜。一年一个本科生充其量一两万人民币的培养费用就到头了。但是研究生阶段从事的研究活动无论是试剂还是仪器都不是本科阶段能比的,而且科研本身的风险决定了就算用上了最好的仪器和试剂也不保证一定能出成果。基本上平均一个研究生一年干掉一两万美金甚至更多。至于成果,谁都知道,基础研究的成果都是公开发表的。无论中国美国都一样的用。只不过工作在美国做出来,美国有点近水楼台的好处。至于专利,那多数是工业界的事情,要博士毕业以后才谈得上。
培养一个博士,平心而论,美国的花费就算不比中国多也差不多平分秋色。而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上是两国共享的蓄水池。所以中国并不算吃亏。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是当中国的经济发展到某个程度需要某种人才的时候,只要开得出差不多合适的工资就可以找到合适的人,不需要特别考虑安全问题。要是没有这个蓄水池,第一你要从美国雇一个美国或者欧洲的博士肯定需要比正常情况下更高的待遇才能吸引人家背井离乡;第二就算雇得到,这些人对中国既没有感情也没有牵挂,很多稍微敏感点的东西你敢不敢让他做?完全自己培养的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你得等到一个人才培养体系完全建立好了以后才能培养出你所需要的人才,犯得上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吉米多维奇,好亲切啊
一开始看你的文笔那么好,还以为是文科的。后来仔细品了品,女主角自制力那么强,又不像文科的。
不过文理之间也没有一个巨大的鸿沟,萨苏就是杰出代表。
马如飞 香港中文大学 计算机 (浙江温州)
王飞燕 香港大学 材料 (江苏扬州)
赵 峰 香港科技大学 物理 (江苏连云港)
许 静 香港科技大学 生物 (安徽天长)
貌似在特区嘛,呵呵。
不过还是要花的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过几天悠闲的日子
正宗数学系的!还有比这个更“理”的?
文科也有很多文笔好的(这不是废话吗)。
写了很多历史的东西,但是实际上,她最牛的是数学。后来去了MIT,再后来就消失在那个论坛了,再后来,那个论坛消失了。
不知对否?
把那位天才姐姐拉下河才是王道
最牛的一人解了六个。当然如果不是技校里混过的就不要尝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