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身边的高息贷款(上) -- 月色溶溶
现在很多生意往来,当然资金不大,有的时候也走的是扫描件,并没有纸质文档。比如,对方将盖章的合同扫描件电邮过来,这边盖章,电邮回去,彩色打印文档,就作为合同。这样的方式法律不认可是吗?
比如机器设备,工人,以及原材料?
这其中的每一项几乎都能使他这种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随时堕入万劫不复的下场,我有点不敢相信。
“如果再考虑税盾效应——举债成本在税前支付而股权成本在税后支付——考虑到营业税的彪悍,成本就更低了”
因此一般就看做信用担保了。虽然由母公司担保等于自己给自己担保,但严格意义上还是担保贷款。
和部分子公司,不涉及担保问题。担保,要具有增信的作用,无增信作用的担保不是担保。
企业的运行需要资金支持,资金的来源有很多种,不同来源的资金对于回报率有不同的要求。总体而言,主要有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两大类。上辈人常说的“份子钱”便属于股权资本或曰权益资本。因为股东要承受高于债权人的风险,并且一旦破产股东属于财产分配的最后受益人,因此权益成本是高于债务成本的。高利贷另当别论,我一个舅舅就感叹他这些年在为“放钱的”打工。
规范的说法,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如下:
Kj 表示资本成本,Wj表示该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权重。如前所说,通常资本来源是股东和债权人两大类,因此成本也可以简化为股东权益和贷款利率。
WACC= Ke ×We + Kd ×Wd
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Ke:公司普通权益资本成本;
Kd:公司债务资本成本;
We:权益资本在资本结构中的百分比;
Wd:债务资本在资本结构中的百分比;
但是政府显然不会让你这么舒服地过日子,你还得做光荣的纳税人——营业税。因此加权平均成本就变成了:
T:公司有效的所得税税率。
在征税过程中,政府对于不同的资金来源有不同的政策。债务成本可以在税前扣除,而权益成本不可以。还有其他的,比如租金,也是这样处理的。这就构成了传说中的“税盾”。总结一下,债务成本低且有税盾效应。因此老板都喜欢借鸡下蛋(因为营业税是躲不过去的,降低成本只能在调整资本结构上下功夫)。
举个极端的例子吧,假设贷款利率是8%,股东要求的回报率是25%,营业税是30%。
如果月MM的哥哥的全部资金都是借来的,那么他要支付的成本为:
WACC=8%×(1-30%)×100%=5.6%
如果全部是权益资本,他要支付的成本为:
WACC=25%×100%=25%
如果你自己做了老板,就很能体会到这么巨大的成本差异意味着什么。
看了月MM很多文章,看出来他们在资金层面她们那旮达的企业很牛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总能以较低的成本相对高效地筹集到资金,而且在关键时刻很抱团,经营陷入困境时通过相互帮助渡过难关。银行是绝不会如此对待民营企业的。在现代社会,只有锦上添花的而绝没有雪中送炭的,趁火打劫的倒是不少。
最后,现实中资本结构比我描述得要复杂得多,股东权益还分为普通股、优先股等,还有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流通股。债务也分为长期债务、短期债务等。此外借银行的钱和借哥们儿的钱还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本科时辅修的会计,如今都快忘完了,如有失误,后果自负)。
说了这么多,赏朵花吧~~
还有点问题,你的私人借贷,怎么能在税前扣除呢?难道你的分析是针对银行借贷。
债务融资的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现实中同行业者之间的借款如果支付利息的话也可以这样处理。
可以这样理解:借来的钱赚的钱是不上税的。
这是规定,通行的会计准则,没什么能不能的。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就是说,每个月的利息是10%,按年利来算,就是120%的利息了。
主要是急需钱来周转,而使用的时间却并不长,最多一个月。
拿出资产证明和实物来抵押,去公证,然后就拿到钱,比银行快很多很多。 借入100万的话,利息5分,那么人家只需给95万就好了,到期还钱还100万。
这个圈子里还有掮客呢,从中可以抽佣。
有没有债权人倒霉的,当然有。有个新闻说某人借出巨额款项,拿到某矿山做抵押,也实际去看了,找机构鉴定了。结果惨了,这矿的品质鉴定什么的全是假的,是个废矿。
哪有那么高哟,呵呵。
事业心和忙总说的求富动力(上进心)是主要动力。
没遇到过,也没问律师。但是这很难防止伪造,应该没有法律效力吧。
嗯,看了你的心态和手段,我越来越觉得私营企业才是中国未来的产业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