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伊朗前传5--苏联路线 or 美国路线? -- 泉畔人家
回首2千多年前的西汉,刚建立的时候条件艰苦,天子都凑不出四匹一个颜色的马。萧何,曹参主政时期,采取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基本采取黄老的清静无为思想,就是政府不干预经济(自由经济,芝加哥学派?)。文景时期,中央政府连控制豪强私铸钱都做不到,吴王钱和邓通钱,遍天下。邓通八卦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712081
当时的西汉政府面对的问题应该比我们今天的中央政府面对的还多,更类似蒋委员长时代,所以毛主席对当时贾谊写的《治安策》推崇有加。经历文景以后,尤其是七国之乱平定后,中央政府的权威才算真的建立。等到汉武帝登基,开始大有为,黄老无为而治路线让路于外儒内法。以大司农桑弘羊为代表的官山海路线主导经济,盐铁,酒类专营(国进民退,国有经济出现,对应现在国有工业),平准、均输(国营商业),算缗告缗(工商业税收)。很多学术界文章,是把桑弘羊主义和柯尔培尔主义放在一起比较的(17世纪下半叶法国财政总稽核,和黎赛流同朝为臣)
总体来说,以现代眼光看,可以讲武帝路线是国家资本主义和苏联斯大林军事优先,政治清洗,重工业优先路线的合体,总体更接近斯大林时代的苏联路线。这条路线带来的效益是明显的,从前133年和匈奴开战开始,到前100年西征大宛。短短30多年,汉军击败北方匈奴,消灭南方南越,征服朝鲜,占领云贵高原。汉朝领土扩张接近一倍。同时,汉朝的大工程也很多,武帝亲上黄河堵口,其后8百年黄河不决堤,可知当时治黄工程之浩大。而汉长城防御体系更是大手笔。比如河西走廊,在河西走廊北边好几百里的荒凉地方,汉朝修建了2道和河西走廊基本平行的数千里的长城和大批亭,障要塞等。而阴山附近,河套地区也全部在长城保护之内,工程之大可以想见。而武帝几十万人多次封禅泰山,也说明了当时国力之强,国内道路建设,后勤供应系统完备。作为对比,宋朝则只有宋真宗搞了个假天书封禅,显然不是宋朝皇帝不想封禅,而是国力难以支持。
但是苏联路线的副作用也很明显,而卫太子就不喜欢这种路线,斯大林式的杀伐路线是不能长期持续的。卫太子”性仁恕温谨”,“宽厚”“守文”,治国路线更接近米帝路线,与民休息,不与民争利,不使用严刑酷吏。经济路线更接近芝加哥学派的自由市场不干预政策。军政方针主张和匈奴和解,用文化,经济等软实力,巧实力为主。武帝也认可不能老打仗,很多时候都自己去甘泉宫疗养,让太子监国。可惜李氏外戚集团充分利用了晚年武帝多疑暴躁和太子懦弱而又容易走极端的特点,用巫蛊事件把太子给逼上了绝路。
链接地址: 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1105783971_hanwudadi/175.shtml
5
天汉年代以后,随着汉帝国疆土的不断扩张,由于对外不断用兵,国家财力匮乏,人民的负担加重,社会中的不满在上升。
元封四年,黄河水灾,关东流民二百万,流离失所,天下不安。天汉二年,山东流民暴动,群盗蜂起。
与匈奴的长期战争,汉军节节胜利。特别是元狩四年漠北大战后,匈奴王庭远遁贝加尔湖。汉军已控制过去在匈奴境内的大片地域,汉对匈战争由此已由自卫战争变成侵略性的。
持续不断的对匈奴战事和开拓西部新疆域的屯戌运动,已变得日益劳民伤财,其意义开始受到质疑。在天汉年间匈奴单于向汉庭示好以后,朝中要求停战和绥靖的呼声也高涨起来。
随着朝野上下内外批评声音的上升,卫太子周围的军功封侯集团也已厌烦艰苦的远征。他们的呼声无疑影响到太子的政治倾向。
在这种内外形势下,卫太子提出对内与民休息,停止酷敛,对外与匈奴和解,停止征伐四夷的新政方针。迫于舆论和形势的压力,武帝一度也开始考虑是否有必要作出调整。
6
天汉以后,武帝乃以“征和”为新年号。征和,有息征和平之义,也有政通人和之意。以“征和”为年号,显然表明武帝也有转变内外政策之意。此时刘彻已年逾花甲,他将部分权力和政事授予了太子。特别是在他外出巡狩期间,由太子监国。
《资治通鉴》记“征和二年”后,武帝“体不平,遂苦忽忽善忘”。而太子刘据“性仁恕温谨”,“宽厚”“守文”,与汉武帝政治风格多有不同。在其主持政务时,对汉武帝“用法严,多任深刻吏”的做法“多所平反”,于是“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悦”。
“及太子冠就宫,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故多以异端进者。”显然,刘据身边当时已经聚集了一批具有政治眼光和政治能力而政治观点与主流观点不同的人士。
“上每行事,常以后事付太子,宫内付皇后。有所平决,还,白其最,上亦无异,有时不省也。”对此,了解刘彻性格极深的卫皇后知道是不行的。故她常对太子有所规劝,不愿他立即改变武帝的既定方针。但武帝知道后,反而说皇后错,太子做得对。
武帝“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武帝坚持以武力征伐四夷,太子则主张用怀柔之策缓和彼此的关系。武帝已意识到太子政策与自己的分歧。但他反宽慰太子说:“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资治通鉴》卷二二。)
7
实际上,正是由于与太子政治方针和理念的分歧不断扩大,武帝晚年以后明显地疏远于卫皇后和卫氏集团,转而移情于其他宠妃王夫人、李姬、李夫人,最后是钩弋夫人。
卫子夫皇后的名位虽仍一直保持,但贵为皇后想见武帝一面则日渐困难。
征和二年(前91年),汉武帝已是67岁高龄,太子也近不惑之年,连孙子都有了。然而,他能否继承皇位的不确定因素却越来越增多。
太子与武帝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意见分歧,使朝臣中也分成了拥太子和反太子的两派。“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邪臣多党羽,故太子誉少而毁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帝与太子间的分歧与矛盾日渐加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开始重新考虑卫太子的继承权问题。卫青临死前,显然已感觉到这一点。对此,武帝与卫青曾有这样一番谈话:
“汉家诸事草创,加以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
“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资治通鉴》卷二二。)大将军顿首谢,卫皇后闻知皇帝的告谕后也为此向武帝“脱簪请罪”。
武帝还亲自安抚太子,“我为其难,你为其易”,你就安心等着做一个守成之主吧!“太子每谏征伐四夷,上笑曰: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太子乃有不安之意。
也就是在这种极特殊的政治背景下,以江充为代表的反对卫氏集团的一派新兴政治势力看到了机会,乘机挑拨离间。
政治权力的转移,对于最高执政者本人来说,是非常严重的事。即使是由他自己选定的继承人,也难免面对苛刻挑剔的目光。在父子政治理念有重大不同的情况下,心理裂痕最终转化为政治危机。于是,具有敏感的政治嗅觉和投机之心,又一度受到汉武帝特殊信任并赋予重要权力的江充,利用这种矛盾而制造了“巫蛊”变乱。
前92年,监国的太子矫诏杀死了江充,打开兵器库,释放囚犯组织起了一支军队。长安城里的战斗持续了5天,由于当时太子监国,掌握全套符节。后来太子战败,但成功逃跑了,又过了很久才被发现自杀。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五·王礼考十记载,“汉初节旄纯赤,武帝以卫太子持赤节,乃更节加黄旄“。5天的激战,双方都拥有同样军旗的情况下,武帝这边加金边用来和太子区分的可能性就很大。在战斗进行和追捕太子过程中,估计各支部队都会争先恐后的往赤色军旗上加金边,这个时候不加的人,可以说就是把自己往太子阵营里划。
另外《史记》曰:沛公祠黄帝、蚩尤於沛庭,旗帜皆尚赤。
又曰:韩信伐赵,令轻骑二百人,人持一赤帜入赵壁,拔赵帜,立汉帜。
改服易色未必会影响军旗的,新中国军装换了好几次,但军旗可还是八一军旗。前92年长安动乱后,汉军军旗就变成金边赤旗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这是伊朗八卦里可以说最最重要的依据。军旗这种东西,图案巧合太难了,这种细节罗马人没理由瞎编的。
然而,长安城的这场战斗并不意味着路线之争的结束,权利斗争也仍然在惨烈的进行。太子死后,武帝立钩弋夫人的幼子为太子。经历了卫太子造反事件后,卫氏外戚集团基本覆灭,其后李广利为代表的李氏集团也在汉武帝为太子平反的过程中覆灭。武帝借故处死了还很年轻的钩弋夫人,将西汉江山托付给了霍光。而四位托孤大臣里,桑弘羊是苏联路线代表,丞相田千秋是美国路线代表(休养生息派), 金日磾是安抚匈奴投诚势力的统战代表。
武帝后期下轮台罪己诏(“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全面改弦更张。放弃大规模的主动武力使用,不在增加百姓负担。但经济运转模式仍然是苏联模式,经济体制的转变,是在前81年,盐铁会议之后了。
八卦到这,就要说一下苏联模式和美国模式了。实际上世界上没有一用就灵,四海皆准的套路可以治理国家,发展经济。苏联模式有20年从落后农业国发展成强大工业国的成绩,也有最终冷战失败,国家分裂的反面教材。美国模式也有1929和现在的金融危机。实际上看罗斯福新政,富人收入的95%被征税征走,大规模基础建设,政府大规模治理河流,这些东西和政策,我们也能从汉武帝路线中找到相似的东西。一个国家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情况下,推行不同的经济政策和路线,才是正常的。全面计划或者全面市场,都不大可能,米帝自里根以后基本按芝加哥学派的自由放任路线走,结果人家华尔街的AIG们左手拿了政府的救济,右手就给自己发奖金了。
盐铁会议,既是一次经济政策辩论会,也是霍光分化瓦解孤立桑弘羊,上官集团的一个重要步骤。这次会议之后,西汉的经济路线可以说既有苏联模式的特点,也有美国模式的特点。西汉经济管理政策,国家军政路线经过了1百年的摸着石头过河过程,开始接近成熟了。
下一回,咱们就看看盐铁会议上桑弘羊和贤良文学们之间是如何pk的。这些看似和当时远在今天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南边楚河平原的解忧公主,乌孙国没有关系,实际上则大大有关系。汉帝国经济路线成功转型,度过艰难时期后,才能保障20年后汉乌联军共击匈奴,才能保障西汉在同匈奴的西域反复争夺中最终取胜,才有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立,才能有我推测的前54年,西汉干涉军从今天的比什凯克出发,秘密西去卡莱干涉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军事环境,才会有改写世界历史,遏制住罗马扩张势头的苏来拿偏师出现在卡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为维护一个沙发原则,坚决反对任何人在西西河以搞"两个沙发"、"一个沙发一个沙发扶手"为目的的所谓"扩大沙发空间"的活动。我们有信心有决心维护一个沙发的完整,任何企图制造“两个沙发”和“一个沙发,一个沙发扶手”的阴谋都不会得逞!
秦国武力灭掉六国,一统天下的事实,对当时及随后一段时间的中国会有很大的影响。作为汉武帝,思考秦国的兴衰,再对比汉家的文治武功,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卫太子大概是过于偏文、导致文、武比例失调。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铁老大,我个人感觉,实际上西汉时期的很多制度,可能很多方面更接近现在的美国和中国,而不是后期的宋明。
比如,整个西汉时期,民间是可以拥有弓弩的,政府基本采取藏兵(包括兵器)于民的策略。汉宣帝当平民的时候,也是可以佩剑的(所以才有故剑情深的典故),西汉的地痞流氓们都可以大摇大摆的带着刀剑上街,这更类似现在美国的枪支管理制度。当然,允许拥有刀剑弓弩不代表管制就不严厉,保甲,连坐等制度不像秦国那么严格但也不是吃素的。秦汉之后没有路引(身份证)几乎就是寸步难行,这种政府控制力即使现在的很多国家还未必能达到。
而挟书律(禁止民间私藏书籍)也是汉朝建国10多年后才废止的。而贾谊写的过秦论里对秦始皇的态度也很明确,秦始皇是伟人,但犯了错误。
过秦论 中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译文
秦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顺服地慕风向往,为什么会象这样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现在秦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是安定,是危败,关键就在于此了。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
从贾谊的过秦论看,西汉对秦始皇的主流认识是秦始皇是伟人,但是是犯了错误的伟人。“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这点在唐代也基本没变,李白的诗歌里也是歌颂秦始皇为主,柳宗元的封建论里也是明确支持秦朝郡县制度的。而宋明儒生对秦皇汉武的态度,和汉朝时期的主流观点貌似还是差异很大的。
实际上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贾谊,李白,柳宗元和毛主席对秦始皇的观点比较一致,都认为秦始皇大功大过,但功大于过。而司马光,三苏为代表的宋儒和范文澜,翦伯赞,郭沫若为代表的民国一代知识分子,史学家团体是认为秦始皇是暴君,是小功大过,过大于功。
毛泽东
《接见沙菲时谈话》(1973年9月23日)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史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了文字,修筑了广阔道路,不搞国中有国,而用集中制,由中央派人到各地,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王维
过秦皇墓 (15岁的时候写的)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司马光
资治通鉴》中评论说:“臣光曰: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二,斯亦足称也。”
郭沫若 《十批判书》
郭沫若一出手便扼住了专制帝王的命门。他以吕不韦和秦始皇的对立,揭示了民本主义和专制独裁的水火不容:“吕氏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而秦始皇则是:天下,一人之天下也,非天下之天下也。他要一世至万世为君,使中国永远是嬴姓的中国。”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人都知道,郭沫若所批的秦始皇,就是蒋介石。面对蒋介石的屠刀,“郭沫若高呼:书是禁不完的,儒是坑不尽的,秦始皇是快死的。从左闾里已经有篝火起来了”(前引唐弢文)。他甚至让戏里的主人公高渐离公然呵斥秦始皇:“如今天下的人都是和我通谋的,天下的人都愿意除掉你这个暴君,除掉你这个魔鬼,除掉你这个……”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重庆,这是何等的英勇无畏!
在写作《吕不韦与秦王政批判》的过程中,还有个小插曲。有个叫程憬的人,在中央大学《社会科学季刊》上发表了一篇《秦代政治之研究》,歌颂嬴政,意在拍蒋介石马屁。郭沫若读了程文,怒火中烧,一口气完成了四万多字的批判文章,那气势真如“长江大河,飞沙走石”。
。。。
吕氏门下的那批学者,可能是完全被消灭了。然而……人可以诛灭,真理总是烧不绝的。
内 蒙 访 古 翦伯赞
我在游览赵长城时,作了一首诗,称颂赵武灵王,并且送了他一个英雄的称号。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不知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而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
范文澜
5月8日下午,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说:“范文澜同志最近写的一篇文章,我看了很高兴。这篇文章引了许多事实证明厚今薄古是我国的传统,引了司马迁、司马光,可惜没有秦始皇。
最后,拿主席的一首诗来结尾吧,虽然诗歌创作的时代是那个特殊时期,但不代表诗歌里的内容就没有意义。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1973年8月5日)
劝君少骂秦始皇,
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
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
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
莫从子厚返文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别开生面
快人心扉
你点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的自我约束是怎么实现的。
秦、西汉时,类似“保甲,连坐”这样的制度就让人不敢随意乱来。而美国现在的状况,则是通过剥夺自由和罚款来让人控制自己。
汉武帝最大的手笔应该还是对豪强的抑制和打击,对工商业人地位的重新定位。自汉武之后,商人一直算不上中国政治舞台上的角色。
不知道美国现在对豪强富户的抑制力有多强?看大萧条,罗斯福新政时代的资料。>90%的个人资产所得税(收入最高的富豪群体),禁止百姓藏金,政府先是低价强迫所有人卖出黄金,然后又给黄金重新定价。《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政府对农业,大企业进行了强有力干预。
另外汉武帝时期“赐杖”、“赐米”、“免老”和“睆老”四项赋税政策照顾老人,而罗斯福也是建立了养老保险。汉武帝修黄河金堤,罗斯福是田纳西河管理局,把中国史书里桑弘羊的套路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一个放左边,一个放右边做个比较。我感觉虽然名字叫法不一样,但里子里相近的很多。
尽管《工业复兴法》及另外两项法案也在时隔两年后被最高法院裁定为违宪。但罗斯福对摩根家族,对华尔街集团等还是真的pk过的。当然,比较起来,汉武帝时期当然没有什么摩根之类的,但汉武帝的算缗告笢对富裕工商户的打击力度也是极大的。迁徙各地豪强富户12万户到茂陵的做法,等于彻底拔去了豪强的地方社会关系网基础。
感触很深,两千年前讨论的经济政策问题,辩论方式,和现在比感觉就是换汤不换药。社会贤良反对专营制度,反对国家参与流通领域,反对与民争利。政府官员立刻用国家安全反击,要求集中力量办大事。
现在还没有到啥招也不行的程度。
另外,当年美国竞争对手是欧洲,现在美国的竞争对手是中国。中国是一个可以把产品做得比美国的原材料还便宜的国家,真的是令人绝望。
米帝的路线跟“和平外交”有半毛钱关系?历来米国参与的各地区乱局,有哪个不是乱上加乱的?
我觉得棒极了,很佩服
看盐铁论,贤良们大获全胜。
但是实际情况是,汉代经济政策其实没有发生改变,仅仅是改变了一下国防政策。
另外,大的经济政策确实会影响国防。
就好像一个人,挣钱的路子不对,可能会毁掉一个家。
一个国家也是这样,挣钱的路子不对了,也会毁掉一个国家。
很多贤良,或者说地方贤达,他们的思路就是肥了我自己就可以了,擦屁股的事情国家去做,但是国家去擦屁股的时候必须优先满足他们地方贤达的利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要求。
富户的话加上奴仆少说也要上百万人。全国几十分之一的人口都搬去茂陵,真是大手笔。
伟人犯的错误和“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
具体到秦王
可是,刘邦也有除异姓王的故事,打英布挨了一箭算不算自食信功臣其果?
秦王统一中国做的其实是取周王而代之的事情,这在当时对别人是不可思意的,因为别人的最大志向只是称霸,所以,无论秦王是不是刘邦一样都是会招致反抗的
历史总是进两步退一步,即便是你没有进两步,而是恰恰好只进了一步,历史也照样会退半步的,所以,幸亏秦王进了两步,而不是只进了一步,刘邦才有了比较大的操作空间
不管秦始皇是不是知道进两步退一步,只要他做了进两步,退两步就很难很难了,否则就很可能回到春秋战国,那可是差不多500年的战争
秦始皇至少自己活着的时候还算安定,相比之下,刘邦的英布、韩信还有白登等等问题好象都是十年之内的事,就更别提和亲了,如果长城那么不堪的话,所以,如果刘邦在天堂见到秦始皇,谁损谁的材料多一些呢?
所以,不仅百代都行秦政法,还是百代都必须行秦政法,而且谁胆敢耍小聪明,就算你是刘邦,也必然是自取其辱
至于“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
那是因为普通老百姓只知道夺取政权,不知道巩固政权,从战争到和平不是开灯关灯那样一瞬间的事,至少夺天下以后保天下的一段时间里不仅能用同样的方法,还必须用同样的方法
具体到秦王,他干的是别人不敢想的坐周天子的位置,不只是别人知道的称霸,因此,他也唤醒了很多人的效仿他的野心或雄心,当然还有北方的敌人
当然了,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的国际形势我们不太清楚,但是,从刘邦的白登之围可略见一斑
具体到新中国,就算中苏边界可以百分之百的放心,那也还有常揩身在台湾,而且本来很多解放军都刀枪入库了,美军就到鸭绿江了,所以,幸亏美军来的快,要是晚一点,中国是不是能拉出一支不怕死的队伍还真不好说呢,特别是如果按照“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的科学理性逻辑推理思维理论体系
后来的越战也是超级大国的军队就在家门口,说美军给共产中国的威胁比匈奴给秦汉的威胁的100倍也不为过,因为匈奴实在是不领先秦汉什么,美国领先共产中国的可就多了去了,比如说原子弹
所以,至少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前,保天下必须用夺天下同样的方法,因为手里的天下还没有夺到手呢,别人从你的手里夺去可能性还很大
换句话说就是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前,或者说中共进联合国以前,中共还在夺天下中呢,因为现代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国际的承认很重要,当然了,其实古代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