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胡不归管窥传统戏曲(序) -- 科大胡不归
一般的学龄前儿童如果能把那几个名著的连环画看明白了,我估计也算水平挺高的了。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
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
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
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
这首诗的特点是掺入了若干中药名,是中国特色的游戏文字。
就是形容某些“名角”,即使只是随便哼哼,都那么的有腔调听了那么的受用——但你就是听不清他唱的啥……
所有淫贼全念“浮贼”
其实还好了,不耽误看故事主干,到现在还记得济公进了黑店,里面的小二总说上酒要“海海的迷字”
三言二拍也这么啃下来,当然是洁本,到处以下删去多少多少字,搞笑的是,删的字拿一个个小方块代替,标点是不删除的。
里面诗词基本都跳过。回头长大了看全本的,我靠,黄的一塌糊涂。估计我爸妈都没把这书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过,就那么随便搁书架上。
后来看《海公大红袍全传》那是彻底晕菜,跟后来读GRE一样,一句话除了开头的The 全不认识。那是唯一一本小学里开始了但是没读完的书。
我觉得好多戏文还有唐传奇明小说都还比较好猜,反倒是清诗清小说尤其是文人小说,那就曲了拐弯的难懂的很。
连环画得专门拿钱买
大人的书跟着对付着也就看了
比较low profile
现在想想,小学的确是求知欲特别旺盛的一个阶段
如果不是自己那么囫囵吞枣的逮什么看什么
能有人稍微点拨一下书该怎么读
对人生指导意义就大了
当然书现在还可以看
这么大岁数一事无成也怪不到小时候
有个旧知,今年春节回国见了见,老兄说他现在最大爱好就是唱戏调鸟,唱的大概是京剧旦角,学校戏剧社骨干,还能经常进上海登台表演啥的。
说起为啥唱戏,他说当年高三的时候,我送了他一盘程砚秋选段的磁带,他一听就着迷了,上瘾至今。。。
抱着脑袋想了半天,大概勉强想起来高考那年五月份临毕业我进北京办签证相关的些事情似乎确实在西单图书大厦买了盘程砚秋送给他,但是一个男生会出于什么动机送给另一个男生程砚秋的磁带,却是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了,邪性啊。。。
想我一般的京戏没字幕基本听不懂,长这么大听的绝大部分戏是侯宝林唱的,竟然会买京戏磁带送人还因此引出一个能登台唱戏的旦角来,这因缘可真够神奇的,造孽啊。。。
不过听他这么一讲,我倒有点想考虑开始看戏了。。。
我小时候(三四年级)原版怎么也读了十来遍吧。诗词、山水、修道之类段落当时也就那么读下去了,虽然没留下太深印象。西游里的诗词水平比红楼差,五六年级时读红楼,留下的痕迹就又不一样了。
有一点:小时候理解不了的,以后结合人生经验,没准儿什么时候就能生发出新的感悟,若小时候没有经过“过深”的熏陶,长大后产生体会就难得多。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讲的可以是禅趣理趣,小孩子没法理解到这个深度;但只有小时候背过这首诗,长大后才能悟到。另一例: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红楼梦的注解里神秀和慧能那两首诗,俺小时候只是表面图个有趣,记了下来;但后来想想,就能感受到道理。再一例:国内初中就教论语章节,但是真正受益恐怕还要到成年后对自己反省,少年时候恐怕只会认为其迂腐吧。
我是翻《新华字典》当识字课本的。
翻完字典看儿童版的西游记,大概是三年级吧。有些看不懂,比如“木母”是啥意思,为什么唐僧对蝎子精说“水高船去急”猴子就担心他乱了本性,还有女妖精为什么都说“耍子去也”
不过也都是些“惯使不论家豪富,风流不在着衣多”(最后一句曾经影响过我的穿衣品味)“二八少妇体如酥,腰间仗剑斩愚夫”以及“古人做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之类。《西游》里的诗词我是一点印象没了。就记得猪八戒说过一句“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嫌男儿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