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也谈朱温 -- 清风席卷
为何?
啥叫影帝,表演的很出色,可惜是电影不是实事。
中国的领导人不是选举出来的,所以我们不需要很会表演的领导人,我们需要能引领国家,人民更向前进的领导人。
和朱相相比,温相任内企业,经济,金融,军事上并不更好(任内增长幅度),三农问题是解决了不少,医疗也解决了部分,教育没有,房价问题很严重,对于利益集团束手无策。如果他能认识到现实,实话实说也行,可惜非要作秀,能不让人觉得是在做影帝吗。
都是农民
国库有银却不增加农民的收入,才是负责任的行为吗?
拿温影帝这话去农村晃悠,基本没什么人会认同。就这么简单。
您要是说老朱是影帝,我想认同的不会少
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朱有朱的局限,温有温的弱点。但总体来说,整个中国是在他们两个人(and江、胡为核心的bla bla)下,受惠越来越多。
说朱相是影帝也没啥不能认可的,只是朱靠本色表演。有些话他说了,可惜后来他做不了。温相是有些话他说了,可惜当时大家就知道他做不了。
相比较而言,穷人和富人都是一个国家要倾向的,这点差不多是共识了吧。而房价,这个日本,香港,美国接连破掉的大经济炸弹,中国还照样跟着走。果然是别人所说的,不过是找死和等死的区别罢了。如此水准,让人说好,实在难。
問題是銭在何処、賺銭要本事、你跟本没明白我的話。毛発銭、中国走不上工業化、朱発銭、中国経済完蛋、農民更残。所以我説是痛苦選択、明白了?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824042
我就不信了中国几千万TG就大部分是贪得无厌,见利忘义的无能宵小之辈
朱做了温的事(指発錢、四万億等等)、中国就是第二个俄国、你把因果関係倒了、総理肩負的是国運。我指的是這个責任、中華千秋万業的責任、不是自己的名声、需要犠牲自己、為了国家。
93年左右物价飞涨的时候,朱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打压农产品价格。目的很快达到了,但是农民就太郁闷,本来农产品价格就偏低,好不容易上去一点了,一下子又给打下来了,而生活用品,农用物资的价格顶多不涨而已,所以农民在这事上面亏了。
同样在老朱管经济的时候,90年代后期,中国终于取消棉花专卖制度。在战争年代,棉花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但是在90年代后期打着战略物资的名义对棉花进行专买专卖就是赤裸裸地剥削棉农。我听我湖南的同学说,一到棉花收获季节,他们村的各出口都会设路障,阻止棉农私下里把棉花卖到广东去。这事农民得利了。
刚分田的时候,农民获得了种自己的地的自由,生活水平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但是基于中国人均耕地只有那么一点,所以这种发展模式马上遇到瓶颈了。要进一步发展,只能依靠农村城镇化。就这要求把绝大多数农民从土地里解放出来,通过承包制,这一条件实现了。之后通过乡镇企业和出去打工,农民的收入又有进一步的提高,尽管比不上城市。
以中国農村的生産力、根本無法与農業強国競争、走工業化道路、出ロ工業品、用順差補助農産品、才能真正保護農民的利益。
你的結論:所以现在还需要继续苦,是吗?是如何得出的、費解。
不争了。
90年前后的时候,有过一阵建设小城镇的动静,我们村作为发展比较早的,几个村办企业也红火过一阵,可是跟很多历史上的农民企业一样,村里的负责人,只想着自己和裙带们捞钱,忘记了自己党员兼村民带头人身份,自己和鸡犬们都升天了,村民们平均下了一屁股债,合伙办厂的技术入股的伙伴也被挤走了,主要企业也就走一天天衰败,配套企业也就垮了,只留下了一大片荒废的厂房,后来陆续承包给了部分外来的和本村人做了生意。周边的一些村办企业垮台的过程也大同小异,后来被私人的企业,而且技术门槛很低,周边有十几个同样类型的工厂,都没有发展起来,从银行借了很多贷款,抵押了厂房和设备,不死不活的。
最近区里 规划了旧村改造,撤村并庄的计划,从房地产里捞钱,这也是最轻松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