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晚唐到五代十国的那些事 - 1 -- 桐桐木
现在已经是注册会员了!!, 谢谢朋友们支持。。。。
是不是这样?感觉有的节度使很牛,而有的势力只是一般,地盘大小也不一样吧。山南东道在哪里?
“国家多负人,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不如留贼冀后福。”(新唐书),----这是唐史里刘巨容的原话。 翻成大白话, 大意是这样的:政府总是欺负咱们, 有困难的时候就烧钱叫咱们卖命, 搞定后就找个油头送俺们到司法机关治罪。 还不如留着这个祸害, 说不定将来还能捞点好处。
读到这里,俺比较无语。
要是知道朝廷里尽是这样的统兵大将, 还有谁不愿意上山拉队伍? 有了刘巨容这类人在背后顶, 黄巢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 为了自己, 也为了这类乱世军阀, 他不想绝处逢生都难。
挨了一顿追命暴打后,黄巢又被政府军松了几口气, 乘机收拢溃兵残部, 得以复整, 并一举攻克江南重镇鄂州。 眼看刚刚松手的黄巢又开始作孽, 另一个猛人曹全晸的责任心又给激发起来了, 准备渡江再去教训老黄一下, 结果这次又有背后推手巧做安排,“会有诏以段彦枌分代其使”(新唐书),黄巢又莫名其妙的逃过一劫。
但是上次的惨败给黄巢留下了太深的阴影, 为了找个安全的地方, 他又开始流浪。 早先在南下广州的时候, 江西一带薄弱的政府兵力让他觉得, 可以去那里去碰碰运气。 于是他放弃鄂州, 又窜进江西。 在这里, 他终于迎来了好运气, 一路连接克寇饶、信、杭等州,一连串的军事胜利, 使得他声势复振,再次汇集了20万人众, 把势力范围扩大到江西安徽一带。 下一步, 他盯上了临安。
临安,西邻安徽的宣州、歙州, 是杭州的西大门, 从这里往东, 是一片粮食多得吃不完的富庶繁华之地。 让他没有料到的是, 在这里, 他遭遇到了晚唐史上另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临安的戍将董昌。
现在知道董昌的人估计比较少, 但是在晚唐, 他也曾经是个风云一时的人物。 在唐史逆臣传里, 董昌排名紧挨着黄巢和秦宗权。 能混到这个份儿上, 唯一条件就是称帝。
在朱温篡唐之前, 虽然野心家遍地都是, 但是敢称帝的也仅有上述三人而已。 黄巢称帝, 因为他曾攻占了长安, 秦宗权称帝, 是因为他继承黄巢余炽, 鼎盛时期也曾几乎囊有中原之地。 董昌最盛之时, 也不过才有一个藩镇而已, 就凭这点儿本钱也敢僭越帝位, 可见此人不是个一般人。
黄巢和董昌的这次碰撞, 在晚唐史上算是比较离奇的一节, 多少能说明这两个准皇帝的个性, 从中也能看到这个董昌的不一般。
乾符6年底, 黄巢部来到临安地界, 号称20万, 按正常估算, 临安戍将董昌所辖的府兵, 应该在2000人左右。 面对这种局面, 一般人有三个选择: 1, 拼了;2, 跑;3, 投降。
但是这个董昌毕竟不是一般人,他走出了第4条路。
首先他组织了一个敢死队, 选派了几十个射术高超胆子特大的猛士埋伏在路边的草丛里,黄巢的先头部队开过来的时候,这些勇士纷纷放箭,专朝领头的干部模样的射, 放倒了几个后, 余下的群龙无首, 都跑回去报信, “埋伏弩射杀贼将, 下皆走。”(新唐书)
第一步成功后, 董昌又率军屯驻到一个叫八百里的地方, 为了让黄巢知道自己不是在玩人间蒸发,他找了个村妪, 交待她说,要是有人追问,一定要讲实话。
黄巢得到前锋被人暗算的情报, 果然引军赶到, 历史真是到处充满巧合,果真的就问到了那位老太太,结果这个老太太就把先前准备好的台词如实背了一边,“临安军屯八百里矣。”, 黄巢军听到老太太的话, “骇曰:‘向数骑能困我, 况军八百里乎?’”, 结果调头就跑, 作为报复, 他顺手“残宣、歙等十五州。”(新唐书)。
黄巢和董昌这两个准皇帝的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碰撞, 就以这样的方式收场了。
为了搞清“八百里”到底在哪里, 我专门放狗搜了一下临安地图, 依稀看到了在青山水库的北面, 有个叫“八百里风情岛”的地方, 此八百里, 即彼八百里邪?
地盘也大小不一。 我手头有一份唐地图, 不知道怎么搞的,贴不上来,不好意思哈, 还在学习使用这个网站中。
山南东道的地理位置, 我手头的地图上没有明确标明, 但是我判断应该在山南西道以东,荆南道以北, 襄阳以西的位置。
另外这个藩镇的演变我也不是特别了解过,盼诸位大侠见教。。。
可见,学好地理课和语文断句是多么的重要啊!!
地理和语文没学好, 会搞情报也成啊。。。。
为什么在别的地方看到的说是未来的海龙王钱鏐干的?
从李渊开始就如此,前面还说要免一死,后面照砍不误。
后面的代宗,更是善于隐忍不发,把臣下从小跳跳养成恶贯满盈然后剁掉。
再往后,德宗时代的崔宁,前面还唏嘘感叹,过一阵子就宰了,而且还真看得起崔宁,跟对付斛律光一样。
难怪李泌说“陛下以李怀光为太尉而怀光愈惧,遂至于叛”,李怀光自己也说“圣人疑怀光邪?人臣反,赐铁券;怀光不反,今赐铁券,是使之反也!”
所以么,唐朝实在怪不得刘节度的。
当了认证会员也不要偷懒啊
跑去喝茶喝了这么久?期待下回分解好多天了,抓紧时间啊!
乾符6年就这样在打打闹闹中过去了, 转眼就到了来年, 李俨已经20岁, 当皇帝也近6年了, 鉴于这些年来实在是太不太平, 为了转运, 他决定改元, 新年号叫做“广明”。
皇帝改年号求祥瑞, 是古代皇帝通行的做法。 广明是李俨的第二个年号, 从效果上看, 前小半年非常理想, 后大半年会让他吐血。
就在唐帝国辞旧岁迎新春之际, 为了剿灭在江淮一带的黄巢军, 高骈被朝廷投放到前线, 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 再次成为举国的焦点人物, 重新唤起了高骈做事的热情, 在新岗位上他打起了精神, 修缮城池, 整军备战, 通电全国, 搞得有声有色, “缮完城垒, 募军及土客, 得锐士7万, 乃传檄召天下兵共讨贼, 威震一时, 天子依以为重。” (新唐书)
这一系列动作, 还真给唐皇朝带了一点新气象。 广明年初, 高骈派大将张潾率部南抵长江,在大云仓(现安徽枞阳附近)这个地方击败了黄巢的大将王重霸, 重霸战败投降。 黄巢军不得已向南退缩到上饶(江西饶州)。 再次把黄巢赶出自己的辖区, 张潾却没打算就此交差了事, 他再接再厉又继续围攻上饶。
有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当然主要还得怪黄巢的部队太不注意卫生, 军中又一次碰到了瘟神, 再度爆发了疫情, 这一连串倒霉事儿, 使得黄巢部士气低迷军心涣散, 死的死, 跑的跑 (“人死亡”--新唐书),就连大将常宏也开起了小差, 率部几万人投降。 然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 即便是投降也没活路, 这帮走投无路企图归正的叛军,不仅没能被收编, 脑袋反而被贪功的诸镇军砍去当做战利品向朝廷邀功换钱, 几万人惨遭横死(“所在戮死”—新唐书)。
更要命的是, 城外还有个催命鬼----张潾。 得知黄巢遭了天灾, 这位仁兄一点也不客气, 丝毫不怕沾上病菌, 反而乘势猛攻上饶。
算到这里为止的话, 广明年初的第一次交锋, 以高骈统帅的朝廷军取得完胜而告终, 黄巢的事业再次跌入谷底。 面对自己怎么也翻不过去的这道坎儿,黄巢除了满脑子“既生瑜,何生亮” 之感, 恐怕找不到什么好借口。 所幸的是, 黄巢这人既没有周瑜那么小气, 又不像霸王那般清高, 所以既没被气死也不肯上吊。
在死人堆里摸爬滚打也这么多年了, 保命的绝招多少也攒到了好几个。 这个绝招其实他一年多前就用过, 这次也算是驾轻驭熟----投降。 他一面用重金贿赂紧咬着不放的苦手张潾, 一面给高骈写信输诚要求被招安, (“丐归命”), 当然为了要面子养活一干兄弟, 他加上了一个节度使的条件。
橄榄枝送到高骈那里, 高骈相信了。
算起来高骈一年多以前还被黄巢忽悠过一次, 这次为什么会相信, 详情不得而知, 相信不相信, 其实是个很感性的事情, 一句话说不清楚。 总之, 高骈又相信了黄巢, 他一面上表给朝廷报喜,给黄巢求节度使的职务,同时,为了自己独揽功劳, 他上书朝廷称大乱勘平,不必再劳师动众, 建议撤回正在途中的赶来痛打落水狗的昭义、 武宁、 义武军数万人。
由于先前有诸军杀俘谎报军功的“捷报”, 所以对剿匪总司令高骈的奏报, 朝廷也信以为真, 为了省钱省事, 果真下诏令正奔赴前线的诸镇班师。
结果到广明元年五月, 就在大伙儿认为太平日子就要到来的时候, 黄巢作了个扭转很多人命运的决定, 在得知诸镇军退回戍地的消息后,诈降的黄巢突然发难, 这次第一个倒霉的, 正是张潾。
这位撵得黄巢到处跑抗黄名将, 与黄巢交手数次未尝败绩, 不料眼看胜利在望, 却中了对手的迷魂计, 放松了警惕后在信州被黄巢袭杀, 由老冤家变成了死对头, 最终功亏一篑, 身死名灭。
至此以后的大半年里, 好运气开始罩到了黄巢的头上。 翻身仗第一枪打响后。 不等朝廷军回过神来, 于六月份黄巢又挥师攻陷睦州、堥州、宣州, 一时间声势复振。 而此前屡叛屡降, 屡降屡叛的刘汉宏部见烽烟又起, 就象打了鸡血似的兴奋起来, 乘机劫掠宋、申、光州, 并与黄巢部胜利会师, 两股势力合而为一, 渡过采石矶, 兵锋直指高骈的大本营----扬州。
昨天还甜言蜜语请降, 今天就突然上来拍门, 搞得高骈的人很错愕。 原本以为一片大好的局面急转直下, 下一步该怎么办, 有几个人有话要说。
其中之一, 叫毕师铎, 他向高骈进谏说:“朝廷所恃, 谁易于公? 制贼要害, 莫先淮南。 今不据要津以灭贼, 使得北渡, 必乱中原。”, 这段话, 相信大家都能看明白。 如果还有印象, 应该还能记得这个毕师铎正是最早跟从王仙芝起事的造反元老之一, 在黄巢第一次乱江淮时, 被高骈击败收编, 此后他由于战功, 逐渐为高骈所倚重。
听了毕师铎的话, 高骈一付恍然大悟的样子, 下令择时出兵。
就在这个当儿, 另外一个叫吕用之的人, 也站出来说了句话。
上个礼拜跑出去玩了一趟, 耽误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