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晚唐到五代十国的那些事 - 1 -- 桐桐木
广明元年十一月,占领东都洛阳的黄巢, 分毫也不肯耽误, 挥师直扑潼关。 十二月黄巢先头部队便抵达关外,唐皇朝的轰轰烈烈的剿匪运动, 一转眼就变成了的保家卫国的运动。
眼看攻守易势, 形势急转直下, 朝廷这边又准备的如何?
还在黄部西进的同时, 大唐的现任一把手李俨就抽出宝贵时间, 亲自到神策军阅兵, 并火线提拔了左军骑将张承范为先锋,右军步将王师会督粮道; 最为醒目的是, 在这个命运攸关的当头, 田令孜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前台。
田令孜, 蜀地人, 本来姓陈, 从他的兄弟陈敬瑄的履历来看,凭他的出生, 要是按部就班顺利长大成人的话, 将会是武大郎的同行, 成为一个买烧饼的个体户。 他的兄弟陈敬瑄在发达之前, 职称就是“饼师”。 好在那个年代也有他的优越性, 广大青少年要想出人头地, 除了出身好, 会读书, 比现在还多了一条捷径----当太监。 晚唐的那个陈姓少年在前两条路走不通的情况下, 毅然选择了走捷径, 认了一个田姓太监为父, 忍住疼痛毅然挥刀自宫。 结果他这一刀下去, 堪称历史上威力最大的一刀之一, 因为这一刀不仅改变了个人和家族的命运, 而且把晚唐的历史, 给砍的变了一张脸。
先看看田令孜当太监后的人生轨迹:
1. 职业初期的懿宗朝:任弼马温的跟班----小马坊使。 主要职责: 伺候马;
2. 职业初中期, 还是懿宗朝: 转岗任王府太监, 主要职责:伺候小王爷;
3. 职业中期: 僖宗即位后: 左神策军中尉。 伺候皇帝。
从第一步到第二步, 服务对象由马变成人,是关键转变。 养马养的再好, 能当个弼马温已经很得瑟了; 伺候对了人的话, 那才是个有前途的事业。 现在已经搞不清田令孜是怎么转岗的, 自己跑门路, 或者是多方推手, 抑或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或者根本就是一个偶然, 让他来到了小李俨的身边。 这个转岗, 对他个人来讲, 为他日后在政坛上呼风唤雨埋下了伏笔; 对整个唐朝的命运而言, 确是非常沉重的一笔, 从这时起, 每当决定唐朝命运的关头, 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问题是, 王爷自有一个不小的班底, 凭什么他田令孜就能赢得李俨的青睐, 跟着一步登天? 这个叫田令孜的太监, 到底有什么常人不具备的绝活?!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 我左思右想, 最后还是觉得《卖拐》这个经典节目, 能够让俺们这些局外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田令孜和李俨是怎么回事。 说白一点, 借用卖拐里的人物, 田令孜就好比晚唐版的赵大叔, 是忽悠行业的500年一遇的超级天才。 我们都知道太监是不能生儿子的, 但是他就能忽悠得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皇帝叫他爹! 就凭这一成绩, 不知道能不能让当代忽悠界的大腕儿赵大叔折服?
其实赵大叔也不必惭愧, 田令孜能在忽悠界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根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是分不开的, 晚唐的君主们, 大部分都是太监拥立的, 这个现象也被公认为加速唐朝灭亡的弊政之一。 试想赵大叔要想多卖出几付拐, 会不挑智商低的范伟下手? 可怜的是李俨不仅不幸成了被挑中的范伟, 并且从小被赵大叔刻意照着范伟的模样培养, 这就是为什么田令孜的成就能超过赵大叔最重要原因。 我想, 要是赵大叔如果也能从小栽培范伟, 他也绝对可以靠卖拐过上小康生活的。
特能忽悠, 再加上认得几个字能读懂文件, 使得田令孜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把小王爷(后来是小皇帝)给哄得昏天黑地, 以至于李俨命他“同起卧”,以父称之, 在朝夕相处中, 他以前读过一点书的事儿被小皇帝“挖掘”出来, 于是乎觉得他“知书能任事, 具以政事付之”, 自己当甩手掌柜, 专心玩乐。
事情到了这步, 其实还不算最糟糕, 历史上权力大的太监多了去了, 这其中也不乏对主子忠心耿耿, 为主子的事业奋斗终身, 从而在以一个好太监的形象在史书中出现的, 比如他的同事杨复光; 问题是田令孜从小皇帝李俨那里窃取权力, 却从没替他主子干成过一件好事。
没看过历史,送朵花交学费
比较热闹而已。。。。。
为了说清楚这个田令孜有多大能耐,先看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 先看看田令孜是怎么忽悠僖宗, 为僖宗的统治出谋划策的。 僖宗即位后, 立刻上升为全国头号烧钱败家男, 成为史上为数不多的真正做到了视钱财如粪土的人才之一。 史载他“荒酣无检, 发左藏 、 齐天诸库金币,赐伎子歌儿日巨万, 国用耗尽” (新唐书), 作为皇帝的“爹”,眼看干儿子花钱没谱儿, 田令孜跳出来出了个主意。 由于担心影响自己的收入, 他没劝谏皇帝“节流”, 而是在“开源”方面狠下功夫, 具体的做法就是派出城管(使者), 哪儿有钱财就到哪儿查收, 哪里的生意好就派人上哪儿蹲着, 谁要是不服敢告状, 直接打死了事! 史载如下:“ 劝帝籍京师两市蕃旅、 华商宝货举送内库, 使者监閟柜坊茶阁, 有来诉者皆杖死京兆府。”(新唐书)。 都觉得卖炭翁生活的年代比较黑, 跟田令孜时代的人相比, 卖炭翁真得要庆幸早生了几十年; 都说现在的城管比较凶恶, 要是跟田令孜时期的城管比, 完全有理由把对城管们的好感提升一个档次!
第二个例子, 再来看看他的政敌, 他的反对者的下场。 有个大师说过,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俺来狗尾续貂, 补充一句:江湖里面有好鱼也有臭鱼。 左拾遗侯昌蒙就是一条好鱼, 田令孜这个臭鱼污染大伙儿的生存环境, 这条好鱼受不了, 不胜愤怒, 上疏“指言竖尹用权乱天下”, 结果奏疏交上去, 不仅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警惕, 反而“赐死内伺省。” ----其实赐死就算比较有震慑了, 但注意到侯拾遗遇难的地方----内伺省, 田令孜的地盘, 这个处理结果传达的信息就是, 你骂田令孜, 就把你交给田令孜处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除了自寻死路的, 以后还有哪个敢跟田令孜唱反调。
田令孜就这么对上忽悠, 对下棒杀, 导致朝政极端腐坏, 太史公对他的评价如下“令孜知帝不足惮,则贩鬻官爵,除拜不待旨,假赐绯紫不以闻。百度崩弛,内外垢玩。既所在盗起,上下相掩匿,帝不及知。是时贤人无在者,惟佞鄙沓贪相与备员,偷安噤默而已”。 有这么个人左右朝政, 也难怪黄巢总能一呼百应。
广明元年十二月, 黄巢打到潼关。 见自己的摇钱树有被人掀翻危险, 田令孜也开始着急了, 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 毛遂自荐, 被皇帝任命为诸道兵马都指挥制置招讨使, 为了表示荣宠, 皇帝亲自到章信门为田令孜饯行。
当了天下兵马都元帅的田令孜, 在守潼关归他调遣的人马有三类:
1. 赶来勤王的诸侯部队;
2. 可调动的天子禁军-神策军;
3. 卫兵----长安城的防卫部队。
勤王的诸侯部队估计平时还有的仗可打,锻炼的机会多有点实战经验, 战斗力强一点; 神策军属于特种兵,是皇帝的贴身本钱, 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拿出来用,遥想当年李世民曾带领神策军纵横天下,威震寰宇, 但是到了当下, 由于没什么实战, 战斗力如何还不好说。卫兵是群什么样的人呢? 说简单点, 可以算是雇佣军, 玄宗朝以前, 长安的卫兵都是从各藩镇抽调, 弊病较多, 玄宗后来干脆从京畿地区招募, 待遇很高, 结果卫兵就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成了父子相承的家庭式行业, 积攒个几代人, 就变成了京畿地区的中产阶级甚至有产阶级。 这个兵制的缺点, 时间长了就看出来了, 雇佣军们会变成外包商, 自己从朝廷领钱, 把事包给别人做。 到了僖宗朝, 这些现役卫兵很多生下来根本就没打过仗, 现在听说真要选人上前线, “皆哭于家”, 哭完之后就搞工程外包, 雇人顶缸。 被顶缸的人, 史载都是些“贩区病坊, 不能持兵”, 结果这些人跟大军开赴前线, “观者以慄”, 还没开始表演, 先把观众给吓了一大跳。
到了这里, 大家都知道这将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 没有悬念没关系, 好歹算是战斗过。 为了表示对一千多年前的战士们的尊重和追忆, 不妨把战斗过程交待一下。
十二月,黄巢的先头部队到达潼关下, 随即开始发动攻击。 此时朝廷驻守在潼关防外的, 是老朋友云海军节度使齐克让。
上一次潼关保卫战是悲剧,这一次潼关保卫战就是闹剧了
广明元年十二底, 对峙在潼关城下的黄巢军前部和朝廷军正式接战。 齐克让率部背城作战, 表现的还算像支正规军, 一番酣斗, 打退了黄军的冲击。 “贼稍却”。
就在齐克让军以为可以歇口气, 从战场上下来吃上一顿的时候, 坏消息到了----黄巢率主力终于赶到了潼关战场。 见到主心骨兼“战神”突然降临, 黄巢军好比春天里的狗熊听到一声闷雷, 纷纷跟着咆哮起来, 一时间锣鼓喧天, 声震天地, 草木为之摧折, 川谷为之震动, 漫上遍野遮天蔽日, 到处“黄”旗招展。
这么宏大的场面, 把齐克让军给吓的不轻, 刚刚才打过一仗, 肚子里面还在擂鼓, 敌人一下子又来了这么多, 这后面还怎么打? 在多种因素轮番折磨之下, 有群士兵终于崩溃了, 为了活命, 他们想到了一个妙计: 偷偷的潜进主帅齐克让的中军帐, 点了一把火。 齐克让见自己后院突然起火, 明白再坚持下去, 结果只有两个: 要么被黄巢军砍死, 要么被自己人烧死。 与其留在这里等死, 还不如识时务退上一步, 于是他率部就往关里撤。
把守潼关的被李俨火线提拔的原神策军将张承范, 见齐克让军纷纷回撤, 非常着急, 关前阵地一丢, 潼关和他自己就赤裸裸的暴露在黄巢的大刀之下了, 为了说服齐克让军转回去坚守岗位, 再拼上一阵,张承范亲自到齐克让军中去作思想工作,他说道:“诸君勉报国, 救且至”, 而拿出了一大堆金银财宝作奖励。 士兵们听到张承范的话, 分到了一大笔奖金, 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士感泣。” 但是感动归感动, 金钱也很诱人, 结果大家更清楚, 在朝廷的大部队开来之前, 出城就是送死, 因此没人意愿再出城作战。
潼关前的阵地, 就这样被黄巢以一幕音像效果超强的3D镜头给赚去了。 事情才刚刚开始。 关外的黄巢军一阵怒吼,把士气也给提上来了, 个个手痒难当, 却发现自己嗓门太大把对手吓跑了, 此地已无人可砍, 为了发泄怒火, 只得上来砍城墙。 接下来的一幕, 喜欢看古装战争片的朋友不会陌生: 在一个巍峨耸立的城关, 有两拨人, 个个都是一幅雄赳赳气昂昂和怒发冲冠的样子, 突然一声炮响, 下面的一群人开始往上爬, 上面的一群人偏不让往上爬, 双方顿时打作一团, 互相放箭, 放火、 丢石头, 总之只要想到的能杀人的, 在此刻就会成为最抢手的东西, 城下死了一大片, 死人堆的快赶上城墙, 还是不甘心, 偏要进城; 城上也不怎么好看, 人员衣冠不整, 城楼起火, 城上的人惊嚷怪叫, 来回奔跑。。。。。
总之战斗进行的相当惨烈, 朝廷军凭借地利优势, 跟人数数十倍于己的黄军周旋, 箭都射完了, 就改用石头, 击退了一波又一波冲击。 战场上陷入一片混战, 双方上也上不来, 下也下不去, 僵持在那里。
如果就这么耗下去, 情况只会对黄巢不利。 黄巢的本钱就是他身边的这支部队, 他没有可靠的根据地, 可靠的后勤补给, 虽然拿下了东都洛阳, 也只是屈于兵势而已, 普天之下奉为正统的大唐皇朝还没有倒塌, 虽然藩镇的军阀们跟朝廷貌合神离坐观成败, 但是有谁会甘心臣服草根出身的黄巢成为他们的新的统治者? 如果不能迅速拿下潼关, 等朝廷和军阀们会过神来, 黄巢将毫无疑问的成为 诸侯们晋升邀功或开创功业的的猎物。
好在那年是黄巢的走运年。 他在潼关的对手, 是田令孜----一个当太监能到达职业巅峰, 当军人却太不靠谱儿的人。
话说潼关的左边, 有一个大的峡谷, 平时禁止行人出入,号称禁谷。 田令孜当了统帅后在潼关布防, 不知道是这厮看不懂军事地图, 还是根本不看地图, 或者是对叛军的职业操守很有把握, 认为这一个“禁”字, 就足可以让叛军回去接着跟城墙死磕,他居然忘记派人扼守这个同往关内的关口。 结果这一个“疏忽”, 成了战争的转折点。
攻城战斗打起来的时候,在城楼上指挥作战的张承范, 突然看到一部黄军主动脱离主战场, 鬼头鬼脑的悄然而去, 再一看那拨人行进的方向, 他吓出了一身冷汗。 因为那拨人前进的方向, 直指禁谷。
作为一个太监统帅, 我们可以理解田令孜不看地图不研究地势, 但是黄巢不行, 那么多兄弟死在城墙下, 他不能不想想其他的法子。
君士坦丁堡时偶然发现拜占庭军队忘记给一个小门上锁。
而且总是充满意外
和国军从淞沪防线撤下来,没能进入第二道防线,是因为找不到钥匙有异曲同工之妙。
法子最后还是被他找到了。 从抓来的当地老百姓那里, 他打听到了要想过关, 除了走门洞, 翻墙, 还有一条大谷, “禁行人”(新唐书), 也叫禁谷。
在弟兄们啃城墙工程毫无进展的情形下, 还有比这更好的消息吗? 黄巢岂是一般人可比?, 他的全部事业, 就是犯禁! 为了表示对这次行动志在必得, 黄巢派出了头号大将尚让带人前去撞大运。
于是就出现了潼关上张承范看到的一幕。 看清楚了敌军的意图, 张承范急忙拨出800劲弩手, 让王师会带领, 赶往禁谷去堵黄巢军。 可是等王师会带人赶到, 却发现已经晚了。 尚让已经带人通过了禁谷, 出现在了潼关的背后。
事已至此, 胜负的天平开始朝黄巢急剧倾斜, 朝廷军已经到了命悬一线的境地, 能否夺回和守住禁谷, 将成为决定战役的胜负手。 一场殊死搏斗在所难免!
但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 老天爷出来和稀泥, ----天黑了, 大家折腾了一整天, 都很累。 朝廷军以少敌众, 城上城下来回冲刺, 再不睡个觉, 就该累死了。
一夜无话。 或许有, 但没有记载流传下来, 要么就是我没有找到。 要是我能穿越一把, 就算是用老虎钳把眼皮夹着, 我也得找尚让拼一把。 有这么一把匕首插在背后, 换了我肯定是睡不安稳。 所以我相信在禁谷的入口, 一定有场恶仗。 可惜残唐五代由于战火频仍, 史料多流失损毁, 很多关键处已无迹可循, 要么语焉不详, 不由得让人抓狂。
等到第二天天亮, 朝廷军的噩梦开始了。 守关的朝廷军遭到了关前黄巢和突入到关后的尚让的前后夹击, 后方和补给被切断, 再加上武器本来就打得差不多了, 坚持了一阵儿, 终于溃败。 朝廷倚为最后门户的潼关, 就这样在两天之内被黄巢攻破。
潼关失守, 王师会很难过。 由于没有顶住要害处, 他想以死来殉职。 可是他想死这回还是没有成功, 同样是被僖宗火线提拔的张承范拦住了他, 对他说了番话:“ 吾二人死, 孰当辨者? 不如见天子以实闻, 死未晚。”, 于是两人乔装打扮了一番, 一路逃回了长安。
长安城笼罩在一片慌乱恐惧和诡异的气氛之中。 皇帝李俨感于当前的形势, 正在郊天祈哀, 祈求天上的祖先神灵来保护他的事业。 结果还没等到天上的外援显灵, 却先等来了败军之将张承范和王师会, 这两人把潼关失守的详情一五一十的交待清楚, 清算工作开始了。
张承范和王师会有没有被处死,史书上没有记载, 不得而知; 最大的幕后黑手----田令孜, 自然还是安然不动; 被清算的是他的好朋友, 朝政的话事人之一的宰相卢携。 尤于多个政策失误都跟他有关, 民愤极大, 尤其是溵水屯之后, 黄巢一路向西, “天下危惧, 皆咎于携”。 最终责任推到了他头上, 被贬为太子宾客, 分司东都。
曾经风光一时“与夺惟所爱恶”的宰相卢携, 政坛三巨头之一, 走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跻身于权力中枢, 自身能力平平却排挤贤能, 言行能影响国家命运, 却把自身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 端居庙堂之上却没有匹配的政治眼光和胸怀, 拉帮结派纵祸乱而自求多福, 最终却被自己的同党抛弃, 潼关失守, 他的政治生命也到了尽头。
被贬的当天晚上, 卢携吞服毒药, “仰药死”, 以他自己的方式作了个了断。 但这还不是他的最终结局, 鉴于他一直把黄巢当老鼠, 让高骈去抓从而领功, 黄巢攻占长安后, 对他也是恨之入骨, 虽然死了还是没有放过他, “棺斫尸于长安市。”
太史公欧阳老先生对他的一生的总结: 卢携之败王铎, 私高骈, 贼遂卷咸 、 镐而西, 易若举毛, 可谓朝无人焉。 唐将亡, 携为之鸐枭, 宜天之假手于贼而斫其枯胔也“。
所谓身名俱裂, 于卢携, 诚如斯哉?!
我觉得禁谷是不是一条让出城作战的守军在无法从正门回撤时的紧急撤退通道。
死岂不是很容易撞开?为什么土耳其军队不早从这里进攻。
飞猪拱门来也.....
摩菲定理
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均會出錯
Murphy's law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