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新疆行见闻 -- 细密
闹事的时候可以打出宗教的旗帜,就这么回事。
部分人的日子过得紧巴的并不是只有维族。
欧洲的穆斯林这些都会,但还是穆斯林,很坚决的穆斯林。
零散在外的就逐渐同化了,但住在聚居区的即使生活习惯相同也难以与外族通婚。
俺们这里有一位已经退休的回民,就嫁给了汉族,她祖上是到泉州做生意的阿拉伯人,她父亲就一样吃大肉。
当然对老百姓平时生活管的越少的就是越好的宗教,从这点说佛教是三大教里最好的。
75后国人情绪浮燥了很多,对美国的敌意也加深了许多,呼叫彻底反思30年政策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民族主义主要是75后抬头的
人民网应该还算可靠的。
但据记者多方了解,其间的冲突过程是:2008年11月16日晚8时许,在京参加中央组织部培训班的山西省垣曲县委书记高峰,酗酒后在国家行政学院大门外,错将一私家车当做出租车,拉开车门就坐了进去,稍后与司机发生了肢体冲突。国家行政学院门卫前来相劝时遭到他推搡,旁观的学员上前劝解又被他拉扯,学院一领导同志过来劝架时,高峰又上前追打,导致许多群众围观。此人被迫拨打110报警后,高峰即跑到学院的车棚内,后被学院值班警卫送回培训公寓一楼大厅。行政学院培训公寓夜班领班,在劝说高峰回房间时,又遭到打骂。最后当地派出所出动警员才得以平息事端。
事件发生后,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迅速作出了批示,山西省纪委常委会研究报请省委批准,决定给予高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11月25日下午,即全国县委书记培训结束的前一天,在垣曲县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副局级以上干部大会上,山西省纪委副书记李正印宣读了中央领导批示,以及对高峰同志的处分决定。县委工作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侯伟建临时负责。
她所知的维族与外族通婚而且生活愉快的例子多是在内地,宗教氛围没那么浓重,轻松很多。
这样又和谐又没有歧义,
同时也搞了很多宗教‘投资’;当时有过不少这种报道。后来有点刹车,可能是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2日
来源:央视网
【视频连接】
http://news.cntv.cn/china/20100412/104479.shtml
象西藏、汶川一样,这种各省市‘承包’支援建设的办法,见效快!
穷到茶水泡馕可以吃一年。
一个在乌鲁木齐烤馕的可以在南疆找五个老婆,怎么找?先找一个,离了,再找,再离,如是再三。他们家有一个馕西施,很漂亮,13岁,不读书,除了会数钱不会干别的....
为什么穷呢,这里边有生活习惯的问题,一个民族的生物钟。一个民族能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节奏。
从新疆来说,半年的天寒地冻,解冻后能户外工作的时间,全年也就三四个月。这就是他们的节奏,要让他们全年工作,要郁闷生气的。
我原来一个单位的一个老师在南疆办过一个农产品加工厂,雇当地人,主要是维族妇女来工作。他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进来一个人,她最多干三个月,干够三个月,说今年的钱够花了,就不再工作了。
我曾经住的地方有一个维族饭店,春节的时候这个店休息了。休息了多久呢,两个多月,这在别的地方,是不可相像的....
您说,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节奏和习惯,他们能和汉族人竞争么?
至于通婚,阻力要比相像得大得多:一来是宗教缘故,不和异教通婚;
二来是历史积怨,维族和汉,回,哈萨都有世仇,难啊,难。
离开那个环境对他们来说是很麻烦的事情。一来饮食,二来语言,三来宗教。
大多数维族人是不会汉语的,在汉语区生活是很艰难的事情。
当年我读大学的时候,在火车到见到一个在内地生活的回族MM,她说她出门除非看到清真饭店,不然是不吃饭喝水的,最多就是自己带吃的。她头巾什么的全没有,不说自己是回族,我真看不出来。
现在在外头,我认识的几个穆斯林在当地生活的很痛苦,食物,特别是肉,要在专门的地方买,买符合要求(伊斯兰教义)的肉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