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也许,可以从一个车工做起(下一) -- 月色溶溶

共:💬174 🌺804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也许,可以从一个车工做起(下一)

【原创】也许,可以从一个车工做起(上):链接出处

【原创】也许,可以从一个车工做起(中)链接出处

每一个行业,在它们内部的生态环境、运行机制中,都会有他们行内人才能了解、体会的一套自己的通路和机制,这套通路和机制,对行外人来说,那是不可能了解熟悉的。贸然进入去“创业”,风险就会大得多。

小到你开一个服装店鞋店,你也得知道你应该从哪儿去进货,那些批发市场各自的特色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你可以半赊欠半现金进货节省资金扩大规模,大到你马上想开一个规模宏大的企业,都是如此。这时候,如果你先去一家服装店鞋店站柜台,或者进入一个行业去“学徒”,就会是好办法,当然,如果你有可靠的熟人能给你引路,那就事半功倍。

在浙江,有非常多的大大小小的企业,有各种各样花样繁多可能你想也想不到的市场,这些企业和市场,在运行的过程中,有一道一道的环节,你熟悉了其中的环节,只要其中一个就行,你就有了自己的“生意通路”。比如,我再说一个跟“金属”有关的,现在也算是我家熟人的张叔的“创业”故事:

在浙江,“模具”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一个词,那是很多工厂生产金属或者塑料产品的“模型”,要做模具呢,它就需要有“钢材”,这个张叔就抓住了这个环节,他就是卖人家拿去刻各种“模具”的钢材的。

人家要自己“创业”做东西了,或者一些企业要开发新产品了、你原来的模具磨损损坏了,他们就需要“刻模具”,刻模具需要原材料,一般就是各种型号形状的钢材。好,张叔他们就在那儿路边开着“钢板店”等着你呢,你要多大?你要哪种?他们就一块块切给你了,用机器切的,很简单。

这个张叔原来是做什么的呢?他原来是在一家弄堂口的包子店里做包子卖包子的,那包子店也不是他的,他只是打工的,他早从一家地方的国营小企业里下岗了。大概十年前,他的哥哥,也从一个小企业里办了“病退”。正好,张叔的老婆张婶一个好朋友家是开钢板店的,张婶看着人家生意好发大财,好生羡慕,就求着人家也带着他们开一家,开在哪儿呢,不是宁波,是开在绍兴的一个开发区里,完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因为怕人手不够,就叫上了张叔的哥哥和嫂子一起合伙。

这么十年左右下来,张叔他们做得怎么样了呢?张叔的哥哥他们早就发了大财:在绍兴和宁波都买了房子,车子不用说,钢板店早就成了厂,而且过了租厂房漂泊的阶段,买了十亩地做厂房,也从私人借款阶段发展到能银行贷款了。

那么张叔呢,因为他和他哥哥合伙三四年的时候意外发现管帐的嫂子在做假账,他们两兄弟关系恶化,张叔只好那原来的店让给哥哥,他只拉了一些钢材再觅新址开店,两家店大概只隔那么两三里路。这些年他的发展,大大不如他哥哥,可是他家也买了新房新车,添置了很多新设备,雇佣了十几个工人。儿子娶了媳妇,现在孙女也快可以进幼儿园了。

为什么张叔生意会比不上他哥哥呢?他哥哥家是“厂”了,他家再怎么说,还只能说是“店”,在我看来,是他的儿子,实在比不上他哥哥的儿子,他哥哥的儿子,待人接物是个会做生意的,张叔的儿子呢,是半个“宅男”,每天电脑玩到深夜,然后上午就要睡到起码十点才起床,起床就干活了吗?人家得先开电脑看一翻,然后就得吃午饭了,下午才“有时间”照顾家里的生意。他家的媳妇,也差不多一个德性。这样店里的活,差不多还是张叔在张罗。

唉,没力气写了,我没耐心了,可是还有话说,下回再“下二”结束吧。

(待续)

【原创】也许,可以从一个车工做起(下完)链接出处

元宝推荐:爱莲, 通宝推:捷克,履虎尾,老芒,熊仔,

本帖一共被 6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车床有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主席这是一个活法,但是不能人人都这么活。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到当地工商那里翻翻活了三年以上的企业数量就明白了。

全浙江几千万人,能混到活3年以上的企业主的也就几十万。这几十万人也就解决了几百万人的生活问题,连自己带家属。至于给他们打工的,在现在的中国也就是一个温饱而已。靠打工能发财的,有,但是数量上同样不是社会的主流。

社会必须提供另外一条路让不成功的企业主有退出的路,前提是自己不要太过分。还要给千千万万只好打工的人一条路。

至于企业家的路也要有,但是这不是唯一的路。搞企业这条路上非常难,不仅仅是努力不努力的问题。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中国的进步体现在一方面是企业家越来越多,一方面是温饱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哪方面都很重要。

家园 举个温州的例子

我一高中同学的爸爸,80年代初顶替他爷爷进了温州市区一家国营工厂,八十年代中的时候就停薪留职做生意去了。他主要倒腾铜,那时候永嘉县的铜差不多都经过他的手,90年的时候已经是百万身家了。我觉得他就是抓住了我们当地产业链的一个环节,永嘉的服装和鞋类生产很发达,尽管当时奥康还叫奥林,报喜鸟还没成立呢,但是大大小小制衣和皮鞋工场已经很多了。他们家的事业也随着制衣和皮鞋行业的发展逐步壮大。我的同学研究生毕业于上海某知名高校,在某通讯硬件大公司工作了两年,回老家和弟弟一起接老爸的班了,现在也拥有了自己的工厂,带厂房。

家园 是啊,不能人人都那么活,但是你自己考虑怎么活的时候,

为什么要考虑人家都要那么活?世上的路很多,不要觉得人人会来知道来愿意来敢来抢这条路。

这样想的话,什么路都不用走了。

家园 呵呵,走在前面的人心要宽。

眼界不到的人有误解是正常的。

绝大多数发不了财,这不是能力决定的,而是路就这么多。

中国人是怎么活得下去怎么干,不硬来,所以才传承了5000年。

至于网上的情绪不要当真,受这个影响不值得。

家园 路就那么多,所以有能力有胆量有眼界的人才能发财。

发这种“小财”,让一家人生活丰润,就够了。

那种“黑幕”之类,不在考虑范围。

家园 西西河动不动就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的

您这要求低了点。

不过要真有兴趣,可以研究研究一些失败的案例,不过这个比较难了。因为这个不是显学。

家园 所以说,要从“车工”做起啊。就为了让成功概率大一点。

我也没加“一定”两字。

家园 从车工干起,绝大多数不是走向小老板

而是普通工人,能出技师的都很少。

我和最普通的工人打过交道,明白他们的状况。他们发牢骚我能理解。但是理解归理解,要求归要求,妥协是妥协,进度是进度。真干起来他们比我还上心。但是无论多么好的结果,十个里面最多有一个可以提升。这里面有路的问题,有能力的问题,有机遇的问题。

出来做老板,只会比在工厂里打工更危险,失败的可能性更大。想来张叔当年的竞争对手不少的,能活到今天的没几个。

你写的道路,少数里的少数派。

家园 钢板店很多的。张叔后来带了张婶的侄子做了,人家也成了。

普通工人,很多就是“一般人”,他们没有自己出来做的“野心”,我是说给有野心的人听的。

绝大多数,不要想得太美。想在北京上海买房,没有野心行么?

而且你看看我开头,我其实是说一种生意的方法和途径,怎么提高成功率,并不是说全去做车工这一个行业。

家园 原来是MBA课程,但是听众却不这么想。

这就是网络的妙处了。

另外在上海和北京买房子不是一直这么难的。现在不过是特殊时期罢了。

北京2005前,房子很便宜,还没人要。

上海大概要到03年以前。

以后有一天会回落的。至少相对价格会回落的。

至于怨气不过是在网上给放大了。

赚钱的不要把钱太当做一回事了。不过这个可能比较难。

家园 呵呵,你要是觉得我是在说几十万大学生都应该去浙江当车床工

或者卖衣服卖鞋也都得MBA学历,那我也没办法啊。

每个人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同的。

家园 这么多张,看着有些费劲。呵呵
家园 看你用不用心

N年前,偶一个堂弟初二读了三年,终于缀学。

他的第一个行当是线切割机,当时好象花了十几万买的,请了技术人员来编程(我翻过技术手册,似乎是卡西欧下的basic?记不太清了),他在外面拉单子。其实很多单子还是亲戚朋友老乡照顾他。

两年后他还是放弃了。因为定制的图纸他不会看,人员他也不会管理。

他人并不笨,只是不肯吃苦,不肯钻研,不肯费脑子。后来也开过别的厂子,最后还是开店,因为管理简单。年景好时挣几十万(其中有20W要被他赌输掉),年景不好时亏个十万左右。

他的亲哥,偶的堂兄,也是初中毕业,钻到钱眼里的那种人,手下有厂有店,销售额已经上亿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