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国人偏爱高科技( 1 ) -- 秦三光

共:💬117 🌺305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楼主的论证太不严谨了

基本是街头闲聊的样子,不能当真的。全文太沉醉于中华传统文明了。这不是什么民族自豪感、自尊心的事儿。

必须认识到,中国人对现代工业文明的贡献很有限。要承认,当代西方文明体系是一个伟大的体系,是一个有历史,有渊源,又引领未来方向的体系。

中华文明必须在赶超中自我完善。中华文明中的很多精华能够为现代文明提供有益的补充,中华文明中的很多传统观点和现代文明殊途同归。

从个人能力而言,中国人不输西人。但文明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传统中华文明有很多落后的地方,抱残守缺是死路一条。

家园 还要说明一点

即使了解金相也不意味就能复制出来,如果那样的话今天的炼钢企业就没有技术秘密可言了。

家园 要是这么说的话

理论上,不可能复制出来一模一样的东西出来,你就是一个原子一个原子的搭,也搭不出来。

用相同(或者类似)的材料,复制出来同强度,同密度,同硬度等这些宏观指标与原来产品一样,使用现在科技手段,不是不能实现的,看你肯下多大工夫了,有没有必要下那么大工夫了。

家园 了解古埃及人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还是有意义的

能不能实现并不重要,能不能扩展视野才是重要的。能或不能(扩展视野),我以为这才是你与楼主的分歧点。

家园 这个就两说了

你的观点实际上可以使用仿生学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比如说,新型游泳衣的开发过程确实借鉴了对鲨鱼皮的研究成果。目前在力学上,据我所知的就有很多仿生学热门方向。比如说,研究贝壳的材料,结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对其硬度的作用;还有研究蜥蜴的“毛”材料结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与蜥蜴“吸附”功能的关系,这些研究可以开阔大家的视野,很多成果可以反过来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可是秦剑和秦箭在我看来完全可以使用现有的科学知识对其各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解释,有必要故弄玄虚么?

你可以说对秦箭的研究有考古价值,你也可以正面地说,古人单纯用经验设计出来的箭很符合力学原理,但我坚决反对把这些东西神秘化,这与什么“通过研究古代器物好扩展视野”的想法是背道而驰。

家园 呵呵,中医的支持者们让人无语

俺小时候吃过不少中药,对中医没啥恶感。

但一面是大师们的吃中药治非典猪流感,一面是支持者的表演,着实让人哭笑不得

家园 所言也有道理。道理在于君所言的“补充”与

“殊途同归”。

作为一种文明体系而言,很难说,西方文明就代表全人类文明的方向。依愚所见,也许只代表一小半,或许中华文明代表大半。

这也是西方人士所关注的。

英人李约瑟博士所著《中国科技史》倒是挺值得一读,除了严谨,还有一份对中华文明与古科教的执着与爱。

一个外国人尚且如此,不知诸君作何感想。也许人们根本就不拿古科技当科技,我也无言以对了哈。咋整涅?

关于中华文明,包罗甚广,恐怕要以孔老墨荀。。。们的土著哲学相关,有机会愿与诸君议论之。并谢。

家园 有道理,道理在于,要批判一种物,自己最好先知解

那物,君知解秦剑?或看过秦剑长啥样乎?君知解马王堆医书?或看过那件丝质睡袍?君知解吴文俊,知解吴咸中。。。?

愚拙文不足挂齿,也供批判用。但要批判,起码要知解一下文中所述的资料8?

我对孔子的一些了解,就是从批孔开始滴。

当时,大人们对孔子就是批,批判还不容易么?批倒批臭,火烧油炸,再踏上千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啥滴哈。

其实,批判也算是个哲学术语,君可读读黑格尔。

恕我不敬,想砸想批,并无妨,但要先将要批砸的物搞搞清楚,批起来才会稳准狠,同时借机会长点知识,也算一种科学精神与训练。

记住:大脑是自己滴,思想可以是别人滴。大脑是自己滴,思想就不可能全是别人滴。

谢谢哈。

关于巫术,也算另一科学研究的主题。我不懂巫术,但是好像人们都挺信滴,科学人也有走火入魔滴。远的有拿兽骨当人骨冒充人类学新发现,近的有黄X锡。。。到底啥叫科学涅?科学到底用来干啥滴?君也可一并讨论之,愚愿洗耳。

家园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家园 弱弱的问一下

您用的肖像是哪位大师?

家园 谢谢君的讨论!我想过这事,纺织技术,操作的人工技能,

桑蚕的品种。。。其中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蚕所食用的桑叶或其它植物,其成分很可能决定蚕所吐出的丝质。

历经2000余年,动植物物种已然发生巨变,或已被灭绝。

讨论此一主题,又要提醒人们,科技进步与生态如何平衡之。

而阴平阳秘,是道家一直所强调滴。也是中国文明之一部。

家园 您肯定不是球迷

国米主教练穆里尼奥,呵呵

家园 极有道理!也与蚕的品种,和桑树等植物种类有关,

2000多年过去,动物物种与植物种类均巨变,或灭绝。故难再造出如此精美丝质物。谢!

家园 就差那么一层窗户纸

400年前,伽利略通过自制的望远镜发现木星和其四个卫星.100年后,牛顿总结出来万有引力.

100年前澳大利亚的天文观测发现银河系还有无数的银河系.

所有的这些重大发现都和玻璃有关,望远和显微让欧洲的科学家大开眼界.

直到今天,西方也时时提起400年前的两片凹凸玻璃对科学的贡献.

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玻璃

考古资料表明,中国古代的玻璃制造工艺始于西周时期,历经绵延不绝的两千余年,至清代发展到顶峰,成为古代玻璃史上的鼎盛时期。故宫博物院藏古代玻璃器4000余件。从藏品的时代上看,战国到明清几乎不间断。其中绝大部分藏品为传世品,尤以清代玻璃制品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整个藏品的90℅。清代玻璃器又分宫廷制造与民间制造两大系列,宫廷玻璃器占其中的3/4。宫廷玻璃代表了清代玻璃制作的工艺水平,是造办处玻璃厂按照皇帝的谕旨为皇家制作的各种玻璃器皿。有清一代从康熙皇帝玄烨到末代皇帝溥仪,内务府官办作坊——造办处玻璃厂从未停止过玻璃的制造与生产。

玻璃厂建立后,清代的玻璃制作在皇帝和造办处管理大臣的统一指挥下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据不完全统计,康熙朝已有单色玻璃、画珐琅玻璃、套玻璃、刻花玻璃和洒金玻璃等品种,雍正朝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描金玻璃。

单色玻璃是指用单一颜色玻璃吹制的玻璃器皿。康熙朝的单色玻璃是对清以前玻璃制作工艺的继承与发展。这时期的传世品,过去仅知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一件透明玻璃水丞。雍正朝制作数量最多、器型最丰富的品种是单色玻璃,为当时的主流产品。单色玻璃有“涅玻璃”与“亮玻璃”之分,“涅玻璃”是指不透明玻璃,“亮玻璃”是指透明玻璃。

珐琅是一种绘烧于金属胎、瓷胎和玻璃胎上的釉料,康熙年间从欧洲传入我国。玻璃胎画珐琅是清代首创的玻璃装饰工艺,始于康熙朝,而康熙朝玻璃胎画珐琅的实物却一直杳无踪迹,无缘得见。

看来先辈们对玻璃的研究更倾向于装饰,而非实用.

同样在度量衡计量方面,对温度,时间,长度的精确的追求也比西方差了一大截.

我们今天也还在补课,基本单位和概念都是用人家西方的.

技术上的落后可以通过山寨来追赶, 科学上的落后等生活教育创新条件好了,也许会有突破.

家园 结论应该是自己找个望远镜去看黑暗的天空

假如你有一个爷爷辈像伽俐略那样亲眼看过木星的卫星,而且后来日心和地心大战100年,所有的故事都用白纸黑字记录下来让你可以重复验证,那么你也有可能像牛顿一样琢磨出个什么引力定律.要不大牛自己都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