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我心目中的精益生产(三)对丰田生产方式的一些实践 -- 肥仔

共:💬50 🌺8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一些可能的改进方案,能不能行得看具体情况了

如果密炼产能大于后续环节,可以:

1-如果市场有需求,可逐步增加后续步骤产能,例如增加半自动成型机和硫化机。

2-如果市场看不到增长,可尽量提高每台密炼机综合利用率,以减少密炼机开机数量,因为密炼和硫化的耗电量最大。折旧成本已经变成沉没成本了,没法改。

整体产能方面,可以尽量保持向后适度递减,即密炼>压延>成型>硫化,一般情况下,单位产能的成本硫化比较高,所以这样的成本浪费还不是太大。好处是可以在硫化之前的所有岗位实施拉动式生产,保证硫化岗位产能。同时有利于适应不断调整的计划,因为可以只对硫化做大的调整,上游岗位保持被硫化拉着走。

成型设备型号复杂,没有见效快的方法,只能加强设备和维修团队力量。可以考虑适当改造设备,用通用件代替原有型号部件。

订单波动方面,也很难解决。

1-可以考虑从产品设计上简化产品种类(Portfolio),至少是简化半成品种类,以合并需求,提高需求的稳定性,以求部分向库存型生产的转化。对于轮胎这种消费品,完全的按订单生产总是很难受的。

2-销售方面,如果是原配胎供给整车厂,只能在签合同方面尽量争取长期稳定合同。如果是提供给替换市场,通过返点的形式让分销商承担部分需求的波动

3-提高自身产能柔性,包括缩短生产转换时间,提高多技能工比例以提高劳动力的柔性(人员的配置少于最大产能需求而多于最小产能够需求)

4-尽量培养市场预测能力

家园 实际上我认为主要还是生产计划、产能、销售和物流之间的协同

问题,一般这种企业以前都是计划生产(一般按最佳产能排程),在生产环节效率最高,浪费最少。但是追求产能效率的结果就是产品大量季节性库存(有物流能力和市场需求季节性波动两个因素)和品种僵化(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导致销售价格降低),导致严重亏损和应收账款巨大(为减少库存,有时实际是没地方存储,不得不向下游压货)。不得不改为订单拉动生产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最大问题是由于订单波动大,变更多,使生产计划安排困难,产能效率低,窝工和浪费严重。(实际产量只能达到标准产能的60%),仍然无法缓解经营压力。市场预测很困难,因为竞争太激烈,一月市场行情一变。

家园 您说的这个企业从生产管理到范围更大的供应链管理

都面对困难。给这种企业做改进应该是很累也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企业文化合适的话。

家园 目前一批假洋人进去(号称业内专家),不过据说也一筹莫展
家园 分开管理

做成两个分厂的形式, 一个自动化些, 一个人工多些。然后分头去改善。

家园 分不开,例如成型设备,既有手工为主的国产,也有自动化程度

高的进口,都是生产同一种产品,需要配置在同一个车间里(原材物料输送系统限制的),如果分开,等于再建一个新厂,投资巨大,且原来上游能力浪费,收益不高。

家园 没看过您说的具体情况,不过我自己观察过的手工和自动化

设备混在一起的情况并不罕见。其管理难度,相对于您说的这个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方面的难度要小得多。

家园 这个企业是典型技改时钓鱼搞出来的怪胎。第一次技改,买了

一套乘用子午胎二手成型和硫化生产设备(炼胶压延用以前设备),为了减少审批难度,故意漏项,而且为了节省投资于斜交胎共用所有公共设施,管道,传送带,动力,蒸汽,仓储等等,总算塞进去了(很有想象力,硫化车间一半是斜交胎的硫化缸(不知你是否有幸见到过日本人侵华时留下来的设备),一半是进口的二手子午胎的硫化机。

第二次技改是全套引进日本的载重子午胎成型和硫化设备,厂房是斜交胎减少生产能力腾出来的,其他炼胶压延共用。公用设施共用,厂房基本连接在一起。

供应链难度是物流瓶颈:铁路控制口。

现在一部分产能已经搬往南方。

家园 这种情况典型的是超出生产范围,而他的解决办法:

在实物生产、销售环节是无法根除的。实际办法无非是把库存扩展到经销商,把资金从经销商、银行吸收,并变成产品。

这是产业分工:生产、库存、物流,以及期货、或者说金融工具,等非生产因素解决的范畴。

家园 还有

对于两面都需要的设备, 只能先做超市供货了。

家园 我没说清楚

不是物理上的分开, 是逐步的从虚拟分开开始; 从标准工作上先给国产的手工多的线建立标准工作单元, 逐步分开。然后在基本上成熟后再去把物流,支持部门分开。就是先搞一个标准单元作为样板, 逐步推行。 精益生产, 基本上管理者们支持就是成功一半了。

家园 这个当时没试过,想过非常多的办法,例如车间核算,岗位核算

流程重组,(因为硬件改动很困难,涉及大工程),所以想在管理上突破,一直不理想。而且实行岗位核算工人不干,因为不同产品利润率相差很大,例如同样的是载重胎,子午胎和斜交胎价格相差60%,利润相差更大,大家都想干子午胎。这个问题一直没解决(不知现在洋人进来后解决没有)。

家园 如此说来,这个厂生产管理难的一大症结是车间布局严重不合理

造成物流路径一团乱麻,半制品存放区域估计也很难保证,这样没有半制品的缓冲库存也限制了做生产计划的灵活性。当时建厂设计的时候,如果有机会考虑一下后续的扩产要求就好了。哪怕在每个车间旁边留一片绿地也会好得多。手工设备和自动设备的混用可能倒还是次要问题。

说到老设备,01年有一次参观德国一个曲轴厂,做从MTU船用柴油机到保时捷发动机的各种大小曲轴。我路过一台锻床(就是一个大气锤,中等吨位),铭牌上赫然写着1945年制造。同行的工程师很自豪的说那是他们最老的机床。虽然这锻床没什么太大精度要求,能乒乒乓乓敲上将近60年也算蔚为奇观吧。也许是我少见多怪。

虽然行业不同,我觉得新老设备搭配主要是对维修、质量有压力,如果布局安排合理,维修有保障,生产管理没太大问题的。

家园 不太明白,岗位核算为什么要跟产品利润率挂钩?

正常的成本核算应该得出的结论是斜交胎人力成本高,再从销售价格看,就会得到利润率低的结论。所以这个厂可能会得出子午胎业务在“喂养”斜交胎业务的结论。

虽然我觉得不一定要分开管,但即使分开管,是否也可以制造成本分产品规格结算,而与利润脱钩的方式呢?

家园 这个模式是因为同一个车间里面,比较赚钱的子午胎打包进

上市公司,而利润率低的剥离在外面承担债务。虽然是一个工长管理(生产流程限制),但法律上却是不同企业,执行的是不同的核算体系,薪酬标准(虽然绩效工资都是计件)。这种情况在大国企中特别常见,我管理过的企业就有不少,经常有员工找我要求吃干的,不吃稀的,也有的企业内部暴动,非上市部分把上市公司的餐车砸了,仓库抢了。这些问题本质不是生产问题,也不是靠生产管理能够解决的,但是站在生产组织的角度,你必须解决。因为是同一个生产组织体系,统一调度体系,统一的水电气支撑体系,统一的后勤物流保障体系,如产能发挥不出来、库存太大、销售困难、质量下降和成本过高等等问题出现,就是总经理的责任,就要下课。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