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土八路也当了回索罗斯 -- 谈国十条引起房市调整 -- 萨苏

共:💬115 🌺30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您没看仔细,我最后说的就是这类人

刚刚和一个家在农村的小伙子通过电话,他和我有点业务往来,有点心酸,小伙子问我“如果我有一天还不起月供会不会被银行收房?因为我的收入不稳定,不能保证每个月都一样的收入。" 我说的家底薄收入低就是这类人。说句可能会被人骂的话,他们应先考虑租房,别老想着买房,慢慢熬一段时间提高收入(我们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等条件许可了,申请保障性住房或购买商品房。我这个小百姓胡乱说一句,建立多层次的可供不同收入水平人群选择的房源可能才是政府最需要做的吧。商品房本来就不应该是人人都想着要去买的东西。就好像我们根本不去关注杭州西湖边上34万一平米的别墅。

家园 呵呵,我就花你的标题

内容不是很同意。呵呵~~~

家园 标题党杂私货

瞎写写,楼下各位不要喷

★依古比古 ★依古比古 amoylam
另外MM能教我怎么使用这招天地无影霹雳雷霆飞鸟怕怕粉花拳吗? 一帖花一次,但显示了花两次。

家园 大棋派
家园 我周围几乎都是怨气冲天的。。。

好友,同学,同事都是... 都是为了房事...

可能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家园 俺不请自来了

那是因为郭嘉兄曾经两次加对方为好友(老铁改版很常见,我还看见过一个ID同时4次显示在送花栏里,神仙驴:有点眼花,与主题无关),其实就是改版前后,好友被重复加了。改正方法,在自己的家园博客人际圈里,去掉这位好友;再到这位“前好友”博客里,重新加他为好友,就可以了。

家园 不要舍本逐末、只做表面文章

说的很理性,也很现实。最需要做的是像香港一样,由政府出面建设很多保障性住房,提供给低收入阶层。而商品房的价格应该由市场调节。

家园 两回事

认为中央在下很大的棋,属于对政治运作方式缺乏了解,无论哪个国家,良性的政治都是去解决具体问题的,恶性的政治都是去制造问题的,谁也不知道未来走向何方,还下棋?

家园 调不调整也就那么回事。达到老百姓的期望值,路还长...
家园 这只能说明您的圈子只是处于中上层,所以涵盖面小不具代表性
家园 不好意思,的确没有看仔细

所以吧,我觉得最大的不满,也就来自这类人。他们在网络上的声音也很大。像我的同学们这样,从小到大接受系统的教育,走出校园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现实社会跟被教育的内容差的那么远。

很同意楼下的观点,政府的确应该提供保障性住房,毕竟这是基本民生的东西,不能完全商品化。商品化就意味着让其在社会经济中自由竞争,那竞争失败者怎么办,难道就该露宿街头?政府在保护既得者利益的时候,也该适当的保护没有得到利益者基本生活。先富起来的人怎么会主动share自己的利益呢?

家园 阶级分析吧

在萨苏的楼里搞阶级分析,心里有点惴惴的。这个民一般来说就是指国民了,国民是由各行各业一个个的人组成的。也许说阶级有点刺激一些人的神经,咱就说阶层吧。就房价来说,富豪阶层没有愤,这是肯定的,因为买得起;官僚阶层没有愤,因为有保障;城市小市民阶层基本没有愤,因为有根基;已经有房的中产阶层没有愤,因为积累的早,已经拥有一套以上的房子,巴不得房价越高越好。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基本也没有愤吧,因为没有想过要扎根城里,就像你说的,挣点钱回家买门脸和房子。

有愤是哪些人?

1.房奴,这些人是高房价的受害者,沉重的月供压得他们生活质量很低,(我的一个同事说她一年都没买过新衣服)当然要愤,不过这些人啊,房价继续往上涨会少愤,跌了恐怕才要大愤;

2.农村出身毕业没几年的大学生,这些人想留在城市,过购物、医疗、娱乐都很方便的城里人生活,而且人在城市这个丰富发达的信息中心,也拥有比农村更多向上的机会,这也是他们想留下来的原因之一。这些人愤是因为高房价让他们在城市扎根的幻想破灭,因为这类人的大多数家庭条件都不足以支持他们购房,房价低还有点盼头,天价房直接扼杀了他们的希望。这类人也是现在的租房市场主体大军。

3.城市小市民阶层准备结婚的年轻人,这些人一般都想在婚后过两人世界生活,不想和父母挤在一块,这类人大多数收入都不高,父辈的资产积累也不多,房价高了,买不起,婚后只好和父母挤,也愤。

上面说的这三类人,年龄基本都是集中在70后期、80年代、90前期的年轻人,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受教育程度较高,是网络舆论的主体力量,网上嗓门大,其实呢,占总人口比例并不高,所以温政府并不把这些人的呼声当回事,现在的打压房价并不是为了他们,而主要是经济原因,拿他们的“愤”做由头只不过是个幌子而已。政府有多大的诚意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我很悲观,这些人的诉求解决的优先级肯定不高。特别是第2类人,他们的利益注定是要被牺牲掉的。

家园 这两个事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分配不公导致房价过高,房价过高又加剧分配不公。

你真是上层社会啊,呵呵。

家园 分析的好,但结论不同意

1。 凭什么进城打工的农民不能在城里扎根? 老兄心里的隐含的优越感暴露了。城市化大家进城,但农民不能一生不能买房,这算什么城市化?

2。房奴。已买房的当然不愤。但一生的主要积蓄耗在房子上,能甘心吗?

3。农村出身毕业没几年的大学生。农民,又是农民。今天的京沪深,有几个人做得了房奴?

以上的三类人基本都是农民。温生施舍了几千亿给他们,却要他们用一生回报,还有的人想回报却回报不起。这民愤啊,现在还不大。等大家明白了,有人挑动,就会被鞭尸挖祖坟。

现在京沪深的主流住宅,交通还算方便的,两室两厅,动辄300万,500万,那些稍便宜一点的,150~250万,地处偏远,每天交通费20~30元,耗时3小时。以300万,按照资金成本5%计算,实际居住成本是每年15万,试问衮衮诸公,你们有几个付得起这个钱? 付得起这个钱的又有几个舍得负?就这样还没有民愤?

家园 农村大学生只占所有大学生中的20%多。

这个论坛有几个农村人?别告诉我三四线城市的市民也叫农村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