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房地产感想:市场与权力博弈导致的波浪起伏 -- wqnsihs
房地产形成目前这种骑虎难下的形式,政府的作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里面的作用比政府更大。政府因素你说的很好,我说说市场因素。
第一,05年(大概印象)后迅猛的城市化进程始料不及,而土地供应需要有个过程,导致土地供需脱节,地价猛涨,房价猛涨。这个因素至少在09年以前是主因。00年代初期和90年代房地产行业都是处于惨淡经营状况,一个楼盘卖一套房大家是要出去搓一顿的,当时的成交量可见一斑。当时地方政府更穷,更有动力抬高地价,但市场才是决定因素。后来房地产形势转好,有点门路的一窝蜂的搞开发,大中城市的房地产公司数量一两年内猛增几十倍。开了公司就要抢地皮这是肯定的,土地市场迅速变成卖方市场,此时即便有私有土地供应,只要有耕地转换限制,结果是一样的。此时温推出18亿亩耕地红线明显是双刃剑,防止了疯狂的市场对耕地的可能的鲸吞,自然也会加剧土地的供应紧张局面。地方政府此时推波助澜,那是必须地。。。
很多人对土地招拍挂制度不满,认为是地价上升过快的根源,我是不赞同的。政府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缺失和对城市化进程的估计不足是中央政府的失策,而土地招拍挂制度确实基本保证了土地市场的公平性。如果土地市场采用了拍卖之外的任何其他制度的话最终都将演变成后门制度,开发商显性成本降低而隐性成本升高,即便最终成本是降低的,在面对后面房产市场的卖方市场也很难让利到普通买房户,而只会让奸商们赚的盆满钵满。
第二,城市原住民们在90年代花光积蓄购买了单位公房之后,经过若干年节衣缩食(抑制消费)的攒钱日子之后,在00年代中期终于配合着银行贷款又可以买房了。有人因为单位换了,要买离单位近的;有人因为相中新房质量和环境,要改善居住条件;有人养有小蜜,买房子藏娇;有人认为房价要涨,投资买房;有人纯属钱多了烧手,买房子保值。总之我认识的大量中产原住民只有一套房子的很少,三套以上的很多;我认识的没房住的都是近几年移民来的年轻低收入工薪族。(以上情况可能不适用北上广等大移民城市,希望来自于大移民城市的也讲讲)。这些原住民囤的房产比温州炒房团可大得多,这是造成房价迅速蹿升和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支持房产税。好的房产税要做到保护第一套房自住(无税),支持投资第二套房出租给无房户(对外出租者少税,空置则重税),打击三套以上住房(重税)。
要彻底解决房地产问题,不是政府拍个脑袋就能解决的,需要城市化进程和适龄结婚人口这两个高峰的缓解来配合。但政府现在有钱有实力调动各种资源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再加上房产税要是执行得好的话,还是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周期有效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但是近期,政府的组合拳很可能带来房地产市场短期的动荡,这既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结果(行政手段),也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的结果(这一点马克思的资本论早有揭示)。
del
10年前是多少,现在是多少,让大家看看。我没见过没倍增的,只见过N倍增的(包括我自己,别跟我说权贵,我不认识权贵),当然这跟个人的努力是有关系的。
这样比其实是不公平的,要比应该比同岗位同年龄的不同人10年内工资是不是倍增。我的观察,绝对值也是倍增的,很多人10年前的工资远低于现在的最低工资标准,购买力平价的话,没那个知识不好说。
作为收割中小爬虫的麻醉剂
提高房地产税的税基
新个税方案会进一步堵死抛售的路
逐步清算放出来的地和开发商资产等
限购+陷贷,多房者最好的办法是率先抛售逃离
我家里祖上也不是上海人,江南的它处的。但是,亲戚们对上海的认同还是比较高的。
如今,江南被人为的割裂了。而且有了普通话的推广,当然地域的文化认同感就差了很多。在现在的形式下,只会愈演愈烈的。
就事论事!
事实上最大获益群体也是70年代以前来到北京的原住民
从单位分到的公租房交少许费用后转换成自己的产权,然后如果能有拆迁的话再实现一次二环到四环面积翻倍。一般的双职工家庭起码有200万级的房产,能折腾的搞到500万乃至千万的也并不算稀奇。房产价值超过家庭资产7成的北京家庭不算太少。这些家庭的特色就是资产总额很大,净现金流很小,消费搞不上去其实跟这个关系不小,大家看着挺有钱,不过就是没有现钱,有些人发发狠房子卖掉,然后往往直接就移民大加拿了,对国内消费也贡献不了。
我这样的官场之外人士,是不能体会的。
出身国土部的市长发现卖房子卖地来的钱不够花了,虽然房价还有小幅上涨。
这才发现这个以旅游业为主业的城市原来是靠房地产维持的。
讲了很多原因,结论是:是日本政府自己捅破的。为什么要捅破呢?因为他说日本有两个国策,一是科技立国,一是粮食自给,土地的涨价危及到了第二个国策,所以日本政府就把地产泡沫给戳破了。
所以,历史上大地主是有收手的可能的。呵呵。
谁能保存10年那东西?
凤凰周刊:
(万亿)
2000年国民总收入 3.1
2001年国民总收入 3.5
2002年国民总收入 3.7
2003年国民总收入 3.4
2004年国民总收入 3.8
2005年国民总收入 4.1
2006年国民总收入 4.4
2007年国民总收入 4.0
2008年国民总收入 3.6
2009年国民总收入 4.5
2010年国民总收入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