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等闲平地起波澜——鱼说中东路事件(一) -- 北溟有鱼
引子
毁灭一切的炮击和轰炸过后,幸存的士兵们从残破掩体中探出头来。透过渐散的硝烟,他们看到无数铁疙瘩,噢,是苏联坦克出现在视野之内。
中国东北凛冽的风吹拂着枯黄的草。已然弹尽援绝的士兵们默默地装上刺刀,准备跟随敬爱的长官作最后一轮反击……
这是在说诺门罕么?No,小鱼想说的是另一个故事——中东路事件。
一、熊罴利爪探辽东
说中东路,首先得说说这中东路的来历。
话说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激起了北面那头熊的极度义愤!
义愤?
可不是嘛!那些个日本黄皮猴子,在俺熊爷家门口打架,吵了俺冬眠便罢了,居然还想占了俺家门口宅基地,搞违章搭建……俺不义愤谁义愤?
于是喊上正在亚洲到处找机会打酱油的德国表兄,一起操家伙,砸黄皮的场子去!
法国人一看,犯嘀咕了:这两家伙背着我,鬼鬼祟祟想干嘛呢……不行,俺得跟去瞧个究竟……
于是各怀鬼胎的“三国联军”正式成立。几艘在欧洲上不得台面的老船,在日本近海到处溜达。
二战中日本鬼子有个怪癖,就是“吃下的东西,撑死也不吐出来”。但当时的日本还没有如此变态。明治天皇含着眼泪,咽着口水,大手一挥:“浮云,一切都是浮云……”
于是中国东北便脱了虎口。
其实,是才脱虎口,又入熊窝。
1896年,对老熊爷感激涕零五体投地的老佛爷,派出了李中堂访问俄罗斯。明着是恭贺沙皇加冕,实际嘛,是商量好处费去也。潜规则嘛,咱不差钱的大清朝,是必须遵守滴……
果然,下车伊始,俄罗斯的外交大臣萝卜懦夫,哦,使罗巴诺夫先生,便伸出毛茸茸的大手,递来一纸条约。统共六款,中心思想两条:
1.中俄结盟。如日本入侵俄国远东或中国、朝鲜土地,中俄两国应以陆海军及军火、粮食互相援助,战争期间,中国所有口岸均向俄国兵船开放。
2.中国允许华俄道胜银行接造一条由黑龙江、吉林至海参崴的铁路,无论战时平时,俄国均有权使用该铁路运送兵员、粮食和军械。
这条约,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中俄密约》,而第二条中说到的铁路,便是后来的中东路。
条约是签了,可头一条人家根本没有履行。1901年日本鬼子加入八国联军侵华,没见俄国人出一兵一舰一枪一弹的援助,反而乘机在东北大发利市……那是后话不提。
不过第二条的铁路,却是结结实实地修成了。
1903年,贯通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的中东铁路主线建成。而1898年,俄国人还同清政府达成《旅大租地协议》,获准再修一条连通哈尔滨——长春——大连的中东铁路支线。这样,全长2800公里,连接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的丁字形“中东铁路”,俨然是俄国熊植入中国体内的自动提款机,眼见得俄国熊可以千秋万载,一统江湖鸟。
然而俄国熊毕竟没有千秋万载——其实它只桶了一载有余。
因为俄国熊有个缺点,就是健忘。他彻底忘了惦记东北那旮旯的不止它一个;
黄皮猴子也有个缺点,就是记性太好,惦记上中国东北,就死也忘不掉。
于是西游记版日俄战争上演:孙悟空大战熊罴怪。孙猴子这次可是得了西天如来——英国人的加持,自然是状态神勇,三下五除二俄国熊便只能缩回洞里,舔伤口,唱浮云了。
但俄国人还不算输光。日俄战争后根据《朴茨茅斯协议》,中东路的绥芬河——满洲里——长春一线,依然还是他们的势力范围。凭着这半截子“中东铁路”,俄国熊依然在中国东北,特别是北半部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二、折冲樽俎看张公
此后的日子里,中东铁路平静了,一直平静了将近20年,直到有一天,北极熊换毛了,白熊变棕熊。
螃蟹褪壳时最是虚弱,熊换毛时也一样。
忙着和白俄作战,还要对付“十四国干涉”,焦头烂额的俄国熊再也顾不上中东路那旮旯了。
时事造英雄,中国人出手了!
不得不说,名声狼藉的北洋政府,除了袁世凯利欲熏心签下《二十一条》之外,在民族大义上,还是基本站得住脚的。
1912年出兵西藏震慑英国人,1919年出兵外蒙赶跑俄国人,再加上巴黎和会拒绝签字,足以羞杀路过济南绕着走的空一格常公。
而这次,北洋军阀们也是趁你病要你命,对着俄国人的中东路下手了!
其实俄国人内战四起,北洋军阀同样也在内战。1924年,正是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打仗的年份。可就在这一年,两派军阀都分别和俄国人签署了关于中东铁路的条约。
吴佩孚是在5月底签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和《暂行管理中东铁路协定》;张作霖则是在9月份签了《奉俄协定》。虽说直奉两家死对头,但三份协定归根到底一句话:“这中东路,今后不能光由你们俄国人说了算!”
竖起大拇指,从旁赞一声:这就是民族气节!
苏联人急着要获取中国政府(北洋政府)的承认,好缓过一口气解决国内问题。所以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北极熊居然认怂了!
三份协定一签,中国人还真要回来不少东西:
首先,原本中东路是全由俄国人独家管理经营,现在变成了“中东路设理事会,为议决机关,置理事10人,理事长为中方,副理事长为俄方。本铁路设局长1人,由俄方担任,副局长2人,俄华各1人担任,均由理事会委派,由各该政府核准,其职权由理事会规定。”中国人要回了一半的铁路管理权。
其次,“苏俄政府允诺,中国得以中国资本赎回中东铁路及该路所属一切财产;并允诺,将该路一切股票、债票移归中国。”白纸黑字,今后啥时候中国有钱了,咱还是随时可以把铁路赎回来的!
最后,《奉俄协定》还把俄国无偿交还中东路的时限,从原先的80年缩短到60年(也就是到1956年)。
时人曾赞:《中俄解决悬案大纲》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
吴公千古,张公千古!
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黑暗,我还是秉承这一观点
北洋时期,从袁世凯开始,这批人也算是治世之能臣吧,经历官场历练,有能力有精力为近代中国现代化开辟一条道路。
怎么说,最起码言论自由这块,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当然,除了80年代的中国,和互联网时代的现在。
然后民主政治这块,虽然有袁世凯称帝这个小插曲,但代议制选举、近代警察、军队、法律等制度都是由他们跌跌碰碰的建立起来,虽然这个制度到处千疮百孔,都是漏洞;毕竟从一个绵延数千年的传统制度中重新建立一个全新制度,而且,外围环境也是如临深渊。
我觉得,北洋这一批人尽到了自己的民族责任,足以在中国近代自强史上写下自己浓浓的一笔。
三、元嘉欲封狼居胥
然而张公真的千古不了了。签下《奉俄协定》还不到四年,皇姑屯一声爆响,哲人其萎,留下迷茫的东北和动荡的中国在风雨中飘摇……
接下来的日子里,东北易旗帜,赣水红一角,中原遍战火……一片乱纷纷自不待言。这里单表老帅仙去,少帅掌权,立刻连放三把火:
先是1928年底,东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中国终于统一了,虽然只是形式上,表面上而已。
第二把火,1929年1月,设鸿门宴干掉了杨宇霆常荫槐。
而第三把火,便是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少帅又对俄国人开刀了!
前面说到,中东铁路变成了中俄共管。中国固然是要回了不少权利,但问题也随之产生——既然是共管,自然有个“谁管得多些,谁管得少些”的问题,纠纷在所难免。
而且中东路这块唐僧肉实在太肥太诱人了——年平均利润一千几百万金卢布啊,拿到手里,立刻可以变成飞机大炮,再变成地盘和PPMM……于是我们的张少帅动心了。
再加上小张身边日本顾问不少,也养成了日本人的怪癖:“吃下的东西,撑死也不吐出来,并且还要接着吃”……于是我们的张少帅动手了。
1928年,张学良就宣布收回了中东路附属的两个机构:气象台和哈尔滨电话局。这次,俄国人忍了。
意犹未尽,乘热打铁,少帅又要求修改中东路章程,进一步削减俄籍铁路局长的权限。这次俄国人不能接受了,但他们也没有像后世的赫鲁晓夫一样在会场敲鞋——他们很温柔,很文明的玩起了失踪。
中东路理事会的所有俄国理事,不再出席理事会会议,集体打酱油去也……
前面说到,“中东路铁路局的职权由理事会规定”。理事会一瘫痪,铁路局局长的权限修改自然也没法讨论了。
这里要插一句,俄国人似乎很喜欢在国际场合玩失踪,然而这种做法往往误事。1950年,不肯接受教训的俄国人又在联合国安理会玩了一次失踪——这次玩大发了,于是世上冒出了个叫“联合国军”的东东,于是中国志愿军成了“侵略者”。
少帅可没有后世的美国人那么聪明。美国人是趁着俄国人失踪,强行通过决议,而少帅却傻乎乎的去扇大熊的耳光。
扇大熊的耳光未必有错,但扇之前,还是得掂量掂量,自己究竟是狮子,还是耗子。
不幸的是,少帅和他的东北军显然算不上狮子。
中俄《解决悬案大纲》有这么一款规定,“中东铁路纯系商业性质,除了该路营业事务外,其他关系中国主权之所有事务,概归中国官府办理。”
然而,众所周知,20年代俄国人忙着向中国输出革命,KMT和TG都受惠不少。这中东路铁路局也未能免俗。
于是1929年5月,张少帅的宪兵突袭哈尔滨的苏联领事馆,逮捕了苏联领事和一水外交人员,起获文件若干……
少帅本意,是找出苏联“赤色宣传”的证据,以便站住大义名分,进而以俄人“违约”为由收回中东铁路。但他竟然搜查外交机构,这一巴掌扇得够狠的,少帅他不害怕吗?
我们的少帅真的不怕,他其实很有把握呢:
去年我爹查抄苏联使馆,绞死李大钊,苏联也就是“高度关切,强烈抗议,严重伤害感情”而已;
今年我要收回铁路局,那帮子苏联理事吓得耗子似的满世界找洞儿躲;
还有我东北易帜的时候,日本鬼子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不敢吱声……
我是英明神武张少帅,我怕什么?
其实平独镇露的大波波并不孤独,这世上还有个平倭镇露的张少帅。
查抄完苏联领事馆,少帅一不做二不休,继续扇大熊耳光,想让它“清醒清醒”:
少帅照会俄国人:当初《奉俄协定》规定俄国人的权利仅限于“铁路本身事务”。所以其他附属于中东铁路局的机构,比如什么苏联远东贸易局、苏联煤油局、苏联商船局、路务之外的沿线营业性电报电话,以及苏联商业联合会、各站的苏联职工会等等,统统是违约的,统统得滚蛋。
同时,东北军开始调动,准备武力接管中东铁路。
这一耳光下去,俄国熊彻底醒了。
然而醒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向外国争取利权,固然是爱国行为。但如果脱离自身实力,毫不顾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则很可能变成误国贼——就像当年想要驱逐洋人的义和团,还有玩“暴走”、“下克上”的日本“关东军”、“华北驻屯军”一样。
等等,我们的少帅在捂着脸喊冤了:“俺没有‘暴走’,俺这是请示过中央的啊!”
亲爱的河友们,如果总是见不到花的话,小鱼创作热情是会受到挫折滴。
为了让小鱼努力填坑而不是到处玩坑,请大家,啊,那个什么……
应该包括为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现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呵呵,重要史料,严重感谢!
原来哈工大是这么来的。
而是分裂造成的客观结果。否则无法解释名流如邵飘萍之类,什么大帅也是说杀就杀,不管社会影响的
非不为也,实不能而。
民主到打死学生后总理去下跪?
民主到打死罢工工人?
北洋这批人靠着帝国主义打内战,尽到民族责任了?
阁下的价值观实在让在下佩服的六体投地啊,哈哈哈。
美国也镇压过工人罢工,也打死了示威的工人。
美国总统道歉否?为此一辈子食素否?
KMT北伐的时候可以拿苏联援助,而北洋军阀却拿不得英美军火,否则即为“靠着帝国主义打内战”?
当然,北洋军阀的问题在于能力太差,控制力太弱,不但无力结束内战走向和平,而且连手下人都管不住。
几大流氓,如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还算注意身价不甚作恶,但是他们下面的sub流氓,像什么张宗昌就很乱来了。更别说还有震嵩军这样的另类……
美国不仅镇压工人运动,还出动军队打死一战老兵,但有没有人出来说那个时期的美国比现在更民主?
国民党拿着苏联军援打内战,是为了什么?
我不否认民主实际上是个相对的概念,我无法认同的是某些人竟然说出“北洋时期的民主为最”这种荒唐的话来。
近代中国,北洋开一时风气之先;而且,作为民国时期,唯一有法理有实际控制力一统中国的合法政府,我认为北洋算尽到了他的责任。
当然,民主自然有的水土不服,在北洋这个最开始的政府当然避免不了的。
难道你没看到台湾的民主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么?北洋难道就不可以有?
北洋的由来
为什么共和出现的如此艰难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其实可以看看人大张鸣写的这篇文章,写的蛮好的
文章主要讲的是:
民主的招牌、代议制的招牌,没人敢摘下来。包括蒋介石在鼓吹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时候,他都是在内部讲话里讲的。因为当时的中国,它实际上是一个军人统治,或者说中国的军阀时期。军阀时期是挂着最先进的一个制度招牌,但实际上是军阀。军阀却始终不能直接去统治,除了非常少的阶段或者小区域,像县,包括省,他都不好赤裸裸的去统治,他必须有一个省议会。为什么会这样?实际上从清末以来,尤其是从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已经彻底服膺西方的制度。甲午以后,进化论才流行,《天演论》才发行,成为广大知识分子的必读书。在这个进化论的前提下,西方制度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价值观意义上的东西。虽然我们不了解它,众人也操作不好它,但是这个招牌没人敢把它摘下来,摘下来就意味着复辟。人们在这个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开始的时候人们还真的想着去尊重它,说我们真的去操练它,操练之后发现不行,就开始阴奉阳违了,开始挂羊头卖狗肉。挂的是这个招牌,我底下该干什么干什么。然后再进一步就像国民党时期有个训政,因为老百姓不懂,我教他们:训,教训,我把他们教会,然后再来实行。说实在的,就这些口号和制度运行最合适的就是训政,就是虚伪程度还低一点。
也正因为意识形态上有了进化论这个因素,有了制度的这种崇拜、迷信,一些西方附带的东西,比如说相对的尊重个人自由,尤其是在大都会里头,相对的尊重个人自由,相对的言论自由,相对的新闻自由,一直到国民党时期,还是有的。就说你到国民党时期,还可以自己办报,但他还是会查你。
真正的政权的运行实际上是在按传统的路数在进行,从帝王时代的皇权和绅权联合统治,变成军人和绅士联合统治,就是加拿大学者的说法。基本的路数都是传统的,只是这个传统有点千疮百孔。军阀们也曾经想修复这个,想祭天、想祭孔、想振兴国学。不仅袁世凯想搞这个,连那个狗肉将军,“三不知将军”:不知自己多少钱,不知自己多少枪,不知自己多少姨太太的张宗昌,他也在讲经,也在印十三经,据说中国印的最精美的十三经就是张版的。但是他们实际上做不到,他们并没有能够真的去恢复传统,恢复不了传统,也摘去不了现代民主共和的招牌,所以整个民国的政治确实有一种吊诡,有一种玄幻的感觉。
不管怎么走,一直走到1949年国民党从大陆溃败,它并没有实现一个真的专制,或者说是一个立体的专制。而且它的过程很漫长,在这过程中,实际上它给中国的思想文化,中国的大学,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思想界,中国的艺术界留了特别大的空隙。所以这一时期,可以看到,确实是思想文化的繁盛时期,是一个教育的繁盛时期。
我前面讲过了,其实一直到国民党时期,蒋介石特别想进大学,特别想里头有党化教育,有个人崇拜,他特别想,但他就没有做到,他穷一生精力都没有实现。
中国大学从1898年京师大学堂开始算起,经过二三十年的摸索,的确后来形成了一套,虽然后来有很多野鸡大学,但是人们不在意它,就像现在美国也有野鸡大学一样。但是在众多野鸡大学里有鹤立鸡群的仙鹤,有好大学,而且也不少,这是什么原因呢?
中国人办大学,历史形成的格局是开放的,从北洋时期到国民党,甚至从清末开始就是开放的,没有人敢对外国人说个不字,必须让外国人进来。而且整个经济是二元的,在北洋时期没有什么国有经济,在国民党时期有国有经济了,但没有强大到垄断的地步。所以总是有一块领域是政府管不到的。这样大学就形成了三种格局:国立大学、私立大学、教会大学,三足鼎立。
像今天的北师大,一个重要的根基就是辅仁大学,它就是天主教的。如果没有辅仁这个底子,北师大不会这么强壮。当年很厉害的就是辅仁大学。北大现在是鹊巢鸠占,原来是燕京大学,也是教会大学,是新教的。协和医学院,当时确实是世界一流的医学院,是中国西医的开创者,也是教会大学。南边的圣约翰、华西等等都是。国立的,最标准的是北大。国民党时期还有中央大学。清华实际上是半国立,因为它始终有一笔庚子赔款在制约它。南开大学是私立的标版。
这样的大学确实办的非常棒,这种开放使得大学只能这么办。因为外面就是这样办的,教会是这么办的,私人是这么办的,受外国资本支持的大学也是这么办的,那国立的大学就只能也这样办,要不这么办就没有竞争力。
在民国,大学运转的过程中都办的像模像样,以至于说某些军阀要来办大学的时候,都要比着这样来。唐继尧办云南大学,当时叫东陆大学;张作霖办东北大学,现在还在,虽然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了。曹锟也办了个河北大学,但是现在河北大学不往那段追溯。他是学校的董事长,每次去学校,他不敢干涉用人;发工资的时候,让他的副官装一大盘子大洋送过去,还是下跪送过去的。教育怎么办?我们讲就是学术自由,教授治校,非常简单,只要坚持这点就行。
那时候基本上还是保持了学术自由,教授治校,或者说对大学自治的一种基本尊重,于是我们就觉得民国时期的大学真好,而且教授们在抗战之前生活很安逸,只要去到一个好点的大学任教,就能过很舒服的生活。如果是留英美回来的,到一个大学,就能得到四百多块的月收入。是什么概念呢?当时的警察一个月八块。
再就是思想界,大学如此自由,那么基本的言论自由就是可以保障的了。你可以办杂志,只要想办就可以办,《新青年》就是这样自己办起来的,教材也是如此,都是民间自由办起来的。
为什么,结局
但是,在这16年中,我们也看到了另外一种场景,每当这些武夫打算尊重代议制的时候,跟国会往往很难处理好关系,处处是坎,冲突不断,什么事都做不成。当他们抛弃了对宪法,和对国会的尊重,实践起他们一向熟悉的权术操作、军人干政时,则到处绿灯,诸事遂顺,想干什么往往就能成什么。这是一个令人悲哀的现实,但的确是现实。
不说了,看原文吧
也可以看看我以前发的一篇文章民国政治真相:现代政治还是"类黑帮"政治主要解释民国乱象的根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