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关于毛,和父亲聊了几句 -- 小白5870

共:💬121 🌺355 🌵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其实还是书读得少的缘故

正反两面的理性观点多看看,很容易对太祖到否定之否定的结论。

天天看些地摊文学,炎黄春秋之类的,极端的,或者六七句真话加三四句假话私货的永远也拔不出来。

尤其是那些看了这些就自以为人家都在看教科书的SB,总是自取其辱还不自知

家园 【对打过他的人都恨不起来】看来令尊要么是参透了

要么是都放下了。

这世上各式各样的人都有,有参透的就有参不透的;有放得下的,就一定有放不下的。

既然受过伤害的如你父亲都恨不起来,你搞不懂

对毛泽东的刻骨仇恨由何而来

也就不奇怪了

家园 是同一帮人?
家园 也许不一定切合现在的实际

不妨来复习一些马/克/思的教导:“国家内部的一切斗争——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君主政体相互之间的斗争,争取选举权的斗争等等……不过是一些虚幻的形式……在这些形式下进行着各个不同阶级间的真正的斗争……每一个力图取得统治的阶级,都必须首先夺取政权,以便把自己的利益又说成是普遍的利益”

另外,也许可以这样看:“文G仅仅是一件历史事件,毛也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一件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人物的思想,改变不了那个年代的生产力水平和实现分工的粗陋形式,生产力水平和实现分工的形式只有在生产力和工商业的极大的发展过程中才能实际地改变,因此无论是毛还是文G,也改变不了由这种生产力水平和实现分工的粗陋形式所必然决定的等级制度(官僚等级制度?),最多只能改良这种等级制度(或更换一些新官僚?),因此文G就谈不上是一场革/命。大多数人只看政治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遗忘生活中的现实(有些人是故意遗忘),这就导致了网络上的相互争吵(也仅仅局限于网络而已)。那些赞同毛的,他们只是在赞同那个时代的幻想,而那些反对毛的(尤其是别有用心的),他们对真正的研究其实无兴趣,只是起劲地虚构一些暴露所谓真相的地摊级别的文字而已。”

总之,这些争吵本身其实没多大意义,争吵背后的人是谁才重要。

家园 阴谋倒是不至于

阴谋倒是不至于

实际上对毛泽东的批判不正是从80年代的官媒开始的么

只不过官媒有官媒的尺度,其他舆论有他们自己的尺度

而官方的原则是只要有利于“肃清极左思潮 拥护改革开放”那就允许

家园 大家心里都清楚

他们攻击的是大跃进、文革

其实真正痛恨的是1949

家园 看待历史问题

从各个角度读过那段历史,

毛当时犯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

追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报复,其实更多的作为前车之鉴。

个人权利无法制衡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

是国家的不幸。

家园 【讨论】水很深

挺毛的比较单纯。

但是,反毛的水貌似很深啊。

家园 毛当时犯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

毛犯了啥错误?

家园 谈不上参透参不透

我理解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在文革中他没有受到特别严重的身体伤害

二,我父亲是二八年生人,一生经历过的重大变故很多.对事随时移的道理可能感触更深

还有一件事.小时候我们胡同里有一户赵姓人家,我们两家关系很好.他们家最小的男孩和我年龄相仿,我们是好朋友,每天厮混在一起,也没什么玩儿的,就是屋里外头,两家之间窜来窜去,所以他们家我常去.他们家还有个大姐姐,老三届的,人长得很漂亮,举止文文静静的, 给我的印象很好.如果不是后来从父母的聊天中得知,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她和彪悍的红卫兵联系在一起.后来知道她不仅是红卫兵而且是骨干分子,甚至还参与了我父亲的批斗会.可是我从来没看出父母在和他们家的交往中有什么异样的情绪,对她也像对其他邻居的孩子一样.她由于肾衰竭八十年代就过世了,因为我母亲在医院工作,在她得病期间还给了她很大帮助.如果要我解释这个现象,我也讲不出什么道理来.就是觉得两家的关系在平常不过了,即便是知道她是批斗过我父亲的红卫兵也没觉得怎样.我们那是个上万人的大厂区,类似的事例不在少数.如果用简单的爱恨情仇去解释那个时代的人际关系,恐怕很难解释清楚

家园 死于文革的不少是57年的积极分子 如老舍吴晗

因为一直是打击别人的战士,本身抗击打能力反倒差了,柔韧性也不够。

而象朱光潜、沈从文这些自打49年以来就一直挨批的人承受能力反倒更强些,活到了76年。

这也许就是你说的事随时移

和过敏、脱敏原理一样,小剂量、多次危害可控;

一次大剂量会要人命的。

说到那个女孩,少女疯狂起来是无法控制的,远如纳粹女冲锋队员,近如宋要武。

家园 说不定人家的恨意已经上升到反党的程度了呢
家园 CCP对KMT深情的唱道: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家园 引用一位相声大师洋门徒的话

首先可能还是时间的原因。古今中外的人类大灾难常常需要隔几十年才能得到成熟的文学反映。M时代现在已经过了30多年了,按说时间也够了。世界级的作品还没出现,大概是因为创作环境不允许。比如和当年的西德相比就不一样,他们的作家在二战一结束,就马上可以投入到沉痛反思的写作中;即使和前苏联相比,斯大林死后,苏联社会开始了对斯大林时代的回顾与批评,《日瓦格医生》就是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下出来的。现在我看中国大陆作家对M时代弊端的反思与抨击,好像还需要绕着弯子说。这个气氛就很难了。无论如何,中国当代文学还在等待着真正伟大的作品出现

家园 有个成语叫“哗众取宠”

70年代出生的人,能理解文革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