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世博会伊朗馆前的错误标注 -- wrench
把你这个图放大,能看出来不少问题。
图里面出现了伊斯兰堡(建于1961年),可以判定为使用现代地名。里面的伏龙芝(北线),现在叫比什凯克,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伏龙芝是苏联时期的名字了,只存在于1926-1991年之间。以伏龙芝命名的军事学院可比这个城市著名多了,刘帅就是它的校友。
更大的问题在于叶尔羌,应该标为莎车。历史上的穆斯林政权叶尔羌汗国早在1678就灭于准噶尔,只留下叶尔羌河这个地理名词。在中文环境中,喀什东南的这个区域暨中心城市从清末光绪年间立直隶州起就叫莎车,源于汉西域三十六国莎车国,而非千年之后的元朝察合台汗国鸭儿看封地或明清之际的叶尔羌。这次舍近求远的命名,表现的是中原视角和话语权。现在还有把莎车改成叶尔羌的争论,但对中国来说,这里只能是莎车或Shache,而绝不是叶尔羌或Yarkant。“去中国化”也许言重了,但防微杜渐是我们应该做的,尤其是在新疆问题上。
网上找到的这篇文章对莎车/叶尔羌之争是个很好的注脚。莎车与“叶尔羌”
而且, 那个位置是现在的叶城?
等乐善够650后,一定补上宝推。坚决支持较真和采取实际行动。
莎车和叶城都是光绪年立县,叶城原属莎车直隶州及其后的莎车专署,1956年莎车撤区,两县归属喀什。古叶尔羌的首都就在莎车,而非叶城(见莎车党政信息网)。即使在昏聩如清末这样的时期,启用莎车这个久已废弃的地名也是有深远的政治考虑的,“旧土新疆”。
我前面强调了这张图上是现代地名,所以古今混用不合理。即使要用古地名,舍丝绸之路兴盛时的莎车不用,而用丝绸之路衰败之后才兴起的叶尔羌,不好理解。如果全部用古代地名,这张图上根本不需要有伊斯兰堡,吐鲁番(好像用的是“土鲁番”)改为“高昌”更合适。
我后面推荐的那篇文章,话没有说透。某些人的意思是:这里不能叫莎车,应该叫叶尔羌。回头,轮台、鄯善、和田、于田是不是都要根据维语来个正名呢?交出话语权,后面是什么好事吗。
前一阵看到了关于莎车和叶尔羌问题的讨论(可能是在河里),所以对这个名字有点警觉。汉人管那里叫莎车,从来不用叶尔羌这个名字。当地维人用叶尔羌,从来不用莎车这个名字。我引用的《新疆都市报》那篇文章里比较隐晦地说了这个问题,提到有人(什么人)认为莎车是个错的名字,叶尔羌才是对的。
这样的折腾背后总有一股东西在那里。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和台湾不能标成“福尔摩沙”,南沙群岛不能标成“长沙群岛”或“斯普拉特利群岛”一个道理。
专心搞的话,利用最新的资料,这个地图不会出这么多问题。粗心地搞,照抄地图了事,也不会出这些问题,因为有些地名根本就不在任何中国出版的正式地图上。谁知道是不是有人在别有用心地搞?世博会可是个正名的大好机会。
27日我也在世博,看到这个后,立刻和世博的工作人员联系,他们说会立刻向上面反映,自己当时还拍了一些照片留底的。和楼主握爪!
差不多一年前,纽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在全城打出了丝绸之路展出的广告。慕名前去参观,结果非常失望——展览做得太粗糙,不够吸引人,而且错误百出。
光说他们画的那张丝绸之路的地图(实际展出中是一个大的电子屏幕,游客可以点击感兴趣的部分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就问题多多。
点这个链接,flash过后,左边有一个小地图,上面写着‘interactive map’,点击它,地图就放大到整个屏幕上。之所以叫‘interactive’,是因为地图的下方有五个可点击的选项,我觉得至少三项都是有问题的。
1)Travelers:点击后,出现马可波罗,Ahmad ibn Fadlan,玄奘,以及张骞的旅行路线图。
这个排列是逆着时间顺序来的,可能是为了把美国人比较熟悉的人物排在前面。
这张图画得不够准确,把张骞和玄奘从西安西去直到新疆西部的路线画得重叠在一起,这是有问题的。西去之时,张骞应该没有过哈密,而玄奘是经过了哈密的。马可波罗(东北-西南向)穿越中国的那条路线画的偏差也很大。
2)Deserts:点击后,出现丝绸之路上(或旁边)的三个沙漠,从西到东,依次是Kara Kum、塔克拉玛干、河西走廊(Gansu Corridor)。
我猜测,之所以设沙漠这一项,有一个原因可能是一提起丝绸之路,人们脑海里就浮现出夕阳下的驼队,在金黄色的沙丘上不紧不慢地走着。——其实丝路上旅行者(像张骞、玄奘、马可波罗),骑马的应该不在少数;往来的商人,到底以何种交通工具为主,我了解得不多。
这张图上,沙漠这一项问题最大。
Kara Kum位于里海的东南部,大部分在今土库曼斯坦境内。而这张图把Kara Kum标在了波斯湾上方,伊朗境内,靠近伊拉克的地方。
塔克拉玛干入选,我没有异议。虽说丝路是沿着沙漠边缘的一串绿洲,但绿洲-沙漠是一对不可分割的词。
河西走廊算作沙漠,给我的感觉很不好。没错,河西走廊的北部是有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但不能把河西走廊本身称作沙漠呀,为什么不用巴丹吉林来标注呢?
3)Mountain Ranges:点击后有五个显示,从西到东:扎格罗斯山、兴都库什山、帕米尔、天山、喜马拉雅山。最可笑的是这个喜马拉雅山,详细的说明和兴都库什山一模一样:
这段话表达的极其模糊。先说从喀什到印度有一条路需要越过喜马拉雅山。接着又说,要想避开帕米尔,可以选择一条更长的路,这个路要穿过兴都库什山。
如果前后两句话说的是不同的路,那么从喀什到印度,要翻越喜马拉雅山的那条路,应该先南下到达西藏,再从容易的山口出去。但这条路本来就不发达,应不应算作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还有疑问。
如果前后两句话说的是同一条路,那么这里面的喜马拉雅山,应该是喀喇昆仑山才是,而且穿过喀喇昆仑山后,应该已经在兴都库什山的南面了(见下图),无需再穿过兴都库什山。只有走帕米尔高原那条路,南下时才需要穿越兴都库什山。
7.5那会儿有近百号人围到使馆门口示威。好在没造成啥严重后果。
必须宝老兄。
土耳其馆进门处做了一个仿制的石碑,标明“厥特勤碑”,说明文字大意是“在这个碑上土耳其的国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文献中,证明了中土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历史渊远流长”。
唐粉鹿差点没当场吐血。
厥特勤碑是一个什么玩意呢?简单说,很多人都知道贞观时代唐军灭了东突厥帝国,后来到了高宗武后和玄宗时期,突厥人又壮大起来,建立了后突厥帝国,和唐帝国的关系是时好时坏时打时和。于是在某个唐突和平时期,突厥可汗的弟弟(即“厥特勤”)死掉了,可汗十分悲痛,请唐玄宗派了汉人工匠来草原,为弟弟刻石立碑。
这个碑文是一面汉字、一面突厥文的,汉字内容是大家能想像到的“我大唐天朝上国怀柔四夷XXXXXXX”,突厥文的内容,则直到上世纪中期此碑被俄国专家发现后,才破译出来,跟汉文内容相差很多,追溯了突厥族的建国历史和重大事件,是至今为止研究西域最重要的原始材料。
其中提到跟中国人民(汉人)的“友好往来”,人家突厥文是这么写的——
汉人的话语始终甜蜜,汉人的物品始终精美。利用甜蜜的话语和精美的物品进行欺骗,汉人便以这种方式令远方的民族接近他们。当一个部落如此接近他们居住之后,汉人便萌生恶意。……由于他们狡猾地制造了弟兄们之间的分裂,导致了伯克和大众的相互纷争,突厥人遂使他们先前建立的国家走向毁灭,使他们先前拥戴的可汗趋于垮台。原来的老爷成了汉人的奴仆,原来的太太成了汉人的婢女。突厥的伯克们放弃了其突厥官衔。在汉人那里的伯克们拥有了汉人的官衔,并听从于汉人可汗,为他服务五十年之久。……然后,突厥的普通民众如此清楚地说道:“我们曾是一个拥有独立国家的民族,但如今我们自己的国家在哪里?我们是在为谁的利益征服这些地方?”“我们曾是一个拥有自己可汗的民族,但如今我们自己的可汗在哪里?我们现在在为哪个可汗效劳?” 他们这样交谈以后,就又成为汉人可汗的敌人。
这种“友好往来”……好吧,其实最严重的问题还不在这里。俺们知道疆毒热大妈们闹得很凶的那个“东突厥斯坦”,土鸡国在其中参与得很起劲,原因就是他们认为自己继承了“突厥”的法统和历史遗产,又由此而对新疆的领土有XXXXXX的野望。所以,对于“土耳其=突厥民族”的说法,国内历史学家一直是有争议不太承认的。
现在世博在中国举行,土耳其馆公然把突厥碑文作为“土耳其国家历史”放上来,然后举办方一直默认着,嗯,将来再起争议,恐怕这个也会被作为个什么话柄。
这种民族的融合,最抵触的往往是被融合一方的上层,也就是那些可汗和姥爷们。
这种哀鸣,留下来看看也不错啊。至少可以证明那个什么两少一宽是多么的虾扯蛋。
果然等到了你。
土国馆里面胡说八道的还多着呢,把现在的敌人希腊人的祖先殖民小亚时代的建筑说成是罗马人(他们灭了东罗马好似可以继承吗?)还有赫梯人的历史也写的糊里糊涂。
小心眼土耳其人。当然还有土耳其餐厅的一个国人在那里当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