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读与记(序) -- 立金洪海亮
说话的基础是基于事实得来的。当然,质疑一样也需要事实。
37开,就一个样本,是不能代表全部,然而证明受了大灾的样本又在哪里?
这些东西本来就应该有专业人士找数据证伪了,各地的气温,降雨,建国后都应该有历史记录(至少我找到了51年开始的我国气温点数据采集论文),为何三年自然灾害直到今天还在争论到底有几份天灾?甚至支不支持都没有专门的气象数据做为资料,而是以某个领导的某句话作为证明,或是做某些字面上的推理?我实在不明白什么叫实事求是。
看来刘是精心策划了这个会议的讲话内容啊
加罪名打倒那个人,减罪名借这个人打击另一个人。
全文可见陈东林:“三年自然灾害”与“大跃进” ——“天灾”、“人祸”关系的计量历史考察
下面摘抄一些段落就能看出灾害的程度了,里面提到的《灾情报告》是指1995年国家统计局、民政部编《1949-1995中国灾情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版)
一、总述,58年之前是较好的年份,灾害最大是中等
二、1959年主要是北方大旱灾,南方上半年是洪涝灾害,下半年则是大旱灾
6-8月出现江淮流域为主的大旱灾,到7月下旬受灾面积已达821.2万公顷,持续到8月上旬扩大到黄河以北和西南内陆,受灾面积达2276万公顷。7月下旬,河北、北京、黑龙江地区突降暴雨,山洪骤发,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
7-9月,东南沿海遭到5次台风侵袭,最高达12级,使120万公顷农田受灾。
本年灾害从受灾面积看已是建国以来前所未有,更重要的是灾害种类繁多,在部分地区轮番发生。除旱灾、霜冻、洪涝、风雹外,还出现了建国以来不多见的蝗灾、粘虫灾、鼠灾。
本年全年成灾人口为8043万,超过1949-1958年平均数80%以上,其中山东、湖北、四川各占1000万。本年春荒人口达9770万人(主要指缺粮人口,包括外流逃荒、营养病、破产度荒、卖送儿女、非正常死亡人口),相当于1949-1958年各年平均值的2.87倍。
三、1960年主要灾害是北方为主的持续特大旱灾和东部沿海省区的严重台风洪水灾害
1-9月,从去年秋天开始就缺少雨水的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陕西等华北、西北地区持续大旱,有些地区甚至300-400天未下雨,受灾面积达2319.1万公顷,成灾1420万公顷。其中山东、河南、河北三个主要粮区合计受灾1598.6万公顷,成灾808.5万公顷,分别达整个旱灾地区的68.9%和56.9%.山东、河南境内的黄河等河流都长期断流,济南地区的800万人生活用水告急。进入夏秋,旱灾扩展到江苏、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南方地区。整个大陆省区除西藏外旱灾面积达3812.46万公顷,是建国五十年来最高记录。
6-10月,东部地区发生严重的台风和洪水灾害。5个月里台风登陆11次,高于以往平均数近两倍。台风过境时间高达10-20小时,高于往年平均数三倍以上(《灾情报告》第379页)。台风造成暴雨频繁、洪水泛滥,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江苏、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11省受灾993.3万公顷,直接死亡5000余人。山东部分地区30多天里降暴雨19次,平地积水3-4米。东北辽河、太子河泛滥,流量为有史以来最大,淹没辽宁、吉林等地143.7万公顷,“鞍山、本溪等地区农田、村庄受到毁灭性打击”(《灾情报告》第378、379页)。
本年3-5、9月,东部和西北部发生严重霜冻灾害,波及11省区,受灾面积138.1万公顷。3-9月,还发生了由南向北推进、波及21省区的风雹灾害,受灾面积达392.26万公顷。
本年大灾害不仅面积超过以往,而且是在1959年灾害基础上连续发生,危害极大,成灾人口达9230万人,春荒人口高达12980万,相当于1949-1958年各年平均值的3.8倍。另一个特点是旱、洪灾同时发生,反差极大,一个省内,部分地区暴雨洪水泛滥,另部分地区持续干旱,给救灾带来复杂困难。
四、1961年先是持续上年的大旱灾,接着又转为特大洪涝灾害及台风暴雨
从去年冬季持续到本年3月下旬,黄河、淮河流域1300万公顷农田遭受大旱,4-6月,旱情扩大到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年内全国旱区受灾面积达3784.6万公顷,成灾面积1865.4万公顷。其中河北、山东、河南三个主要产粮区小麦比去年最低水平又减产50%,湖北有67万公顷未能播种,河南有73万公顷基本失收。4-5月,淮河流域遭受霜冻、大风灾害,淮北有375万公顷农田受灾。倒塌损坏房屋504万间。4-6月,江南珠江、湘江、赣江、闽江流域两次普降暴雨,洪水决口,泛滥成灾,水淹10个县市城……7-8月,海河、黄河平原连降暴雨,发生严重水涝灾害,其中河北、山东部分地区灾情是百年未遇的,受灾面积达160万公顷,占播种面积54%,近100万公顷无收成。
到9月,灾区有60万公顷仍积水未退,聊城、沧州有3500个村庄被水包围,280万人断粮,沧州专区死亡人数占总人口4.9%.7月下旬至8月,东北局部地区遭受暴风雨侵袭,山洪暴发,冲入伊春市,交通、电讯中断,工厂停产。松花江流域7万公顷绝收。
8-10月,东南地区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江苏、安徽遭受台风袭击11次,其中12级以上占9次,是建国五十年里最多的(《灾情报告》第82页)。淹没180万公顷农田,造成损坏渔船、倒塌房屋、冲毁海堤、死亡人数的损失都超过往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主要是陈东林的文章内容摘抄,原载《中共党史资料》2000年第4期,请点击参考
黄大将说的话应该是有谱儿的。原文如下:
“我66岁,你61岁,我会死在你前头,许多同志都对你有顾虑,怕难于团结你。”
我觉得这句话很说明问题:是别的同志对彭总有顾虑,不是主席,而且是许多同志,不止几个人。可见彭总一向的强势对于团结是有消极影响的,彭总在庐山是少数派。再联想到林总说的“他最大忧虑在表决时能占多数否”,多少可以理解最终为什么主席选择站在众多同志这边,也就是修养这边,虽然这个多数可能是不正确的。
我个人觉得毛对彭总肯定是有气的,但是修养他们肯定也拱了不少火,至于哪个占多数,那就不知道了。
这是个口水很多的话题,左右各方在这个问题上,在各种不同论坛多次展开过争论。如果还没有更充分的资料和准备,很容易把现在7000人这个话题毁了。
个人意见,供洪兄参考。
关于修养讲话的最后一篇心得,呵呵
三、修养到底讲了些什么(4)
8、刘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认识
颇有一部分人认为刘邓更懂经济,如果早是刘邓掌权,中国的经济早就好到天上去了。刘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对分散主义的批评充分证明了刘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的错误认识。
书中第21章P312中特意指出“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刘少奇等在一系列实践探索时缺乏系统理论的有力支撑,故而当争论发生时,毛泽东尖锐的提出到底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比赫鲁晓夫还不如的南斯拉夫式的道路;到底是站在三分之一的富裕户立场上,还是站在三分之二的基本农民群众的立场上时,刘邓表现得有些理短,只能用现实中的困难来抵挡”--典型的实用主义、摸着石头过河啊
刘在讲话中强调加强集中统一,反对分散主义,举了一个例子,还有现实意义。
这种思路,其实就是农村实行过的一平二调三收款的那些内容,就是五风之一的“共产风”,被主席批判过的。而且,没有搞明白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人所有制三者的区别。
对比一下主席的思路:对于农村一平二调提出“永远不许一平二调”,提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将核算放到生产队,发挥了大家的积极性。
另外,主席在《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中明确指出:“许多人避而不谈商品和商业问题,好像不如此就不是共产主义似的。人民公社必须生产适宜于交换的社会主义商品,以便逐步提高每个人的工资。在生活资料方面,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的商业;并且利用价值法则的形式,在过渡时期内作为经济核算的工具,以利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
同时,主席号召大家学习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并亲自组织学习讨论,结合中国实际,学习好的,去除错的,较为清醒的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思路。有时间贴一些学习讨论时主席的思路。今天先贴一小段。
七千人大会这个话题其实也太大了,呵呵
光修养的讲话就写了4次了,呵呵。今天终于写完了
后面准备学习雪兄,简单明了,抛出论点和感想就行,呵呵
先找找和剑兄思路一致的地方:
就俺一个俗人瞎想,海瑞自视甚高,对八大以来的人事安排当不无微词,无论是刘主持一线还是凳、林入核心,都难让海瑞服气。
大跃进的后遗症逐渐暴露,这炮弹不能不用。
海瑞希望【组织调整】谁呢?谁又是最紧张的人呢?
为毛加!
海瑞未必想对太祖有什么想法,这个问题可能是伊思美洛夫的设计,海瑞认可的
伊思美洛夫原来就是娘娘的老公!
上山前,海瑞和伊思美洛夫之间是否已经有共识了,那是天知地知他俩知,疑罪从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