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读与记(序) -- 立金洪海亮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就跟没事一样。
所以,中共建国之后的党史,教科书上和人云亦云的传说里,大跃进和文革都是毛“犯错误”。修养同志的形象,嗨,就跟日本国每次纪念二战一样,人家只是个受害者啊,贼拉委屈啊!!!
后来,他发挥得太过了,实在太过了。不管“三自一包,四大自由”了,就他那个“三和一少”实在是偏离立国之本,削弱民族精神。
老毛终于叫停,不然前苏联的结局在中国会在60年代先出现的。
在书中的观点基本都有出处,没有定论的地方,则会列出各方的观点,或者注明是自己的推测。例如在第50页有这样的注释:关于让刘少奇不作书面报告,只作口头报告的问题,这里没有谈到是谁提出来的。我在本文的前面谈到是毛泽东提议的,自觉证据并不是很充分,我的依据主要是根据这封信判断的。考虑这样一个较大的动作,似只有毛泽东才能决定,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出自刘,邓的意见。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部考证。
但是在写到林彪的发言时,却如西西河的破折号大牛一般,加入了大段的不加说明的心理活动描写: 林彪知道,大跃进运动是毛泽东发动起来的,会上批评的不少错误的决策都是毛泽东提出或支持的,毛泽东的内心深处一定很不好过。这个时候,倘若有人站出来为他说话,一定会得到毛泽东的青睐,或许还会被视为知己。有了这样的考虑,林彪胸有成竹,就知道自己应该讲些什么内容了。
还有第169页,作者引用了毛泽东的话:拿中央常委或者政治局来说,常常有这样的事情,我讲的话,不管是对的还是不对的,只要大家不赞成,我就得服从他们的意见,因为他们是多数。然后说党内民主不正常来自毛泽东本身。并举了1958年南宁会议,成都会议,1959年庐山会议作证。却没有说明,这3次会议的决定,是中央常委或者政治局多数同意下作出的,还是在多数反对下作出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老兄看得很仔细,抢我的活干,哈哈
第一处俺当时重点关注的是确定刘做口头报告的时间,是2个周,而不是临时决定。所以刘的口头讲话实际上是做了充分准备的。另,我倾向于作者的判断,应该是主席让刘做口头报告的。书中也说了主席也有这样的情况,就是不念报告稿。但是我找不到在哪里了,呵呵。
第二处俺当时的第一感觉是对林彪和对总理的讲话的差异性评论太大了。对林,就是在揣测上意;对周,就是在自觉维护主席权威。哈哈。其实,林和总理都是在维护主席权威的,都是支持三面红旗的。
第三处,我觉得最有意思。充分说明主席对规则的遵从,也说明了当时主席有被架空的趋势。
要批评:放狗一搜,或者一捉摸不就出来了?
不用代称会被和谐词给雷劈掉的。
阿原看了吗?
本身就已经有了利益纠葛。
7000人大会和庐山,你肯定有货。
隔小洪这地头先讨论着7000人,你先把庐山单独写出来,立个靶子大家好拍砖:也不着急,慢慢来。
像某人那样骗花也行:随便写点什么。
教主下令了,可我完不成啊。
突然想起来,我没入教啊,怕什么!
闻者股战而栗。
都说不着急了,慢慢来。
----八卦派慈祥地飘过。
两人同校,同届。
好像要旨是要按照书面报告的精神,也就是按照会议决议的精神:而结果呢,修养的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相去甚远,简直就是截然对立。
记得是这样的,也不排除俺误解了;洪兄咋看得?
不为私利,俺是说即使假设组织里的人们,包括修养那一帮子人,都是献身于事业的,认真思考,努力实践的,也还是会有路线斗争。
踢个足球还有不同战略和战术组织等等方面的不同意见呢,是吧?
不过,俺那个“单纯”一词,是想表达这样的感觉:组织层面的探索,向前,如大河奔涌大浪淘沙;而所有的个人层面的纠葛算计都是泡沫,或者最多是小小潜流。
这个感觉,表达得还是不太清楚,俺接着感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