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一粒沙里看世界 - 中国式教育的往事与随想(上) -- 穿越
问过他为什么,他跟你说的一样,是上课听讲容易走神,把老师讲的东西跟丢了。我中学时好像没这个问题。现在听学术报告有的时候听着听着就想自己的事情去了,那是因为对某些报告内容不感兴趣。
后面接着写,大概值得把这个拿出来讨论,看看大家都有什么解决办法。
我那位,花钱没有数,见了亲戚家的孩子见面礼起码一百。挣一个能给家里给其他人好几个,动不动许诺给谁买电脑,买什么什么的。
出去应酬,买东西,住旅馆,差的不要,一概要好的。国外跟国内不一样啊,国内的应酬啊人情啊多的很。不让他拿钱我觉得是正确的。让他拿钱,他就更没有谱了。在我手里花的时候我还能心疼点,到他手里,他就知道花不知道算了。
我们现在涉及不到细的帐呢,大的事情协商考虑。一般的钱也就是个几十一百的,多半是给他采购,上淘宝,上万的帐都不多。
老外家就加一束花。倒是回国时给七大姑八大姨带东西要花不少心思。当然是媳妇的心思,我只负责搬运,不管买东西。
国内人花钱大手大脚,我们要回的礼也要水涨船高。上次去北京除了工作外,是一个朋友接待的。几天时间,至少烧了两千块钱。我们几个虽然玩得很爽,但自己是做不出这么大手笔的。他以前来纽约时我们接待过他,好像没花什么钱。
或者说不能持久。学习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不是一件非常轻松惬意的,能够享受的学习的乐趣的人只是少数。只要想想大多数人空闲的时候一般都是打牌或者玩乐,而不是拿一本书看,就会明白这个道理。人的本性都是好逸恶劳的。
这个不能集中注意力的问题,好像是一种心理习惯,克服我觉得还是可以的。但是对我来讲,长期强迫自己一点不走神,容易神经衰弱。当然听报告一般不会走神太多。所以我想大概还是因为激动点比较高,就是一般的东西很难引起兴趣,但是引起兴趣的话就是高度集中注意力。就像是在体育中,有的人适合长跑,有的人适合短跑。忙总和您那种头脑是适合马拉松的,而我的头脑是适合百米和110米栏的。呵呵。
不同的人的精力大概有不同的使用习惯,忙总那样的是高度集中的,而我这种,大概就是不适合学校那种按部就班的学习方法,比较适合自己去学的。
不过那也是小时候,现在几次搞得脑袋都快废掉了。每次神经衰弱大概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调整过来。这次的神经衰弱一直到现在还有影响。
说起来我这个神经衰弱,也是家传的。从我姥爷开始的,到我妈妈,我,都或多或少显露出这方面的遗传。不同的人天资是不同的,不能强求每个人都在事业上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我过去是不信这个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才明白这一点。
我同学在郑州做生意,遇上一个人,他起先用了几年的时间差不多挣了一千万。但是由于应酬多,事情杂,他很快得上了抑郁症。去看医生,医生建议他放松心情,身体是第一位的。他就从此开始优哉游哉,天天玩啊,唱歌啊,发展自己的爱好,比如玩紫砂壶,学茶道啥的。一年多抑郁症好了,钱也花个差不多了。
我曾经看过中医,给开过一些药,喝了一个星期的时候真的忽然觉得心明眼亮。但是因为现在还住宿舍,不方便熬,就没有坚持喝下去。所以呢我一直是祖国医学的拥趸。
那东西绝对是选拔特殊人才的。我觉得对于中国大部分人来说,还是高考要更适合一些。
有个堂妹,小时候极聪明,五岁就上学了,而且是五年制的小学。结果到了中学一下子就跟不上了——小时候,差了一两年,大脑的思维能力差距是非常大的——从尖子滑落到垫底,以后再也没缓过来。
看到过同学顿悟过,本来成绩一塌糊涂的同学高二突然开窍了,从班级垫底蹦到学校顶尖。
自己也顿悟过,而且时间也和楼主差不多。初一开始住校,专看闲书,学习放羊,结果初二掉到年级120名(总共180)。结果初三开始玩命了,每天只睡三小时,一个学期下来就翻身了。
不过我发现这种猛然上升的现象都在男生身上。
几乎没有上课不走神的学生。
区别在于聪明的学生只在非关键时段走神——比如已经理解了一个问题,老师为照顾一般同学的水平继续讲解,这时候走神就没太大关系——所以基本上老师讲课的关键点都能抓住。
另外还有一种走神,就是有地方不理解时候就放不下,自己拼命想,老师再说些什么根本无暇顾及了。我就常犯这个毛病,可能和我理解速度很慢有关系,以至于很多时候要自己补上漏掉的内容。
理科的学习方法容易总结,也可以向别人学习,题海战术也有用,但是文科基本上不行——好像大家都见过数理化能突飞猛进的例子,很少见到语文英语能突飞猛进的。
对于数理化,我有一个经验,就是非常难的题目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甚至是给同学讲解(这么说好像比较骄傲)。很多时候,题目做出来了,但是属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谈不上有什么思路。给同学讲解,能强迫自己厘清思路,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把很多含糊不清的地方整理清楚。
中,仅有江西师大附中的初中部在入学考试中不考奥数,而进入一个较好的初中是高考的必然前提(除少量天才、奇才外),现在的小朋友们几乎无路可逃。
现在的奥数教育不是选择特殊人才,而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怪异的产业,并由于利益而变得坚固无比。真是可怕。
不然杯具结束的多。我的同事里面有几个孩子跳级的,不读六年级,直接跳到初一,结果成绩都不怎么样,小学的同班同学原来成绩比她们差的,按部就班读到初中,结果成绩比她们好,家长那叫一个郁闷啊。我曾经还带过一个实习女生,19岁大学毕业,牛吧,小学、初中、高中都跳过级,还拉的一手小提琴,可惜读的是末流大学,我都替她惋惜,她要是按部就班的读书或者不搞三级跳,怎么也是一个重本的料啊。
我们这里都是就近分配,只有一所外语中学,是要考试的,但也只招本区的学生。当然,我说的都是10年前的事儿了,这些年应该没有大变。
如果所有初中招生都要考奥数,我就觉得确实有点儿神经病了。又不是所有人都要搞竞赛,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搞的了的。只能说现在中国的管理阶层还是“大跃进思想”,与1950、60年代的人相比,当代人由于已经彻底脱离民国时代,完全属于共党思想统治下,所以,未免做什么事都是典型的举国体制。嗨……学生们有的累了。
影响自信心,对学习不宜形成兴趣。可惜现在家长都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包括上学年龄,周围看多了男孩子5岁就找门路送去上学的,都说不要自己的孩子是班里年龄最大的那个,那又有什么呢。兴趣,注意力集中和自信才是成功的前提。
没人能保证自己注意力一直集中,因为老师讲得进度和兴奋的不可能和每个人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