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们何时才有科学大师 -- 青颍路

共:💬147 🌺32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在呼唤新的科普“大师”。

倒也是。科普“大师“叶永烈都在后来该行写历史和当代史了。

河里有很多科普大家,请多多努力,为成为科普大师而奋斗!

家园 说起买房子来

我就郁闷啊,是看得上的买不起,买的起的看不上。

好容易有一个看得上的,也买得起的,还没抢到就卖出去了。

这年头房价太高,总怕把自己陷进去。

家园 啊,你在国内吗?我记得以前看你写的东西,还以为你在美国呢

美国的房子问题是房价太低,不好卖。

如果你是在国内高校里混,据说学校还是有周转房或者一些补贴的。而且我个人觉得没必要买房。国内买房的原因之一是房东经常赶人。如果是学校的房子,就没这个问题了。

我前一段时间跟北京的一个快退休的老师聊天,他说他就一直没买房子,住学校给的公寓。日子无忧无虑,潇洒得很。

家园 我是在美国啊

只不过在那个死不降价的大苹果地区住而已。

刚跟国内几个哥们谈过话,有所感而已。

你那位老师是哪个学校的,我哥们可不是这么说,他说学校的房子倒是不错,但是回国两年就赶人了,要给后面的人腾地方。按照他的资历,只好去住筒子楼,这让他在这里住惯了2000英尺的人怎么受得了。

家园 天分好+按部就班

白春礼说的是没错,只是没有培养“大师”的教程和程序。我那老板也是一步一个台阶走上来的。他的“天分”我只感到是对物理有机化学和分子结构的深刻理解。我在那时,老头年岁已高,每天在实验室工作半天。实验室放着学校音乐系送的旧钢琴,临走前,他经常弹上十来分钟。都是爵士乐,不敢恭维。

“大师”的出现,象上面水风所说,大浪淘沙。若无大浪,定会鱼龙聚下。

除科研外,“大师”最重要的还是管理和领导。知人善用,将“将“为帅!为人处世也非常重要(争夺经费时更如此)。大陆留学生中混得最好的美国院士王晓东,科研没话说,为人极为得体。就教育而言,他也是大陆培养的。

家园 投入多也没打进世界杯

同意水风的观点,大浪淘沙,淘到最后剩下的就是大师。

我不知道多少钱“才能够吸引我们最优秀的人才来静下心来搞科研”?”北大教授一年30万“,一般大学的年轻讲师才不到5万,“买什么,也就是中关村某个套间的一个”卫生间里的马桶而已。青年科学家可是我们的未来的“大师”的来源啊。把钱全扔进北大,再加一倍,再高至与欧美看齐,北大也不保证批量生产“大师”。 看看我们可爱的男足吧,钱没少扔,可现在还让国人为朝鲜队加油。铿锵玫瑰们没有男足的钱多吧。老邓说:足球要从娃娃抓起 (意思是要为足球大师创造足球气氛浓厚、宽松的环境,有一个静心搞足球的氛围)。一代人过去了,现在是足球要从足协“抓”起。

所以晨枫问的也有理:中国为什么要有科学大师?中国的科研,不是大师们撑起来的。另一层楼“中国的科研发展真是那么炫目吗?” 链接出处 也在讨论中国的科研。我为中国科研的发展而高兴自豪,链接出处 因为中国的科研发展是整体和系统水平,是各种级别的科学家的努力。如果大师是金字塔的顶部金字招牌,花大钱去“顶部”刷金是没用的,重要的是基石。如果从大学的年轻讲师开始提薪,花费可能巨大,见效可能缓慢,但中国科研巨大的动能,也许是未来大浪淘沙出大师的真正动力。

家园 他说得那个八成是房改待遇延续

国内高校很多这种旧制度旧人的延续,新来后到的是没福消受的。

家园 一叹

所以那哥们有活动心思,想要回来了。

家园 我在纽约的前几年买房的哥们也郁闷着呢

他们说房价跌了不少。前几年买亏了。跟你说的不一样。所以你还是能买就赶紧买,看这势头,现在就是谷底了。

我说的是国内一牛校的老教授。享受的是老待遇。不过他说他没房产本。他估计退休之后学校不会赶他,但去世以后房子不能留给孩子。在这方面我跟他意见一致。有钱就要培养孩子的本事,让他自个能挣钱。靠父母留套房子没出息。

家园 最后一段说得精辟

我提一个佐证,大家应该看到了美国近几年来的足球进步,靠什么?

我只举一个例子,西雅图地区。

1995年非正式的足球队,不超过十个。大家组队想踢球,只好找熟人。能凑齐22个人,不拘男女老幼的,那叫一个幸运。

2007年,非正式的足球队,有上百个(有人估计有200多),其中按照队伍组成和水平的各级联赛就有5种以上。几乎每个周末所有的足球运动场都有比赛。什么叫做群众性的体育运动,看看这个。

巴西我就不提了,之说中国的羽毛球和乒乓球,大家不会打的举手?我们有十分之一以上的人受过专业训练,这么大的人口基数,怎么会不能横扫全球?

中国的非职业性足球队有多少?球员有多少?看看这个基础,还想进世界杯。

一叹
家园 他在国内呆了几年?我从朋友身上看到的一开始都不好

三年以后大部分就很出色了。所以要能熬。他当时选择回国的初衷是什么?难道他承认当时的想法错了吗?

家园 国内院士们对千人计划意见很大,因为千人抢了很多

资源和风光。但看样子千人力度还在加大,我觉得这是好事。我觉得这些人里面会出几个大师,包括王晓东。已经有许多人认为王晓东会拿到诺贝尔奖了。虽然他的工作是在美国做的,但他现在基本上全职在中国,人又年轻,跟杨振宁不一样,是回国做事的。给他们这些人多点资源就对了。他们也知道怎么培养年轻人,下一层梯队就会慢慢起来的。

家园 话非常在理,可惜实现不了。

毕竟官员们的政绩、提拔每几年就要review一次,这才是当官的在乎的。

强烈要求你深入思考,结合中国国情,如何在不对现有体制做大手术的情况下给出个可以实际操作的方案。之所以说不能对现有体制做大手术,是因为我觉得做大手术在现在的中国是不可能的。

家园 中科院改革后还有宽松的环境吗?

自杀的到不少

家园 快5年了吧

文章发的蛮不错。自然科学基金据说去年申到了,不靠学校的钱撑着了。

他就是抱怨一下,我说,你教授,博导,系主任(前年是副的)都混上了,还抱怨什么?无非就是要住得远一点么。

他当时觉得自己留在美国,发展前途不大。觉得回去要好一些。我就是佩服他有魄力,也有自知之明。以他的成绩背景,在美国混个三流大学也算勉强,回去就是名校的系主任了。也是时势造英雄啊。

他想回来一是因为房子,二是因为孩子。不过也就是说说而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