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们何时才有科学大师 -- 青颍路
第十八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International Union for Quaternary Reseach,简写INQUA )大会
刘先生的名字也冠名给别人颁奖了,好啊。
需要发现的眼睛,好比屠呦呦。
恐怕也不止她。
这个大师是天定的。
如题。
大师不是被发现的。
而是水到渠成被认可的。实话说,屠呦呦获奖值得高兴。但是。。。很现实的,她在生命科学,医学还有什么可以自豪地拿出来说是她,或者她领导的团队,得到的成果呢?
这个和得诺奖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对某个人/某几个人在一项工作上的肯定。后者,是对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在学术生涯上的肯定。
两者在很多时候可以划等号。但同时也在很多时候划不上等号。
那时候吧,上学的人少,出本书立即全国轰动,花花轿子人抬人,彼此忽悠忽悠就都大师了
胡适新文化运动棋手,大师称号跑不了,那诗“两个蝴蝶”没法看
鲁迅的白话文,让建国后每一代小学生痛苦不堪,和老毛的白话文一比简直就是进化的中间环节
如今人多了,也就显不出谁大师了
陈景润、王选,搁过去那年代也得是大师,如今似乎大家觉得一般般啦
更何况不少人戴有色眼镜
袁隆平有的人都觉得不是大师,不就一种地泥腿子么!
那么大师还真不太多,不单我们这里,不单这一阵。
在各专业的学术领域,都有各自的,怎么说呢,大师存在。
如果在全世界范围来看的话,因为学术研究不等同于工程研发。学术研究是需要人承认,并且追随的。
就举一个例子而言:白内障手术后换人工晶体,里边的人工晶体设计需要用到Haggis公式。
所有的进行过白内障手术的病人都直接,或者间接得益于这个公式。提出这个公式的,是伍兹堡的一个教授。这样的人,在白内障领域就是大师。
所有的相关的商业公司都需要到他那里去作测试,以获得他的认同为进入这个领域的潜规则。嗯,顺便说一句,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还没有中国的产品/公司,去他那里。
你我可以不认同他。但是他就在那里。
其他各专业,各领域,都有这样的大师存在。只不过是你我知,或不知而已。
同样,我们也不是没有大师。只不过,我们的很多大师都不会拿出来。这是因为建国后很多领域的自主性质。很不幸,屠呦呦,不在我们自己的大师群体里边。
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的是需要直面全球竞争的环境。
全球竞争的环境意味着,至少在学术圈,公开,可重复,有团队,有成果,有影响力,有号召力。
这就是大师。我们会有不少的,在未来。其实目前也已经有一些了。只不过才刚开始。
----------------------------
另外,从你的思维逻辑来看,你有很典型的国人的一种思维习惯:用自我完美的逻辑,来取代对事实真理的探求。
比如,对大师的问题。你很容易就得出结论:如果(是)这个概念。。。那就如何如何。。。
而不是追问:可谓大师?如何定义?需要什么样的成果与什么样的承认?是哪些人来承认?会不会是骗子。。。等等的。
换句话说,按照你所表达出来的思维习惯,你很容易自我满足。但是你已经改变了你的问题与目标。
如题
曼哈顿的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尤其是新科教授中一半住在学校附近,都是靠租房过日子,不可能马上买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