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再谈中国的中产阶级 -- 晨枫
中国的中产阶级抱怨不感觉像中产阶级,这已经成为一种时髦。“20万年薪在北京还真干不了什么”,感觉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种说法得到的更多的是同情,而不是惊诧。这一切可以归结到两个问题:
1、 什么是中产阶级?
2、 中产阶级对生活水平应该有怎样的期待?
中产阶级是一个外来概念,也是一个“生来俱有”的模糊概念。在中世纪欧洲,农民阶级和贵族阶级是清晰界定的,这两者之间都是中产阶级,包括居住在城市里的商人、手工业者、簿记、官吏等。现代社会的构成要复杂得多,但中产阶级依然是含混地定义在上流阶级和贫民阶级之间。现在没有贵族了,上流阶级主要是巨富和高官高管,贫民阶级则主要是城乡的低收入体力劳动者。那么谁是中产阶级呢?这两者之间的都是,通常包括(但不局限于)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技工、小生意人、中低级管理、其它专业人员。他们在经济上是独立的,老板可以炒他们,他们也可以炒老板,或者自己就是自己的老板。经济独立性带来政治独立性和人格独立性,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中产阶级是一个社会经济概念,由于他们在社会、经济地位上通常居中,而这个“居中”随整个国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而变化,中产阶级对生活的合理期待就是一个因时因地而变的东西。中国已经出现了巨富,20万年收入肯定算不上巨富,所以上流阶级是没份了。中国还有很多贫穷的人,富士康工人的月薪从900元加到2000元,对广东乃至全国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形成巨大的加薪压力,所以20万年收入肯定也不能算贫民阶级。我没有中国人口中的收入分布数据,否则可以估算平均值和中点值,相信20万应该既高于平均值也高于中点值,也就是说,人口中的大多数都低于这个收入水平。那20万应该算中产阶级吗?应该算!而且是中产偏上的阶级。
如果20万属于中产阶级,这还是不解决“干不了什么”和生活紧巴巴的问题。这就牵涉到中产阶级应该有怎么样的生活水平预期。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的标准自然也应该与此适应,而不是用发达国家的标准来比照。还是那北京的陈先生作例子:
“据中通社报道,《人民日报》文章透露,目前很多中等收入者并不认为他们属于“中等收入群体”。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的陈先生打拼已经10多年了,家庭年收入在20万元(人民币,下同,4万新元)左右。听起来这个数字相当不错,但陈先生却觉得每天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每月五六千的房贷月供,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手头很少宽松。自己和妻子每年缴的个人所得税,加起来在2万5000元左右,对全家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就算不用全国作比较,仅以北京人口为比较基础,陈先生的收入在北京人中是怎样一个位置?北京家庭的平均年收入达到20万?北京至少有一半家庭达到20万?我的猜想是没有,因为北京人口不仅仅是白领和官吏,还有很多蓝领和低收入群体,20万的家庭年收入对他们来说是高不可攀的奢望。工作了10多年还要供房贷,这在发达国家都是常见现象,甚至可以说,即使在发达国家,不算单身贵族的情况,结婚生子的家庭中,40岁以前把房贷、当年上大学时的教育贷款都还清的是少数,车贷就不说了,反正每过若干年要重新来一遍。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很大一部分来自底层劳动人民增加收入的压力,有些人一面大声疾呼消灭贫富差距,一面抱怨生活成本上涨,该怎么说呢?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住房、医疗,这些都被称为刚性需求,其实刚性需求并不刚性,这里面弹性大得一塌糊涂。谁都需要有地方住不假,但不见得就一定要住在高尚地段的宽大新宅,出于涨价预期而急于买房,“别人都买房了,都买xxx样的房”,于是自己也“被迫”买至少一样的房。这种攀比在中国很多,甚至连广东民工要求加薪都是一样,“富士康加1100,我们至少要加800”,“我们也是本田的,他们加500,我们也要加500”。这种攀比看似合理、本份,实际上不考虑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要求加薪的出发点应该是自身的劳动价值,买房的出发点应该是自身的需要和承受能力,孩子进补习班的出发点应该是孩子的学习需要,这样攀比要是卷入困境,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至于老人赡养,至少在城市里,老人大多有自己的退休工资,有自己的老房子,日子过得不宽裕,但老人的需求也少,实际上需要子女大量补贴的情况并不多,除非到了需要请保姆的情况。在此之前,赡养负担到底有多少,是一个问题。
回到前面的问题,陈先生这样的家庭算中程阶级吗?算!陈先生的苦闷有道理吗?有,但不是不够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原因,而是和他理想的生活条件有差距。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是正当的,但和社会经济现实脱节而超前消费导致苦恼,那就是他自己的事了,怨不得社会。
本帖一共被 6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你说的很有道理,现在问题就是不同阶级的认同点差异极大。
有的阶级就认为富士康员工工作10几个小时,只值千把块钱,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反之则认为是资本家剥削了工人的价值。
放到中产也是一回事,在中产看来,并不是他的劳动价值不足以买房。
而是既得利益阶层有目的的使用高房价来掠夺中产的剩余价值。
按三口算家庭年收入51525元。家庭年收入20万陈先生,是平均水平的4倍。无论在那个国家,这都属于需要均富的阶层,都是纳税的大头。
年初在北京遇到一个出租车司机,老婆不工作,在家看5个月的孩子。照你的说法,这司机也算中产阶级了?
middle class,唉,不知道谁翻译成中产的,翻译成中间阶级问题就要少多了吧!!!
如果觉得月收入过万,那么打工的话,了不起一个月30万,就打工一族而言,不包括高管那种。
中产的定义应该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娱乐倾向等,一个阶层和另一个阶层的区别主要在文化取向,其次是消费等,如果是挣的多,都是花的也多,那能说明什么,还不是一样精神空虚。。。
中国还是及早恢复以前的知识分子或者士族阶层,我看这个倒不错。
按这个收入,全国人民多少人能买房?
那中国的房子都是外国人盖的?为什么人民生产的东西,自己却都用不起呢?
只能说明全国人民的低收入是剥削太厉害的结果。
就是富士康这样的太多,才导致了你说的平均收入的怪现象。
你这就是混淆概念了。
我们盖新住房并不等于说以前中国人都住在街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盖新房是必然的。
富士康员工发了千把块,不等于没有被郭台铭剥削。
比如说你原先有一个30平方的房子,然后你又盖了一个60平方的房子,那为什么你会买不起呢?
盖这个新房的劳动价值去哪里了?
显然流去了官员和权贵手中,这就是阶级剥削。
世上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
期望和现实差距大,自然觉得辛苦了...
图片出自德国经济研究所,发表在Spiegel
http://www.spiegel.de/politik/deutschland/0,1518,699777,00.html
大意:家庭净收入,2009年,单身,1100到2300欧元每月。夫妻俩人,两个小孩,2300到4900欧元。都是税后医疗保险后。
德国一般有两个小孩的情况下妻子不上班,或者只上半天班。而且夫妻双方钱多的拿三级税卡,税率低,钱少的拿五级税卡,税率高。如果两人税前收入差距不是很高,则可以双双拿四级税卡,同样税率。这是可以选择的。
因为小孩津贴有一百七十左右,不上税的。两个小孩就是350左右了。(不太清楚是因为俺一个小孩的钱都到老婆那里去了,俺不知道)。所以小孩不同的话,家庭净收入是不同的。很多土耳其人家庭一生小孩就是一堆,拿很多的。我周围普通德国人生的多的倒不是很常见。
“要求加薪的出发点应该是自身的劳动价值”
薪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价,而不是自身劳动的价值。老马的“剩余价值论”不是瞎说的。
"买房的出发点应该是自身的需要和承受能力,孩子进补习班的出发点应该是孩子的学习需要,这样攀比要是卷入困境,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至于老人赡养,至少在城市里,老人大多有自己的退休工资,有自己的老房子,日子过得不宽裕,但老人的需求也少,实际上需要子女大量补贴的情况并不多,除非到了需要请保姆的情况。在此之前,赡养负担到底有多少,是一个问题。"
不知道晨大是怎样的,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
买房的其他出发点:1,落户;2,教育;3,避免不断搬家。
补习班的问题:1,教育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这些都是很客观的,相当程度上也是非常刚性的理由。所以,这些超前消费有其合理甚至必须的一面。
因此中产阶级的苦恼,并不完全如你所说,“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是正当的,但和社会经济现实脱节而超前消费导致苦恼,那就是他自己的事了,怨不得社会。 ” 而也有很大程度上是,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剧烈发展变化的不适应的苦恼。换句话说,收入追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