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谈谈河南的教育(一) -- 方解石

共:💬398 🌺290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上高中的时候,

我们一个班是一百多人,原来没感觉有什么,,

后来上大学后,跟别的省的童鞋交流后,把人家惊了半天。

P.S: 俺是03年上的高三

家园 年代不一样吧

您应该是70后吧,上学的时代比方mm可能要早个十年,那时候还没有教育产业化呢。不过差不多应该是教育产业化前的末班车了吧。90年代我上大学的时候已经学费几千了。

家园 是的,我差不多是赶上了教育产业化前的末班车

“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原始资本的积累从来都是残酷的。英国的羊可以吃人,而且还是英国在全世界都占尽便宜的情况下。

上位者未必不知道这些,要不也不会有“牺牲一代人,xxx”的说法了。现在总算条件好了点。

不平的声音还是要尽量发出,有矛盾才有动力。但把所有的坛坛罐罐一扫而光,被牺牲掉的就更多了。

家园 人口过多,计划生育没做好。
家园 问几个问题吧,如果你方便回答的话

你描述的大致在什么年份?你所在的县人口大概多少?你所提到的学校有没有在近十来年进行过基建?校长或者校领导给人什么印象?

也说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经历:

80后,上海人。小学曾经待过只有门没有窗的教室一年,3个人用两人桌也有过,不过不长,几周到几月,忘得差不多了。中学(市重点)坐过数年的两人长条凳,就是两人坐得太开,一人站起来凳子翘起来的那种,课中提问时发生无数次这种事了。下雨天,教室里有些地方要垫砖,因为积水。有年秋天几乎没做过操,因为隔三差五地下雨,而操场湿了就是泥潭,不好好晒几天根本不能用。但这些情况我的后辈们应该都没有体验到。小学的五年里,有四年学校在建楼建体育设施。中学里,学校卖了几乎一半的地加上四处筹钱(求捐款,开校办厂)也建了四五年的楼和其他设施。这些变迁,是从地方到学校从上至下对教育的重视并加大投入的结果。

家园 哎,所以这里还有可以进步的空间

30%的地方财政投入,也还不算少罢

家园 问一个问题

我小时候,我们老家的农村小学,是用木板做桌椅、砖头做腿的

桌子能有多少钱,村委会协调一下,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家园 你不是上海城区的吧

只听说上海学校冬天没有暖气,没想到九十年代的问题还这么多

家园 慢慢往下看吧,问题很复杂。
家园 我的小时候是90年代前期,那个时候农民没有什么钱

当然钱只是一方面。我那个时候还小,不知道怎么有这么多的问题,甚至我们都觉得良好的条件是梦想。

我们上高中的时候,是在学费里面包含了课桌费用的。然后就很自然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来很多初中也这么干。其实是把课桌费用给转嫁到学生头上了。不要问我他们是不是还向上面申请课桌费用,因为我也不知道。

家园 具体问题我慢慢往下说吧

硬件条件只是一方面,大家大概眼光都集中在硬件上把软件给忘掉了。。。实际上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软件条件。

我80后,上小学的时候是89年。在我小学期间农村小学的条件一直不怎么样。

慢慢往下看吧,情况不是那么简单的。另外,农村的地,你卖都没有人要的。

家园 城区

90年代是上海开始快速发展的年代,今天的很多东西都是那个时候才开始有的。当时,地方政府从上至下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科教兴市”,中小学的大规模改造,师资队伍的培养都是下了大力的。

城区
家园 那个时候也是上海保留了传统氛围的时候

所以8、90后尚且上海话说的很好,据说00年之后外地人势力涌入,上海话在街头就听得越来越少了。

家园 没有硬件设施,谈什么软件

我的看法是,重视教育,就是从两点硬件开始,基建和教师待遇,而且这些都是地方政府能给予支持的。翻翻日本教育的历史就是这样的。软件,学风?校风?优秀教师?没有上面的硬件,怎么可能凭空出现?

农村的情况我一点不熟悉,不发评论。我说学校卖地,只是说明学校方面的一种重视和决心,因为它完全可以等财政上支持到位再动工。

家园 其实还好啦

街头是公共地方。回到家里或者亲友间,还是很多上海话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