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说一下中国的财政状况 -- cgangcm
经常看到河友说中国的地方财政如何差,中国的财政好像很危险,那么我就以我财税体制内人员身份发表一些观点:
中国的财政状况现阶段实际上是前所未有地好,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94年朱搞的税制改革,实际上增值税税率是定得偏高的,但对应于当时较低的征管水平,可以说收到的税刚够支出。但随着征收水平的提高,经济的高速发展,税收收入不可避免地大幅增长,近几年增幅都在20%-30%左右!以后即使经济增长放慢,但增值税的刚性性质保证了税收每年还是会比GDP高至少5%的速度增长。
2、刚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大大落后于财政收入增长水平。比如军费、教育经费等,造预算时任何部门不可能将明年预算比今年增长30%!所以财政支出中建设性资金不断膨胀。
3、大规模城市化使农村或者说贫困地区的经济比重越来越少,也就是说欠债高的地区虽然负债相对金额比较高,比如有的地方负债达到300%还多,但实际上绝对值是并不大的,中央如果有心扶持那就根本是小事。
4、卖地财政还远未到尽头。上次看到有个河友发数据,说的是中国的房地产实际增长比例比美国低!所以房价高的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实行饥饿供地政策,高价土地再卖个10多年毫无问题。只有当基本面也就是说城市化完成,计划生育使人口减少时,卖地财政才可能后继无力。
5、08、09年中国大量投资,对出口退税,全国推行各种补贴,这一切实际都表明,中国政府不差钱!
另外:总有人张口说09年40%小企业倒闭,40%经营困难,那更加是胡说八道,实际上关门的企业确实很多,但开张的企业更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请问楼主在内地还是沿海,还是中央?
不过对楼主内容持谨慎观望态度
6、预算的编制和使用越来越规范,预算外资金也基本纳入了管理。而如社保、医疗等由于国家并未在全国范围内负起责任,这部分支出现在金额并不大。
占整个财政收入的1/4.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财政收入有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换一个定义还有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财政收入去年不到7万亿,今年估计能超过8万亿。这7万亿也好,8万亿也好,都是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不通过审计基本是看不到的,预算内收入的主体是税收收入。
实际上,我国有大量的预算外收入。我说得没错吧。这个部分不探讨。
去年开始,有些沿海省份提出要强化税收管理,增加收入。气势汹汹,弄得鸡飞狗跳。为了完成指标,各地的手法五花八门,包括先征后返,提前征收,甚至挖兄弟地区的墙角。先征后返就是名义上征收,实际上返还。征收额很高,支出也很高,在账面走一下,实际上根本没进国库。或者进去很短的时间,马上就出来,还给企业。结果今年鞭打快牛,指标订得更高。怎么征收,底下的人很为难。我这么说没错吧。
不过,尽管这样说,我承认去年收入大幅度提高了。从各级财政财大气粗就能看出来。
所以,第一点我基本认可。但是这种增长势头能不能保持?我认为一旦经济下滑,是保不住的。
这个部分,你讲的是支出。我觉得看支出,不能看预算,也要看决算。更重要的是审计,审计比决算更重要。遗憾的是,审计人员力量有限,不可能知道实际支出真实情况。
建设性资金究竟干什么用了,真不好说。很多情况下,打着建设性资金的旗号,实际作为行政支出。还有很多时候,建设资金很多,但是由于跑冒滴漏,实际没干什么事情。比如某市公款购买两万九千块的笔记本。许多网友大惊小怪,其实应该见怪不怪。
绝对数额不大,这一点我也怀疑。地方究竟有多少债务,众说纷纭。审计署调查了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到2009年底,地方债务2.8万亿。对比一下,去年中央财政收入大约3.6万亿。假设讲,其他省市县都没有债务,全国地方债务就这些了。那么中央想捞他们恐怕也不是很轻松的事情吧?
有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但是并不意外着他们有支付能力。这些人是想进城,但是没有支付能力,就没有对应的购买力。
想吃大米的人很多,但是买得起的人很少。如果买得起的很少,米店的生意未必好。大米是刚需,窝头也是,高粱米也是,实在不行观音土也是。
土地财政还能走多远,我不乐观。
既然不差钱,能不能把个税的起征点提高点。有些反对提高个税起征点的意见说提高起征点会减少大量财政收入,这种说法你怎么看?
个人意见,随便说说。
我这个人过去养成两个不良习惯,一是喜欢读告状的上访信,尤其是内部人员写的。一是喜欢读审计报告。审计署的报告读一读很有意思。
http://news.163.com/10/0624/04/69TR5EVM00014AED.html
希望你能解释一下,消除大家的误解。
一、与美国所得税为主的税收体系不同,我国是以流转税为主的,经济下滑对税收的影响小得多。说难听点就是,你赚钱要交税,你赔钱还得交!所以除非税制改革,或者我国经济崩盘,税收是很难下滑的。
二、支出确实要看决算。但决算如果用多了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钱多了,你没钱就不可能超预算(除非特大天灾)。而如果预算编制赤字问题就大了。
我说财政没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障等刚性支出还不是财政支出的大头。建设资金是有钱就多建,没钱就不建,内地索性就是欠着,所以效益差也没关系。
三、债务偿还能力要看收入的。2000年前,房子很便宜,可大家收入也很低,很少有人敢贷款数十万买房,2002年,我工资加了,虽然存款才多了一点点,但我愿意买房了,因为我知道我还得起。地方债务已经很难见到纯粹政府行为了,这些债务或者是有土地做抵押,或者是预期有收益,真正要中央买单的并不多。当初4大行那么多坏帐,不是都消于无形了吗。
四、卖地财政并不是说把房子卖给需要它们的人,而是卖给买得起的人,由于推出的地块总量不大,不断形成的新的地王就不可避免了。实际上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征税,负税人就是买房投资者和租房客。投资者有钱,租房客数量大,每年抽取一定量的血是不会导致失血过多而死的。
五、这点是我最不喜欢的。
2009年12万元以上交所得税的是240万人,交过个人所得税的一共9800万,即使有漏交,240万我就算他扩大10倍才2400万,请问凭什么给占总人口的1。6%的最富有的人减税??交税的也是最富有的7%。
请记住,个人所得税是比流转税更公平的税。是富人交得多,穷人交得少的税。起征点升高,得益的是富人!!!
把印花、土地增值、个人收入调节等等乱七八糟的放一边。
企业主要的税收,有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如果赔钱的话,我个人的理解增值税和企业所得就应该都没有了。还有营业税,这个必须缴。怎么能说不下降呢?再说,企业总可以关门大吉吧?
不过,你说的“你赚钱要交税,你赔钱还得交!所以除非税制改革,或者我国经济崩盘,税收是很难下滑的。”
不论经济如何,税收都要不下滑。想到那样的前景,确实很震撼人。
低收入的难道没有得益吗?
真要按比重来看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到底谁得益更多真的不好说呢
沿海省份,别的我不说,起码南部沿海省份,都是财政收入少报,留下钱给自己省份发展;往北边看,山东、河南这些,往往都是吹牛,虚报财政收入,当官的雁过拔毛,气死人。
只要在销售,就要收税,不管利润是否亏本,也不管成本是否上升的。
对于一些企业,甚至是当作任务摊派给你的。中国企业的税负不平均,是很严重的。忙总有提到提前一年预交税,事实上任务摊下来后你就是贷款也要把这个税给交了的。
对大企业来说,也不是想关就能关的,关系搞坏了你以后就不要做生意了。
其实有时候有些类似于古罗马的包税商,交多少税取决于你和税务人员斗争的能力。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着地区发展差异大的现实,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占到全省gdp的80%,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的同时并没有放开粮食等生存必需品统购统销的政策,在农村依然是靠人力为主,不断失血的农业经济除了靠近省会的部分,越来越困难。东南沿海地段和各省省会城市是依靠其他中国领土80%的其他区域的输血而强大。在国际上是美国对第三世界的经济掠夺,在中国是中心省会城市对全省的经济掠夺。现在沿海城市大规模的转移地端产业,基本上中西部城市免费提供土地,免征地方所得税的方式,而成立的企业都是生产基地型的,利润通过总部采购的方式返回沿海城市,除了为当地政府增加纸面gdp外,在大量消耗内地资源,污染内地环境外,超低工资使得当地的社保窟窿越来越大,投入大量基础建设资金的当地政府无法从税收上收回成本。中国税收总体增长,掩盖了区域经济的严重失血。
地方政府负债绝对额看上去不大,但是区域性地方政府的负债额按照现在的发展只能是破产。上海为了世博,将市中心大量的企业拆除向内地转移,空出的土地继续搞房地产,转移出去的企业总部仍在上海,利润全部流回上海。这种思路下是中心城市畸形繁荣,内地广大地区生活困难,发展下去和建国前国统区没什么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