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世界杯之后 扯一下野蛮体魄和走出亚洲 -- 马前卒

共:💬90 🌺38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世界杯之后 扯一下野蛮体魄和走出亚洲

64场比赛,完整的看了六七场,其中还有几场是录像,但是事先不知道结果,也就等于直播了。其他的,看看集锦或是片段也就罢了。毕竟现在不是学生,没有那么多精神头看球。即使是读书的时候,我也是踢球的兴趣10倍于看球。

这里小小的得瑟一下,三四名决赛那天下午,就是前天,俺去西电踢球,7人制,就是那种400米跑道里面包住2个场地的球场。中场接横传,假扣一下过了一个人,从中场往前跑了不到10米,前面还有3个人和一个守门员,好在最近的离我也有七八米,正迎着跑过来。当时脚下感觉非常好,感觉就要发飙了。直接内脚弓平推,拉的弧线弯出几十厘米,直接绕过线路上的2个人,然后转回来,擦着门柱内侧进了。半高球,守门员没反应,就是有反应,用处也不大。那天一共进了2个。

当然了,业余比赛这种事不能常指望,更别说随便凑起来踢野场的时候了。这么一个球,老马能得瑟两三天,可见不是好手。我有个大学同学,上海人,身高腿长,速度也可以,但很少配合。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外脚背拉弧线。我用外脚背打门,定位球,无人墙,估计10个能打一个到门框里,还未必转不转。那哥们基本能每脚都拉出弧线,左右开弓,专打球门左右2个上角。一般在业余比赛里,很少有人拉外旋弧线,他靠这个还是进了不少球的,经常赢得满场鼓掌,我也很服气。但无论如何,这不是业余比赛的常态。我的经验,除了门前混战和任意球外。大部分进球都是直通通的塞球门2个下角。原因一是业余选手不够冷静,射门压不住脚面,高球挂上角多半打飞,二是因为守门员是业余比赛的短板,扑救速度不够,平移后单手拍飞高球的能力还有,快速地滚球多半是坐视了。所以我守门的时候,点球不扑,因为我知道侧扑能力不行。但我也知道射门的不会有职业选手那么自信,一定是推射地滚球,直线打一个下角。我的方案是直接侧铲出去,挡住的概率很高。

世界杯是西班牙夺冠,这个是众望所归。技术足球压倒跑动能力,整体推进压倒抵抗意志,高效配合逼得你犯规。那个飞腿踹人,居然只给了黄牌,依我看,一张红牌都未必够用。可惜裁判意志不够,否则胜负基本立刻就要定了。这届世界杯也不是决赛才如此,此前看德国放翻英格兰,也是整体推进,用团结和配合压倒对方的力量和远射。回头看看中国队,估计二战的时候,中国基层军官看着欧洲、太平洋战场的新闻就是这种感觉吧。反正我看德国队打英国的时候,就琢磨冠军可能是德国了,因为这种整体性太无敌了,想不出破解的方式。回头德国杀了阿根廷一个4:0。可惜碰到了西班牙,证明德国还是太嫩,小伙子们比控球,还差了一个层次。出局理所应当。荷兰今年一路防守反击,黑脚飞踹,最终被西班牙车飞,也没话说了。

这就是技术流的胜利,足球职业化专业化之后的必然结果——当然不包括中国的职业化。我的意思是说,专业选手之间的斗争,技术和配合无敌,是必然的结果。这是足球的本质所在,所以我们要看世界杯。前几天听人评英国,说英国那地方,下雨多,场地滑,风比大陆上大,所以技术流的施展空间要小。现在天气预报,天气控制,封闭式体育场都越来越牛,但英国一直还有这个传统,这么踢是不行的。其实他还漏说了一个问题,就是英国作为第一个老牌工业国家,足球一直是蓝领运动,群众参与性强,在职业化之中,总有非职业化的传统在。所谓群众运动,就是说一力降十会,所以英国才有这个打法,才有这个下场。

但类似的下场也未必不好。毕竟体育是让人参与的,不光是让人看的。那句恶毒的话怎么说来着?职业足球就是22个浑身伤病,需要休息的人玩命跑,5万个浑身脂肪,需要运动的人坐着看。我周围的人,看球看到疯狂的人,80%从不下场踢球,我觉得这还不如我。虽然我每个国家队知道的人名不超过3个,但每隔一段时间,我不出点汗,不到球场上跑的浑身酸痛到处擦伤,就觉得不舒服。球类运动这东西,本质上就是游猎时代原始祖先的本能。那时候男人每天的工作和娱乐是合一的,就是结成小群体出去追逐一个到处跑动,很难控制的猎物。那时一个小部落一般是几十个人,能集结出去打猎的男人大概就是五六个到十几个人的规模——足球、篮球、排球 橄榄球、冰球的队员数就是这么多。这个时代持续了几百万年,是人类从单细胞生物到文明人之间,最后一个能让生活方式改变基因的时代。所以男人在骨子里是需要上场流汗,拼命奔跑,追逐皮球或是对方队员的。女人才是一边捡蘑菇,摘野果,一边带着孩子旁观的角色。看球的多了,踢球的少了,这说明这个社会在女性化。喜欢足球的少了,喜欢篮球和网球的多了,说明我们潜意识里觉得自己的“部落”正在衰败,因为能出去打猎的爷们少了。也不是啥好事——这一句是对篮球党的吐槽。

这其中当然有职业足球的问题,职业足球的问题在于,球员是可以买的,利润是第一位的。所以只要能把比赛和相关产品打包卖出去,管你看球的是不是过度肥胖呢。但也不全是职业足球的问题。在一个大多数人不能到现场看球的年代,职业化意味着能够调动工业化的资源,保证球员的稳定收入。在20世纪初期,当时就曾有职业运动和业余运动员的冲突,当时恰恰前者代表了蓝领群众的看球、踢球需求,后者才是贵族和资本家冒着酸水的“奥林匹克精神”。类比一下,雅典民主的基础之一恰恰在于给官员发工资,给选举人付津贴。这才给了没积蓄的普通人参与政治的机会。至于今天贿选遍地,官员高薪不养廉,那是另一个问题了,不能作为反对民主和公职付薪的理由。

业余选手比起职业选手来,差好多东西。一是体力,普通人没那么多空闲去拉体能,也没必要锻炼到40岁之后一身伤病的程度。话说缺啥补啥,缺体能,于是体能在非职业比赛里就是第一位的,90分钟比赛,上半场打的你来我往,下半场往往就是能跑者为王。上半场,可能是这个队靠技术,花样百出的过人,下半场看着人家横冲直撞,靠每次对脚争球,都把球硬塞过去过人。我这个半宅男,一般到了下半场就会掂量啥样的球能抢,啥样的球必须放弃,因为我知道我离抽筋或脱力还有多远,为了一个拼抢弄的自己只能去场边趴着不值得。所以业余比赛,光靠技术是不行的。

第二个差别就是配合,业余球队没有那么多时间合练。足球和狩猎一样,需要默契和信心。用兄弟连里面真实人物的原话说:

“我们三个人,杰克、乔、我成了……不可分开的实体。在我们严密的组织机构内,有许多这样的实体。三个人或四个人一组,通常都同在一个班或一个小组里,构成了小部队这个大家庭里一个个核心成分,作为实体,很容易识别。这样的实体一旦形成,绝对不分开,也绝对不重组。三个这样的实体构成一个班,打起仗来效果极好。同一实体内的三四个人同生死、共命运,一起挨饿,一起受冻,一起赴死。班里的任务总是按实体下达,责骂也是三四个人一起受,从不分开。这样组成的步兵班、机枪小组、侦察小组、开路小组简直是绝了。”

这样的小群体配合,不转身就知道球可以磕给谁,不抬头就知道前面那个地方有人等着,不用喊叫就可以往无球也无人盯防的地方跑,因为2秒之后球一定会落到自己的身前。对方快速突破,你很放心的往前跑,因为你很清楚,你和你的队友会一起让这个球变成越位。现在好多评球的人不踢球,说起战术来不得要领,总以为球员贪功,喜欢自己带,自己射。其实从俯瞰多机位视角看球,从fifa或者游戏机的屏幕上看球,和在场上的视野完全不一样。而且高速跑动的时候,人的视角会极度收缩,必须有默契才有真正的配合。而默契又来自长期合练。在俱乐部时代,国家队集训看似短,但比绝大多数非职业队的合练还是要多一个数量级,更何况好多国家队基本就是强势俱乐部队的加强版。这样的国家队容易拿世界杯。

既然业余球队没有时间形成太多的默契,那就只好靠长传,靠体力,靠力量了。不过呢,靠力量,靠硬朗未必不好看。除了世界杯和冠军杯的决赛,我很少看转播,但经常在踢球没有场地的时候,坐在边上看业余比赛,一看半天。也一样好看。原因还是前面说的,足球是我们狩猎本能的体现,狩猎是力量和技术的结合,野蛮和文明的结合,搞成斗殴或者艺术体操都不好。职业比赛最后是功利足球,高技术倒脚无敌,那么看看业余比赛的一勇二力三功夫,也不错。

射雕英雄传里面,周伯通说:

洪七公的功夫是外家中的顶儿尖儿,我虽懂得一些全真派的内家功夫诀窍,想来还不是他的敌手。只是外家功夫练到像他那样,只怕已到了尽处,而全真派的武功却是没有止境,像做哥哥的那样,只可说是初窥门径而已。当年我师哥赢得‘武功天下第一’的尊号,决不是碰运气碰上的,若他今日尚在,加上这十多年的进境,再与东邪西毒他们比武,决不须再比七日七夜,我瞧半日之间,就能将他们折服了。
这句话说的很好。足球运动,在一定体力基础上的技术流是内家功夫,无穷无尽,可以世界杯上斩将夺旗,可以让人无隙可乘,坐地认输。但内家功夫需要积累,起手很难,见效很慢。普通人习的多是外家功夫,很迅速的可以达到一定水平,可以强身健体,防身助人。群众体育需要外家功夫。

最理想状态的体育,就是技术和力量的结合,或者对抗。这个符合本能。是欣赏和参与感的结合,这个是男人的本性。职业体育往往强调了选手变态的力量——普通人难以企及,和更变态的技术。比如nba,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精美的假球+表演赛(当然是非常精彩的表演赛,假球的目标不是赌球,而是让整个比赛的商业价值更大)。足球之所以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原因是足球的规则。足球是用脚——人身上最笨的地方来踢的,所以技术不能无限提高,所以职业选手能犯普通人能犯的错误,普通人偶尔也能打出几个漂亮球得瑟一下。看到世界杯上的某个球,你也能笑笑说,我也做得出;第二天没准还会在场上笨拙的试验一下。所以足球能在职业化的时候保持参与感,在技术流夺冠的时候,给力量和野蛮留一席之地,成为世界第一运动。所以足球不能再没有群众基础的地方发展。砸钱有用,但光砸钱必然是副作用。

现在中国足球的问题是,职业化不能突破,群众体育基本丧尽。其实两者是分不开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在县城的感觉就是群众足球达到极盛。虽然整个县城一块草皮都没有,只有四五个标准土场。但周末从来爆满,想踢球的要趁早。不光中学生要踢球,成年人也有成百的人拿这个当第一娱乐。时不时外县的业余队(非企业或事业单位职工,纯兴趣的业余队)来访,球场周围挤满围观群众。那时的县城,可还是一个四五条街道,三五万人的小镇啊。一个普通的小镇如此,大连、延吉、上海等系统化搞群众足球的地方,可想而知。所以那时中国能凑出空前迄今为止也是绝后的球队。前有高峰高洪波郝海东,中间有彭伟国,后面有范志毅。这个黄金一代现在我也记忆犹新。这批人都是70年前后生人,80年代初期在少年队里逐步选拔上去的,后面类似路线上去的,还有杨晨这一批。再往下.........下面没有了。

现在县城规模,从人口上增了一倍,足球场却少了。有的搞了房产开发,有的学校封闭式管理,没法随便去踢。即便如此,足球场还是空置居多。我读中学的时候,一个班60人,一个年级七八个班,比我强的踢球的,选不出80,也有60。这意味着不到300人的男生,起码有1/5能像模像样的上场。现在,我脂肪多了,肌肉少了,脚头软了,但对上那些高中生还是白玩一样。至于成年人,县城基本看不到踢球的。这样的足球基础,世界杯再热,和我们也没关系。

足球发展和场地肯定有关系。我98年读大学,当时感觉,中小城市来的,多踢足球,大城市的和农村中学的,多打篮球。装逼泡妞的打网球。原因就是中小城市地价便宜,足球场多。大城市地价贵,农村学校经费少,所以大多打篮球。但我也在和外滩隔几条街的弄堂里看到小孩摆门踢球,这景象现在估计看不到了。现在这个国家,房产商是老大,足球场那么大的空地简直是罪过,所以中小城市的公共体育场不是被消灭,就是搬到远郊。学校倒是都搞标准化中学,搞了漂亮的草皮场。问题是标准化中学都封闭式管理,外人用不成场地,等于没有。学生一周7天上课,想踢球也没时间。就算时间有了,校领导还舍不得糟蹋草皮呢。永远是养护期间。好多学校,草皮场地的普及之时,就是足球运动的结束之日。草皮其实只是一个偶尔用用的体操场地,连休闲作用都没有。我现在很怀念过去那个尘土飞扬的场地,用白灰临时画的边线和没有边网,只有一个门框的球门。

现在群众足球运动的衰落还体现在踢球的模式上。我最后一次踢11人制标准场是5年之前。现在你去开放式的体育场和大学看。如果是11人制,几乎可以肯定是正式比赛。这不是说正式比赛就一定是22人。好多比赛都是半场7人制。这反映3件事

1 踢球人的平均年龄在增长 即新增的爱好者更喜欢看转播

2 踢球人的体力在下降

3 开放性场地上,来踢球的人,大多是零散来的,很少能凑成五六个人的团伙来踢球。即踢球的人,周围很少能找到同好。

因为开放性场地上的人,基本上都是先随意练球,然后凑到人差不多,一招呼就开始分场地,分队伍的。如果能凑成五六个人的团伙,基本上2个这样的团伙为核心,各招呼几个闲人就开打了。现在大学场地上,踢球的居然以我这种30岁左右的发胖秃头男居多,而且多是自己一个人溜达来的,我真不知道现在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都在玩啥呢?前天在西电本部,是一个月以来,西安最凉快的天气,一点不闷热,还是周末。结果我2点到,等到3点半才凑起人打7人制。

现在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了,大部分场地上,都是踢小场地的人。即用矿泉水瓶子,摆2个门,往往直接用大禁区当整个球场的边线踢球。即便人数足以踢大场地,满场的人还是宁愿踢自己的小场。比如说,经常一个场地上,本来可以起码30人一起踢,4个队打2个半场7人制的,结果分在四个角打小场。无趣的很。

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早晚有一天,足球在中国也会变成表演赛的。既然是表演赛,那么缺乏本土群众基础的中国足球将永远成为笑料,大家永远掏钱看外国联赛,买外国球衣。也许欧洲即将崩盘的福利体系可以靠这个吊命。最重要的是,大家都变成了在电视前面吃薯片,嗑瓜子的宅男。体育到此已经死了,电视里那个场地上的追逐,和大家的身体素质半天关系也没有。而身体素质又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尤其是男人的精神状态。浑身充满肌肉和活力的人,和上三层楼也必须走电梯的人,即使同样做一个不需要体力的工作,实际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作为一个男人,每天带着肌肉和一点小擦伤起床,对生活和mm的热爱,对困难的斗志,以及mm对你的兴趣,都能上升50%。这就是我们作为动物的头号本性。

客观来说呢,足球运动的衰落不等于整个体育运动的衰落。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转向了篮球和网球。尤其是在场地受限的学校。相比足球,篮球确实有一些好处。比如说对体型的塑造。如果说长腿,笔直的腿是帅气,就像漫画里九头身乃至11头身比的帅哥美女一样。那么足球肯定不如篮球。足球运动,腿脚不仅仅是移动工具,还是95%的触球工具,所以腿上弯曲动作的变化要多的多。结果就是每周踢4个小时足球的人,比起每周打4个小时篮球的人,如果遗传底子一样的话,身高要差一些,腿型要略弯一些。但是大腿小腿上隆起的肌肉,明显是踢足球的更多一些。踢足球可以让青少年比起不运动的同龄人,多长高那么5厘米左右,篮球可能还要高2-3厘米。到底哪个更好呢?这个要看审美观。是漫画+模特的审美观做主导,还是觉得大街上的普通人是主流,更健康,更强壮一点就算漂亮? 这个是时代的问题了。不过我这个人比较土,还是希望我的儿子将来一身尘土,大腿上满是隆起的肌肉,踢完球,弯腰在自来水前面痛饮。那种修长身材,方框眼镜。在体育馆里干干净净地打球的小子,不太像我的儿子。我想好了,我儿子读小学那年生日,送他足球加全套的护具、球衣。这样可以为我接下来几年省好多钱吧。

这种想法应该就是土老百姓的想法。前面说了,足球是用最笨的肢体去玩的,所以高手和普通玩家的差距不是绝对性的。这是足球大众化的原因,也说明足球是职业体育和大众运动的最佳结合点。巴西的加林查,左腿比右腿长5厘米,一边是外八字,一边是内八字,走路比鸭子还摇摆。这样的人却能在世界杯上威风八面,盘带过人,抽射进球,风头一时压住贝利。这就是足球的魅力所在,普通人,乃至残疾人都可以分享。 不必天生1米9的身高,弹跳过人才可以去世界杯。我们作为一种需要在文明社会里获得野蛮体魄的动物,如果一定要在宅男和男人本性之间找一个中介,我首推足球。

足球运动要开展,必然是同时解决职业问题和群众体育问题。现在中国的注册球员几万人。是荷兰这种国家的百分之几,能混到现在的水平已经不错了。如果有1/4的男生每周在足球场上带着激情跑上2小时。这样的国家在世界杯上咋样不好说,亚洲出线如探囊取物一般。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欧洲、拉美、日韩,乃至朝鲜足球都能笑话我们,学谁?

学谁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一个为什么而学的问题。是为世界杯?为了奥运会?那样其实也简单,搞贫民窟就行。在美洲和非洲许多国家,运动精神来自贫民窟。所谓贫民窟,倒不是吃不上饭,只是吃不痛快而已。贫民窟的另一个特征就是缺乏上升通道,既没有整个阶层缓慢提升的希望,也缺乏普通人爬到中产以上的希望。贫民窟的孩子只能读放羊式的公立学校,中产以上的孩子都在每年学费数万美元的私立中学里读书。公立学校,一个年级也就一两个人能离开贫民窟。私立学校里的孩子,不玩另类的话都能读大学。这就决定了拉美和非洲许多国家贫民的生活模式。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过的省心,自己死心塌地的当贫民,也对自己的孩子不抱什么离开贫民窟的希望。结果呢,就不用像中国父母一样,发现学校真搞起素质教育,真的给学生自由,真的不逼他们玩命准备高考的时候,反而要找学校的麻烦了。所以他们的孩子很有时间踢球,成人没啥消遣,也只能吸毒或踢球。这样群众基础就出来了。而没有正常的上升通道,整天踢球的贫民自然试图靠踢球来获得非常的上升通道。于是,无心的贫民如果买不起毒品,要为了获得廉价娱乐而踢球;有心的贫民只有踢球一条路可以离开贫民窟。这样才有了拉美足球的无穷人力供应。而且还不是最残酷的,美国贫民窟里,每年为练扣篮的黑人,要丢几万颗牙和几千条胳膊在篮球架上。肯尼亚的长跑天下无敌,为什么?肯尼亚人说,“跑步的人有鞋穿”。在一个穷的毫无留恋价值的社会里,如果过量锻炼能够带来一个发财致富,离开故乡的可能性。那么,每年跑死上百个人也不是啥大威胁。只要穷死的人比这更多,跑步就是条更好的路。 这样的体育,如果你认定贫民窟是合理的,那么倒也不失娱乐人民,缓解矛盾,乃至提供希望的作用。但如果你觉得人民群众不该这么活,觉得体育不该反过来在基层就残害人的健康,那么这种制度中国就不该效仿。拉美化在某些地区,一定程度上是个现实,但绝不能是目标。

更何况贫民窟也是分等级的。阿根廷、巴西的贫民窟有近乎无限的自然资源撑着,所以在吸毒之余还有精神头去踢球。印度的贫民窟没那么多自然资源,吃饭都不够。于是印度的体育是空白。非要搞贫民窟的话,我觉得中国不会压倒阿根廷,比印度应该强点,但很有限吧........

拉美不行,欧洲北美足球的基础要好一些,基础在中产阶级和中产化的蓝领。但这个社会结构,一是靠上百年的本钱,二是靠金融军事技术霸权,有中国廉价消费品养着。三是保证富裕社会里还是有一定的贫民窟,提供廉价运动员和步兵。这种经验中国一时也学不了。要解决体育问题,还是得在中国这个不上不下的社会结构里琢磨办法。

首先是要让人有地方踢球。这个貌似比较难办,一个足球场,没有看台,没有跑道,一公顷地总是要的。这个数量,比许多小地产项目的地块都大了,在城市里面建太多,估计不太可能。但起码可以在城市外围多修一些,和大型绿化项目结合。而且没必要修草皮场,那种塑胶颗粒填充的伪草皮场就不错,维护成本可能比绿地还低一些。每年各城市都玩命砸钱,搞国家园林城市,因为那是政绩,如果把这个伪草皮也列入绿化面积,允许领导们拿这个当政绩。估计球场会多很多吧。偏一点也不要紧,通公交就行。好吧,其实我认为,只要平整,没石子,数量足够,土场地也可以。只是那样让领导们看着不舒服,还是人工草皮吧。人工草皮,每平米造价应该是100多块,比起绿化砸钱来,没准还省钱,维护上更省钱。关键是要让这个球场抵绿化面积,可以被政绩考核纳入计算。至于人工草皮的花头少,回扣少,领导们就克服一下吧。一个球场一公顷而已啦。

其次呢,是提高场地的利用率。现在的场地,闲的闲死,比如机关和部分学校的体育场地,还有前面提到的那些标准化学校的样子草皮。这些草皮,应该把抽样利用率也纳入考评系统。可以顶政绩的。还有一些草皮,大家是无政府的去用,结果随机涨落很厉害。同样是天气好的周末,大家却认为那里很挤,就不去,结果空着。下个周末又挤的没法用。所以,场地需要统一管理,把要踢球的人的需求大致统计一下,扣除比赛时间和天气不好的时间外,有个大致的计划 。在大学里,可以让闲的蛋疼的学生会来干这件事,必要的时候可以上网分配。社会上,就需要个组织了。这个组织要把足球爱好者注册登记,然后按照需求分配场地,还要用网络实时公布信息。或者直接让同样闲的蛋疼的区县级足协干点实事,上来统计球员,分配场地。分配场地可以适当收费,但决不能是商业场地那种1个小时500元的收法。必须保证平民家庭的孩子可以用零花钱轻松的支付场地费用。支付场地费,可以保证来踢球的确实都真的有兴趣。低收费则保证这不是一个挡住爱好者的门槛。最后,还有一些全免费分配的场地时段,和自由使用,不分配的时段。顺便说一下,中国大学的学生会和其他学生社团都是摆设。学校球场使用的无序化,就是最好的证明。

光是分配场地,实在太无聊了。足协还有必要分年龄组组织地区业余足球联赛,并进行技术指导。 比如提供免费的裁判、器械。并出钱为这种比赛打广告。打广告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营造一种足球氛围。尤其是在青少年之中,营造一种踢球很时尚,很有男人气概的感觉。让踢球好的人在同龄人中很有面子,在女孩眼中很有吸引力。让学生们像热衷世界杯一样,热衷于参与业余联赛,像玩网游那样,在业余联赛里获得荣誉和成就感。让成年爱好者把打麻将,喝酒的时间拿来踢球。这样的足球差不多就回归本质了。除了联赛外,针对本地的各种庆典和节日,还可以搞一些杯赛和邀请赛。同样的钱,请大牌明星来表演,娱乐民众,满足民众的效果,肯定远不如搞搞让本地人有参与感的球赛。类似的,地方联赛的火爆程度也不妨列入政绩考察,起码体委该有这个考核任务。

职业俱乐部,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后备队。老板砸个几千万就能搞个球队,管它二线三线呢?当然老板也不是白砸钱的。要么借机会找好面子的地方领导要廉价土地,搞开发,要不就给整个集团要减税。总之,职业化的结果,是让地方政府财政和足球开支更紧密的绑定。这种情况坚决要制止。可以考虑各地足协的注册球员和俱乐部的少年队相结合。限制俱乐部使用不是自己培养的球员。不反对球员在各俱乐部进行交流,但每次上场的球员,必须严厉限定非自培比例。这个限制短期内不能取消,即使有人抱怨说不符合潮流也不行。还可以考虑限制俱乐部迁移主场和驻地,要求三线队在本地业余少年队中选取球员。这样表面上限制了俱乐部,实则给俱乐部扎了根。不光是人才培养上扎根,也和地方足球文化相结合,有了稳定的支持者。不会出现三年三个主场,没有本地归属感的情况存在。有了稳定的支持者,才可能有稳定的收入。须知俱乐部的收入可不止卖球票和广告。但如果你没有稳定的支持者,那连球票和广告都没得卖。这样的俱乐部才能抗住升降级的打击长久存在。不至于一败就消失。等到将来俱乐部都有了根,这些规矩慢慢取消不迟。死板的规矩未必好,但比不赚钱的俱乐部还是实在的多,比十年换8个名字的俱乐部好听的多,比用来洗钱的俱乐部更是好得多。

还要解决职业球员的出路问题。职业球员,大牌退休后,可以当教练,可以在电视上得瑟着评球。那些小俱乐部没人记得的非主力,恐怕就不知道该干啥了。一身伤病,除了踹人别无所长。还带着黑社会化球员队伍的臭毛病,能卖苦力就算不错。这样的球员,为啥不赌球呢?为啥不趁还能发财,赚一点呢。还有更多的球员,少年时代开始练球,到了20岁,进过几个二三线队试训,终究没摸到职业化的大门。他们也要操心前途的。中国不是巴西和非洲,没人觉得回到贫民窟是个好退路。90年代的时候,靠着旧体校资源,大搞职业化。俱乐部只要花一点钱搞个一线队的门面,就能运营了,所以投资很有效益。那时的联赛,火爆程度是新球迷无法想象的,球星的地位和名声也是历史最高点。于是那几年一下子涌出了几百家足球学校。有兴趣的人要去上,文化课考不出头的人也要去上,家长想让儿子发财的更要去上。少年足球储备暴增到几十万。现在快20年过去了,疯狂劲都过了,大家也看清楚了。表演专业毕业的,大票的在电影学院附近,当群众演员。足球学校毕业的,可没有龙套可当,还是该干啥干啥。于是99%的足球学校倒闭。青少年足球人才储备从几十万又跌去了95%,比股票还狠。大起大落的缘故就是一般球员没出路。

其实,球员未必是去世界杯才是出路。何况中国队也根本去不了世界杯。要是十几岁放弃高考去练球,到头来能有个几千块的稳定工作,有面子有乐趣有尊严,也是出路。业余足球运动其实需要大批的这种人。当教练,当裁判,当宣传员。完全可以拿出点钱,把这些没有爬到金字塔顶端的人都养起来。专门分到各个足协当业余足球指导。这样,职业球员有后路,业余运动有指导。其实呢,业余球员需要指导的很多。比如说,守门员就是明显的短板,临时客串的守门员,一般难以克服后卫的本能。即把自己的控制范围,潜意识里认为就是后卫控制范围,没有意识到可以动手,和保护守门员的规则给自己带来的新控制范围。守门员这个短板的存在,导致业余足球运动的攻守失衡,进而导致职业足球的打法变形。这完全可以通过少量指导来解决。还有护具的使用,基本踢球动作的练习。铲球时对双方的保护等等。需要指导的地方太多了。当然,必须严厉禁止前职业球员参与业余联赛,只能指导和打表演赛。

最后,还是钱的问题。俱乐部可以解决一部分。但业余足球还是净投入。在此我坚决反对用体育彩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原因是彩票是赤裸裸的累退税,从穷人那里拿钱。我看这事,直接用社保基金就好。医保的钱分出一点点,一个城市可能维护费用每年几百万。足以保证上百个专职人员和几十块场地的运行了。医保这里亏的钱,20年后都会省下来,说一本万利绝不为过。就看政府有没有人为20年后花钱了。

元宝推荐:铁手,水风, 通宝推:老惰,presario2200,打铁的,天天天向上,朴石,响马,三儿,Wjwu,SleepingBeauty,踢细胞,jcdh836,寻找无双,舞动人生,银色奥斯卡,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花之,看了一半,写得好,太长了,先沙个发
家园 说得咋这么合我的意?

原来都有差不多的青少年时代啊

现在中国足球的问题是,职业化不能突破,群众体育基本丧尽。其实两者是分不开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在县城的感觉就是群众足球达到极盛。虽然整个县城一块草皮都没有,只有四五个标准土场。但周末从来爆满,想踢球的要趁早。不光中学生要踢球,成年人也有成百的人拿这个当第一娱乐。时不时外县的业余队(非企业或事业单位职工,纯兴趣的业余队)来访,球场周围挤满围观群众。那时的县城,可还是一个四五条街道,三五万人的小镇啊。一个普通的小镇如此,大连、延吉、上海等系统化搞群众足球的地方,可想而知。所以那时中国能凑出空前迄今为止也是绝后的球队。前有高峰高洪波郝海东,中间有彭伟国,后面有范志毅。这个黄金一代现在我也记忆犹新。这批人都是70年前后生人,80年代初期在少年队里逐步选拔上去的,后面类似路线上去的,还有杨晨这一批。再往下.........下面没有了。

那个时候,小县城的足球的确太普及了,真正的是全民运动

  • -- 系统屏蔽 --。
家园 就凭这2万字也得花一下。
家园 真长,花之

问题是,这么有想象力的事情,是中国足协的那帮吃子孙饭的强盗愿意做的么?

兄台没法进中国足协当差是可以肯定的了。

家园 老马你真伟大,写这么多字

不多写点回复对不起您啊...

其实以前踢小场子,主要是人多,一个全场踢,理论上只能有22人,分成两个小场子踢7对7,就是28人了.

想当年俺上初中的时候,一个学校就这么一片200米跑道里的小场地,嗷嗷叫着想踢球的臭小子三五百号,闹到抢篮球场,把篮球架子当门都得7对7还得接下台.

现在看来真的不一样了,回国的时候从学校过,原来的篮球场已经变宿舍楼了,200米跑道中间加了两三对蓝架子,球门还在,根本没人.原来周末不上课都要结伙去学校打篮球还占个篮筐巨难的,现在周末学校根本不让进...

叹叹...

后面那些东西,其实不是足球,第一有场地,第二场地要利用起来,第三要有专业指导,所有竞技体育项目都差不多,而且这三条的重要性是递增的,最后一条最重要.

举例1,乒乓球搞得水平高,群众基础当然重要,案子的数量也多,但是很关键甚至更关键的一条是有极大量的水平足够高的专业或业余的教练,能让想打球(或者家长想打球)的孩子从一开始接触乒乓球就受正规的训练养成正确的习惯做正确的技术动作.水平足够高的专业或业余的教练极大量到什么程度,就是楼上张叔叔楼下李阿姨的水平就能保证你小子从一开始受的是正规的训练.乒乓球方面,这个是良性循环.我估计阿根廷的足球这类也是类似的良性循环.

举例2,日本足球的起飞,基层教练的作用仿佛论述已经很多了.在基层教练的培养和管理方面,日本是很值得学习的.

在大球方面,我们在为刚开始从事这些个运动的孩子能提供的专业指导,本来就少,当时俺上初中的时候,一学校嗷嗷叫着想踢球的臭小子三五百号,受过专业教练指导的我怀疑能不能有两位数,反正俺第一次见真的足球教练活人是21岁的时候(对比乒乓球,当时一学校想参加乒乓球活动的顶多三五十号,受过正规训练的就有二三十).随着业余体校体制的崩塌,现在估计离零已经不远了.

另外还有更悲观的,排球大概好一点,足球篮球尤其明显,就是连专业职业队的教练水平都看上去一塌糊涂跟不上时代还缺乏学习能力,又怎么能指望基层的指导人员还有水平.

另外再感慨一下,上次俺踢球是19岁,之后完全放弃足球,篮球为主,然后基本放弃篮球,排球为主,再后基本放弃排球,骑自行车上班为主,上星期自行车被人偷了,就啥锻炼都没了...

现在真得找地方锻炼了,不过本来就是漏勺+技术可以忽略+15分钟体力的水平,足球估计是再也踢不得了...

家园 深得吾心!花之
家园 我觉得需要特别强调业余足球和群众体育中的训练

回想起来我自己都不信:直到我上研究生院,唯一见过的接近专业水准的 足球训练只有一次!那是大约初中的时候某同学的亲戚一家人来过年(或者应选省队),里面老爸大约是专业足球教练,白天就在一片水泥空地上教孩子如何传球和如何防对方带球过人,就这么两个基本动作。才明白足球并不是凭跑得快和块头大。

还有来自我本人的锻炼体会。整个青少年阶段我的长跑都不行。虽然其他也不怎么样,但好歹都能达标,个别还弄个良好。唯独长跑,都闹出心病了, 从来没能完成三千米。只有到美国以后参加一个马拉松业余俱乐部,通过严格(而不严厉)的计划和简单有效的指导,只用两个月训练我就跑完半马,四个月后跑完全程!什么指导呢?简单的很:鞋袜衣裤、步伐、呼吸和跑速、饮水和饮食、自我保护,加上风雨无阻地跟着教练跑。这些最基本的长跑事项,从前在国内从来没有人向我系统而清晰地讲解过。

所以我以为体育运动的普及和提高,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把专业训练知识和技术有效地传播给群众,使之不必盲目地从头摸索和大规模地低效重复。而我认为这两个现象是中国足球至今不能建立群众基础的主要原因。

通宝推:胡丹青,
家园 馬大帥是有心人

用心就是食神啊!連侃世界杯也悟得出這多大道理。國內有人看到就好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宅男謝寶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周末踢完球聊天时我们还戏言

中国足球的未来全都毁在姚明的手里了。

篮球居然成了第一运动,新浪体育篮球版居然排在足球前面。

我们的业余小球队几年来几乎没有新鲜血液,平均年龄过30了,新从国内出来的都是玩篮球的。

我们那时候玩篮球的被踢足球的笑话,现在听说颠倒过来了。

家园 儿子的足球季节

我儿子再过几个月就满8周岁了. 在他7岁的时候, 我们家领导给他在我们这儿的足球俱乐部注了册. 主要是希望我儿子能有小朋友一起玩. 按年龄和学校分组时, 我儿子和同年级的其他11名小孩子组成了一个队. 在加拿大, 儿童是很宝贵的. 主要是孩子太少, 可以开展的体育活动又太多, 因为小学生到4年级都没有什么考试.加拿大的足球水平不高, 但是小孩子们喜欢足球的不少. 只是冬季项目更容易出成绩, 吸烟了很多好的体育苗子. 不过, 加拿大的女子足球水平还可以, 普及程度更高.

有组织的体育活动都是分季度进行. 每年的9月到来年的2月是这的足球季节, 而3月到6月则是棒球季节. 冰球, 作为加拿大的国球, 则是一年到头的有小孩子在练.

教练和助理教练都是由家长志愿担任. 我儿子他们队的教练是职业运动员出身. 退役后, 自己雇自己做园艺. 有时会有职业俱乐部的人来指导. 就是所谓的 soccer camp.

我儿子他们每周训练一次, 大约一个半小时. 由教练讲解足球的技术和基本战术. 每周六, 则是两个小时的比赛时间(包括30分钟热身). 大部分我儿子的队友都是从5-6岁进俱乐部的兴趣班开始踢球的, 所以, 刚开始的时候, 从来没有正式踢过球的儿子显得很落后. 不过, 儿子很喜欢足球. 无论刮风, 下雨, 还是下雪, 他都能坚持下来. 不光如此, 儿子每天在学校课间和午休时间, 也要和其他同学踢球.

这样过了几个月, 儿子的身体明显结实起来. 在球场上和白人的孩子对抗也不落下风. 体能也不错, 能在场上不停的奔跑很长时间. 技术水平也提高很快, 能融入到球队里去了. 还有一个收获就是, 儿子整个2年级一学年, 没有请过一天病假.

家园 老马看来是西电或者西工大的出身

掐指一算

家园 中国足球搞不好原因有几个。1、足球官僚官吏太贪,

饿狼饱了,饿鬼进来。足球成了洗钱的工具了。2、足球占地大,天朝大国崛起靠房地产,足球只好牺牲。篮球占地小,参与机会能增加 。3、政府怕足球闹事,这不这回世界杯就没搞大屏幕足球,多好的搞活经济的机会呀。4、我国一向坚持独立自主,外人言论听不得、信不得。国际足联主席说了,以前为中国足球着急,委派专业人士调查,提出不少好的建议,可中国政府没当回事,还是那一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