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外汇储备, 粮食安全, 和通货膨胀 -- 急风劲草
1. 货币投放和外汇储备明显正相关
基于美元本位,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投放和外汇储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从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可看到外汇资产占中国人民银行总资产的近80%. 外汇的增减对于货币的投放和回收具有显著影响.
从2000年的不足一千七百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近二万四千亿美元,年均增幅35%, 即每两年翻一倍. 同期的基础货币供应, 从2000年的约三万六千亿元, 增加到2009年的十四万四千亿元人民币, 年均增幅17%.
由基础货币增发导致的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得到相应增加, M1由过5万亿增加到过十五万亿, M2由过十三万亿增加到2009年的过六十万亿, 年增幅都约为17%.
可见, 外汇储备每增长一个百分点, 社会上的钱将增加半个百分点.
对于17%的钱的增速, 钱约每四年就增加一倍, 普通百姓的收入增加是多少呢?
2. 与食品相关的通货膨胀
再看近几年的和普通百姓的食品相关的通货膨胀, 如食品中的,粮食,油脂,肉禽蛋,水产品, 鲜菜, 鲜果的上涨, 并没象平均价格指数表现的那样温和.
举例来说,从中国历年统计年鉴可以看出, 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只有3.9%(即比上年商品贵3.9%), 但食品的平均涨幅为9.9%, 其中粮食(26.4%), 大米(33.2%), 面粉(24.1%), 豆类和豆制品(20.5%), 油脂(18.2%), 肉禽及其制品(17.6%), 蛋(20.2%), 水产品(12.7%)均大幅上涨.
2005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只有1.8%, 但当年鲜菜涨幅为10.4%, 水产品为5.9%, 淀粉及薯类为5.5%.
2006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只有1.5%, 但当年鲜菜涨幅为8.2%, 鲜果为21.5%, 干果为17.9%.
2007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4.8%, 当年食品平均涨幅达12.3%,具体为, 油脂(26.7%), 肉禽及其制品(31.7%), 蛋(21.8%), 豆类和豆制品(8.0%), 鲜菜(7.3%), 面粉(7.3%).
2008年, 消费价格指数达到4.8%, 当年食品平均涨幅达14.3%,其中, 油脂(25.4%), 肉禽及其制品(21.7%), 水产品(14.2%), 豆类和豆制品(34.4%), 鲜菜(10.7%),鲜果(9.0%),干果(10.8%), 淀粉及薯类(11.2%)均大幅增长.
3. 外汇储备和未来可能的通货膨胀
因为外汇储备与央行货币投放的关系, 并由于汇率机制重启, 热钱流动活跃. 在可预见的将来, 外汇储备还会大幅增加, 2010年末将达到三万亿美元. 2012年末, 达到五万亿美元的规模. 境内外投机机构持有的人民币将因汇率上升而对美元大幅升值. 另外由于外汇储备中, 现金和短期内可兑换为现金的外汇储备只占一部分, 客观上人民币被抛售的条件有可能形成. 另一方面, 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将在2015年左右达到顶峰的10亿, 以后将逐渐减少. 国民最大产能将下降, 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除了货币供应的增加和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外, 通货膨胀的另一个压力来自未来粮食的不足. 由于耕地面积的减少, 化肥和农药的滥用, 生物燃料消耗粮食的上升, 肉食品生产消耗粮食的上升, 投机机构的炒作, 通货膨胀的压力随之增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而且中国人现在食品点总消费比例越来越小。
就光算食品,价格是上涨趋势的波动,不是单纯上涨,有的年份涨得高,有的年份还下跌,就是在一年内波动幅度了不小,你每年只选几个上涨幅度大的能说明什么问题?这个要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段才能说明问题,至少我家的人均食品支出不到十年前的两倍,整个生活消费更远不到两倍。
用统计局的数据,你就杯具了。
目前,我国的玉米水稻产量价格都跟国际上水平差不多,粮食总产量在数量上是够用的,基本上是粮食自给。可是,目前这个状态是建立在高化肥农药投入、高能耗、没有休耕和轮作的基础上。跟中国类似的状态朝鲜的70年代后期,化肥投入也很高,基本实现机械化,粮食自给。朝鲜在80年代中期后失去苏联的石油供应后,到如今已经自称遭灾2-30年了。在中韩日美有目的的粮食援助后,现在也不过温饱而已。石油是不可再生的,只能越来越少,到了中国用不起是有那一天,也就是中国粮食缺乏那一天。中国跟朝鲜比,优势在于有外汇可以去购买石油,可缺点也很显著,一旦真的粮食不能自给,那么这个世界上没人能弥补这个缺口。今年,绿豆和大蒜的涨价有种种原因,我的看法是,至少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这几年国家的粮食增产计划挤占小作物的耕地。那一年,影帝要求吉林省增产100亿斤粮食,我就跟同事讲,地方官员完成这个计划最有把握的手段就是增加高产作物(比如玉米)的播种面积,玉米比绿豆每亩增产几百公斤是有把握的。不过,我没能想到的是绿豆受到打击会那么狠,也不知道吉林洮南拥有中国绿豆40%的产量。我当时以为也就是大豆播种面积会进一步被压缩而已,这两年大豆的进口量和产量也能说明这个问题。
中国的外汇,我的看法是应该拿出一大部分用于进口粮食和补贴农民、开展科研。具体措施就是减少化肥供应特别是氮肥供应,适当的休耕土地(补贴农民),使得中国的粮食产量降低到缺乏化肥和农药情况下的水平,国家在最初用进口粮食弥补缺口,然后逐步调整粮食消费,适应自己能够缺乏石油的时候的产量;同时,用制造原子弹的热情进行农业和生物学科研,用科技增加粮食总产量,或者粮食替代品。
如果,不这样做也有办法,那就是用战争夺取能够喂饱我们肚子的土地和石油。
这两项选择是中国五十年后继续存在的物质基础。不这样做,也能等死。
保障粮食产量,进口副食才是安全的做法吧。国家现在大概也就是这么做的。十三亿人的国家依靠进口粮食简直就是把性命赌在国际市场上。进口副食则要安全得多。毕竟真的遇到全球农业歉收或者战争禁运之类的我们可以少吃绿豆,少吃豆油,少吃大蒜,但粮食是不能不吃的。副食品的需求弹性比粮食高多了。
你的意思是:一味注意主食增长,所以忽视了薏米这类小东西的生产?
就中国每年3,400百公斤的人均粮食产量,说实话,根本没有挑挑拣拣的余地。就好比一个人,连饭都没吃饱,就没必要埋怨说吃饭太多容易长胖。
我觉得所谓适应缺乏石油时候的产量,几乎不可能。过上吃饱饭的日子,再要主动吃不饱,很难啊。
中国现在产量是3,400公斤每人,能最后用做粮食的还不到这个数字。美国每年人均消费粮食是1000公斤以上。其实离开能吃喝不愁,还是有差距的,最多说个勉强够用。你要中国人民对粮食的消费不上涨已经很难了,还要继续往下降就更难了。再降就是印度的水平了,人均2,300公斤(这个数字我没有去核实,纯凭印象)。
解决方法,我觉得出了挨饿和出去抢夺之间,还是有折中的。
比如搞科研,然后去别人不愿意种田的地方种田打粮食
国家几百亿几百亿地投到农业科研上,个人感觉其想法绝对不止一个中国。
山要说的中国现在的人均消耗量不高是个事实。我说的中国现有耕地目前处于高投入高产出的超负荷使用状态也是一个事实。这个我们应该不会互相反对。即使中国的耕地处于超负荷使用状态,可是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也只是勉强维持,在将来资源耗竭(石油、化肥)的情况下是不能维持现在的产量的。现在的这种状态对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是有害的。我说的降低产量,其实是说中国应该改变追求粮食当年产量最大化的模式,过渡到低投入、保护耕地潜力的模式。这个主要是为了适应将来的资源危机。所谓进口粮食,也不能模仿钢铁企业买矿石的模式,比较好方式是在粮食产地购买土地,(类似购买矿山),生产粮食运回国内。友来有趣的想法对的,可执行起来现在是有困难的。国际市场主粮贸易是主流,品种少,流量大,易存储,适应机械化大生产。副食比如绿豆,它需要的人工多,因为收获多次采摘还真的只有中国这样的耕地少人力多的国家才有条件大规模生产。当然,也可以在国内种植主粮,然后按照我建议的那样,在产粮的地区购买耕地以后派人去种这些副食。
小杂粮产量减少是追求粮食产量最大化耕地超负荷的表现。小杂粮往往具有产量低,耐贫瘠的特点。用主粮替代小杂粮的种植,意味着高投入的农业已经扩张到了不是很适合农业的地区。吉林的洮南其实半干旱的盐碱性土壤,环境相当脆弱。以前,甚至出现某年农民连烧火的秸秆都缺乏的旱灾。在这种地区发展主粮农业,只能说是政治投机,对解决粮食问题其实并没有帮助。
钾肥么?貌似来自钾盐矿。
氮肥么?貌似来自空气,N2与O2的反应。
磷肥么?貌似有磷矿石。
别告诉我,说用的能源离不开石油?笑话,可以用其他形式的能源呀。
没有石油最大的问题是,农用机械白瞎了,而不是化肥。
这些土地一般往往都有环境隐患。前两年,我去吉林省中部丘陵,发现有不少山坡被开垦了,新开垦的。
能源还有一段路,水,土地似乎更急迫
西南大旱是警钟,各地河流断的太多,南水北调大概是仔细算过了,现在花几千亿应该不会又是拍脑袋吧,从这个角度,水更急
最悲观的粮食危机来了,也是有兲朝特色的,我们的解决手段也是历史特色的,开源节流没什么新鲜,关起门喝粥呗
转基因是个办法,饿了就不能挑食,先吃了再说,反正他们也需要高素质打工仔,以后怎么办,不是有后人嘛
这两年其实还有不少抛荒的土地,不过太分散,提高补贴要土地兼并以后才行,不然泥腿子不离乡,不好操作,地产一派不松口就拖着好了,反正8090没几个往回扎根的,等他们都进了廉租房,上一辈绝大部分奉献了,你懂的 。。。
氮肥所用的氨,就是用煤和空气,水为原料合成的。
我倾向于国家应该保证主粮的自给,进口大豆和一些非必需品。
按照统计数据的说法,国内的化肥,煤化工是大头。可是,近几年公开报道中国内上马的大化肥项目,却多半跟石油、天然气行业联系在一起的。国际上的化肥,恐怕使用是有的比例更大些。石油耗竭不是短期的事,一旦耗竭煤炭的压力就大了,煤也不是无限的。另外,我们得承认,光提化肥确实狭义了点,要是扩大到必须农用物资就更明显了。
其实可以用铁矿石作类比的,需求增大以后,发现国内的产量不够,就去国际上买,结果被国际公司勒索。我的建议其实是现在去国际上收购资源产地,避免将来需要的时候被宰。并且要在国策上明确明确,这个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的长期核心利益。目前,国内这种高投入的农业政策类似于一种野蛮开采铁矿耗竭资源的做法,对农业的长期利益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