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中美对抗的前景与当前的策略——从“智猪博弈”模型谈起 -- 地九

共:💬56 🌺105 🌵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中美对抗的前景与当前的策略——从“智猪博弈”模型谈起

中美之间最近颇不平静,从人民币汇率到黄海、南海屡有对抗。如何判断对抗的前景,采取何种策略,大家纷纷放下酱油瓶掺和。有主张理性冷静,继续韬光养晦的;也有喊打喊杀的强硬声音。我打算也掺和一下,为显得自己冷静,就先给出个博弈模型作为分析的基础。

这个模型挺简单,叫“智猪博弈”。我们假设两个动物,比方说两头素有矛盾的猪,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先按猪食供应的按钮为鹰策略,后按猪食供应的按钮是鸽策略。

博弈论的研究表明,实际上小猪选择等待也就是鸽策略,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而自己选择“坐船”(或称为搭便车)的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也行动的话,小猪可得到1个单位的纯收益(吃到3个单位食品的同时也耗费2个单位的成本,以下纯收益计算相同),而小猪等待的话,则可以获得4个单位的纯收益,等待优于行动;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单位,如果大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我先从毛已有过的策略来谈起。

毛当年在美苏对抗激烈面临核讹诈的时候,公开声称,核战争吓不住中国人民,越是核战争越是革命席卷全球的好时机,中国人会在核战争后的废墟上重建人类社会和革命事业。这段话曾经被很多社会良心视为战争狂的危险宣言,但最后不但核战并未降临到中国人身上,相反中国在美苏对抗中常常获利。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入主白宫后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开展“均势外交”,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并调整其亚洲政策,多次作出寻求“与中共改善关系”的姿态,包括主动建立了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与中国互传口信的渠道。尼克松访华7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从调整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外交战略需要出发,通过请美国作家斯诺传话、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发出愿与美方接触、争取打开中美关系僵持局面的信息。

1971年4月21日中国政府就美方提出双方举行高层对话的建议给美国政府一个答复:“要从根本上恢复中美关系,必须从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撤走美国尼克松访华一切武装力量。而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只有通过两国高级负责人直接商谈才能找到办法。因此,中国政府重申,愿意公开接待美国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国国务卿甚至美国总统本人来北京直接交谈。”尼克松总统于同年5月中答复说,为解决两国之间的分歧问题,并由于对两国关系的重视,他准备在北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诸位领导人进行直接交谈,并建议由基辛格赴华与中国高级官员举行一次秘密的预备会议。中国同意这一建议。1971年7月9~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双方讨论了国际形势及中美关系问题,并就尼克松访华一事达成协议,7月16日发表了《公告》。公告说:“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毛泽东会见再度访华的尼克松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访问期间,尼克松总统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终于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

这正是毛的理性所在,说明毛是非常擅长博弈论的。

因此,理性就是韬光养晦,就是冷静妥协,一喊打喊杀就是愤青,就是不理性。上面的逻辑分析表明,在当前的中国喊打喊杀、不怕真打真杀不是真的理性,不会帮助中国谋取更大的利益。所以,在遇到“冲动”的愤青派时,倒可以劝他:“不要愤青,要理性嘛。”

家园 抄得也忒无耻了点吧?

铸剑:中美对抗的前景与当前的策略——从鹰鸽博弈模型谈起

家园 还是在一个网站内部抄

话说兔子还不吃窝边草,良心大大的坏了。

家园 这老兄好像也是个老id了吧 咋干这事
家园 解释一下

前一阵子,铸剑老兄发了篇文章,《中美对抗的前景与当前的策略——从鹰鸽博弈模型谈起》

http://www.here4news.com/article/3037413

在这个问题上,我跟铸剑老兄发生了一些学术上的小小争论。

他认为我不理解模型的价值,

http://www.here4news.com/article/3045808

我认为他不理解应用模型的局限,是选错了模型。

http://www.here4news.com/article/3047453

为了说明我的观点,我把他的文章稍微修改了一下,只是把鹰鸽博弈模型换成了智猪模型,把毛主席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的强硬表现,换成了中美缓和时期的温柔表现。

说白了,就是文章的框架和论证过程完全一致,换掉了论据,结果得到的论点就完全相反。

两者之中,必有一伪,这也算反证法吧。

我正等着铸剑老兄驳我呢,

这事他知道,应该不算剽窃吧,否则我也不会发在同一个论坛的同一个版面。

所谓真理越辩越明,谁对谁错,大家等着看戏好了。

家园 很有趣

毛当年在美苏对抗激烈面临核讹诈的时候,公开声称,核战争吓不住中国人民,越是核战争越是革命席卷全球的好时机,中国人会在核战争后的废墟上重建人类社会和革命事业。这段话曾经被很多社会良心视为战争狂的危险宣言,但最后不但核战并未降临到中国人身上,相反中国在美苏对抗中常常获利。

这正是毛的理性所在,说明毛是非常擅长博弈论的。

因此,理性就是韬光养晦,就是冷静妥协,一喊打喊杀就是愤青,就是不理性。上面的逻辑分析表明,在当前的中国喊打喊杀、不怕真打真杀不是真的理性,不会帮助中国谋取更大的利益。所以,在遇到“冲动”的愤青派时,倒可以劝他:“不要愤青,要理性嘛。”

家园 一字之差,确实有趣

铸剑老兄的:

毛当年在中美对抗激烈面临核讹诈的时候,公开声称,核战争吓不住中国人民,越是核战争越是革命席卷全球的好时机,中国人会在核战争后的废墟上重建人类社会和革命事业。这段话曾经被很多社会良心视为战争狂的危险宣言,但最后不但核战并未降临到中国人身上,相反中国在中美对抗中常常获利。

我的:

毛当年在美苏对抗激烈面临核讹诈的时候,公开声称,核战争吓不住中国人民,越是核战争越是革命席卷全球的好时机,中国人会在核战争后的废墟上重建人类社会和革命事业。这段话曾经被很多社会良心视为战争狂的危险宣言,但最后不但核战并未降临到中国人身上,相反中国在美苏对抗中常常获利。

家园 怎么比得上这一段有趣呢?

因此,理性就是韬光养晦,就是冷静妥协,一喊打喊杀就是愤青,就是不理性。

家园 要对照着看

铸剑老兄的:

因此,不要以为一说理性就是韬光养晦,就是冷静妥协,一喊打喊杀就是愤青,就是不理性。上面的逻辑分析表明,在当前的中国喊打喊杀、不怕真打真杀才是真的理性,可以帮助中国谋取更大的利益。所以,在遇到“冷静”的大棋派时,倒可以劝他:“不要愤青,要理性嘛。”

我的:

因此,理性就是韬光养晦,就是冷静妥协,一喊打喊杀就是愤青,就是不理性。上面的逻辑分析表明,在当前的中国喊打喊杀、不怕真打真杀不是真的理性,不会帮助中国谋取更大的利益。所以,在遇到“冲动”的愤青派时,倒可以劝他:“不要愤青,要理性嘛。”

家园 是啊,对照一下就更显得你的文章有趣呀
家园 【整理】冷战--毛泽东时代的世界主旋律

冷战是指:1947年——1991年间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两个阵营除直接交战以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处于对抗状态的时期。

一、开始与结束

开始:杜鲁门主义(1947)   

结束:苏联解体(1991.12)

共历时44年。

二、两大阵营与军事集团

  社会主义阵营: 华沙条约组织 (华约1955)   

资本主义阵营: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1949)

三、冷战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初。这一阶段苏联的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因此苏联还不足以对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真正的撼动,因此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追求的缓和冷战开始以来僵硬的美苏关系,希望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同时又有一些有挑战性的举措对外扩张,前者的标志性事件是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后者的标志则是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和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这一阶段美国凭借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的优势占据战略优势,典型例子就是迫使苏联撤走了在古巴的导弹。

第二阶段

  是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主要是波日涅列夫时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苏联强势扩张,美国则处于战略守势。这一时期,苏联缩小了与美国的实力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一举超过美国。而美国由于长期陷于越战,加上73年的石油危机以及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分化,霸主地位被严重动摇,不得不采取相对保守的战略,响应苏联提出的缓和政策,试图通过外交手段遏止苏联扩张和维护自身地位。在这一阶段双方关系曾经有一段缓和时期,大体是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主要标志是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和签署关于《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苏联的扩张到79年入侵阿富汗达到顶峰,随后就有了衰退的迹象,而随着里根的上台,美国也开始扭转战略被动局面,争霸格局再次面临改变。

第三阶段

  从80年代中期到苏联解体,开始的标志是戈尔巴乔夫上台。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美国重新获得优势,而苏联则是全面收缩。里根上台后有效复兴了美国的经济,以此为基础扭转争霸中被动防守的不利局面,以军事实力扩张为手段,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根本重新获得战略优势。而苏联国内经济此时出现严重困难出现停滞,特别是入侵阿富汗带来了极为沉重的军事,经济和外交负担,无法继续支撑争霸战略。戈尔巴乔夫为了集中精力和财力以解决国内问题,不得不采取全面收缩的态势,并最终由于改革失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冷战到此也结束了。

四、主要特点

在冷战期间,世界主要强国(特别是美苏)从来不会直接卷入一场针对对方的军事冲突,一般是利用代理人战争来消耗对方阵营的实力。 最典型是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先按猪食供应的按钮为鹰策略,后按猪食供应的按钮是鸽策略。

博弈论的研究表明,实际上小猪选择等待也就是鸽策略

why?

家园 【整理】朝鲜战争--冷战期间的第一次大规模代理人战争

朝鲜战争亦称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朝鲜的第七警备旅向韩国的陆军第十七团发动进攻开始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半岛军事停战协定》停止。

战争过程:略。

双方战争损失:

中方人员损失:战斗和事故亡114084人;负伤383218人(因包含两次以上负伤而存在重复统计);患病后送入院治疗455199人(因包含多次住院同样存在重复统计);战场失踪25621人。此外,战争期间根据解放军后方卫生部门的统计,医院中的负伤人员有21679人不治身亡,还有13214人病死。

中方物资消耗:共消耗各种物资560万吨,其中弹药一项即达25万吨,开支战费62亿元人民币。

美方人员损失:共计阵亡33629人,其他原因死亡20600余人,负伤103248人,被俘后遣返3746人,另外尚有8142人失踪,估计也只好归于死亡一类。共计损失169300余人

美方物资消耗:美国军队共消耗作战物资7500余万吨,其中弹药一项即达330万吨,开支战费200亿美元,

其它参战各国的损失请见连接 ,我就不一一评述了:

http://blog.qq.com/qzone/622006437/1210089518.htm

综合评述:

朝鲜战争是冷战开始以后较大规模的一场代理人战争,是两个战略集团的正面交锋。在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做为带头大哥,中国和朝鲜成为了代理人,在资本主义阵营,带头大哥美国亲自上阵,还带了韩国、英国等一帮小弟。

从战争结果来看,苏联是这场战争的最大的赢家,战争令中美爆发直接冲突,而自己则从未正面介入。中国虽然也损失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但是战后从苏联那里获得了大量援助(156工程),战争损失得到了弥补,国家实力得到了提高,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提升,被国际社会第一次真正承认为大国。

美国由于直接参战,消耗了国家实力,又没有从其它地方得到补充,遭受到了第一次挫折,国势上升的势头被遏止。

而朝韩两国,只能用悲剧来形容了。

家园 【整理】越南战争----滑铁卢式的代理人战争

越南战争(1955年~1975年越南称为抗美救国战争);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反抗美国和越南共和国的战争。越南战争是冷战下的一次实战,希望统一越南的越南反政府武装·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在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的支持下,推翻越南共和国总统吴庭艳的政府。美国则出兵帮助越南共和国。最先开始支持越南共和国的美国总统是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在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为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渐将美国国防军撤出越南。越南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最终推翻了越南共和国,统一了越南全国。

双方人员损失

社会主义阵营

北越:3000000人死亡、800000人受伤、1000000人失踪。

中国:1446人死亡、4200人受伤。

苏联:不详  

资本主义阵营  

美国:60000人死亡、305000人受伤、5000人失踪。   

南越:200000人死亡、800000人受伤、50000人失踪。   

韩国:500000人参战、5000人死亡、10000人受伤。   

澳大利亚:7672人参战、500人死亡、2400人受伤。   

泰国:5000人参战、350人死亡。   

新西兰:552人参战、83人死亡。   

西德:2500人参战;受伤、死亡人数不详。   

加拿大:参战人数不详;56人死亡。   

中国台湾:参战人数不详;1人死亡。   

双方物资消耗

社会主义阵营:

根据越南公布的数据,越南战争期间,社会主义国家向越南民主共和国提供了大量军事技术装备和其他军用产品,总规模约为240万吨,其中,中国的援助最多,约为160万吨,苏联其次,为51万多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民主德国、朝鲜、古巴,共提供了25.4万多吨的军事装备援助。

  越南方面同时还公布了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国家向其提供的武器和军事装备的非常详细的清单,共约44万件陆军武器装备、5600多件反坦克武器、2500门苏制火炮。

苏联提供的武器和军事装备最为先进,主要有316架战机、23套SA-75M(萨姆-2)防空导弹系统、两个导弹团装备的S-125防空导弹系统、687辆坦克、70多艘战船和运输船只,还有其他大量军事技术产品。

根据中国方面的统计,中国援助越南的军事物资有:枪213.8万支(挺),炮7万余门,枪弹124440万发,炮弹1807万发,舰艇176艘,中型和水陆坦克552辆,装甲输送车320艘,飞机170余架,汽车1.6万辆,炸药18240吨,有线电机6.5万部,无线电机3.5万部,军服1117万套……可以装备200万人,约合人民币42.6亿元。

资本主义阵营

美国:损失飞机9000架,消耗弹药1400万吨,战费2000多亿美元。

战争影响:

  美国  

  美国是越南战争的最大输家。

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十多年的越战,美国耗费了至少二千五百亿美元。越战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越战极大的改变了冷战的态势,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越南战争结束了美国战后25年的经济繁荣,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尽管美国自建国以来在绝大多数战争中都是获利的,但是越南战争却是美国人的滑铁卢。战争初期国防开支急增,到1966年增加幅度为10%以上。与此同时,1965——1966两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均超过6%。但随着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陷入困境,国防开支负担不断加重,美国经济有调头向下,1967年经济增长率降到2%。1970年美国经济增长则完全陷于停顿。事实上,美国从1969 年12 月爆发经济危机,到1982 年12 月经济才得到复苏。

 

中国

  中国是越南战争的第二输家。

中国是越南民主共和国最主要的支持国和援助国。对越援助加剧了中国经济的负担,但统一后的越南并未成为中国可靠的盟国,出于担心国家利益受到中国的损害,越南倒向了苏联。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损失的国力,被白白的浪费了,并未从其它任何地方得到补充,安全环境也没有得到改善,基本是竹蓝打水一场空。

苏联

苏联是越南战争的最大赢家。

苏联通过越南战争这个代理人战争,以极小的代价极大的消耗了美国的实力,开始在冷战中占上风。

越南   

越南给别人当代理人,代价是巨大的,收获也是巨大的,通过越南战争和投靠苏联,越南基本控制了老挝和柬埔寨,曾经十分接近自己印支联邦的梦想。

越南当然也为这个梦想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1945年9月2日~1975年4月30日的战争中造成了800万平民的死亡。战争结束时给越南留下了一片满目苍夷的土地和100万孤儿、200万寡妇、50万残疾人、70万妓女。但这还不是苦难的终结,越南又先后与中国和柬埔寨发生战争。长期的战争以及与世界的隔绝导致经济崩溃、通货膨胀;1970年代后期超过400万的越南华侨华人和支持越南共和国的受难者乘小船逃离越南。

家园 【整理】第一次阿富汗战争---导致苏联解体的代理人战争

  1979~1989年,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与阿抵抗力量之间展开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亦称阿富汗战争。在该战争中、美、巴为一方,苏联为另一方,在阿富汗开展的代理人战争。

战争过程:略

双方消耗:

资本主义阵营:

美国消耗:不详

中方消耗:不详

巴基斯坦消耗:不详

社会主义阵营:

苏方损失:

截止1989年,苏军在阿死亡1.5万人、伤3.6万人、损失飞机(含武装直升飞机)600架、坦克及装甲车近千辆、各型军车5000余辆,耗费400亿美元。

战争影响:

  美国  

  美国是第一次阿富汗战争的最大赢家。

美国通过第一次阿富汗这个代理人战争,以极小的代价极大的消耗了苏联的实力,并导致苏联解体,获得了冷战的最终胜利。

 

中国

  中国是第一次阿富汗战争的第二赢家。

中国是通过操纵第一次阿富汗战争,在对苏谈判中获得了极大优势,中国提出的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在中苏和中蒙边境驻扎重兵、武装占领阿富汗),完全按照中国的条件得到了满足。此次付出极小(甚至是净赚),所得极大,越南从柬埔寨撤军、苏联从蒙古撤军,苏联从阿富汗撤军,这些条件在平常是要靠三场战争才能得到的地缘政治成果,就这么轻易的得到了。

苏联

苏联是第一次阿富汗战争的最大输家。

这个不用多说,只强调一点,人家美国连输两场代理人战争,最后都挺过来了,苏联输一次就解体了,说明冷战双方的实力差距巨大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