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郑重推荐奇瑞汽车! -- 一军
你的帖子用词在客观上达不到推荐奇瑞的作用!反驳对方用事实、用道理!
请问,日车采用了什么样的钢材,“刚性弹性都提高了30%以上,而重量却减轻了30%以上”,记住,这是你用你的嘴说的,不是其他器官放出来的吧?
一日车在高速上自个儿擦碰隔离栏杆,居然可以被擦得车身粉碎,当然,还剩下从头到尾纵向的半边身子,真可谓日本钢材的绝佳案例。
MD,舔日人的屁眼,没见过姿态有这么优美的。
上述拷贝,如您修改,我自然也会删掉!
的确是这样我买车的时候去奇瑞4S店,里面的人都爱理不理的。
我很赞同LZ的说法,感觉奇瑞确实不太会推广自己。
我买瑞虎之后,很多朋友都开过(我有时候自己觉得累,都让他们开,自己可以打个盹)。大家都觉得特别好看,操控性很好。
但也确实是有不少的小毛病,比如车尾灯不亮了,离合器嘎吱响,后门要重重的才能关上。
我从一个企业的角度看奇瑞目前的问题有两个方面:
1)关于这些小毛病,我认为是奇瑞在高速扩张过程中,生产线上的熟练工不够。随着奇瑞的扩张,生产线上的工人可能刚熟练就被提升或调到别的新增的线上去了。就导致很多装配上的小问题。
2)关于奇瑞自己的宣传,看过尹同耀的一个访问。他也感受到一个企业、一个品牌的建设问题。他感受到国外的很多企业管理者很多都是学历史或法律等出身,而目前国内的还是理工科为主。一个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和从某一个细节看问题,方法手段都是不一样的。(凭印象,不记得是否完全这么说的)。
从这样看,奇瑞的当家人也知道了现在的问题。
让我们给国产品牌点时间,鼓励奇瑞成为百年品牌。
钢材有多种特性, 薄的铁皮也许可以热处理一下,抗拉伸强一点, 但抗剪切一定行吗?抗压就一定行吗?
用更好的形状设计可以在撞击的时候分担冲击,但这种优化只能针对碰撞测试, 固定的地方受到撞击, 真实的撞击来自各种部位, 没有办法逐一优化,薄钢板的设计必然漏洞百出。这就是为什么德国车采用厚钢板,激光缝焊接的方法。如果薄钢板的强度更高, 德国人这么做不是傻瓜么?
显然不是。德国高速不限速, 一撞就会现原形, 德国人可不敢马虎。因此否定厚钢板缝焊就有点自欺欺人了。日本车一般采用薄钢板, 点焊。应付撞击测试只要把关键的部分焊接加强即可,简单,低成本。进一步讲, 薄钢板让日本车重量更轻了, 同等速度撞击的时候动能减少, 更容易取得好的测试成绩。
另外,现行车身设计一般借鉴框架性设计,针对50km/h或者64km/h优化的溃缩设计更好地保护了驾驶舱完整性, 这样的做法也让日本人能取得甚至比BMW还好的安全测试成绩, 但钢框架设计的一个特性就是一旦结构崩溃就会全面崩溃, 例子有世贸的双子大楼, 一旦撞击速度稍微超越设计极限就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真的这种情况出现, 厚钢板加框架设计加缝焊就能极大地挽救整个车体的崩溃。我看见的飞度被高速护栏割断的现象在德国车几乎不可能出现,特别是速度在120km/h一下的中国高速公路。
本田的CRV都是美国消费者的宠儿,一直高居美国Consumer report的推荐榜首。 大概今年年初, 它被发现翻滚测试的时候车顶强度明显不够,会伤及乘员的头部, 于是被Consumer report从推荐名单上除名。 这样的故事说明,第一日本车的设计神话其实是用使用者的生命来堆砌的, 第二宠爱日本车的美国消费者也被骗了。
一次在保养是看到相邻车位送修的广本雅阁, 好奇地发现他的保险杠非常的单薄,车前身被撞得一塌糊涂。 不由得想, 莫非设计得单薄一点有助于日本人卖原装配件赚钱? 记得有一位业内人士说过, 车厂卖配件的利润几乎可以和卖车相当。也许这就日本人的奥妙吧。
车的发动机, 底盘, 悬挂您真的从来不关心?
我只能说一点,就是日车的车体是高张力钢板,甚至超高张力钢板的,这个材料是合资方指定的新日铁生产的,确实轻了不少,这个也是日本车省油的重要原因。至于钢板虽然强度张力增加了,抗剪切抗压是否变强,而且从这样全面分析车体的安全程度,我只有学习的份儿,接不下来了。
请熟悉的河友给予解答。
记得有一年北京下冰雹, 网上流传了一大批图片,雄辩地证明了高张力钢板就是说说而已;当然, 日本车厂有雄厚的财力, 现在基本都找不到了。
另外,高张力钢板一般依靠的高超的合金技术,就是参杂的同时不损坏晶格。但钢板是要焊接的, 一焊接就要破坏晶格。这大概就是日本车全系列不用缝焊的原因, 他们焊不起啊。
用户为什么不买自己的帐?分析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出发点,一种是把手指向用户,指责用户浅薄,有奴性,这样的方式很爽,很快就能得出结果,但是对改进自己不会有任何帮助。你今天骂用户,明天骂用户,过100年还是只能骂用户,而产品的销量依旧不能让自己满意。
相对而言,我更推崇另外的一种出发点,换位思考,站在用户的角度拿手指向自己,多想想用户为什么不接受自己,用户为什么不买我们的产品?我们有什么办法。
#外形不好看?努力改善工业设计能力;
#小零件质量不好?想一想如何与供应商更好的协调,如何改进小零件的质量保证;
#担心国货质量?积极参与国际比赛与测评?建立高端品牌?强化市场宣传?
#担心保修?改进维修网点布局,确保用户的问题可以方便的解决;
这样思考问题的优点在于,这里得出的结论,每一条都是将自己引导向更强更好的路子上去的,而不是停留在对他人的抱怨上。
更进一步说,“中国制造”的产品最终不是为了窝里横存在的,它注定要在客场挑战实力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假如仅仅因为中国用户喜欢外国车,你的产品就卖不出去了,那么在美国市场怎么办?在欧洲市场怎么办?我们是不是该抱怨他们的用户太爱国呢?仅仅依靠爱国悲情而不是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力在市场上混,终究不能成为真正有战斗力的企业。
一位兄长跟我说过,“批评总是有道理的”,借着每一个批评不断提升自己,才有可能变得更好更强。这也是我一直不赞成用一种溺爱的方式去对待国产品牌,更不赞成国内企业以受气小媳妇的心态面对批评的原因。
在某个价位(比如十万元),各品牌的车这方面配置都差不多,这点可以去各大汽车网站看一看。发动机, 底盘, 悬挂,你有我也有,大家都差不多,顶多是换个宣传词。你觉得呢?
嗯,这个说的比较专业。现在激光焊接还是德国用的多。美国也用,但不如德国用的多。因为激光应用技术德国的最先进,美国一直在找替代连接方案,不甘心做德国的追随者。日本用的应该不多,至少宣传上没有,激光焊接会议上也很少见日本汽车厂家参加,我猜国内企业应该也没有用的,毕竟设备投入成本在那呢。
不过无论在哪,现在高强度钢都是一个热点话题,能省重量又提高强度当然好。
还有我记得前几年有一次中国车进入欧洲市场,本来销售的很火爆,结果被测试出安全问题,一下降到冰点。河里有文章探讨实验结果,也指出了一些不公平的地方。为什么这些年过去了,没有下文了呢?是国内企业认栽了,先放弃欧洲市场,还是真的质量有问题?现在很多欧洲钢铁制造商就拿这个说事,总能遇到他们举这个例子说结构重要,材料重要,连接方式重要,顺带损损中国制造,太气人了。
比如新上市的北汽瑞纳,跟A3一个价位
以瑞纳手动舒适版(厂商价 7.89) 和A3进取版(厂商价7.78)
发动机
A3 是1.6DVVT的 最大功率93 最大扭矩6150 最大扭矩转速3950
瑞纳 1.4的排量 最大功率78.7 最大扭矩6300 最大扭矩转速5000
悬挂
A3是多连杆的 瑞纳是扭力梁的
轮胎
A3是205的 瑞纳是175的
保修
A3 4年12万公里
瑞纳减半 2年6万公里
ESP
A3标配 瑞纳没有
车重就不说了. 瑞纳1030斤 和QQ的重量差不多(QQ6最低配 990斤), 鬼知道钢材省到什么地方去了.
这么多差别, 您觉得是差不多吗?
欧盟的强制规定是50Km/h, 100%重叠撞, 陆风通过了, 也是2004年以前的欧洲车实际水平; 但是现在风行的的ENCAP, 速度提高到64km/h,40% 重叠撞, 不强制, 但大家都去测, 结果陆风面对新标准杯具了。
后来欧洲人又拿旗云和其他车去测,甚至用新的标准--强制加装ESP来做标尺, 没有ESP就强制给0分这一匪夷所思的结果。完全不顾欧洲自己有上亿量车没有ESP, 大部分通不过新ENCAP的测试。总之, 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欧洲决心抵制中国车, 从那以后中国车厂低调了很多, 不再强攻欧洲市场了。
令人气愤的是国内的一些脑残媒体, 转译国外新闻也不加辨别, 大肆宣扬中国车在国外安全检测得0分, 完全不顾绝大部分国内车, 包括丰田本田的车在欧洲也是0分这一事实, 彻底地成了汉奸--有意地或帮凶--无意地。
说俺是奇瑞的车托,俺很荣幸:)
美国无数outlets里面那些疯抢包包的人,都是你这一类能够把“细节”至上说得冠冕堂皇的人:)
俺选择买奇瑞,是因为看到芜湖工厂的那些兄弟们,付出了勤劳,生产出了不逊于任何国家的产品,那我买他们的产品,尽管只是给他们的销售量增加了微不足道的“1”,但是表达了我个人对他们为了争取让自己的同胞占领价值链的高端而付出的努力的一点点微薄的敬意。
正是因为全球化,我本着希望国人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从而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全力支持国货,而痛骂一切奴才,一切哪怕以国人永远做工蚁作为代价,也要掏钱包为主子做供奉的奴才。
俺一定向您学习,向您这样多批评批评奇瑞,毕竟,俺自己就是奇瑞车主,出了啥问题,还得指望他呢。。。
不过,这里,我是面对一般消费者发言~
中国人这一百多年来,心理奴性,实在是积累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