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孩子们真是不容易 -- 大懒虫1号
我说的所有,也不是真正的“所有”,比如一个学校,一个年级,一个班,这应该差不多就是一个中下学生的所有世界了。问一下孩子,还是应该能拿到一定的资料的吧。
我觉得吧,孩子的压力大小,跟孩子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中小学的时候主要是父母)有关。
我也没有什么教育样本(我是一个跟现实生活有点脱节的人),只能说一下我的见闻。
以前回家,邻居的孩子没事儿就找我打牌,只要不耽误农活、吃饭,家长从不干预,由着他们疯。
至于假期作业,学习好一点的孩子早就做完了,家长放心的很,学习差一点的孩子,家长对他们上学就没抱多大希望,懒得管。
各种辅导班?农村还没有开展这项业务。
家乡人对孩子的期许很单纯,能上学就上,上好了等于中了彩票,不能上学就出去打工,干几年,年龄到了,老婆孩子热炕头,也挺好,至少比农村出去的同龄大学生强。
至于城里人是怎么回事,我就不知道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一个是对于个体“我”的感受,一个对于孩子未来筹划。
我也很赞同你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他应该算有个很幸福的环境,即使碰到将来未必最合适的学校环境,也会靠自己和家庭的力量比较快地适应。
懒虫讲的孩子的问题,不仅仅是表面的问题,假如是个自己不努力或家长仅仅粗暴“勉励”的情况,你说的办法未必不可,但其实做起来首先依然需要家长对孩子设身处地的理解,否则所有的反映都会被视作懒惰,至于这样自己很努力,在家长和老师眼里很优秀的孩子,多半被认为多表扬就会让她轻松地保持现状的,但恰恰已经尽了全力,感觉疲惫不堪,而且问题在于她自己感觉大人们都没有什么“不对”、不合理之处,这样问题只能在自己,这样下去碰到挫折精神很容易崩溃,当然碰到精神支持不下去的时候也可能突然自暴自弃,因为她不知道,其实追求完美并不是人生唯一目标,而且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所以那个孩子要做到你说的那样,其实还有一段距离,问题更大的在于家长和学校,而不仅仅在她本人,但结果却要她第一个承担。想起来维纳的回忆录,讲到他作为一个神童一路走过时的无奈。
解决起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毕竟他们的经历很少,对于挫折和压力的承受能力很弱,不能只简单告诉正确的做法,因为很可能这样的做法往往和家长、学校长期鼓励的做法相悖,只有让他们感觉坚持自己的意见,能获得认可(即使仅仅在家里),才会慢慢坚持自己的主见,也会慢慢学会妥协、接受挫折。
其实有时候学生受委屈,家长不是一味和学校保持一致,可能对孩子个性形成更有利。
很多事情,当然也包括版务的调整、经验值、通宝的调整。老铁也许是有感而发。
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比教他什么都更重要.
一般流行的说法是:小升初靠家长,中考靠学校,高考靠学生。小升初从家长的角度想避开电脑派位的随机性,进入名校以求得良好的师资与学习环境。名校想找到优质生源来保持自己的先进地位及强大的经济来源,讲到经济来源多说几句,北京中学名校的经济状态找不到信息来源,但著名的中关村三小2008年时账外资金超亿元,中学名校估计只多不少,因为他们的起价比小学高,一年还有二拨,初中一拨,高中一拨,所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回过头来说奥数,不怕被拍砖头,小学阶段我认为还是奥数最能挖掘理工科类学生的潜力的,不然在教委严厉禁止下,早就会被其它类竞赛代替了,我自己的孩子的经历可以说明一下(不一定是普遍真理),小学时,我孩子在年级学习水平大概排第三,如果做奥数考卷,第一名就是一半左右时间就做完,然后去辅导差的同学(人品不错吧?),第二名在规定时间内基本做完做对,我孩子属于绞尽脑汁在规定时间内做个八九不离十的样子,很少全对。现在三个孩子在中学同校实验班内,初中分别在实验1,2,3班,中考后我的孩子运气不错分班考进了2班。
为什么说小升初靠家长,不完全是指靠家长强迫孩子学奥数、英语,而是孩子还没有意识到小升初的竞争性与残酷性。我孩子小学毕业那届班上3/4的孩子没有走电脑派位,现在据说也差不多。家长一定要提前准备,如果在理科方面有灵气,那就加强奥数,如果吹拉弹唱有细胞,那就准备走特长生,反正走这条路的没有不吃苦的,这点一定要与孩子沟通好。当然你如果有更好的资源,或者你是杨利伟,那啥也不说了。
如果象有些朋友说的,为了孩子别心理上崩溃,为了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就放任自流的话,也是一个选择。我相信现在的孩子智力上差别不是太大,小升初拚的是什么?拚的是未来的学习环境,从我自己的角度,我不希望孩子初中的学习环境是打架、抽烟、谈朋友,不希望班主任不负责任,当然我绝对不是说所有的一般学校都是这样的,但总的概率不是高许多嘛?所谓中考靠学校就是这个理,我自己的体会是孩子初中班主任在准备中考的家长会上说,你们不要紧张,只要孩子严格完成老师要求,直升本校甚至进实验班都问题不大,我孩子中考我们家很轻松,LD说中考与小升初比起来天上地下。
举个反例,LD的朋友家的孩子与我们一般大,聪明劲不亚于我孩子,小学也比我们的好,但就是比较自由,小升初准备不足,一看电脑派位的学校及其名额,倒抽一口冷气,只好出了一些钱进了一个普通学校的实验班。玩命了三年,中考终于进了示范校的实验班,LD的朋友说,初中三年头发白了一半,孩子与自己闹了三年,但她知道不进则退。
啰啰嗦嗦写了几段,我自己的体会是在目前的小升初政策下,家长的作用是第一位的,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特长提前作针对性的决策,要告诉孩子,我们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打拼自己的天地。只要你尽了努力,不管结果如何,老爸老妈都为你高兴。
p.s.我孩子进初中以后,提出不上奥数了,我和LD商量后同意他放弃奥数,但要求他成绩应该在年级XX名之内。他到现在还基本达到这个指标,男孩语文与英语差些。另外,孩子学校的特点是作业不太多,孩子一直保持小学晚上9点半,初中10点,高中10点半睡觉的习惯。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学习平平,也没有过硬的关系,打发到普通校的概率大增,你愿意你的孩子在不和谐的环境下成长吗,能确定保证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吗?
我告诉你,北京好学校的素质教育远远超过一般学校,我修改一下你的语言:
宁愿进好的学校,即使学习平平,也能有较高的概率保证身体健康,人格健全。
我觉得小孩子们压力是社会压力的反射。
我不明白,计划生育这么多年,人均的资源与机会应该增加才对,为什么到了九零后零零后竞争压力反而越来越大?我们七零后这帮人,应该算生育高峰吧?我们小时候念书的压力比现在的小孩子真是小多了。这是为什么?
又不是做中小学生教育的,说话只是隔靴抓痒。
不过我对这话题非常之有兴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嘛。所以明知自己是谬论,也还是要掺和的。
我是说赫然的帖子,标题很震撼,内容相对不那么震撼。大概赫然有点被激怒了。后面慢慢说着,情绪恢复了一些。我觉得他这种观点和反应在河里有一定代表性。
我也不赞成赫然。未成年人自然需要去学习、适应这个社会,但他们毕竟还不能完全应对自如。例如你这里提到的承诺,承诺在成人社会当中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小姑娘需要在生活中培养对承诺的尊重。不过,成人社会当中的承诺的(可)兑现,和双方的底线试探、互相商讨等等是分不开的。而那个小姑娘,她和父母、师长、大懒虫MM沟通的时候,有这样一个过程吗?我不知道你们具体情况,猜测是她并不总有试探和商讨的权力,可能也缺乏这种意识。若果真如此,这样的承诺就不是真正成熟的承诺,小姑娘可能还在一个适应、学习的过程当中,不能以成人社会当中的契约精神来生搬硬套。
回头看看以上文字,我本来也不喜欢那帖的粗暴,觉得那样的反应作为长辈而言,本身就需要改进。不过沉吟了一番,却写出了上面这些文字,叹气中…… 对比之下,懒虫MM确实敢于并且善于(敢于有时就是善于)释放自己的感情,相信对周围的孩子们、尤其是这个小姑娘,会帮助他们找到释放感情的平衡。学习了 :)
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都是这样,优秀来自于跟别人的比较
我姐姐的孩子7岁,家长没要求她去争第一,但是姐姐的要求和压力无形中对于她有很大压力
家长的价值观在影响孩子
我姐姐的孩子只能在我妈妈那里哭,她达不到她妈妈的要求
我们小时候, 贫富分化很小,你拚老命又能比别人多得多少?再看现在, 富人的生活岂是升斗小民可以想象的?机会是比以前多了, 可大家的胃口不更多了。 更重要的是, 而今社会变化飞速, 小民求个前程安稳要比以前难多了。
但我不明白,普通百姓的前程安稳真的比以前难多了么?
如果是,原因又是什么?
也有学区房,孩子也上课外班,我好几个在美国的同学,他们的孩子也比较辛苦,父母抓得比较紧,好在大环境比较宽松,没有大陆小升初的变态,孩子们都成长得不错。我感觉咱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或多或少对你们第一代在外的人有影响,毕竟你们也是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奋斗才换来目前的环境的。
不要过分指摘家长,我朋友夫人前几天一直在出事家庭中,孩子父母亲一直处于崩溃状态中。我朋友孩子也刚入小学,聊天时忿忿地说:打死也不让孩子学奥数,让孩子自由发展。遭到我们几个过来者一致反对,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认为要根据小升初的要求与自己孩子的特长早作准备,孩子早期教育成功,对他反而是快乐成长的重要砝码,可惜的是出事家庭没有注意孩子的心态,女孩一般自己比较努力,反而可能掩盖了孩子的极值点,加上父母没有太重视孩子的心理变化。渡过小升初的乱局,后面就好办一些。我举了一个小升初父母没重视,进初中才意识到重要性的例子,结果还好。还有的初中都没扳回来,中考后只能花高学费进民办校,住校军事化管理的。
我们这代有我们这代的特殊性,大变革中,计划生育一家只有一个孩子,真的输不起,注定我们要付出更多,比我们年轻一些的同事,很多都为幼升小奋斗,一点都不比我们轻松。
现在找工作很困难,我的一个亲戚,孩子普通大学本科毕业,前几年找工作很困难,几经周折花大钱培训终于进了一个软件公司,现在还在底层混着,年龄不小了,介绍了几个女朋友,一听工资才二、三千,都没成,父母亲愁啊。
我这么瞎聊,您可能看出,现在中国的父母真不是好当的,从进幼儿园,到他生儿育女,你得全方位负责,太不容易了。
很多人最后都把矛头指向计划生育,我不认为,没有计划生育,社会将更不可想象,为了大局,咱们辛苦一点,牺牲一点算了。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或下下一代能够逐步走上正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