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飞腾的火焰-萨珊波斯四百年(不定期填坑) -- 赫克托尔
而且他的网文写了俩版本,第一版本基本上是罗马帝国的晚期历史,特别详细,我对罗马这段历史的了解,就是从这开始的。第二版砍了很多与民族大迁徙无关的东西,单薄多了,俩版本我都看了好几遍。
现在看来,单说波斯部分,错误就不少。匈人没有和波斯人发生冲突,攻打波斯的是嚈哒人,嚈哒人是不是匈人且不论,时间也不对,他们要在 450年左右之后才打败波斯,此前的入侵被野驴巴赫兰击败了。在民族大迁徙时代,与蛮族战绩最好的,还就是萨珊。中国是五胡乱华,西罗亡国了,东罗被一个又一个的蛮族压着打。
这城虽然是虚构的,但对我后面的叙述有用。我特意又看了一遍,就为截图。
可能是整理过了吧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中亚的历史在河里似乎还是偏门,写的人少,楼主只要写了就是珍贵的资料啊,支持支持!
其实文化经济这些内容也是很吸引人的。波斯可是出美女的地方,在mall里的裁缝店改裤脚,裁缝本人就是个大美女,看了半天大胆问了句,原来就是come from persia...
伊什塔尔被苏美尔人称为Inanna,在古代迦南则被称为Anat。古代迦南有可能从波斯借来了这个称呼。
伊什塔尔是战神、丰饶神、美与爱的女神,而且其丈夫巴力年复一年地被杀死又复活,导致人间出现了四季更替和万物枯荣,还有伊什塔尔到冥界的神话,都表示她与古希腊神话里的冥后珀耳塞福涅可能也是相关的。
不过既然Anahita的语源是Harahvatī Ardvī Sūrā(持有水者),那么与印度神话中的辩才天(Saraswati)也可能是同源的。辩才天在梨俱吠陀时代恰好也是河神。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很想看看
在西西河,我看过您不少的文章和回帖,水平是我这种业余人士不能比的,欢迎并感谢指导。
我挺喜欢各国的神话,感觉各个文明区之间的神话互相渗透很厉害。而且他们之间还喜欢给别人的神,找一个自己的神做对应。例如希腊人认为伊什塔尔是阿尔忒弥斯,埃及人则认为伊什塔尔是伊西斯,希腊人又认为伊西斯是伊娥,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等式
阿尔忒弥斯 == 伊什塔尔 == 伊西斯 == 伊娥,转了一圈回来,这阿尔忒弥斯 == 伊娥,但这俩神差距可太大了,一个是宙斯的女儿,一个是情妇。您说的【丈夫巴力】,和腓尼基/迦太基神话中的巴力大神,是一个神吧?
这两天苦读阿尔达希尔的各种资料,其中提到阿尔达希尔册封了三个藩王,他们三个都叫阿尔达希尔,所以我突然有一种想法:【阿尔达希尔】不是个名字,而是外号、称号,如【奥古斯都】,或者像【凯撒】,本来是名(当然凯撒是姓),但由于阿尔达希尔的伟大,也成了一种称号。不知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您认可,我就写到我的文章里。
看了下地图,以前一直没感觉,这次终于感觉到了,伊朗不仅面积大,而且地形也相对伊拉克有独到之处。
太祖并不是帕帕克的长子,他的长兄名叫沙普尔,与日后的太宗文皇帝沙普尔一世同名。鉴于他的悲剧结局和重名,下文中我称他为“隐太子”。隐太子是个能干的人,追随父亲帕帕克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在他父亲去世之前,就成了【副王】(co-ruler)。所以216年帕帕克死后,由他接班,完全合情、合理、合法。在我之后的记述中,大家会发现,册立副王是波斯人的传统,这个位置,在中国没有对应(憋了一脑门子汗,想出个“天策上将”)。反倒与戴克里先【四帝并立】后的罗马帝国相似,波斯君主相当于奥古斯都,副王相当于凯撒。
===== 太祖三迁图1 =====
===== 太祖三迁图2 ,这张没标识地名,对照就行了 =====
至于太祖,在210年前后,他被父亲封为达拉歌德(Darabgerd)的封君(战国制度,帕帕克为王,儿子封君),头衔为【阿哥巴德】(argbadh),意为城主、堡主。达拉歌德即现在的法尔斯省东南部的达拉卜(Darab),为前波斯帝国大流士大帝所建的要塞,意为【大流士堡】(Darab-gerd == Darius-fort),距离首府伊什塔克尔城约150公里,大致在今天的法尔斯省与克尔曼省、霍尔木兹省的三省交界处。从上面两张【太祖三迁图】能看出,达拉歌德地处法尔斯通往印度的阳关大道上,扎格罗斯山脉中的一个小盆地里,离此再往东北一点,就出了山区,进入伊朗高原了,所以毫无疑问,这里就是帕帕克留下的法尔斯王国的东界,由此大致可以估计当时的萨珊王国的疆域。
太祖的这个封地和头衔,说明他是被父亲委以重任的边塞藩王,相当于明燕王朱棣。虽然不是太子,可他有地盘、有军队、甚至有了战功,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如果没有戴【白帽子】(王上白==皇)的理想,不是废物,就是圣贤,肯定不是正常人类。
帕帕克龙驭上宾不久,太祖便对隐太子上演了一场波斯版的专诸刺王僚。一脸忠贞的太祖盛情邀请隐太子赴宴,酒酣耳热、舞女翩跹之际,太祖自称更衣,退出宴会厅。然后呢,一起豆腐渣工程被曝光了--宴会厅塌了,于是隐太子被坠落的房梁、椽子压成照片。再于是,太祖接手了老兄的江山社稷,也许还包括嫂子们,成了法尔斯王。为了防止其他兄弟照猫画虎,太祖果断杀掉了一批心怀不满的兄弟。
作为拜火教徒的太祖,开创一个传统:每个君主在登基时,都要在龙兴之地,伊什塔克尔城的安娜希德神庙里,燃起一坛火,每位君主的圣火坛都有自己的名字。君主去世或者被废时,火焰要被熄灭。
看着在圣坛中熊熊燃烧的圣火,【大柄‘已’在手】的太祖,并未立即开始【清风满天下】的征程。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与朱棣一样是俩字【迁都】。他的迁都目的地,并不像永乐帝朱棣那样,迁到自己的老巢达拉歌德,而是在法尔斯南部另建新城,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阿尔达希尔-花拉】(Ardasher-Khwarrah),意为【阿尔达希尔的荣耀】,今法尔斯省省会设拉子的正南方的【菲鲁扎巴德】(Firouzabad 、Firuzabad,意为胜利之城)。
从两张【太祖三迁图】,可以看出,该城位于一个高山环抱的小小盆地中,只有一条向北小径通往外界(当时还没有向南的道路)。与世界上多为矩形的城市不同,它呈一个完美的圆形,直径约2公里。外面有宽达50米的护城河,城北有豪华的王宫,圆心处则建有高大的祆教圣火庙。由于该城的造型独特,以它为原型的城市,在影视中经常出现,例如电影《波斯王子-时之沙》中的故事发生地【阿拉穆特)【Alamut】。事实上,真正的【阿拉穆特】在伊朗西北部,是1256年被西征的旭烈兀摧毁的【木剌夷】(山中老人或暗杀派)老巢,绰号【鹰巢】。有证据表明,【阿尔达希尔-花拉】的形制是模仿【达拉歌德】的,所以可以反推【达拉歌德】的摸样。
===== 【阿尔达希尔-花拉】地处一个山间盆地中,一条小径通往外界 =====
====== 放大再看,完美的圆形,比中客家土楼大多了,右边是现在的菲鲁扎巴德市区 ======
====== 换个角度看 ======
====== 城北的太祖王宫遗址,可通过外面的护栏来推测王宫尺寸 ======
下面几张图来自电影《波斯王子-时之沙》,【阿尔达希尔-花拉】和【德拉歌德】大致就是这个样子。
====== 阿拉穆特远景,圆形城市,宽阔的护城河。电影人物的服饰也值得一看,制片方很用心 ======
====== 高大的城墙与塔楼 ======
====== 带有瓮城的城门,进攻者的死亡陷阱======
====== 鸟瞰,电影里有漏洞,远眺图中有护城河,之后的镜头中,护城河消失了 ======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太祖迁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开拓进取之前,先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故都伊什塔克尔城位于繁华的商道上,很容易被敌人攻击。相反,新都阿尔达希尔-花拉地处易守难攻之地,进可攻退可守,是太祖霸业的坚实后盾。由此,可以看出太祖是个比较谨慎的征服者,做事按部就班、脚踏实地,并不热衷冒险,与热情冒进的亚历山大完全不同。
经过了一番内部整顿之后,太祖要大展鸿图了,正是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请看下节【克定祸乱】
我只是对当地历史感兴趣而已,绝不敢称专家,实在羞愧。
关于阿尔达希尔,由于我不懂波斯语,因此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然而在阿拉伯人的记载中,阿尔达希尔的名字叫做阿尔达希尔·本·巴贝克·本·萨珊(还有一长串,暂时忽略),确实是巴贝克的儿子,萨珊的孙子。
在阿拉伯史书的记载中,他设立了七个国家机构,包括宰相、最高法官、祭司长等职务,还设立了4名藩王分管帝国,其称号为Isbahbadh,并没有称藩王为“阿尔达希尔”的记录。
关于巴力,自然就是迦南宗教中最著名的大神Baal。巴比伦古诗写伊什塔尔杀死自己的儿子兼丈夫坦姆斯,导致植物枯萎,伊什塔尔下阴间带回丈夫。而到了迦南神话中就变成巴力与死神Mot搏斗而被杀,其妻子阿南特杀死Mot,Baal和Mot每年都要复活,大地也就出现荒芜与丰饶的交替。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这个神话的流变。
这几天啃基本关于波斯的史书,尤其是剑桥伊朗史和剑桥古代史。这两本书,在言语之间对《塔巴里史》颇有不屑,因为《塔巴里史》成书太晚。两本剑桥更加强调石刻、碑文、银币、出土文物的作用,我说的三个叫阿尔达希尔的藩王,其记载正是来自石头上的铭文。
是的,所以只闲说一句。
====== 太祖统一路线图 ======
正如上图所展现的那样,法尔斯在帝国的中南部,东面是克尔曼地区(Kerman,伊朗东南部的克尔曼省,省会也叫克尔曼)和锡斯坦(Sistan,伊朗锡斯坦省),继续向西就出国到了印度。正如我在上一节所说的,太祖是个谨慎的征服者,太祖并未急于向西突入帝都苏萨和泰西封,而是先着手解除后顾之忧。他首先把矛头指向东方的克尔曼,随着克尔曼一鼓而下,太祖便控制了波斯的整个东南部。从此,便可以毫无顾忌的向西、向北扩张。
下一个猎物是西面的埃兰(Elymais, Elam, 伊朗西南部的胡泽斯坦省),由此打通了向北方的伊斯法罕、西方的苏萨的通道。随后,地处伊朗高原的中心地带的是伊斯法罕(Esfahan中部城市,伊朗第二大城市)。至此伊朗高原的中部、南部尽在萨珊王国治下,继续向西就是平坦的两河平原了,安息朝廷已经无险可守,大门洞开。
看到太祖显露出的冠军相,基尔库克(Kirkuk,伊拉克北部石油城,巴格达正北方)和阿狄亚贝尼(Adiabene)的诸侯,急忙加入了太祖的队伍,生怕错过这班车。
阿狄亚贝尼(Adiabene)王国值得一提,在《圣经》中它被叫做【伊甸】(Eden,《圣经 旧约 27:23》),稍微有点基督教常识的人,都知道【Eden】是伊甸园,但从上下文看,这个伊甸是个真实的地方,不是《圣经 创世纪》中提到的那个。阿狄亚贝尼的首都是阿贝拉(Arbela,伊拉克埃尔比勒Arbil)。前331年,阿贝拉发生过一场震惊世界的战役—高加米拉战役,成就了亚历山大的千古英名。安息帝国时代,阿狄亚贝尼是一个半独立王国,公元1世纪,其王室成了犹太教徒,并从此与安息帝国貌合神离。
一路高歌猛进之后,安息的夏都苏萨、查拉塞尼(Characene/Mesene,安息治下的半独立王国,两河河口一带,含科威特)等地,也一一落入太祖之手。至此,西到现在的科威特,东到伊朗-巴基斯坦边境的波斯湾北岸全境,皆处于太祖治下,一个新兴而强大的帝国已喷薄而出,蒸蒸日上。
到了这个田地,无论安息帝国的朝廷多么衰落无能,此时也不得不作出点反应。这时的安息皇帝是阿塔巴努斯四世(Artabanus IV,有说是五世),他是沃洛吉西斯五世(Vologases V)的幼子,本来继承皇位的应该是他哥哥沃洛吉西斯六世,可阿塔巴努斯不甘心在亲王位置上终老,便起兵造反,并成功的把他的哥哥赶出泰西封,当上了皇帝。与绝大多数亡国之君不同,他绝不是个昏君,根据史诗《阿尔达希尔书纪》(Kar Namak of Ardashir)记载,阿塔巴努斯武艺高强,是个明智而有能力的君主,他的年龄至少比太祖大10岁,此时约40岁上下,正值年富力强。他最辉煌的时刻,是217年挫败了罗马皇帝卡拉卡拉(Caracalla)的入侵,暂时解除了安息帝国的亡国之忧。
不过,此时的安息帝国已经千疮百孔,大厦将倾,不是他独木能支的。在太祖攻城略地势如破竹之际,他却忙于和他阴魂不散的哥哥沃洛吉西斯六世较劲,这哥俩在泰西封—巴比伦之间的的两河平原上反复拉锯,阿塔巴努斯虽一直有优势,却一直无法灭掉对方。见太祖日益强大,他终于忍无可忍,派出他的胡泽斯坦省总督去讨伐太祖,结果不用多说,全军覆没。
224年,阿塔巴努斯与哥哥停战,发倾国之兵御驾亲征萨珊,两军在Hormizdagan(伊朗阿瓦士东面的平原上)展开了决战。不过,这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过程颇有戏剧性。
自恃武艺高强的阿塔巴努斯谓太祖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萨珊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太祖可不像刘邦打马虎眼,而是很痛快的接受了挑战。两位君主跃马横刀厮杀几个回合之后,太祖佯装不敌拨马逃走,阿塔巴努斯穷追不舍,这时太祖弯弓搭箭,来了个回头望月,并一箭穿心。随着阿塔巴努斯落马仆街,太祖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既然皇帝战死,主力覆没,下面的征程就成了例行公事,安息各地传檄而定,萨珊大军一路畅通无阻,兵不血刃的攻占泰西封,仿佛一场盛大的武装游行。
226年9月,在一片肉麻的阿谀奉承和劝进声中,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太祖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勉为其难的登上宝座,加冕自号为【沙汗沙】(Shahanshah),意为【王中王、万王之王】(King of Kings),这一年被认为是萨珊王朝的起点。
====== 祆教主神阿胡拉-马兹达,向太祖授权。大家猜猜哪位是太祖,哪位是马兹达 ======
====== 阿胡拉-马兹达 的标准像,眼熟吗?======
====== 眼熟吗,马兹达的鹰座,出现在《星矢 冥界篇》中的叹息之墙上======
【沙汗沙】这个称号,被在后世很波斯化国家采用,作为君主的称号。其中,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大概是被成吉思汗追杀,逃到里海岛上病死的摩诃末。世界上最后一位【沙汗沙】,是伊朗末代君主巴列维。令人遗憾的是,【沙汗沙】经常被简写为【沙】(Shah),其实这是错的,【沙】相当于王,【沙汗沙】才是王中王。
【沙汗沙】的妻子则号称【沙布努】(Shahbanu),至于其意思,您先猜猜……
恭喜你,答对了,是【后中后】(Queen of Queens)。太祖的这位【后中后】,不是日后的太宗文皇帝的母亲Mirdut,而是太祖的妹妹Dinak,这反映了当时波斯人的习惯:流行并鼓励族内婚。《魏书 西域传》记载说:波斯人【多以姊妹为妻妾,自余婚合,亦不择尊卑,诸夷之中最为丑秽矣】。不过也可以这样理解,Dinak是【后中后】,Mirdut以及其他妃子,也是【后】,比嫔妃好听多了。
至此,曾经盛极一时,国祚400年的安息帝国灭亡。而同样拥有400年国祚的萨珊波斯帝国,或者【第二波斯帝国】出现在西亚的地平线上。
至于那位一直在跟阿塔巴努斯较劲的沃洛吉西斯六世,在弟弟败亡之后,也无声无息的消失了。但根据出土银币的记录,有一位叫Artavasdes的安息王,直到227年仍在活动,也许他就是沃洛吉西斯六世,但也可能是阿塔巴努斯的子孙。
此后的萨珊波斯,除了平定各地零星的叛乱,和恢复安息原有版图之外,对外的征服或外交方向有四个,
一是西面的罗马,是萨珊日后头号对手,详细的伐交伐兵将在下一节详述。
二是向南渡过波斯湾,征服了对岸的巴林、卡塔尔。从此之后,波斯人的影响深刻而持久,一直到今天,这里的居民都以什叶派为主。
三是东北方的中亚,即中国所称的西域。这里虽然以农耕为主,却一直是各色游牧民族表演的舞台,第一帝国的太祖居鲁士大帝,就死在中亚蛮族手中。有鉴于此,萨珊在这里主要采取守势,在木鹿派驻了一位藩王守边。而呼罗珊地区,是安息—帕提亚人的老家,也要有得力的人来镇守,太祖也册封了一位藩王于此,其地位很像西周为监视殷人而设置的【三监】,这位呼罗珊王的地位很高,在萨珊诸王中排名第一。
四是东南方的贵霜(Kushan,也称作大月氏,首都巴基斯坦白沙瓦),此时的贵霜是中亚大国,君主为波调(Vasudeva I也叫韦苏提婆一世),229年(曹魏太和3年)他向魏明帝曹睿进贡,被册封为【亲魏大月氏王】。贵霜的领土从中亚两河流域,向南延伸包括巴基斯坦和北印度。在消灭安息,统一波斯之后,230年左右太祖对贵霜用兵。面对军威赫赫的太祖,贵霜一败再败,被迫选择了称臣纳贡,贡品中黄金珠宝自然必不可少,对波斯人来说,最重要的贡品是战象。由于萨珊帝国的中心地区在伊拉克,对印度鞭长莫及,所以太祖没有建立直接统治。尽管如此,太祖和下任太宗文皇帝沙普尔的远东方远征,对贵霜帝国的打击是致命的,直接导致贵霜帝国在250年左右解体。
为了监视贵霜帝国,太祖专门在克尔曼和锡斯坦各派驻了一位藩王守边,为太祖代行在东方的权利。
在恢复安息的版图、平定叛乱、整合国内之后,作为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后代,太祖武皇帝的雄心壮志不能自已,决心恢复旧疆,重建帝国。
====== 太祖铸造的银币,左边是他的头像,右边是他的私人圣火坛======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节—剑指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