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异国的鬼》中日军在松山的伤亡经过 -- flyingcatgm
把天理从圣人手里抢过来,交到普通人手里。
阳明心学的核心是“致良知”,就是要有好的思想和意识,然后才是“知行合一”,“致良知”+“知行合一”,那么一个人必然就会有好的行为,这也是王阳明被打成唯心主义代言人的原因之一。
王阳明之所以被后人称颂,也确实是为百姓为国家做了很多好事。
而常凯申学阳明心学就是弄权,他不“致良知”,加上“知行合一”,结果还不是被赶到台湾去。
最后提一句,王阳明最大的粉丝团不是咱们,而是咱们东边的邻居,但是历史告诉我们,他们把书给读歪了,歪得不能再歪了,而且从他们的经历看来,“知行合一”固然好,但是不“致良知”的话,结局一样会很杯具。
是俺们这个文化传统很奇怪:爱国,历史教育都是从大戏,评书这样的对历史的高度歪曲的文艺中学习。个么中国人的浪漫主义就很不缺乏了。
有部非常棒的Kubrick的电影《光荣之路》(Paths of Glory),里面就有个情景,是将军们在讨论预计第一波阵亡多少,第二波阵亡多少。当时看得我寒毛竖起来。这片子在法国被禁了不少年。
他有着很强烈的民族情感。
你没读过邓贤的这部作品吧?如果你读过,那就让俺说中了:你和那些著名的大忽悠关系太深了。近墨者黑,古之人不余欺也。
邓贤民族情感是很强烈,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民族情感呢?随便翻翻邓贤的这部作品就会明白:
光吹还不过瘾,干脆捏造历史:
给你布置个作业,回去查一查,邓贤在这短短的一段话中,为了吹捧日寇,造了多少假,撒了多少谎?
也知道许多甚至先生也不一定知道的问题(即先生所称的“忽悠”甚至妙笔生花),但先生引出来的这些俺似乎没有注意到,俺认为,邓先生所用的是一种“换位推演”的文学夸张笔法,不足为据——真要是正面吹捧日寇,他这本八十年代初写成的书,根本就出版不了!
俺觉得还是冷静一点,客观一点,俺跟邓先生也只是认识,并没有什么交道!而且观点立场大不相同!
他有时言之过甚,还是布尔乔亚所谓的“恨铁不成钢”情结,借说日寇警示国人——当然他自认为自己是最清醒(这是这类人等的通病)。
不过他的民族情绪相当强烈,不是那种摇尾乞怜的粉日派,甚至过甚到了有“极端”之嫌!甚至排除理智,有一回请他做节目,他声称:当历史阵痛还在发生着时,是没有理智的位置的!——有人在谈日中友好理智对待历史时!
俺只是认为,民族情结这一点上,邓先生没有先生说的那么不堪!
呵呵,先生甭骂俺,俺胆儿小,俺胆儿小,俺的看法仅供先生参考,仅供先生参考……
是在“吹捧日寇”。
看来你跟双儿差不多,有意无意地无视邓贤对日寇密集的吹捧。关于邓贤对日寇的吹捧,俺再说几个例子。
日军的慰安妇制度是野蛮,落后,残忍的。而邓贤楞说俺们中国人不该带着猎奇的心态看待此事。这说的是人话嘛?!难道邓贤,阁下,双儿你们不知道不少中国妇女曾落入日寇魔掌沦为慰安妇嘛?!更让人恶心的是邓贤还硬把一个日本鬼子嫖日本慰安妇的黄段子抹上一层圣洁的光辉。
日军在中国远征军的打击下,军心动摇,一个日军指挥官吓破了胆,想逃跑,邓贤楞赞颂那厮是人道主义,爱好和平。依此逻辑,国军中的刘长腿,孙飞将更是人道主义的典范,爱好和平的楷模了。
在中国远征军反攻的节节胜利中,邓贤着重描写的日寇局部的胜利,以及中国军队出乖露丑的细节。一个段子说装备美式轻重型武器的东北军还每人带着大刀片。在战场局势占优的情况下,这伙东北军居然弃了轻重机枪迫击炮,拿着大刀冲出阵地与日军作战。结果日军反击,这伙东北军全军覆没并丢了阵地。这伙东北军的指挥官被俘后不屈服,对日寇破口大骂。邓贤到此仍嫌对中国军人糟尽的还不够,接着说日寇听了笑嘻嘻,用刺刀在东北军指挥官胯下剜了一刺刀得意洋洋地走了。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