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帝魔探险记 -- 晨枫
老兄馋大排面的感觉一览无余。
排骨年糕找时间也去尝一尝。
第二次去世博时人又多了起来。这一天是39万,感觉上比第一次要多好多,至少50万的样子。看来感觉不可靠。
这一次跟着姑姑去。这个姑姑可是一个能人。六六届北郊中学高材生,但一头撞上文革,到崇明种地去了。那个时候的崇明可不像现在交通方便,去了崇明,和到黄山茶林场也差不多了。回城之后做工人,后来做到科室,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她一面上夜大学,一面努力拼搏,到同龄人纷纷提前退休的时候,她却做的风生水起,事业越做越大。最后终于年龄到线退休了,还被返聘回去再干几年。现在再次退休,在家学钢琴。跟着她走,有……咳,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还有两个姑姑也是能人,也都没有读书的机会,生活对她们也不尽公平,但她们也是干的风生水起,活得有滋有味。不过这天她们没有时间,否则可以一起去玩的。
这次是从13号线进去的。这次到得早,大门还没有开,外面已经有人排队了,但还不是很恶劣。可惜到得还是不够早,中国馆的预约券没有了。没有就没有吧,不是说中国馆是永久展吗?下次到上海再看。不过一进门,姑姑就带着我直冲世博中心,那里有拿免费音乐会票,当晚是斯卡拉爱乐乐队演奏。嘿,还给我们拿到了。接下来就是气定神闲地慢慢逛了。
越南馆用竹子构建,颇有特色
但越南文化的中国印记那是刻在额头上的。他们没有展出多少有文字的古物,那肯定全是汉字
乌兹别克馆的室内其实挺简单的,但天顶上吊的那些串灯像满天星斗,效果挺好。这伊斯兰拱门是十足的波斯风格
朝鲜馆的这个碑,怎么看着有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样子啊?
看到金宝书,差点一激动买一本,这是收藏品啊,全世界买不到的
传奇般的朝鲜美女没有看出来有多美,莫非美女都留在平壤街头指挥交通,把剩女发配到世博来了?
欧洲片不去了,今天走亚洲片。日本馆是大热门,但一早已经排起大队,不凑那个热闹,进隔壁不排队的越南馆。这是一个竹子造起来的大厅,清清爽爽,倒也别致。越南人玩竹子真是玩出本事了,用宁折不弯的竹子编成哥特式似的柱和拱,屋顶还像张力索一样玩,和浦东机场一号楼的顶棚异曲同工。越南馆的展示以文化、传统为主,一看就是和中国文化渊源很深。越南馆特意没有弄很多古代有文字的物件,那肯定都是用汉字的。不过越南馆可看的东西不多,很快就出来了。隔壁的伊拉克馆开门晚,等了几分钟,成为第一批进去的人。巴比伦可是古代东方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但伊拉克馆明显有点偷工减料。也难怪,人家还在打仗,有这个闲心来世博摆一个摊子就不错了。缅甸馆也没有什么东西,一些纸板做的模型,一些坛坛罐罐,几分钟就出来了。乌兹别克馆倒是挺别致,天棚上吊满了圣诞节一样的灯串,这东西多快好省,用不了几个钱,好主意。乌兹别克虽说是突厥地区,但宗教建筑一看就是波斯影响,在馆里也用几个小品和立面体现出来了。乌兹别克的玻璃艺术家和意大利合作,做出的现代艺术玻璃很是漂亮,不过这Murano的味道比乌兹别克的味道多了。
人太多的馆不想排队,怎么办呢?到朝鲜馆。朝鲜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60年前的那一场战争当然是一个因素,但今日朝鲜几乎冻结在时间的长河里,对于寻找中国的过去的人们有着特别的兴趣。朝鲜馆不小,和伊朗馆作伴,和美国馆差不多是世博长轴的两端,不知道是不是主办方有意这样安排的。馆里还是用心的,但是明显比较贫乏,在最显眼的地方树立一个主体思想火炬塔,然后就不知所云了。有意思的是,小卖部放了一排金一代和金二代的书。可以想象,文革时代中国要是出国展览,也会放一排红宝书。有几本精装的,更多的是平装的,而且是没有装潢设计的一色简装平装。在这样的门面场合下,朝鲜也只拿得出这样简陋的东西,可以想象物质生活的贫乏了。小卖部的几个朝鲜女孩全无传说中的风采,最多长相端正而已。引人注目的倒是她们的疲惫和厌倦,和文革中上海商店的售货员一个样子。
朝鲜馆隔壁就是伊朗馆。伊朗古名波斯,至今伊朗人称自己为波斯人,而不大用伊朗人这个称呼。伊朗和中国的交往在丝绸之路的时代就开始了。在伊朗馆的门外,有一幅巨大地图,不仅标明丝绸之路,而且声称丝绸之路实际上是波斯人的贸易通路,是波斯人把中国人和罗马人连接起来的。这其实倒是有可能的。中国人并非重商的民族,在丝绸之路之前之后的时代都没有和西方的大规模通商,丝绸之路时代可谓一花独放,说不定还真如波斯人说说。不过近日伊朗也是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不仅“荣升”小布什的“邪恶轴心”,还是穆斯林世界里一个呼风唤雨的角色。一进门就是内贾德的微笑致辞。同事是伊朗人,对内贾德和宗教上层深恶痛绝,但他也无法否认,内贾德个人还是清廉、亲民的,在农村和内地有很多支持者。
刻有居鲁士宣言的古代圣器
波斯MM守着info booth,面相像蒙古人?
书法艺术是伊斯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相对低位和中国书法在中国艺术中相当
波斯建筑艺术很有清和真的意境
大门左手就是一个像腰鼓一样的古代圣器,上面刻着铭文,这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鲁士大帝在公元前538年刻下的宣言中最著名的一部分:
“我,居鲁士,世界之王,伟大的王,强悍的王,巴比伦之王,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我是居鲁士,伟大的王,全世界之王。
我没有用武力进入巴比伦。所有的人高兴地欢迎我的到来。我坐在巴比伦国王宫殿的宝座上。伟大的生灵迈尔杜克让我看到了巴比伦人民纯洁的心。我一直很尊重他。
我的伟大的军队和平地进入巴比伦。我绝不允许他们给这个城市和这片土地的人民制造不快和灾难。巴比伦的市内状况及其神圣地位震撼了我的心。我要为和平努力。
我废除了奴隶制,结束了奴隶们苦难的命运。我下令所有的人可以自由地崇拜自己的主宰。
……
我为全社会的公民创造安宁的环境。我给所有的人民带给和平与安宁。”
铭文当然是居鲁士给自己涂脂抹粉的,但这也点出了波斯人的心态。这是一个骄傲的民族,曾经有过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明,今天依然不甘居于二流。伊朗馆里弄得不错,有波斯市场的气氛。大厅中央有一个舞台,估计会有音乐舞蹈,时间不对,我们没有看到。楼上有波斯小吃,还有波斯地毯。不过好多都是骗旅游者的地毯,弄些西洋油画或者风景的图案,而真正的波斯地毯是伊斯兰风格,只有抽象图案的。波斯地毯和土耳其地毯不同,波斯地毯是单针,土耳其地毯是双针。各有各的好处,但具体的我就不懂了。只知道一点:地毯不是越新越好,100年的地毯绝对比新地毯值钱,而且必须放在地上用,只有用久了,色彩的细节和变幻才能体现出来。羊毛地毯是低档的,丝织地毯才是上品。光脚在丝织地毯上走一走,那真是舒服得无以复加。
伊朗馆内充斥这伊斯兰图案的装饰。伊斯兰图案纤秀、典雅、素净,伊斯兰的别名清真看来真是贴切,伊朗馆很是体现了伊斯兰的清和真。
伊朗馆出来,有点拿不定主意了。澳大利亚、阿联酋等都是很长的对,台湾馆要预约券,以色列馆正好是什么犹太人的节日,不开,索性到黄浦江对岸的D区去吧。一路走,一路也看看那些馆。日本馆的建筑我实在不喜欢,就像一个躺在地上的老母猪,肚皮朝天在抖啊抖地哼哼。韩国馆像折纸,倒是有点意思。沙特馆追求新颖,实际上没有多少内涵。不过那个队可是排得真长啊,把沙特馆旁边的高架桥下都占掉大半。武警列队阻隔,一队一队放人,要是给不怀好意的人看到,说不定又要被捏造成老百姓和武警的对峙了。世博文化中心像一个大飞碟一样,不能说不新颖,但其实没有太大的创意,类似的建筑世界上早就有了,只是这个规模大一点。但是中国馆的设计很有特色,不像任何历史建筑,但一看就是中国的。丹下健三的东京代代木体育馆开创了日本建筑的新时代,北京奥运的鸟巢和水立方看来没有起到这个作用,不知道上海世博的中国馆能不能做到。
日本馆怎么看怎么像肚皮朝天的剥皮老母猪
沙特馆其实建筑上没有太大的特色,或者说要不了多久就会被人们遗忘。真想不出为了那3D电影人们会愿意排那么长的队!
以色列馆的原型其实是爱因斯坦塔,可惜这一天是犹太人节日,开到下午两点就关门了,我们没有进去
台湾馆也要预约券,没有进去
韩国馆像折纸一样,很有特色
武警在控制沙特馆的排队人流,不知道哪天就会被不怀好意的人用来作为武警和示威民众对峙的证据
从黄浦江上看去,洁白的飞碟和粉红的老母猪在一起,很少怪异
飞碟和中国馆在一起,啊,这才像回事
这两艘游艇不知道是什么来头
卢浦大桥像一架横跨黄浦江的大琴,驳船则在拨弄琴弦
走到黄浦江边,灰黄的江水静静地流。咦,灰黄,以前可是浊黄的呀!那时江上还不时飘过一点垃圾或者油污,现在可是干净多了。江上还是不时有大船经过,但没有过去百舸争流的样子了。当年江上多的不是大船,而是驳船队,拖轮吃力地拖着超载到差不多沉到水里的一串驳船,在浊黄的水上慢慢地蹭。对岸曾经是上海“下只角”的一部分,现在棚户早不见了,忙碌的渡船也不见了,只有卢浦大桥很神气地横跨浦江。好久没有坐浦江渡船了,当它免费浦江世博游吧,好在人也不多。在浮码头上上船的时候,想起了当年到浦东的化工厂实习的事情,每天早上像冲锋一样抢上渡船,要是遇上江上大雾,就要在两边渡船长一声短一声的雾号中努力分辨对岸,盼望早点靠上去,赶上公共汽车,不要晚到太多才好。现在在渡船上,左看看,右看看,那些化工厂恐怕早拆迁了,当年一起赶渡船的人现在都在干什么呢?
D区是主题区,不以国家划分。这里人不多,但热门的航空馆、石油馆照样排大队。路过中粮馆,这里是当年江南造船厂的飞机库,很高兴中国现在开始重视保护近代工业文物了。江南造船厂当然有太多的东西值得保护,市内苏州河边很多老的纺织厂、印染厂、服装厂也很有保护价值,不要在拆迁的大潮中都吞没了才好。城市足迹馆的评价很高,排队不算长,就是它了。
江南造船厂的飞机库,早就该保护这些近代工业文物了
城市足迹馆里好东西多,料足
这是巴比伦的宝物
这应该是敦煌的复原?最好是复制品,真品被那么多人的呼吸吹过,损坏可是很厉害呢
编钟,非常中国的东西,可惜没有人演奏一下
说是旧上海的苏州河,这该市20世纪30年代之前?
石库门,除了新天地这样的地方,现在要看到不容易了
老北京的茶楼放到江南水乡来了
和很多浮光掠影的馆相比,城市足迹馆做得非常用心,被评为“最美最值钱”馆当之无愧。城市足迹馆阐述了城市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城市概念的演变、东西方城市的发展,敦煌壁画、巴比伦城市模型、特洛伊、玛雅、北京街市、上海石库门等,素材和展示都精心组织。城市足迹馆的优秀之处在于,不同层次的观众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感受。这点很不容易。通常雅俗共赏是寻求最小公倍数,只有大师级的作品才能给不同层次的观众不同层次的感受,美国佛罗里达迪斯尼世界的World Showcase做到了,不懂各国文化和建筑传统的可以看一个热闹,懂得的可以研究很多相当精确的细节。城市足迹馆也是一样,对东西方文化、建筑、城市、历史有相当了解的人可以获得相当深层的观感。比如,大屏幕上循环放着城市足迹的幻灯,从伊拉克的乌尔,到罗马的Forum,到伦敦的水晶宫,每一个都大有深意,从政体到文化到经济到技术,都是可以写一篇文章或者上一节大课的。有时间的话,在这里泡一天都是不嫌多的。
城市足迹馆出来就是日本产业馆,日本馆不去了,就去日本产业馆吧。听说章鱼丸子,买来尝尝,不错。排了很长的队,终于进去了,但都是公司和爱知县的广告,一个一个小电影看过来,老实说什么也没有记住。倒是拿到一张“世界最舒适卫生间”的票子,吹得玄乎,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至少我眼拙,没看出什么特别的。日本产业馆出来就是韩国产业馆,这里没什么人,但一进去就知道了为什么没有什么人了,因为里面实在也没有多少可看的。门厅里倒是有几个棒子MM在吼什么歌,不好听,走了。
这里是号称世界最舒适的卫生间,我也没看出什么特别来
棒子MM在吼泡菜调,不好听
棒子科技把我的光辉形象给毁成什么样子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广播里说航空馆、石油馆、通用汽车馆还是排队很长,算了,不去凑热闹了。往浦东开拔。坐在渡船上,看着夕阳西下,落日余辉照在大飞碟和中国馆上,形成更加生动的光影效果。黄浦江上,夕阳在水面上照出波光粼粼,卢浦大桥的弧拱和桥面像一把横跨黄浦江的琴一样,吊索就是琴弦,沉重的驳船向着夕阳开去,似乎要拨弄这琴弦一样
上得岸来,意外地发现,世博园区边上,有一个中国园林一样的去处。园内有厅堂、水榭,小桥、池塘。等世博结束了,这就是现成的城市园林,不管附近时商业区也好,住宅区也好,这片园林的周边一定是黄金地段。说起来,世博到底花了中国多少钱,知情人不说,外界只有瞎猜。花钱如流水是肯定的,问题是得大于失还是得不偿失。世博期间,估计除了周边和旅馆、餐饮、商店的生意红火,世博当局还是赔的。但这片地方开发出来了,水电路话都是最高标准,公交、地铁都是现成的,世博完事后,转为商业、住宅用地,绝对赚个钵满盆溢。温哥华世博后,远场地也是开发为商业和住宅用处,现今成为温哥华市内的黄金地段。
世博旁边有这样一个小桥流水的去处,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到
尼泊尔馆和中国馆很近
尼泊尔馆真是下了大功夫的,看这木工!
这都是一根一根雕出来的!这是21世纪,不是19世纪人工不要钱的年代!
木工好,砖工也好
太阳西下,正好烘托气氛
回到浦东,依然是人山人海。晚上有音乐会,时间要控制好。印度馆排长队,看着尼泊尔馆排队短,进去转了一圈。红砖立面建造相当精细,木构件也都是真家伙,精工雕制,非常有尼泊尔特色。里面是木结构的廊架,和外立面一样精细。不知道这些是从现建筑上拆下来的,还是为世博专门造的,真是花了大功夫了。尼泊尔馆里还有一个大Stupa,没有上去。据说Stupa是中国塔的原型,但和中国塔的造型也有很大的差距。
时间有点尴尬,晚上的音乐会是8点,那就到阿联酋馆。阿联酋馆的外表像一个骆驼的两个驼峰,在太阳下金光闪闪,很少夺目。现在天色晚了,只有外面的金色骆驼还在熠熠生辉了。排队很长,耐心等吧,反正和姑姑唠唠家里的长短事情,平时还没有时间呢。看看周围的夜色,灯光下的各国展馆煞是好看。还记得几十年前小姑娘在纱窗那样的纱布上绣花吗?土库曼斯坦馆就像这样的纱绣,齐整的网格上点缀着斑斓的图案。中国馆在灯光下好像自身会发光一样,巨大的钢结构竟然有一点晶莹透剔了。灯光下的大飞碟更加科幻了,飞碟边缘里透出灯光,好像外星人在里面张望。
终于等到了,里面也就是一场电影,一点阿联酋的风光,然后是一个阿拉伯老者在给小孙子将寓言故事。不过出来的时候,离音乐会的时间已经很近了,赶紧冲到最近的吃食处,准备将就一点就往音乐厅那里过去。结果还到处排队,只好上楼到功德林。素面倒是快,但素鸭就没有时间了,只有等下次了。世博没有了,功德林还能没有吗?
土库曼斯坦馆像纱绣一样
灯光下,中国馆格外透剔
白天的阿联酋馆像骆驼的双峰。谁要是想歪了,自己面壁去!
怕观众排队寂寞,阿联酋馆派一个假酋长出来和大家招招手
排了好长的队,里面也就是电影
夜色中的世博文化中心,格外像飞碟,碟边的灯光里,好像有外星人马上要走出来一样
这个大喇叭花除了装饰,好像没有什么功能性的作用,不过这东西挺好看,白天有白天的效果,晚上的灯光效果更好看,不光变换灯色,还组合成文字、图案。远处的卢浦大桥也在变换色彩
不知道世博轴心是否会保留为永久建筑?应该保留,作为商业区的高架步行道
红厅与其说是音乐厅,不如说是大会堂,连给首长放茶水的条桌都准备好了
王羽佳的钢琴很失望,这是在向观众致谢呢
音乐会在世博中心的红厅,听说这个红厅名气很大。我一直对世博中心、世博文化中心、世博演艺中心、……还有好几个中心都不大清楚哪个是干什么的。不过无所谓啦,有免费的票,进去听音乐就是了。红厅很大,但看着像是按照会场而不是音乐厅设计的,每排座位前都有一条长桌,一看就知道是给领导放茶杯或者文件用的。音乐厅没有这样的设计,帝王、贵族在沙龙里听音乐的时候就是一张椅子,没有喝茶、喝咖啡、吃东西的事情。会议大厅当然也可以两用设计,但音乐厅不能太大,太大了音响效果不好,即使回声控制好了,绝对音量也被巨大的体积吃掉了。果然,后来的音乐会正是这么一个结果。
下一届世博是在米兰,所以米兰的斯卡拉爱乐乐队到上海世博表演。一直知道斯卡拉歌剧院,但没有听说过斯卡拉爱乐乐队,结果看发的小册子才知道,这是Claudio Abbado和斯卡拉歌剧院在1982年创建的,也算是斯卡拉歌剧院的第三产业吧。除了Claudio Abbado外,Carlo Maria Giulini、Lorin Mazel、Daniel Barenboim等都和乐队合作过,Ricardo Muti还在1987-2005年之间担任指挥。这次是来自俄罗斯的Semyon Bychkov指挥,曲目有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罗西尼的威廉退儿序曲、普契尼的马农列斯库第三幕间奏曲、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间奏曲、威尔第的纳博科序曲和命运之力交响曲。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是开场戏,王羽佳弹钢琴。王羽佳来自北京,后移民美国,到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更加里格拉夫曼学习,号称和世界多少顶级乐队同台演出,但这次只能说是没有显示出水平。不知道是大厅太大,还是钢琴问题,或许是王羽佳的力度不够,即使在爆炸性的地方,听起来也是弱弱的,根本压不住乐队,很是失望。后面的罗西尼、普契尼和威尔第是斯卡拉歌剧院的拿手好戏,乐队也加了几个人,效果和气氛好多了。
不过中国人听音乐会的习惯不好,开场很久了,还有人进来,找位子。音乐会没有结束,有的人不耐烦了,走了。即使只是赶时髦,那也应该把时髦里面的礼貌学一点。
音乐会出来,时间已经很晚了。看看世博轴线上的灯火,嗯,北京奥运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上海世博是世界向中国展示,但北京和上海不是中国的全部,甚至不是中国的大部,接下来呢?
俺家门口就有一个,肯定不是当今相府对过那个。
苏州的松鹤楼在观前街,旁边也貌似没有什么相府的吧。不过不排除本店外还有分店。
松鹤楼的东西真是贵。
北京或许不一样?
北京的贵,主要是包间最低消费标准高,河豚这样的鱼就比较贵了。但是北京没有苏州好吃。
连我这样去过世博的人都看着非常新鲜和有收获,很佩服晨大的细心和耐心。我是5月去的,看了两天,主要参观了不发达国家馆世博,人多的地方基本无视。我去的时候人还不算多,大概25~30万人左右,总体感受就一个字,累。从建筑学的角度,大概1/3的场馆设计确实很好,很有创意,比如晨大不太看得上的日本馆采用了比较新颖的膜结构,而且双层外膜中装配了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相对来讲,那些只有平面流线组织,仅靠外表使用装饰材料色彩、材质、肌理对比的方盒子展览建筑就乏味不少。
咱们这边内蒙新疆青海甘肃的是双峰的。
前一段说英国人要借给伊朗办展览又反悔了,闹的很不愉快,最后还是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