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有感于赵紫阳去世 -- 花老乔
个人问题以后再解决!
先天下人忧而忧
后天下人乐而乐
胡赵本是很不错的搭配,赵掘了胡的根,反过来也掘了自己的根。中国传统权力场就是一山不容二虎,于是大家就为了那个唯一的接班人位置斗得死去活来。太子候选人们是如此的观念,皇上也是如此的观念。倒也不能过于苛求老赵,这是时代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至今还存在,而且还为体制内或者是曾经在体制内的人们,包括那些跑到美国去的,所津津乐道。中国搞政治改革,如果不打破这种观念上的局限性,很难。
如此好文不敢往国内搬啊,上面使劲压,下面有人使劲拱,整个一吴法宪他妹妹。
献花!
也同样会因为政治斗争一失足成千古恨
还是老话
一辈人只能作一辈人的事情
总体来看
蜕变是早晚的事情
但是在发展的较高的起点以后再蜕变也未尝不是好事
我记得当时收看香港新闻,说什么邓小平就要失势了,一会儿又说他被人软禁了,改革派将会上台,总之传闻很多。我觉得这也是学生在广场上死磕,或者说进退两难的原因。为什么老邓不跑出来说两句有人情味的话,学生们辛苦了,我们会继续改革之类的东西呢?我的感觉当时邓小平的威望还是很高,只要他公开说两句话作为回应,广场的学生都愿意回家的。
第一,小弟觉得制约邓小平的不是体制,而是他的思想。换句话说,邓一生都坚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与他的经历十分不开的。但是他也看到了这个社会主义面临的问题,他的最直接的想法应该是如何改良它,这个从邓选中的一些论述得到证实,毕竟他是十分珍惜自己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事业。赵和胡在这一点上与邓想的不同。他们也看到了问题所在,但是他们当时的认知局限了他们,认为既然西方的制度那么好,不如全盘拿过来,当然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对他们影响很大。这个是与邓,陈的改革出发点相违背的。所以邓否决了他们。
邓后来觉得西方的模式不行,中国历史中也
无先例可寻,干脆来一个摸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才会有今天人们熟知的猫论和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的口号。
一句话,惯性思维决定了这一切。
说的很好,同意!
小弟有个疑问,如果六四时赵紫阳支持镇
压,那他会不会下台呢?偶感觉不会。
当时局势太混乱了,邓大人怕的是妥协所引起的连锁反应,
也许他是想杜绝外部势力借机介入国内的政治权力中枢
就此长痛不如短痛,狠下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