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击溃战与歼灭战:质疑侵华日军高将领的军事指挥素养 -- 2313234454dfsd

共:💬237 🌺1611 🌵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去养牛场一看

草没看到,买草的大通宝有一个!

送花赞扬 关闭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送花赞扬 关闭

家园 请注意到日本后勤的窘迫和政治态势的不同

首先是后勤上的,现代化战争打的是后勤,二战末期德国犀利的反攻差点将美军陷于绝境,最后功亏一篑的就是后勤。国内战争时tg胜利的必要条件就是无数群众组织的支前队保障了几大战役的后勤补给。反观于38年几大战役从淞沪战役开始日军的后勤就一直跟不上,汽车要油,马要吃几人份的精饲料,即使是神枪手,弹药的消耗也是天文数字。这些巨大的消耗仅仅靠本土海运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有个说法日本之所以弄南京大屠杀是为了补充补给。我认为这个说法是符合实际的,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实际上从后续战役的发展来看我认为日军对于大城市的热衷和抢攻实际上为了就地补给,以战养战更合理。

按照44年一号作战时日军为了组织战役在完全掌握了铁路线的前提下仍然花了大半年来进行战略物资的储备可以看出日军大规模作战的消耗如何惊人。而在38年日军完全是一场接一场的连续进行大规模作战,光在淞沪会战国军就消耗了过去十年所瓒下的弹药库存。相形之下日军即使家底雄厚也是吃不消的。

中国独特的二元经济体,使得现代化部队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得到补给,广大农村低下的生产力产生的余量非常的有限,要收集广大地区的粮食才能补充很小的部队需求,这需要组织地方政府形成各种制度安排,这也是tg一直非常重视根据地的原因。而日本远途而来,短期内是无法形成这种条件的。所以日军最符合实际的是用有限的随军储备击溃进军中的国军,抢占大城市取的补给。而大城市往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却不是包围圈的口袋口。如果让日军为了抢占战略要点实行大规模的包围战只会使执行战略目标的部队陷入死地,从而打乱进攻节奏,而迫使部队退缩防守。这方面的例子就是106师,一支无法得到后勤补给的现代化部队只是一群拿着烧火棍的猴子而已。后面有人说的冈村宁次回忆录中的抢攻武汉的部队所谓的荣誉之争只是后勤无力的遮羞布而已。

另一点就是国军的仗打的太烂,崩溃中的国军并不是像人想的能再次集中,实际上溃散的部队基本是回不来了。这也是后勤的缘故,从前线走到后方要好几个月,没有补给,天天走路回去?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在当地脱掉军装重新务农。武汉会战后国军的主力实际来自于四川源源不断拉壮丁来的新兵。双方都在大规模的战役中耗完了元气,所以相持的局面是打出来的,虽然这是个差的不能再差的打法,但毕竟撑过来了。

这个打就是和蒙古和清军不同,日本面对的是一个有共同领袖,基本上统一的稳定的中国,这里就必须要提西安事变,没有那次,中国的未来很难说,至少只有蒋介石能杀得了韩复榘,或者说毕竟一直有个名义让大家去和日本人拼命,虽然常公的昏聩让无数的血白流了,但是毕竟撑过来了。而且在关键时刻国共共同抗日也是非常重要的。南明就灭在政府和起义军的厮杀中,清军是摘了桃子。而蒙古铁骑面前的也是个分裂的中国而且互相征战不休,没有统一中国集合的人心物力以及地理纵深,中国的小农经济无法抵抗强大的外来侵略。

通宝推:collaps,
家园 虽然中国军队过于快速的溃退令人遗憾,但是

正是他们迫使日本在战略上陷入绝境。正是他们不停的用血迟滞了日军进军的速度同时不停的消耗了日军的军事储备,从而实际上让日军在侵华战争中陷入巨大的亏空,而且亏空总也弥补不上。这点相似的如苏联陷入阿富汗,美国现在再次的陷入阿富汗和中东。

所以为了弥补亏空,同时因为美国和欧洲(英国)又过来卡日本的脖子来弥补他们在希特勒手中造成的亏空。日本不得不火中取栗,同时在三个战场开战。从而造成更大的亏空而崩溃。

所以中国之所以在二战后期得到那么高的地位,是因为中国用无数人的血换来了日本战略上的亏空,从而让日本一开始就被美国人吃的死死的。

让我们换另一个假设,如果没有tg敌后摩擦和国军的正面消耗,没怎么让日军付出太大的伤亡的同时又不断的让日军付出一些伤亡。远在日本的忠诚的无数日本子民就不会天天加班熬夜的用有限的资源去制作陆军需要补充用的各式子弹和枪支。同时为了补充这有限的资源而不得不忍受着痢疾腹泻去热带雨林里抢橡胶石油(参见太平洋战争这部电视剧里的美军。相比之下日本付出的代价更大)

我一直在想如果用日本在中国不断消耗的子弹去造航空母舰能造几艘?如果那些日本子民不是天天在造枪弹而是去学习开飞机和舰船,那珍珠港上空的日本蚊子会有多少?我无法算出,因为不是专业的,同时也没有专业的来提供研究成果。但我想如果国共双方的战报中至少有1/3是真的,那日本一年射出的子弹就足以让罗斯福感谢上帝的同时去亲吻常公的脚面了。

家园 菲律宾那几个地方是因为日本控制了制海权。

  不包围也没地方跑。

  香港的英军要是跑的话跑到广东不困难。

哼哼
家园 你这话说得没道理

1、老马从来没把日军说成废物。至于说日军只重视正面作战,从来不想迂回等,都是指战略层面,老马举例也都是以战略、战役来说的,你却歪曲成战场上的指挥作战,有意乎?无意乎?

2、至于说抹黑,TG虽然在革命中有不少过激的行动,TG后来也承认过激了,但是常公凯声似乎从来没自省过,在根据地对“同胞兄弟”的血腥杀戮自不必说,菜刀元帅全家死光光,徐公海声全家死光光(注:六十六口),若真是“换你是被杀者的家属该如何?”自然是彻底推翻这个血腥疯狂的反动ZF,不惜一切代价。

3、比如你说的“某些德高望重毫无劣迹、并且支持赞助过进步势力的某些乡绅”——大概是指叶德辉?叶德辉算得上晚清末年的学者、乡绅,但是是否如你所说,“德高望重”?那要看谁来看他,至少当地的农民佃户不会这么看,“毫无劣迹”?自己去查一查他给弄会写了个什么对联,看看你是“革命同志”是不是受得了?“支持赞助过进步势力”?大概是指同盟会,这与TG有啥关系?“甚至最后连毛都说某些人根本不该杀”?我没见过什么时候东哥表过这种态!

家园 南京大屠杀纯粹是杀人立威,以此来震撼国人的抵抗决心

至于“给养说”,也许只是次要原因之一。

家园 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家园 一支军队能打什么样的仗,说到底还是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文化

说两句。

一支军队能打什么样的仗,说到底还是要去考虑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地理环境。

1。以前看到《世界军事》上一篇文章,讲日本武士的口粮的,应该对大家理解这个问题有帮助:古代日本军队打仗,士兵一般只带三天的口粮,大家可能会说,三天能说明什么问题?我说:这就说明,三天应该就是古代在日本进行一场一般水平的战役所需要时间,用学术一点的话说,战役所需要的时间是一个随机变量,那么三天应该就是它的数学期望,这个三天应该是古代日本军事理论家总结出来的,而不是那些大名们随随便便想出来的,一场战役,过了三天,基本上就可以打完了。过去这个问题不明显,那是因为日本土地狭窄,一旦到了中原大地,这个问题就显现出来了,空间一改变,很多东西都变了,这是时间方面的限制。

2.食物问题,那么古代日本人士兵的口粮是什么,普通日本士兵的口粮一天只有一个饭团,到了二战时还是这样,打仗说到底终究是个体力活,而长途奔袭,分割包围对普通士兵的体力要求相当之高,一天只补充少量的碳水化合物,普通士兵的体力根本就无法跟上,还是那篇《世界军事》上讲日本武士的口粮的文章,提到武田信玄的骑兵的军粮是乌龙面+蔬菜汤+味噌,这就是说当年武田信玄的骑兵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他们有蛋白质补充。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日本士兵的口粮限制了他们进行长途奔袭,分割包围的能力。

3。上面两个问题是实的问题,这个就虚了:提一个问题,同样数量的蒙古骑兵和日本骑兵,技术水平差不多,让他们奔袭几千里外的一个目标,结果会怎么样,我们先不说战斗的结果,可以肯定的是蒙古骑兵到达目标后就可以进行攻击,而日本骑兵到达目标后,可能都到不了目标他们自己就垮了,为什么,要知道,蒙古人出门打仗,一个人要带两到三匹马的,更绝的是,蒙古人吃喝拉撒睡,都可以在马上,日本人能做到这一点吗?如果日本人不能解决长途奔袭过程中吃喝拉撒睡这些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关键至极的问题,他们不能打仗,甚至自己垮掉就是必然的事。表面上看长途奔袭,分割包围,打歼灭战是只是普通战斗问题,实质上涉及到的因素相当之多:带多少天的口粮,如何管理士兵体力,沿途地形如何,会碰到什么样的麻烦,这些看似无关紧要,实际重要得很的问题,其实都是一国军事传统里的一部分,不需要军事家们多加讨论,但就是这些东西,足以决定战争的结局。

4。上面这些因素加总后,日本人的军事理论就无法着重于途奔袭,分割包围,打歼灭战,只能把眼光放在击溃战和偷袭上,所以日本人非常重视单兵素质,日本人的思维应该就是:加强单兵素质,打偷袭和击溃战,争取在极短时间内打败对方主力,掌握战争主动权,这种情形在明朝对付倭寇时就显现出来了。加上日本人的思维很容易就教条化,轻歼灭重击溃就在日本人头脑里扎下根,想去除,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有意见的请尽量来讨论。

家园 技术性地形地貌,日本的确令人观止,但对中国地理特点的把握

日本的军用地图可以说非常详尽。这点毋庸置疑的。

但话题是另外一个方面,日本非常清楚中国的地理构造,应该很清楚两点:

一是中国的山脉以南北走向为主。如果从东向西攻,就是如国民党高级将领说的那样,山河也可成为我们的兵力。如果从北向南攻,则山脉对中国军队的作用小了很多。东西走向的山脉就只有秦岭这一大山脉,所以就显得陕西、四川的军事位置非常重要。自古就有关中帝王之地的说法,甚至有得关中者得天下的说法。很多王朝将都城定于长安,就是因为长安的地形易防守,再加上四川的天府之资,不想称帝都难了。

二是中国的河流多以东西走向为主。如果从入海口向内陆进攻,就是逆流而上,从用兵的角度看,同样是愚蠢的。日本对中国的三国时期的历史是非常了解的,《三国志》这么经典的游戏都是日本开发,可以想象日本对三国历史的熟悉程度。在中国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的整体战略就是全据长江,具体战略是分三步走:一是保有江东,但江东处于下流,敌方可以顺流而下,江东随时都暴露在敌方打击力量的前锋之下。所有就是第二步,占荆州,取得对长江中游区域的控制权,孙权为什么不惜撕毁与刘备的同盟条约,原因就在于如果孙权如果不占取荆州,刘备随时都可以轻取江东之地。所以,荆州就必须掌握在孙权手中,才能达成当时的三国均势。第三步,就是进益州,占汉中,达到全据长江的目的。这是当时最理想的一步,达不成,只实现了第二步,起码可以自保,如果实现了第三步,那么南北朝的格局将会注定,至于到时是南并北,还是北并南,就看对方在政治上的高低较量了。

从这个角度上说,日本大概齐也就划出了中国山脉的等高线,标出了长江黄河的长度与宽度,对于用兵全取中国的军事运用,日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些山川河流在军事上的巨大意义。看日本的用兵,基本上是怎么对中国军队有利,就怎么打。军事上讲“高阳勿向”,日本偏反其道而行之,讲不能逆流而上,日本偏不相信大水的物理作用,一定要创造人间奇迹,逆水用兵,不亦怪哉!

家园 后勤问题得日本资料才能证实,就看萨兄从日本史料中寻找了

我始终认为,日本在1937-1938年底武汉会战结束这2年间,没基本消灭中国的抵抗力量,不是因为中国的战略有多么高明,也不是中国人多么顽强的长期抵抗,虽然这么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根本原因还在于日本本身的军事战略以及日军高级将领的军事指挥能力的低下,甚至愚蠢。

观此次钓鱼岛事件,我觉得日本这半个世纪过去了,在这方面还没什么长进。所以我送小日本一句考语:搞小动作、小摩擦、使绊子,日本是天下无敌。日本团以下军官以及士兵都是非常令人称道的,令人敬畏的。但日本师以上军官,基本上与白痴同义。

家园 如果日本只是将敌方目标严格限定在中国、朝鲜,后果难料

日本在东北的经营不是一天两天,是长达半个世纪的经营,把东北的工业开足马力,利用苏联不想与日本开战的心理,以东北为龙兴之地。TG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全霸东北就是这一战略思想。所以有时候觉得日本的战略经常摇摆不定。重点经营朝鲜与东北,却又从长江口用重兵。如果日本换个打法呢?

以一部兵力于上海实施战略佯攻,吸引中国军队重兵集团于长三角一带。日本能够以25万对75万的绝对劣势兵力,取得淞沪会战的胜利,另外,战争后期,日军还能以千余人的兵力守住几万人进攻的松山,我相信,日本以不足10万的兵力足以实现战略佯攻的目标。充分发挥日军在搞小动作方面的天赋,加上对中以及国际外交的运用,足以把雄奇公唬的一愣一愣的:既想战,又想和,还指望着国际调停,战略决心犹豫不决。

以日军团以下军官及士兵出类拔萃的战术素养,以大部兵力(约80-100万)从北京发现全面的战略进攻,采用蒙古灭南宋的战略,雄奇公的那70万精锐就会被包了饺子连皮都不吐了。因为这样用兵,还要考虑到当时中国各地方实力派都有自保的心理,山西,四川、湖南、云南,广西,都不在蒋的直接控制之下,充分利用这些地方军阀自保的心态。七七事变时宋哲元不也忌惮中央军的介入吗?同理,其他军阀的心态也高明不到哪里去。等这些军阀都醒过来的时候,日本的大迂回、大纵深、大包围的战略格局已成,日本可以陈兵百万于“三阳”线(洛阳、襄阳、衡阳),对长江中下游的中央军控制区实施战略围歼。因为日本海军的强大优势,加上台湾对江浙福对牵制作用,蒋要流亡海外都不可得。我们在实际的用兵中,没有看到台湾这个不沉的航母起到他应有的作用。康熙灭郑,就是因为对江浙福的巨大破坏,不然,蕞尔之地,化外之地,康熙才不会去理会那鸟不语,花不香之地了。

所谓“三阳”线不过是对中国历史的重复应用吧了,其实也没什么特别高明之地。中国历史上的大大小小的征伐都是以“三阳”线为中心展开的。其中,三国时期算是极致,至于近代,更是将这一历史经验用到家。

家园 军事战略与军事装备都取决于未来作战模式。

张爱萍的《从战争中起来》中关于裁军以及国防科技的发展,军事装备的研制,就说到了这一点。

即,我们的敌人是谁,将会在什么地方打仗,打什么样的仗,打什么规模的仗……这些决定着我们建军的方向,我们的武器研制,军队体制的改革,军事理论的发展。

在日本侵华之前,对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很清楚的认识。

家园 军事战略与军事装备都取决于未来作战模式。

张爱萍的《从战争中起来》中关于裁军以及国防科技的发展,军事装备的研制,就说到了这一点。

即,我们的敌人是谁,将会在什么地方打仗,打什么样的仗,打什么规模的仗……这些决定着我们建军的方向,我们的武器研制,军队体制的改革,军事理论的发展。

在日本侵华之前,对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很清楚的认识。

家园 战争无关另类,只有输赢!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国之大事!
家园 日本在马来半岛的大胜成为 自行车反击战

铺天盖地的自行车

就像我们后来抗日电影

一长串的自行车上坐的是汉奸 夜袭队一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