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接着谈】书法欣赏的基础 -- 史文恭

共:💬37 🌺33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个秋字的一捺嘛

乃是“春蚕上秋枝“,但如果有人问,那一捺的尾部细细的部分何解? 那,那还能何解?

奥妙全在于此,蓝翰林和后来临摹者不解此中真意,胸无此象,何能得其妙哉?

家园 因为上帝是中文中原有的词汇吧

《尚书·立政篇》有“吁俊尊上帝”的话。

不信如果您说“天主仁慈”,或者“天父仁慈”。立马就带了宗教的味道。

家园 绝妙好辞

[FLASH][SIZE=3]绝妙好辞[/SIZE][/FLASH]

家园 摹本里面的秋与羞两个字,看着看不出什么区别

就是觉得原本的里面要好看些,但是具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么。。。肯定是有的,就是找不出来

家园 自然和刻意的区别

所谓神来之笔是也,王羲之酒醒了再写兰亭序也写不出原来的效果了。

家园 自然和刻意的区别

所谓神来之笔是也,王羲之酒醒了再写兰亭序也写不出原来的效果了。

家园 上天是自然景观,上帝是人造景观
家园 总算得个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家园 哈哈,说一道听途说的观点

先声明,本人不懂书法。

曾听一友说起当代一书法名家的观点,好像是xxx协会的会长,广东人,已逝世。

这位前辈说,好的书法,拿起来对着灯光照,透过灯光,在字的笔画中心,会看到一条清晰的线,就像刀刻上去的那样。

:),估计是力透笔尖的意思。

这朋友多年连续不断拜访这位前辈,想拜前辈为师,当这位前辈终于被他的诚意所感动,打算收他为徒时,前辈却已身患重病,临终前专门叫他去,跟他说了这个。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以讹传讹,但是有很多人信

和那个运笔就是一顿一顿是一样的。

家园 哈哈,这个嘛,估计是真的

朋友说,前辈亲自拿起他自己的书法教他看,他确实看到细细的线。

:),题外话,就像太极拳推手中的听劲,外人怎么看都像是假的。但确有其事,一搭手就明白。

家园 哦,我知道了,可能是转述不确

不过,好的书法需要这样辨别么?

那书法比赛还挂出来干嘛?直接对灯光看不就行了。

“力透纸背”,就要翻过去看背面么?

“万岁枯藤”,就要用干笔带出好多飞白么?

“锥划沙”是什么意思,仁兄可以自己试一下,这两样东西都不难找。

家园 哈哈,只是其一,不是唯一。指月之指而已。

猜测可能是这样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更怕误导人。终有千言万语,也时不待人。况且,言不尽意。故前辈示之以指月之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况且,悟性也是个问题。就算秘密公开,十人中往往有九人是拿不走的。

家园 有一些不解之处。

有一些不解之处。

沈尹默老先生高度近视了当然可以解释他的误判。 但是如果将胡问遂老先生的临习和原作放在一起比较的话,不懂书法的人反而可以很快找出不少差异。 如果假设专家们看过原作并由于喜爱而铭记在心,那应该也可以在无原作对照的情况下找出差异,从而得出尚有差距的结论。

那么蓝翰林的临摹当得起“形神兼备足可乱真"的评论。这是因为比胡老先生的临摹水平更高,经得起外行找两幅画不同处式的考验。还是因为书法鉴赏者看到的是图案,感受记下的是神韵. 而非将细节处处一模一样地记在心底呢.

一时兴起,网上找了兰亭序的神龙本和褚本来比较。差异还是蛮大的。比方说,神龙本的“九”字一撇,其头弯如钩。诸本中这一撇却挺似兰。如果认为神龙本的双钩摹法就像用透明胶片覆在原作上摹下来,从而经得起和原作一一的比较话,那诸本的摹本在外行看来就完全是两幅作品。以此而论,这个神韵,意韵,风骨... 就应该是与作品的物质本体--图案相关,却又脱离图案而独立存在的一些东西了。并且这之间的距离还不小。

原作的照片和名家的摹本那个更给人带来美感?是否对书法鉴赏家来说,图案本身不是至高无上的,这些美学特征才是被感受和记住的?这些个与本体若即若离的美学特征是怎么判定,感受,传导的?

外行问的问题往往不成样子,见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好吧,就算你说的对吧。

不过实在是够忽悠的。

指月可以,不过要是指个灯泡非让人想象成月亮,也够误人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