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谈一点现在对十五年前大事件及后果的感想 -- 黑岛人
当时中国的领导除了老邓都没见过什么世面,也没什么能力(有能力的又有想法了,也不行)一听说有人游行就以为末日到了,什么招都使,结果小事变大事,大事变血案。学生闹为什么,反官倒,中央支持一下有什么关系,谁规定说了就一定要马上做了?咱们宪法里还规定自由平等呢
镇压起来方法也不对,可能领导们真以为自己深受人民爱戴,连防暴警察,橡皮子弹什么的也不准备下。搞得开花弹说四处流传,还好没人说用原子弹,化学武器。其实学生,市民都是乌合之众,素质还不如街上的流氓,见对方人少好欺就一拥而上,见对方比自己横就闪(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类及动植物的特性)。军队平时根本不会接受这种怎样对付自家人的训练,有些当惯兵痞的稍没压住火就可能杀人,一死人就严重了。
巴勒斯坦愤青怎么样,他们是专业示威者,一年到头除了吃喝拉撒就是上街闹事,以色列每年才击毙几个?所以专业防暴人员是很必需的。
有一点可以这样说,也就是后来迟迟不撤离广场继续让首都处于无序的状态之中,民运人士操纵不明真相的学生和群众把荷枪实弹的政府的逼进了死胡同,没有进一步下台阶的可能,那时候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政府能不能有能力解决这起乱子,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决定孤注一掷,以最快的速度平息动乱,流血事件自然就产生了。
以后我们知道这起乱子被成为反革命暴乱,再以后改成动乱,一九九七年邓小平逝世的追悼词中第一次赋予这次乱子新的名词,那就是政治风波,当局一再弱化这起乱子、淡化这起乱子也说明了一个态度,从来就不是针对学生而起的,而是针对学生背后的黑手和海外颠覆中国的恶势力。
如果中国在八九年乱了起来,要有多少人付出更多的血肉,从这个角度上说,两害相权取其轻,用部分人的鲜血换取长久的和平、稳定也许就是政府的初衷,而且,这部分人的鲜血在一开始也并不是就准备流的。
他说我们没有橡皮子弹,此语一出,舆论大哗,其实,老李是实话实说,只是时间地点背景不对,以致于让人感觉他的话实在不忍听,政治风波结束以后,中央开会专门谈过这件事,江上台以后致力于给政法口增添新的警械,这次胡锦涛检阅公安武警防暴演习时,我们就看到中国的镇暴能力已经开始和国际接轨。
赵从朝鲜回来以后,对于事态不满意,他自己召集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开会,会上决定,也是赵的提议,由李鹏、胡启立、杨尚昆、李铁映、芮杏文、阎明复组成负责处理问题的小组,其中李鹏担任组长。就这样,李鹏被推到前台了。这个小组的模式后来倒是被留了下来,全称叫中央战略决策工作领导小组,主要就是针对应急事件或者突发事件而来的,组长先后是江泽民、胡锦涛。
这名战士根据以后他部队的战友回忆,是一个相当老实的人,平时极其木讷,出事的当天,他是跟着战友一起上桥的,桥上突然出现一批人冲过来,他和他的战友因为看到人多就跑了,他跑得最慢就被抓住了,抓住以后的情景大家也都知道了,有一位他的同乡亲眼看到他被杀的一幕,回去说给部队的人听,于是,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是: 崔国政 刘国庚(非坦克装甲兵),李国瑞(武警),
还有六名士兵更可怜,军车(押运防暴器材的'解放')内被活活烧死.
公正的说,打死人的士兵没有被烧死,烧死士兵的群众没有被打死!
"军队平时根本不会接受这种怎样对付自家人的训练"
如果是.清场那晚,怎麽没见群众去阻拦啊?(谁敢啊?)
倒是侯德建,冒着生命危险,救了剩下的骑虎难下的学生.
说话有时候很实在,在国务院中挺有威信。
沉积之像,是426社论出台导致了学生绝食,以至以后不可收拾。其实学运之前,共产党内就有人要赵紫阳下台了,学运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当然要好好利用。
记得426以前,基本大家都已经散了,都上课去了。结果426一出,群情激愤,根本不用人煽动就上街了。
中央想出426社论这个点子的人,绝对是猪脑子。当时的背景是426社论调子定的这么高,86学潮后参加游行的老前辈的下场历历在目,谁能保证不会秋后算账。只有把事情在搞搞大,弄成法不责众的形势。这就是当时学生的基本心理基础。
客观的说,426社论把事态激化是个根本原因。
无数大小贪官污吏欺压的平民肯定会参加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