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几千八路军跳崖?《追我魂魄》的失误 -- 苍野
整体水平、网品、气氛最好的,就是本版了。都是有水准有品格的人啊,实在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事件中的人物和故事及其相关情节,是允许“合理虚构”的——甚至真名实姓的历史人物活动一些具体情节上的“合理虚构”,也是允许滴。
文学创作,要突出重点,减少枝蔓,就要有所舍弃,有所集中,也许还要有乾坤挪移,这与史料考证等等,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能要求作者在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与史料史实完全无误的严丝合缝在。这个度,与作者与评论者而言,有时是很难把握的……
比如《红色摇篮》的“朱德抚棺哭润芝”的情节,真实历史中是不存在的,但作者为了整个作品的感染力或突出某些主题的需要,作了某些虚构,成不成功另当别论,但却属“合理虚构”,又如《恰同学少年》中“学生军空手套白狼”的故事,事件是真实滴,但情节上却有诸多虚构,甚至参与的主要人物都有很多虚构,也属“合理虚构”——拿着一具备了传奇性的素材作更为传奇地发挥,是文学创作者的自由权利,但却不是治史论史者的自由权利……
我意对于一部文学作品,可以要求在大历史大背景下的真实,但不必过多苛求每一个情节每一个细节都与历史真实严丝合缝……
具体对《追》来说,置疑“八千跳崖”是否真实,是合理滴,因为这是重要历史事件,总体叙事必须要符实历史真实,不能虚构;但置疑文学作品对敌我双方每一个作战单位的活动,每一个具体战斗的演进情节的描绘,就有过于“苛求”之嫌了——记得毛先生当年对“批《创业》”的批复么:“罪名有十八条之多,太过份了!”
再如对于“没枪的留下,有枪的跳崖”这个口号的置疑,是否必要也值得商榷,且不说这个情节有当事人幸存者可证,就算是虚构出的滴,也符合小说叙事情节发生发展的逻辑呀!这个,应该也属于“合理虚构”,比如董存瑞牺牲前喊出的那句话,因为当时枪声炮声太密,在场的人听没有听清楚都很难说,但“为了新中国,前进”的确当年这些战士们的心声,象董存瑞这样的战士,完全可能喊出来,这,是符合大的历史情节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但是还是得花
《追我魂魄》我看过三遍,并没有看到“几千八路军跳崖”这段文字。在同一作者的另外一篇文章(《追我魂魄》背后的故事)中,确实提到过这个数字:
但是根据我接触的亲历者回忆,人数应该在八千人左右。这不仅包括八路军总部的直属机关,也包括学校、兵工厂、银行、剧团、医院、报社等随队转移的人员,我想这个数字应该是比较接近实际的。至于说有多少人牺牲,那大概是一个永远的谜了,不是不想统计,而是根本无法统计。
很明显这八千人只是参与突围的人数,是不是有所夸大另说。但你这篇指责,虽然标题是换了,但现在的标题和你给出的所谓“摘要”(这个我不但是反对,而且说实话有些反感。不但内容不准确,态度也太过分了),对于作者和《追我魂魄》,其实是相当的不公正。颇有些拉大旗作虎皮的意味。
求实是好事,但对别人求实的同时也要对自己求实。
===========修改的分界线==============
刚才有看了一遍,发现萨苏的原文中有这样的描述
The story somehow reminded me of Nobundo.
He and the other Vindicators, holy warriors of the Light, would fight to the very last. He glanced to either side at his brethren stationed at intervals along the wall walk. Like him, they stood impassive and resolute, having reached their own peace with the destiny that now awaited them.
Outside, the war machines had arrived: catapults, rams, ballistae--siege engines of every description passing briefly through the torchlight. Their heavy apparatuses creaked and groaned ominously as they were positioned within striking distance of the walls.
...
The orcs were crazed, drunk on their bloodlust. As the outer ring filled with their number, Nobundo could see their eyes: they glowed, burned with a crimson fury that was at once mesmerizing and terrifying. Nobundo and the other Vindicators switched tactics, from healing to purging. Once again the city was bathed in brilliant radiance as scores of orcs were struck by the Light, the crimson glow dimming from their eyes momentarily as they slumped forward to be dispatched by the remaining draenei warriors.
...
"Your journey begins with these simple words...."
Nobundo smiled. The clouds above swirled. Lightning arced. Rain poured.
"Everything that is, is alive."
纪实,不是传记。一个军事文学作品只要在大的事实上不出入,允许有夸大和创作。
至于有人投草,这个也有些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得爱护,得爱护!
当然也得象他一样,指出他的某些不足——比如态度过于刻薄等等……
但这样的河友,还是多一些好。说实话,一个东东在码成铅字儿之前,能有这种“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朋友脸红脖子粗有理有据地来跟你计较,那可真是人生幸事!!!——这将省了自己多少事儿呀!
我觉得苍野主要反对的是后面的一票传媒歪曲事实。而很不幸的是《追》文被当成这些传媒歪曲的一个证据。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冤有头,债有主,别乱喷。
现在你改了,“忽悠”两个字也没了,我就暂时不投草了,看你接下来的表现。
另外,你不怎么读文学作品吧。
依然那么感人。
很朴素,很真切。
在这么一场壮烈的战斗中,如果把跳崖数字夸大到八千,给人的印象反而会颠倒过来,看着的确不舒服。应该是萨苏记错了。萨苏也承认过自己的失误。
支持苍野兄求实,但这回苍野兄可能误伤了作者。作为小说,作者总体上应该没什么问题。跟地主兄一样,希望苍野兄开火时平和一些,即使friendly fire了,还不至于误伤太厉害。
严格地讲,只有原文直接把错误的东西呈现给读者,才叫忽悠。
如果原文中没有直接把错误的东西呈现给读者,但是造成了读者的错觉,客观上对一部分读者达成了忽悠的效果,这个责任到底是作者的还是读者的呢?这就见仁见智了。
别跟俺说作者完全是免责的,一切完全是由于读者缺乏背景知识或者读书观其大略不仔细(跟诸葛亮同学一样,有本事你咬俺呀),这是站不住脚的。至少,萨苏在读了此文之后形成了如下的印象。
八千来不及撤退的后勤人员,包括剧团,银行,印刷厂,翻译,记者,在最后的时刻宁死不降,跳崖殉国。
如果对萨苏有这个效果,可以推断对很大一部分读者也有这个效果了。实际上对俺也有这个效果:俺粗看了《追我魂魄》一遍,也产生了同样的印象,并同时一股对彭总的指挥能力的怀疑油然而生。更加掉底子的是,俺在一次和朋友讨论林粟刘彭徐优长的时候,引用了丢掉八千后勤人员的例子来海扁彭总,效果极好(他说豫东战役粟裕做了一桌子菜,来了四五拨客人,战役后期撤退时近于混乱,导致数千伤员被国军俘虏,结果俺重炮轰出:被国军俘虏还有一线生机,落到鬼子手里真是生不如死,所以大家只好跳崖,他就变成了一只默默无言鸟)。现在俺还要打电话去消毒。
认真俺就输了。
但是俺还真得承认:苍野这么一反忽悠,大家就都知道史实真相了(TNND,为什么俺每次说到史实真相这个词,都会莫名奇妙地蛋疼菊紧,难道俺的“良青会(有良心青年历史学家协会)”会员证已经被吊销了?!)。至于他具体是怎么反的,是不是说了过头话或者办了过头事,一票传媒(包括俺)是不是要改错消毒,俺读书观其大略不仔细(跟诸葛亮同学一样,有本事你咬俺呀),对于细枝末节不是很关注。
那有人要问了:
你个被啃蹄的猪头每次都是这样读书观其大略不仔细(跟诸葛亮同学一样,有本事你咬俺呀),要是老打着反忽悠旗号的格陵兰同学也忽悠了你怎么办呢?
那也得反!!!
蹄注:
俺在行文的时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生地,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地,借用他人之口,不经意间对读者实施了忽悠,缺乏背景知识的读者可能已经上当了:
看起来是不是很像粟裕同志没有正确估计敌我力量对比,结果豫东战役打了个大败仗?其实他说的都对,但故意忽视整体突出细节,经良青会认证的史实真相是这样的:
今天你被忽悠了没有?你忽悠人了没有?你反忽悠了没有?你被反忽悠了没有?
凭什么《追我魂魄》和其作者要替人受过呢?看你自己的原话:
我可以告诉你,《追我魂魄》原文中“八千”出现过两次:
追我魂魄
八千儿女浴血疆场,天地为之久低昂
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出了问题,这不是辱骂作者的理由。我一向反对用什么“纠枉过正”来掩饰自己的错误,甚至当成侮辱他人的理由!
俺在原文里说得清清楚楚:
实际上对俺也有这个效果:俺粗看了《追我魂魄》一遍,也产生了同样的印象,并同时一股对彭总的指挥能力的怀疑油然而生。
对于地主(或许是)故意忽悠大家,让大家形成本猪阅读理解能力有问题的印象的行为,俺保留追诉的权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