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甲编之一[不断更新] -- 谭伯牛
西西河确实是个好地方。
不好意思,重在讨论
作者:王与马 回复日期:2005-2-1 8:04:32
“此即有清一代满汉不通婚姻之来龙去脉,究其始,乃汉族反对通婚,实非满洲之歧视政策 。然著为禁令,终予人以民族不平等之口实。”
如此立论,楼主的论证不够,恐怕不能令人信服。
作者:王与马 回复日期:2005-2-1 8:22:22
"但光绪末年尝有上谕:‘满汉臣民,朝廷从无歧视,惟旧例不通婚姻,原因入关之初,风俗语言或多未喻,是以著为禁令。今则风同道一,已历二百馀年,自应俯顺人情,开除此禁‘ 云云;"
实际上是慈禧当年逃难在西安时,装模做样,宣布"变法",其中一条就是废除满汉不准通婚的条例。还是要感谢党,最终大规模的满汉通婚倒是在49年落实民族平等政策之后。
楼主没有论证,八旗制度实际上是等级制度的产物。所有满人都是在籍,无形中就成了一个贵族阶层。早期,贵族和汉民是不能结婚的。后来的清朝也沿袭了这种习俗。楼主怎么能说满汉不通婚是汉人造成的?八旗制度是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如果满汉通婚,势必会造成八旗制度的崩溃。举例来说,如果父亲是汉,母为满,那么子女是汉人还是满人?他们还能不能保留旗籍?如果反过来,母为汉,父为满呢?满清为了保留这种带有种族隔离性质的制度,当然是不会允许满汉通婚的。这怎么能怪处于弱势的汉人呢?
满汉不通婚,就和一百年前,白人不与黑人通婚一样,是两个等级之间架设壁垒的结果。是历史的糟粕
作者:王与马 回复日期:2005-2-1 8:38:48
满汉不得通婚,当年可是写进大清律的。满汉不通婚,实际上是满族拒绝汉化的副产品。汉民的头都被剔了,还敢反对通婚?真正反对的是他们自己。
先献花迎接吧。
恐怕不能令人信服。――为什么不服呢?
楼主没有论证,八旗制度实际上是等级制度的产物。――八旗制度先于入关后形成的等级制度而存在。应该说,八旗制度是形成清代等级制度的原因。
这怎么能怪处于弱势的汉人呢?――可是,历史事实确实可以说明弱势汉人大力拒绝了满汉联姻啊。你若是那个时代的汉人,你就那么盼望讨个满族媳妇儿啊?呵呵。
清朝入关之初,汉人的确不愿意把女儿嫁满人,不过那时“留发不留头”还相当普遍,为了留头发尚且不惜丢脑袋,何况是嫁女儿?却不能以此证康熙中叶以后的情形。
清朝入主中原之初的所谓以汉女配满人子弟,那是单方面的强掳,比如清军攻克南京后就层掳掠大批女子北上配给满州子弟,那和金兵入关时抢掠妇女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清军比金兵毕竟多受了些汉文化的熏陶,多了些“礼义廉耻”之心,所以多数情况下其“选配”对象还是以未婚女子为主。---- 历代汉人的婚配,除非皇帝选妃,否则总要讲你情我愿,恶霸是个别的,碰上了是运气不好也无法事先提防,而但凡是能提防的----比如事先听到皇帝选妃的消息,父母们何尝急着为女儿择婿?只不过皇帝选妃是以一个人为单位,满族入关后选汉族女子“配”满人子弟却是以“民族”为单位在做这件事----任何一个有满族亲贵都可以致使其手下去“选配”。嫁进皇宫好歹还有个音信,如果是被满族亲贵选去了,可能连“配”给谁都不知道,这种强权婚姻,父母们怎么能不急着为女“草草择婿”?更有甚者,被“选配”的女子并不是可以嫁给满族子弟为妻,就连侧室的地位都没有,除了极少数幸运儿,其他女子被“选配”之后形同为奴,连妾的地位都没有,这叫“通婚”吗?----为了害怕沦为女奴而不愿女儿被选去“配”给满族子弟,这是汉人的责任吗?
清朝虽然对八旗旧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那只是围绕加强“皇权”进行的,远远谈不上瓦解,相反,历代清朝皇帝都是把旗制置于比国法更尊崇的地位,而把“祖制”视为立国根基的。
主贴中提到的一些例子,比如有汉女嫁满人的情况,或者没有满族女子嫁汉人的情况,其实是在两个问题上打擦边球,一是清例“旗民不结亲”而不是“满汉不通婚”,二满人讲“汉不招驸马”,所以才很少见满族媳妇嫁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