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海军笑话之安定团结是大局 -- 潮起潮落
花老兄一个。
海狼级的发射管口径大(26英寸),而一般潜艇是21英寸。而且海狼级的航速很高,设计师在设计时忽略了这点。结果海狼在试航跑高速时,发射管前盖打不开了,闹了一个笑话。
锡须(solder whisker)的事情也了解一些,最先似乎是从NASA的网站上看到的,那个时候似乎还没有使用无铅焊锡。虽然无铅焊锡看起来是一个大的趋势,但很多高端产品上似乎还是倾向于使用锡铅成分的焊锡,可能还是对无铅焊锡的可靠性有所怀疑吧。航天或者航空产品上目前有使用无铅焊锡的吗?另外,您说锡须可以长到几毫米造成短路,这个有什么来源吗?我所看到的图片或者资料上锡须的照片都是在显微镜下拍摄的,都是微米级,除非线路之间的间距特别小,锡须可能还不会有太大的危害吧?
尤其海军招潜艇兵、空军招飞行员等较重要的兵,以中原地区及原籍中原地区为主。这涉及到政治、文化、生活习惯和体质等诸多原因,但一般不公开解释。
njyd可能想的是油漆前刮锈的铁刷子, 这东西刮到电路板上当然什么东西都刮走了. 海军可能用的是专门的刮灰刷, 大概嫌尼龙的损耗太快,换成金属的了.
走麦城的事一般不会说,而且现在技术封锁比较厉害,积累的经验都不愿公进。
经常发生故障的设备多数是设计原因,当然也有修理不当的。我遇见设计上的原因还有接插件选择不当的,如把用于小信号的接插件用在高电压大电流的场合,碰到这样的只有动大手术才能解决。修理不当的有替代元件选的不对,有管脚焊错的(三极管较多),还有用砂纸打磨镀金元件的(这还是“老”人干的)。
总的来说,修理人员水平相差很大,我想部队也是一样。
参数变化,对高压电路则会导致放电,这个就厉害了,着火都有可能的。
估计应该是几毫米的线路间隔都会由于锡须的原因出问题。
水兵都经过正规严格的在校专业学习,时间长达10个月,理论基础相当扎实。上艇后,还要有老兵传帮带,重在熟悉日常维护、实操与经验积累。
他们对自己掌管的仪器设备相当了解,什么地方能拆、能动,什么地方不能拆、不能动是心里有数的。有些复杂点的维护,都是请岸勤的修理所来处理,修理所有专业技师和专业军士,再复杂的,恐怕还要请生产厂家来解决。
用铁刷子刷电路板这种低级违规操作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个外行,也知道电子设备娇贵。
研究所的人纯粹是瞎忽悠,他们说的根本不可信。
也许是碰上过不知道是这个原因。
2010年第12期,这个杂志据据说是与法国的一个杂志合作的,大概是SCIENCE&VIE?封面上新发现三个汉字后面就是它。
写上面那帖是杂志不在手边,现在再翻翻,文中说:
关于因此出问题的设备,文中说至少有五座核电站因此出过故障。另外还有八颗通信卫星、若干导弹程序、一些电话终端甚至是医疗器械,上次丰田汽车加速器踏板出问题而召回,有人设为可能是此原因。
具体的有美国的心脏起博器,爱国者导弹、Swatch公司的手表、核电站德国一座两次,美国三座、法国一座,有四颗通信卫星因锡须短路而报废,其中有美国的银河四号,还有四颗损失了部分功能。
关于锡须生长的原因,有个说法是“铜(焊锡都焊在铜上)在某些地方向锡层扩散,随后与锡反应,生成一种体积很大的金属化合物锡化铜(Cu6Sn5),对单薄的锡层造成压迫。”于是就生成了锡须。德国一家伙用超细X射线证明了这一点。(按插图上是下层受到压力,把上面的锡挤出来。)
生长时间,文中说快的话3周就会出现,慢的要20年。
在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的一个故障箱中,居然出现了1亿至3亿根锡须。
锡须比头发丝还细百倍,所以要找到也非常困难。
如果对你有用,我哪天把这篇文章扫了贴上来。
失灵的仪器。不过用铁刷子刷电路板应该不可能吧。
我所知道的是连入伍训练在一起共十个月,专业学习(教室,及实际操作)八个月左右。为了兵役制度的改革,有脑残曾经把专业学习去掉,不过很快改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