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贴图】【纪事】遥想当年春衫薄 -- 中虎步兵
1、摔弹壳。玩法很多,有在手背摞一行两行,然后甩上半米高,在弹壳落地之前抓住。抓的次数越多,难度越大,我们那时一般到三抓就是高人了,听说有五抓六抓的,完全不是人。高手可以把弹壳码三行,大约得有小二十个吧,三抓全部抓在手里――绝对天皇巨星啊。还有在墙上磕的,弹的远的拿起弹壳去往近的扔,距离在一眨。。这字没有。。之内,那个弹壳就赢过来了,超过这个距离,就由对方继续扔,一直到某人赢了为止。赢还有赢的讲究,弹壳的口得圆,摔扁了的就没人稀罕,仿佛挺好一枚猴票,扯了一个角之后就不值钱了。
2、瓷片。其实就是马赛克,当时的装修似乎流行过一阵,玩法跟弹壳差不多,只是不能照墙上摔。
3、跳皮筋儿――别笑,男孩也玩的,至少我们当年都在玩。关键是,难度要比女生的大,一般玩的都是“扭筋”,就是一种按某种方式步骤用脚丫子把筋扭成一定样式的体育活动。起点高度在脚踝,全套动作做完就升级,皮筋儿拔高。高手可以一直跳到膝盖以上。
4、链子枪。拆了自行车的链子,每个关节横向组合,形成枪筒。再组合上适当的皮筋儿铁丝等玩意儿,最后弄成一把手枪。每次击发前,要在枪膛里填入N多火柴头。之后在枪口塞进一根刚被去了头的火柴,就可以拿去打别人家的门锁了――放心,一声枪响之后,那锁就彻底安全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甭想进去。。如果有深仇大恨,还可以适当在锁眼里点入若干502。。。
5、沙包。沙包游戏种类繁多,有踢包,有打包,有守锅,甚至有垒球规则的――正经四个垒,跑圈儿啊什么的都一样,玩起来最野。一般的布不经使,特别是用来踢的包,往往是几个大脚下去,或者俩人一起踩到了包,白白的大米馅就全露出来了。也因此,我居然还会了点针线活,还知道了六面体展开之后的模样,甚至学会了先缝反面,最后留一小口灌好了米之后翻过来再补几针。。。真是很能干啊。。
6、对拔树叶子脉络,我们叫拔根儿的补充:为了自己的根儿能所向披靡――那边的同志不要笑――,我们一般都有各自的秘籍,经过种种处理之后的根儿叫老根儿,柔韧性之强远胜当初。秘籍形形色色,有泡盐水里的,有夹语文书里的,有埋在就自己知道的地方的。最常见的就是放球鞋的鞋垫里,天天穿着上学――俩礼拜之后,又臭又绵的老根儿绝对凌厉不已,唯一的对手只能是别人球鞋里塞了仨礼拜以上的老根儿。。。
7、拍洋画儿。说是洋画儿,画的倒一般不洋,以原始天尊为代表的一大堆道教佛教人物为主,每人一幅,背后标明功力如何如何,能够在神仙或者佛里排名第几。开始那阵子是如来顶天了,后来出现了一个比他强十万倍的燃灯古佛。如此之强,就不带如来玩儿了,辛苦收集的一堆老二老三更是毫无用处,没办法,只好跟着升级。就这么着,直到一天,洋画儿摊上赫然出现了一个比燃灯古佛还要强的选手,名字我实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按照背后的介绍,他的功力是燃灯古佛的四亿亿倍――我的老天,好象就从那时侯起,我就再也没拍过洋画儿了。。。
包括跟帖的所有游戏!等着看有没有我没玩过或没见过的
记得以前对变形金刚并不怎么感冒,倒是对遥控汽车流口水啊......啊啊,擦干。现在也觉得很好玩,只是觉得不过瘾,琢磨着再给它装个无线摄像头,然后......
开到大街上,夏天,mm们都穿裙的啊,你,你,由下往上拍------
打住了,打住了,
有铁手赵扩,真得小心啊!
其实,其实,嘿嘿------
链子枪在偶小学2年级时梦寐以求的宝贝啊!
握手,握手!!!
斗鸡我们不叫这个名字,叫什么不记得了,玩的更复杂,两伙人马混战,还有各自场地,腿不一定盘着,也可以踢或踹的,因为玩这个受伤的不少。
尤其是桃李不言提到的这个游戏,我们有两种玩法,一种叫面包房,一种叫地雷房(这个名称不太确定)。我就是玩这个的时候受了伤,脚裸扭伤的很严重。当时的情况大概和萨苏的那次腿扭伤有一拼,我本来扭伤了正坐在地上呲牙咧嘴呢,但当时场面混乱一群人向我扑过来正好压在我的伤腿上,结果伤上加伤,等好完全了大概用了一年……
后来再踢球打球或是做别的运动扭伤,伤的肯定还是这只左脚。
我妈不让我玩,我每次都是跟着大孩子玩。后来直到小学毕业,都没能有一把自己的枪,再后来转学到一个大城市,那儿的孩子都不玩这些,我也就只能去了这念头了。
我同学有伤到骨头,后来长了骨刺的。我那时候个子小,没人把我当主力用,都是跟在别人后头来个浑水摸鱼什么的。
我就不信,有谁活了20(可能还有更多,但20是起步档)多年,心里没动过窥看女性密秘的念头?
同志们啊,做人要厚道,在网上,是假人说真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哈哈,哈哈哈!
以前火柴棍儿和冰糕棍儿也有一两种玩法的。
有一种海鸥状的纸飞机特好玩,可以滑好远好远,可惜不会叠
还有竹蜻蜓。
还有一种科技含量比较高的的竹娃娃兵:拿毛笔管锯成截,用麻绳连缀成四肢躯干;以竹片削成兵器与上肢连缀。玩的时候置于课桌裂缝上,麻绳缒于缝下,以手操之拼杀。
那会儿好像什么都能拿来玩。一颗钉子,一个弹壳,几根火柴就能听个响。工地上堆的沙堆更是孩子们的游乐园。
有一样是说什么也不能让老师家长知道的:
玩火!
有两种叫法。
一种叫“劲老头儿”。本地地处三线,这个是在从东北迁来的工厂的子弟校里普遍流行的。
当地土著把这个叫“吃圈儿”。哈哈,我不知道这个叫法有多广泛,不过我想大概不会超越省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