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95式5.8毫米无托步枪是一个失败吗?(修改版) -- 晨枫
谢谢楼下诸河友的指正,这里做了一点修订。
~~~~~~~~~~~~~~~~~~~~~~~~~~~~~~~
95式5.8毫米无托步枪在97年香港回归时,在驻港部队手中面世。在开始的兴奋后,95式5.8毫米无托步枪一直在军迷中受到一片诟病。95式5.8毫米无托步枪真是一个失败吗?
95式5.8毫米无托步枪由两部分组成:5.8毫米枪弹和95式无托步枪。
德国在二战后期意识到,现代战争中,步枪远射火力不再是主要杀伤手段,步枪射程没有必要超过400米,但连发火力是绝对必要的,过大威力的枪弹引起的过大的后座力只有增加使用单兵自动武器的困难。于是,德国在传统的7.92毫米全威力弹的基础上,开发了减威力的7.92毫米短弹,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第一枝突击步枪Stg44,开创了步枪的新时代。之后,苏联开发了7.62毫米的M43中威力弹,美国走得更远,开发了5.56毫米M193小口径弹,进一步减轻枪弹的体积和重量,便于士兵携行。初速更高的小口径弹在有效射程内弹道更平直,击中软目标后容易翻滚,增强杀伤效果。苏联当然不愿意在小口径化的浪潮中落后,开发了5.54毫米弹,其空心弹尖进一步强化了翻滚的倾向,并容易造成破碎,比M193弹的杀伤效果更强。从此,小口径成为步兵武器的主流。然而,小口径弹的缺点也在使用中逐渐体现出来。现代战场上有轻防护的目标越来越多,从防弹衣、钢盔,到机动车辆和建筑,不一而足。小口径弹不易穿透防护层,影响到杀伤效果。小口径弹也容易受到风、树叶的影响。美国其实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早早采纳了比利时在M193弹基础上改进的SS109弹,口径不变,但弹头更重,发射药量增加,弹道性能和穿甲效果增强,但翻滚减弱,对无防护有生目标的杀伤效果其实不如M193。用SS109弹的M16称为M16A2。M16A2还同时取消了连发,只保留单发和3发点射,以避免不必要地浪费子弹。苏联在90年代也开始研制6毫米弹,意图克服5.54毫米弹的穿甲和射程不足的问题。
中国的56式和81式突击步枪都使用M43弹。中国对小口径的研究开始得不晚,但列装很晚。中国肯定要对小口径的使用经验趋长避短,否则岂不愚蠢?在弹头长径比大体相同时,5.8毫米弹比5.56或5.45毫米弹的穿甲能力好,截面积和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加上弹头长度按比例的增加,动能差不多要和口径的3次方成正比了。但和7.62毫米M43弹相比,重量和体积上的减小依然显著。5.8毫米是经过在5.45、5.56、5.8、6毫米等多种口径,经过精心对比,最后集中到5.8和6毫米,而5.8毫米最后胜出,其中5.8毫米重弹(用于机枪和狙击步枪)的存在是一个重要原因。
5.8毫米弹和东西方已有的5.56毫米弹和5.45毫米弹不能相容,这是一个缺点吗?不是。解放军依靠夺取敌人的武器弹药来装备自己的年代早已过去。除非打算等敌人打上中国国土,再夺取敌人的弹药,在弹药口径上“和国际接轨”没有必要。至于外销,中国为出口市场将7.62毫米的56式/AK47改装成5.56毫米口径已经有20年了,只要有市场,将5.8毫米的口径改成5.56或5.45毫米口径一点问题也没有。事实上,用5.56毫米SS109弹的95式(改称97式)已经面世,没有外销记录和5.8毫米的口径毫无关系。
其实,和5.56和7.62毫米口径的弹药相比,5.8毫米才真是科学确定的。曾经琢磨过7.62毫米为什么是这么个怪数字吗?7.62毫米正好是0.3?迹?英国佬为自己方便定的。同样,12.7毫米正好是0.5?肌S霉?制的德国的巴拉贝伦手枪弹就是9毫米,法国的步枪弹曾经是7.5毫米。那么5.56毫米的口径是哪里来的呢?美国人用0.22?嫉男】诰恫角勾蚰瘛⒋蚪鸹ㄊ笥心晖妨耍?后座小,容易控制。Armalite公司用0.22?汲さ?开发了民用的AR-15,被美国空军看中了,用作基地警卫部队的武器,后来就成了M-16。北约是被动地被统一到5.56毫米口径上的,所以5.56毫米也不是一个科学确定的口径。为什么一定要“接轨”呢?
95式最大的特点在于无托。无托步枪的最大特点是枪管一直延伸到枪托内 ,弹匣在扳机之后,握把恰于全枪重心处。这样枪管可以较长(所以精度和射程较好),但全枪长仍然短于一般有托步枪,全枪平衡也大大改善,而平衡对射击精度有极大的影响。澳大利亚陆军在配发引进的AUG 步枪后,不得不重新修订神枪手标准,否则人人都成了神枪手。对于95式最大的责难也在于无托上。主要批评集中在几点:
1、 瞄准火线太高
2、 匍匐前进时单手据枪不便
3、 左撇子使用不便
4、 噪音太大
5、 不能折叠枪托
6、 不能反手射击
7、 为什么美苏不采用无托
8、 出操不方便,持枪式不好看,拼刺刀不利,样子不像步枪,…
95式是“一直线”(all-in-line)设计,从枪管到“枪托”,都在一直线上,而不像56式,枪托和枪管的轴线错开一点,还有一个夹角。“一直线”的好处是后座力的作用线直接坐落到射手的肩上,坏处是瞄准线要高一点。其实M16的瞄准线也一样高,怎么没人说?瞄准线低对战壕里或土墩后射击有好处,射手头部不用暴露太多。但是战场上,战壕里或土墩后架枪射击的机会比较少,反而在射击训练场上这样的射击很多。在行进中,或站立、跪立或无依托卧姿射击,或依托建筑物及障碍物的直立边缘射击,瞄准线高低的这点差别对射手的安全没有太大差别。
对于我军标准的右手持枪、匍匐前进的姿势,无托步枪确实不方便,出枪时要多一个右手再“找”握柄和扳机的动作。这个问题不光对无托步枪存在,对装瞄准镜或提把的有托步枪也同样存在。美军的标准动作是匍匐前进时双手持枪,动作像狗爬,但出枪快,无托步枪也可用同样的动作。
不知道是没有看见还是怎么的,中国好像左撇子没有北美多。问过一个老兵(从南越手里夺回西沙时,是把侦察兵当海军陆战队用的,他是其中的一个),共军新兵训练时,左撇子、右撇子一律对待,95式不适宜于左撇子也不是个问题。
95式的抛壳口离射手耳朵近,听起来可能觉得射击噪音大了一点,但这是一个习惯问题。机枪的噪音更大,习惯了也就没有什么了。
如果全枪长度已经足够短,折叠枪托有什么意义呢?枪托折叠时,射击不稳定;打开又增加了一个动作;一直打开则失去了折叠托缩短全枪长度的优点,所以折叠托并不见得是一个优点。
在墙角处伸出枪去绕着墙角射击,是消灭敌人、保护自己的好办法。无托步枪向左正手射击还行,向右反手射击很不方便,但这个战术动作的使用机会不多,步枪脱体射击还要有一点精度,能做到的人不多,考虑到无托的好处,这点牺牲是值得的。
美苏不采用的东西多了,鸭式布局战斗机就没见他们采用(夭折的米格I.42除外),他们还不说中国话呢,为什么一定要美苏采用我们才采用呢?他们有他们的情况,小口径的M16系列和AK74已经大量列装,他们没有中国这样同时换小口径和无托的机遇,单为了无托的好处全面换装不值得。
出操不方便、持枪式不好看、样子不像步枪的问题和战场上杀敌效果相比,实在是太小的牺牲了。拼刺刀早已不是主要的杀敌手段,牺牲了也就牺牲了。
至于对工艺和材质的批评,中国现在的东西做工越来越好了,这些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的。
回到前面的问题:95式5.8毫米无托步枪是一个失败吗?答案很简单:不是。
那为什么共军还研制有托的03式呢?中国现在强调双管齐下,双保险。海军的168/169和170/171就是一个例子,为什么步枪不能呢?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看来河里的军迷对技术问题不如历史更感兴趣,送花支持一下。
比较含混。比如5.8mm口径是如何确定的,虽然用了两段来写,可仍然没有脱离开“为什么别人没用我们就不能用”这个思路。
其实当初就下一代小口径多大的问题,兵工部门准备了多种方案,5.45, 5.56, 5.7, 5.8, 5.9和6.0等六个计划一起上,经过反复测试,最终从穿甲能力,内外弹道性能,重量,工艺稳定性等角度综合考虑,5.8mm才胜出的。如果有河友当年买过《轻兵器》公开发行前的内部版的话就知道,连续好几期都是连篇累牍地讨论这个问题的。可惜现在杂志不在手头,否则一定会把数据贴上来。
我也是看到过讨论,但手头没有数据,记又没有记清楚,所以没有深入。
MacArthur是美国名气最大的将军之一,但我觉得他徒有虚名。不知道这样说会不会冒犯麦兄。
本质上他跟邱吉尔类似,但运气没邱吉尔那么好。属于美国社会中的那种“贵族”,喜好冒险,夸夸其谈 -- 看不起泥腿子杜鲁门总统,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那种瞧不起。至于说本领么,他不是领兵打仗的那种将领。他的本事应该在军界上层,折冲于政客之间。可惜因为与生俱来的那种自大而栽了跟头。
不过我不把他和丘吉尔比,我把他和哈尔西比,同样的“牛仔”将军,鼓动军民士气很行,在具体战略战术上花枪太多。
麦克阿瑟在珍珠港打响后还在菲律宾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这是不可原谅的。反攻菲律宾之战完全是浪费时间,纯粹是为自己博回面子。尼米兹的越岛作战有效的多,也快捷得多。仁川登陆是一次成功的冒险。但统帅的冒险应该是calculated risk,而不是赌博。麦克阿瑟在一片反对声中固执己见,而没有令人信服的决策理由,他的幸运的成分多于天才的成分。然而,他的折冲于军政之间,在错误的时间站在错误的地方。在军人中,他以为自己是政客;在政客中,他以为自己是军人。最后自己栽了一个大跟斗。
我记得过去看过兵工史料也谈到对各种口径的实验。而且早年存在有有托5.8毫米枪族,在兵器知识上就有过,只是那些图片很模糊,不仔细看不会发现。
无托枪有适应了现代步兵战车的特点,也适合城市巷战。
台湾毕竟是中国的
早晚要交给中国的
菲律宾则不一样了 他本来就是美国手里的半殖民地国家 要是由他们国家自己的人民解放 说不定就会掀起什么独立自主的浪潮来
菲律宾不像东欧,放在那里也跑不了,把日本解决了,菲律宾自然就“回归”美国了。老麦在那当口硬要先夺回菲律宾纯属面子问题。当年趟着水逃上鱼雷艇时,曾夸口“I will be back”,现在当然一定要再趟着水说:“I am back”。民族自决、独立解放是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才开始对殖民主义形成问题,老麦打回菲律宾那阵子还没有这一说呢。
上次看到一个,借03贬95的。
不要小看弹药,5.8的比7.62的初速大了好多,虽然重量下来了,但穿透力更强;好象2毫米钢板后边的送木板能穿14厘米,这是美苏小口径枪弹所不及的.
美国人可不像中国那么看重 个人的威望面子
民族自决 独立解放是四五十年代开始形成气候不假
但是也绝对不是天下掉下来的
菲律宾当年也曾经有抵抗过
其实定5.8并不是象大家想象的经过多少实验,拿出多少数据定的。当时,国内已经知道小口径的好处,也看到美苏的发展趋势,于是决定上小口径。但是在具体口径上,下不了决心。太小了穿透力受影响,太大了没意义,但是从国情考虑,又不能采用美标或苏标,于是决定5.8,知道在这个区间内不会差别太多,至于具体的好处,谁也说不清了。
所以,定5.8,一方面有点闭着眼睛蒙一把的意思,另一方面,政治因素也起了很大作用。
从713会议开始, 后来开始论证的5种口径,每种口径有多个方案,每种口径的方案又配多个方案的枪, 火药和底火也是. 后来经过5.8mm和6mm两种口径的论证, 才确定了现在的口径. 再说如果要真的有政治意义, 那现在就是5.81mm口径了. 中国对于轻兵器的要求一般都严格的有点变态的,对5.8系列弹药倒是没什么可要担心的. 还有, 记得5.8重弹的存在是5.8口径获胜的重要原因.
其实, 中国缺铜, 基本上就没有仿制5.56×45系列弹药的可能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