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茗谈(二十六)-1 -- 本嘉明
(一)
忙总提到公门里传来的消息,对控制热钱是抱必胜信心地。
这当然好,但此事,实在不宜托大。
中美这般大的经济体,共同的特征,是“数字(管理)无效”,因为体量太大,家底摸了很久都摸不清爽。
比如说,中国经济崩溃论,这二十年,多次高潮了,每次都罗列数字,加减乘除,言之凿凿,结果呢,叫陈经兄<官办经济>一册雄文拍去,自动烟消云散。
但反过来说,今天罗列数字,加减乘除,言之凿凿,道是“热钱可控”,是否也是言之过早?料敌从宽,至少还有这个不控的可能嘛。
因为两个。
一,美国政府,看见中国ZF,固然已经“硬不起来”(希拉里语之陆克文)。但北京上海口吐洋文的银行家遇见住在牛腰的“至圣先师”丘吉尔-孔,还不如一颗果冻遇见门牙,大家应该没有疑问。
二,热钱之烈,外来的洋枪队,可能还不如土枪队,谁叫土枪队熟门熟路呢。当年戚继光打倭寇,一多半打的就是这号土枪队,或土洋混合队。
(二)
这一周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有这几件。
一,当然是“危机漏油教”的教主,自动投案,有请英格兰场,把自己保护起来。
二,在遭遇“危机漏油”这种苦肉计式打击后,希拉里终于放话:这任国务卿,是她担任的最后一个公职。换言之,将来不出来竞选总统了。政客的话,当然不可全信,但被逼得在大庭广众说I QUIT,这已经无法形容了。
三,经过秘密协商后,小奥向共和党妥协,延长小布什减税政策的执行期,使民主党内的矛盾公开化。素有“奥巴马的教母”之美誉的佩罗西,在小奥宣布延期后18个小时,发布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声明,表示将继续同总统协调,而没有明确支持总统的意向。有预测说,这个本来承诺到今年年底截止的减税政策,如果再执行两年,至少要造成9000亿美元的赤字。
四,前曼联队的法国籍球星ERIC CANTONA,号召欧洲人民行动起来------当然不是革命,而是挤提,就是把存在银行的现金都取出来。如果这一根稻草还压不死欧元这只病骆驼的话,接下来很可能就是假币泛滥。某些力量是非要置欧元于死地而后快啊。
五,英国ZF把读大学的费用提高到原来的三倍,数以万计的英国学生上街闹事。
六,由于抓了漏油教主,天下的刁民大为不爽,无数骇客集中攻击美国ZF和掺乎在里头的信用卡公司和网服公司,德国居然抓到一个16岁的儿童团员汉斯-张嘎,砍进信用卡公司的炮楼里,把炮楼给点了。
这世界乱得,可两句话就能说清楚了。
一,混水摸鱼。
二,民心思定。
(三)
漏油危机,要猜真相的话,就看谁能得益。
这次油漏得很奇怪,
一,只漏美国ZF的机密文件。其他国家的文件,据说“这个可以有”,但俄国摸了摸杀猪刀,口头警告一句,漏油教方面就什么也没有了。
二,奥八ZF行动迟缓,明打暗帮。
三,美国军情系统用自己的骇客力量猛烈攻击漏油教,用的是网络侦缉队对付网络武工队,而没有从ZF层面,堂堂正正地打击对手。事实上,漏油教是搞得过分了,本可以人人喊打,不能打,似乎是上峰不同意。
四,最近教里漏出的消息,主要伤害美国,更明确说,伤害美国的外交系统,也就是赵姨手下的国务院,甚至于教主直接要赵姨下台。
五,所漏的文件,相当低级无聊,就是几个大嘴巴外交官的胡说八道,真正要紧的什么秘密行动计划,一个也没有。以至于美国百姓痛骂,就这些无厘头台词都能供起来保密,ZF这帮王八蛋真是有钱得不知道该怎么浪费了。
整个行动中,我们不知道谁最后得利,但很清楚谁失利了。
早在克林顿执政后期,以“莱温斯基案”为标志,华盛顿核心圈里的ABC运动,浮出水面。
所谓ABC,就是:anybody but Clintons。
------随便谁上位都可以,就不能是那两公婆。
男克期满下台后,赵姨主动下了基层,到牛腰深耕七年,两造里总算相安无事。等她一出来竞逐民主党的初选,ABC立刻反弹,拼死不让她反攻倒算,硬把个奥阿斗化妆成赵子龙,两下撕破脸斗得极其惨烈,终于把赵姨阻在白宫阶下。
等到了2010年,小奥大失人望,军方高层又向着赵姨,于是风水轮流转,2012年由赵姨取代小奥的舆论,喧嚣一时。这时候,已经埋伏4年之久的漏油教,异军突起,以公开美军在伊拉克的种种暴行为标志,一跃而成为“感动世界十大人物”的首席,可以称为“公共知识分子中的公共知识分子”,“全世界唯一的良心”,普世的明灯,人权的楷模。于是漏油教趁胜追击,先打垮国防部,再拖死国务院。而小奥的美国ZF,则不断狼狈“转进”之中。
以小本个人意见,不讲人品之类,赵姨的执政能力,远在小奥之上,只可惜不敢谋杀亲夫------如果男克三年前死翘,情形大不相同。但很明显的是,ABC联盟同克家,是深仇大恨,势不两立。
这不是几个政客间的个人恩怨,而是两条总路线的斗争。有一方,话不方便挑明说,于是就不惜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间接打击自己的政敌。
这就是“混水摸鱼”。
(四)
在今天,教育(尤其是理工科高等教育)多么地重要,相信大家都明白。而英国在国家实业空心化的今天,竭泽而渔,割肉疗饥,把年轻人赶出大学;同时,却又在一个遥远的,鸟不生蛋的地方,参与毫无收益的战争,你当英国人民都是白痴吗?
政府是什么?首先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主义妨碍政府为人民服务,那么最后被抛弃的,不是主义,就是政府。今天,凡是奉行战争政策的北约各国政府,无一不是在走向政治死亡,只不过快慢不同。
这就是“民心思定”。
以色列人都承认,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犹太国家”,由于前因后果,美国同伊斯兰激进派之间的死结,是解不开的。但双方冲突,就只有热战一条路吗?美国同伊斯兰世界间的冷战,由于美国在热战中精疲力竭,恐怕已经不远了吧?
只要不爆发新的战火,只要战争狂人们纷纷下台,世界的重新划分,仍主要以经济部门的方式和平进行。
所以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并不是时事,而是“日本银行业”。
奥八这厮------倒不是我看不起他------始终比较GAY,说什么日本是世界的楷模。狗屁,你不就想说,日本是“中国的楷模”吗?
但中国同日本,是非常地不同的。不过他山之石,可以磨我之刀。小本注意到河友中在中外银行业工作的不少,所以就再传一点八卦,供大家对照自己的实务工作,看看中国银行业,有没有绕过日本商业银行业的命定陷阱。
这些八卦,同日本王太子的八卦一样,是没有什么日本权威部门乐于佐证的,所以阿拉也算是漏油教的外围成员吧。
再馈赠大家一句阿桑奇支持者的原创:
MERRY CHRISTMAS,AND
LEAKY NEW YEAR
------不是请您大过年的尿床啊。
(五)
日本的商业银行,不论大小,说起来都是私营,但实际上,从战后开始,每一家银行,就始终是“三国演义”,瓜分银行的经营权力。
这三方,是:
1)大藏省(改革后,是财政省金融局)
2)银行行政领袖(即“社长”,或者叫“总裁”。“会长”是指董事长,名誉多于实权)
3)右翼黑帮
日本在经历“韩战特需”的恢复后,由于奉行“国家资本主义”,加上美国刻意提供消费市场,而一帆风顺地发展起来。金融业作为社会的基础产业,在大力贡献(丰田等制造业公司)的同时,也迅速壮大。这壮大的过程中,日本民族特有的暧昧不清和不知廉耻,积累了巨大的问题(大家回想一下电影《华丽家族》)。当国运走向底迷的1990年代,所有这些堆积如山的黑幕,在金融崩溃中一举冲出水面,不但震撼了蒙在鼓里的社会大众,也就此拖累了日本经济的恢复(当然,日本被某个巨人狂踩,是一睡20年的主因)。
这些,要回到1969年开始说起。
喝水,以便尿床。
wxmang:不管用什么公式算,我相信易纲的讲话:热钱可以控制住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一)
日本商业银行都是私有,理论上讲,应该是持股股东大会拥有唯一的权力来源,并赋予银行总裁为中心的经营团队以管理权。
但事实是,大藏省(MINISTRY OF FINANCE,简称MOF)拥有第一大的权力。各银行为了仰MOF的鼻息,“窥测圣意”,创造性地设置了一个专门的职位。由于在日文中,银行职员被通称为“银行员”,其中大型银行和大型券商负责在大藏省“跑部钱进”的这位要员,就被鬼鬼祟祟地称为“MOF员”,以免业外人士看出猫腻。
大藏省的官员,几乎无例外地从东京大学(前“东京帝国大学”)的毕业生中选拔,所以各银行的“MOF员”,也大多是东大毕业生,便于拉关系。
1950到1990年代,大藏省对于整个金融业的管理方法,是所谓“运输船队作业”。二战中,双方阵营都需要大规模的海上武装护航,就是组一个庞大的运输船队,商船在中间,驱逐舰和其他大军舰在两翼,整体前进。大藏省的做法,就是以大藏省为旗舰,大型银行为两翼,弱小的地方金融机构受到围护,垄断整个日本国内的金融市场。在这样一种军事化管制中,小银行只要不得罪大藏省,几乎没有倒闭的风险。大银行则争取到大藏省的特殊关照,就可以在行业里独占鳌头,或任意吞并小银行。当然,有些银行要自主地做一些突破性尝试,也会像在场上乱跑动的球员一样,被教练狠狠修理。
MOF员同大藏省官员之间的腐败关系,放在今天,也可能让黄光裕先生叹为观止。因为道理非常简单,我们的司局长们比较小心,能“交心”的江湖朋友,也就那么三五个。而在大藏省的要员身边,要排队巴结的MOF员,50个都不止,不多弄点花样,怎么能招眼球?你想卖也得卖得出去啊,送美女已经算很小儿科了。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到1997年春,爆发了“第一劝业银行”职业股东利益输送案,东京地检署特别搜查部借机踏入了一片乌烟瘴气的金融界,从而查出了日本金融界,大藏省,中央银行三方官商勾结,贪污受贿,“过度招待”等罪行。银行头面人物(如兴业银行常务董事),大藏省重要官员等约有二百余人被起诉(非刑事案件,一般是简式起诉,即不必公开开庭,类似于我以前提过的小额法庭),判刑和前程完蛋的,不在少数。大脏省一度瘫痪。
这次横贯97,98年的“廉政风暴”能够大张旗鼓地,有始有终地完成,有几个原因:
一,日本的法制较独立成熟,无法批条子销案。
二,社会民众是非分明,反响强烈,毫不姑息。
三,舆论界的积极参与,一点不和谐,惟恐不乱不死人。
四,被抛出的,主要是MOF员和大藏省中低阶官员。真正的问题,即政客同银行总裁们(包括作为桥梁的黑帮)之间的问题,被隐匿了。因此在大佬们“丢车保帅”的冷酷指令下,打苍蝇不打老虎,轰轰烈烈地机关枪扫倒一大片。
五,日本的衰退,需要一些替罪羊来转移政客无能的话题。
风暴结束后,为了避风头,政客们没有公然反对“改组领导关系”,银行们同“亲爸爸”(现在是财政省金融厅)之间以前那种可以撒撒娇的亲密关系,也一斩而断。新到任的金融厅干部们,连一个工作午餐都不愿意同银行的联络员们(现在不叫“MOF员”啦)坐一起。这也难怪,日本的银行,全部是“年功序列制”,终身雇佣,按年资递升,金融厅的公务员们也一样。如今整个铁饭碗不容易,日本的头头们,从国王开始就有抛出替罪羊的恶习。在以前,武士对主公愚忠,是对等地得到主公视若家人的回报的(有点类似刘关张的关系)------所以日本国王的人品,绝对不如老早乡下的大名们。现在你不回报了,还妄想下人继续献身,人家傻的?一旦有个起诉,什么正社员的待遇都没有了,何必?
于是两造心照不宣,完全公事公办,每见一面,领导厉声喝斥,联络员鞠躬如捣蒜,明着演给大家,咱俩是真清白,绝对木有断背山。至于该沟通的公事?八嘎,谁管啊。
而政客同金融界上层的联络,依靠黑社会,毫无影响,但大人物们避人耳目聚一聚,再谈工作就伤感情了。而且两边都是高高在上的,具体业务上的问题都是隔靴搔痒。
于是问题反而更严重。“运输船队作业”,同李云龙一样,虽然路子很野,但每个具体经办人都把事情当成自己的家务在办。固然有蛮横乱办的,但整个船队,令行禁止,调动灵活,再弱的小船,也不担心被大哥哥们抛弃,只要专心致志做好交代给自己的任务就可以生存了。而如今军队建设条例化正规化了,遇到问题,长官不想到,没有一个兵会主动报告。
一个完美法制化的社会结构(如同无菌病房),基本可以肯定,是活力和创造力不足,甚至生存力不足的地方。
船队的解散,对做假帐的严厉调查,很快带来一系列以前不可想象的破产事件:大批证券商,北海道拓殖银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这些银行,固然死有余辜,但临死无人一顾,仿佛是毫无意义的一生,也是挺凄惨的。
小本个人认为,日本金融之失败,在1980年代“日本第一”的狂热气氛中的盲动,只是一半责任,毕竟那时候为了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资产流失,总要做点什么,哪怕是买名画呢。在泡沫破裂后,整个行业正好由于暴露出黑幕问题而遭受政府及国民们非黑即白地过度苛责,从而迅速陷入“礼崩乐坏”的失忆状态,用日本银行界的话说,就是“原来有活力的银行们,失去了灵魂”,以前做的,仿佛都是犯罪,你叫他们怎能不迷惑不安,怎敢轻举妄动?这是另一半责任,社会和所谓代表民意的ZF“善良意愿下的作恶”。
股市地价均告崩溃,整个社会又弥漫着“原来银行是这么坏啊”的气氛,迫使孤苦无依的银行为了自救(尤其是银行高官为了免于刑责),不得不强行抽贷。而银行是社会的基础,大量的贷款原本给予了制造业的中小企业。由于巨额借款的少数地产投机公司只有倒闭一途,银行能抽回资金的,就是工商企业。于是,所有的一线银行职员由以前的积极放贷扶助生产,一变而为死力抽贷,完全不顾贷款者的死活,又导致大批中小企业被扼死。小本以前提到过,日本银行在香港金融界一直占有半壁江山,到了97金融风暴,几乎在一夕之间,退得干干净净,这背后是怎样一种伏尸遍野的惨状,真无法想象。
在1998年三月,反应过来的日本ZF宣布以公有资金一万八千亿日元,强行注入各银行。1999年更是注入惊人的七万七千亿日元,以强迫半疯狂了的银行停止“经济自杀”式的抽贷。98年四月,金融厅颁布了《金融检查守则》,开始试图规范银行的作业,但同时也更进一步扼杀了银行本就微弱的创造力。
银行总算离悬崖远了一点,但问题远没有解决。一,注资几乎使银行变成了国有资产,银行家们更要对金融厅俯首帖耳,高层的腐败和黑金权勾结,其实更甚。二,整个金融业尚未处理的不良债权,据不完全统计,至少还有150万亿圆,银行根本没有脱离危险。
东大毕业的ZF精英高官们,终于亮出了滥竽充数的底牌。他们的救市方法,除了发钞和借债,对于银行就只有一个:迫使银行进行猛烈的合并整编。由于经济不振,依靠人民增加存款的业务“开源”已经无望,那么只有“节流”。合并后的超级银行,虽然各自带着巨额坏帐而来,但可用资金集中调度,抗风险能力增强。同时,合并导致业务重叠,又可以大规模裁员,从而减少支出。
这真是“何不食肉糜”。日本的特色,是终身雇佣。说它是特色,就是说,既是优点,也是缺点。终身雇佣的优点,在经济景气的时代,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但祸福相依,也就意味着它的缺点,被掩盖和积攒了下来。等到了泡沫破裂的今天,终身雇佣似乎不时髦了,优势被榨干了,于是要打破它,转为美国式的“以工作业绩评价”制度,不允许“爱社如家”。这一个转变,无疑是要日本社会脱一层皮,需要支付天量的制度成本。在歌舞升平时不思改革进取,如今日子正难过,敬酒不吃吃罚酒,高高在上的精英们一句“腾笼”,一根筋为银行贡献了一辈子的老实巴交的普通银行员们,如何能接受?
日本的昨天,是我们的镜鉴,这帮王八蛋精英们“治国若烹小鲜”,随意翻动不已,苦只苦了人民,逆来顺受地支撑。
(二)
再说一个小小的例子。
在90年代,日本的银行们积聚了巨大的坏帐。在ZF主导下,纷纷把不良债权打包出售,以抹平帐面上的坏帐数字,重新造出一个好看的资产负债表。这些债务,每包动辄十亿日元。当然,以日本人的小器精明,这些债务人也实在是刺头,基本讨回无望,才肯出手的。
接受的,往往是美资的金融公司。日本的银行,望着这些高鼻子的洋人冷笑:要想讨还这些债务,再投进去几亿元找山口组摆平吧。
听说自己的债务关系转给了洋人,田中社长立刻就傻了:我借的日本银行的钱,跟洋鬼子有什么关系,会不会把我绑架到关塔那摩去啊?听说那里拍的A片,比东京黑社会还要变态啊。
结果居然是皆大欢喜。洋人带着“日本翻译官”(这听着就别扭)来了,笑嘻嘻地好好谈:他那个桑,你没钱还是吧,要不这样,算我入股你的厂子好了,你不用还了,欠的利息就不讲了,按本金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这样我已经对你老好了,摇西?
田中老感动了:西方人就是高级,咱们去喝花酒吧!我在住友银行还有一笔借款,您行行好一起收走吧。
那么,日本银行把十亿圆的债权包卖给老美,卖了多少钱呢?
你没有看错:一日元。
(三)
大家应该注意到,我还没有说到1969年和黑社会呢。等下次吧。
被银行抛出去当替罪羊,然后又找工作的。
也是卖了1欧元还是1英镑?
感觉这次打击力度非常强硬。是什么机构在幕后指使呢?有啥细节没?
赌人民币升值,他们估计一年能升值多少或者最终要升值多少?
中国一直不加息,有说是怕加息以后更加剧热钱流入,可是金砖四国里,好像印度俄罗斯的利率都超过5%,巴西更超过10%,他们就不怕热钱流入吗?
昨天说了两段书,这一看,居然木有反馈,一眼眼人气都没有,比郭德刚还要周立波,真是情何以堪。
本来,接下来是说日本大企业对总裁的培养制度。大家既然今天有所提问,就先荡开一笔。
(一)
小本一般不做亏本多余的事,为什么现在要来这一段书?
美国对其他国家的金融攻击,据我的观察,有粟裕大爷的指挥风格。
林总对粟总(请允许我这么尊称),是很佩服的,说过一句:“粟裕净打神仙仗。”
林总的风格,是:摸不准时比较谨慎,想得很多;摸准了后下手很狠,而且穷追不舍,坏事做绝。所以林彪要看到70%的胜算,才肯出手。问题是对方也是专业技术人员,你看到了70%,他至少也能看到55%的危险,能反猜你的进攻计划。而粟总胆大,往往自己刚看到50%的胜算,已经果断出手。而此时对方只看到35%的危险,还以为不妨一搏(比如说,热钱还是可控嘛)。
而粟总出手时,并没有必胜的把握,甚至无法有全盘的计划。全靠主动出击,把敌人调动起来后,观察对方迟缓和薄弱的环节,然后果断投入老本,以无厚入有间,放手一拼。这种冒险打法,需要两大优势:一,自己指挥时随机应变的水平和命令下达速度,要高于对手。二,自己的部队,执行命令不打折扣,调得动用得上。
所以粟总的戎马生涯中,从中央获得的资源远少于林总,战功却不相上下,就因为林彪其实浪费了不少战机,而粟裕每赌必上,每上必赢(当然也有一些失算),敢打神仙仗,一点渣子都没有浪费。
以目前而言,美国不得不学习粟总,因为一,美国没有时间犹豫了。二,美国在金融战(准确说,是经济总体战)中,指挥艺术和部队的执行能力,都远胜对手(比如说,中国对手)。所以,一旦美国认为自己有了55%的胜算(由于信息单向透明,中国人会慢一拍知道),有很大的可能出手,先打起来再看,情况不妙再歇,反正中国很韬,被你撩拨一下也不会喊什么,只会庆幸总算没搞大------所以美国出手,几乎是无成本,为什么不试试?
1997年,日本为什么早不搞,晚不搞,这时候清洗了大藏省,毁灭了“运输船队作业”制度?
我上回书故意漏了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不过大家好像没有注意到。
我认为,是美国无形之手,推动日本的首相官邸,摧毁了大藏省驾轻就熟的“运输船队作业”。因为这个制度,就是蒋军所惯用的“刺猬战术”,重兵猬缩一团,强外弱内,击首而尾应。美国的花旗集团早在1960年代,已经进入日本金融市场,但强龙不斗地头蛇,而且是一整窝大蛇小蛇。不把这一窝蛇打得四散乱窜,各不相顾,美国哪里会有“猎火鸡”的机会?
在人类的三大产业中,服务业确实是最讲“道德规范”的一个,因为第一和第二产业,做得出来就是硬道理,互相比较的标准很刚性,所以诺贝尔卖炸药发财,居然也理直气壮开奖,因为你能造好的炸药出来,大家就服,就翘大拇哥。而第三产业,不制造实物,比较好坏的标准很软性,所以口头禅多讲讲道德经,就很应景。但问题是,讲有个屁用?
美国安然完蛋了,CEO被拎到国会挨骂,老头一脸无辜:你们怎么不查查GE?他私设影子公司上千,倒钱做帐比我溜多了!莱曼兄弟完蛋,CEO到今天还“祥林嫂”:那会子比我糟糕的还有,凭什么是我?
可见,在第三产业,要谁死,要谁活,是幕后老板们敲定,不是道德经和圣经敲定。敲定后,随便安个罪名,推出斩了------因为老百姓没有一个刚性的标准说,你做得明显不对,所以最高权力可以无监督地滥用。当然,这个罪名,并非“莫须有”,但按这个标准,可以严打的有很多,公平性就存疑。
同样的,“运输船队作业”虽然藏污纳垢,有先天的缺点,但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必有其合理性,凭什么,就不能念念推动日本经济起飞的苦劳,三七开地看待问题,治病救人呢?
因为美国的强力逼迫,日本ZF不得不一刀毙命。当然反过来看,如果不是一刀切,由于有黑社会的影子,稍微松动一下,这次金融体制改革就很大可能完全失败,原地踏步。
由于道德标准不刚性,没有普世的统一性,美国人就可以为所欲为,任意“杀人”。1997年,日本的ZF和人民都被美国的道德口径所洗脑,认定日本自己的银行以及金融监管体系,落后野蛮,道德败坏,不杀不足以谢“全世界关心日本之文明开化的亲切人士”。但是他们所没有想到的是,再过20年,虽然美国自己死不松口(哪怕慢豆腐判了一百多年,他儿子自杀身亡),全世界人民却异口同声,认定美国的银行以及金融监管体系,更落后野蛮,更道德败坏,不杀不足以谢“全世界关心普世文明存亡的亲切人士”,以至于到了“你不杀,我们替你杀”的地步,怎么也要出这口鸟气。
而日本的这一失足,换来的是什么?
这世界,自信最要紧。你那套不错,我的也未必赖。
(二)
小本个人看法,日本的企业家的培养,分成两个部分:
1)制造业企业家的培养。
2)服务业企业家的培养。
我们今天说的,是日本银行对于总裁的培养,也可以引申为其他日本服务业领域企业家的培养,和台湾韩国相类似领域企业家的培养(比如说,南朝鲜的李明博)。
对于制造业企业家的培养,日本的目标,是:培养“狼”。
对于服务业企业家的培养,日本的目标,是:培养“狗”。
由于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制造业大企业,无一例外是外向型的,到世界商战的丛林里,狗是不顶事的,经过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冲出来还能生存的,必然是狼。
而日本的金融服务业,掌门人几乎只培养“狗”。举个例子,日本在1980年代,银行业大举进军海外,后来退潮后,海外布点的职员被撤回。这些撤回的中层人员(比如分行经理),有海外工作经验和国际视野,当然比国内鼠目寸光的同级要优秀。但事实是,这批职员由于国内网点也在萎缩裁员,基本被弃置,卸磨杀驴,因为他们在银行内部,是没有用处的。
看中“狗”有很多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日本自古以来的“精英体制”。
日本的精英体制,是有意识地选拔少数精英,倾注大量资源培养,摆在第一线给外部对手以震撼,同时在内部给普通员工以刺激。在二战初期,日本选拔的海军航空飞行员精英,全部在一线部队,对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国飞行员,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中途岛失利,日本不仅失去四艘航母,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大批最好的飞行员,替补上来的后备力量素质很差,美军很快就看做了“猎火鸡”空战。
“精英体制”在日本产业界雇员中造成了一个独特现象:在日本大型服务企业和商社中,只有不到5%的精英职员被当作“人”,其余愚笨普通的员工,则贱如蚁蝼,如果不幸遇到不景气,更被看作“成本和负担”,砍掉一个,企业就少一个麻烦。(小企业的情况不同)
但在日本大公司工作过的人都知道,这类精英,一是很乖,在团队中往往被大多数人看做不可靠的合作伙伴,因为一有挫折,他们基本的态度是不分青红皂白顺应上级,逃避自己的责任,要指望他们为整个团队大声疾呼,申明事实,门都没有。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融入集体的打算,自己是早晚要升上去的。
第二,日本现在看似文明开化了,比印度要高级了,不以血统论人才。但其实以血统论分等级,也有好的一面,就是一些出身比较高贵而又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会有“罩着下属”的太子爷气概,发自内心有一种领袖魅力。而日本现在论出身,是要看哪个大学。有些寒门的学子,在名牌大学毕业后,野心勃勃而且行事的手段卑劣,他们也能笼络一批“蚁蝼”,但更多地出于厚黑学,随时可以抛弃。
而要当日本的银行总裁,前提条件就是:本银行服务30年,一贯精英。
所以,在日本,如果一个大企业主管能说流利的英语(比如SONY的盛田,他的英语不够好,够用),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必然明白世界的游戏规则,超出普通日本人的狭隘;如果一个大企业主管出身名门,那应该也还可以,因为日本的华族比较讲究体面,很倔,目中无人,但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如果是出身低微,就要小心,因为大家都是一身名牌,举手投足很有气派,他到底是什么货色(比如李明博),很难说,可能人品比你还要卑污。
日本银行的总裁级主管里,很大程度,是第三种人。这种人,怎么可能堂堂正正地去和无孔不入的黑恶势力斗争呢?
咱家可是每篇必花的。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4;铢钱:4。你,乐善:4;铢钱:-32。本帖花:4
林总对粟总(请允许我这么尊称),是很佩服的,说过一句:“粟裕净打神仙仗。”
有时间弄个电台节目吧,偶一定坚持午饭时间收听!
(一)
说到战后日本的黑道,先要说说麦克阿瑟。
我当然没有证据,说老麦有混过黑道,但如果日本黑道要拜的话,第一柱香可以拜关公,第二柱就要拜麦公了。
今天美国的历史学家普遍承认,麦克的驻日本占领军司令部,有大批实际操作的参谋幕僚,有明显亲左翼,亲社会主义的倾向,这从战后一系列改造日本的措施,以及代日本人民拟就的《和平宪法》,一览无余。麦克阿瑟不是笨蛋,他当然清楚这一点,容忍了这一点。
因为杜鲁门派他“经营日本”,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他毕竟是个老军人,而且自己在菲律宾临阵脱逃,把十万子弟丢给日本侵略军任意凌虐,良心上总是过不去,所以当年战场上的敌人,日本右翼死硬派,是一定要报复的。后来朝鲜战争爆发,日本国王又来屈意侍奉,大多数关在鸭巢监狱的右翼战犯被无罪释放。但在社会上,极右翼仍只能呆在地下。
极右翼地下党要发挥影响力,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连接浮上台面的温和右翼,如吉田茂;但温和右翼官位在手,不一定要听你这群过气的老愤青,那就要依靠黑道来威胁温和右翼就范。
于是,混了上千年都没什么出息的日本黑道,一下子中了六合彩。携金带银前来投奔山寨的,别说吴用公孙胜,光宋公明阁革,就有一个中队。
老麦不杀极右翼,又不许用极右翼,你说黑道不拜他,还能拜谁呢?
(二)
时至今日,都没有改变的一个事实是:每一家日本大中银行的身影里,都隐伏了至少一个黑道大佬。
由于日本社会标榜民主,同时银行是个自有资本金庞大的股份公司,经历了战后麦克阿瑟对财阀的严厉清算分拆,银行的股权被分散,没有哪一个大家族敢于公然控股一家银行。所以,日本银行的掌舵人------总裁(社长)------并不是血亲相传的。但这带来新的问题:协调。
父子相传的话,协调会比较简单。现在非血亲,一般的惯例,总裁干了5,6年后,转当董事长(会长),算是优退。但此时如果会长年富力强,没病没灾,乐于管事的话,同总裁之间,总会有些冲突。其中少数纠纷,可以交大藏省亲爸爸仲裁,但以日本男人的小器狭隘,很多摆不上台面的勾心斗角,不方便拿出来晒。这时候就需要一个不那么官式的老娘舅,不但管了,两边再不服,也不敢不听。
要搁在战前的黑道,那是提不上台面的,读书人的事,你瞎掺乎什么,八嘎。但今日人才济济,比以前提升了三四个段位不止,俨然可以组织影子内阁了,这点小事,还不拿下?
再插两个小曲。
一,日本商业报纸,是《朝日新闻》最强,记者们敢于公开给大银行的总裁穿小鞋,而其他报纸,也非常主动抢新闻,可以说无所顾忌。
二,日本各商业银行都有个总务部,相当于中国企业的后勤科加工会加保卫科。为什么说保卫科呢?这个部门,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是跟黑道世界打交道(当然基本是黑道的底层),比如职业股东(这是日本特色的黑道持股人),暴力集团,恶意投诉客服等等。
98年后,为追求经营的透明化,很多大企业大银行取消了总务部。但还有很多银行,不得不保留,原因是其他的工作,各部门都愿意分担,唯独同职业股东打交道,没人敢接手。
(三)
1969年元旦,《读卖新闻》独家抢先报道了三菱银行和第一银行的合并案,这是战后第一个全国性大银行之间的合并,一时公众震动。
但事实上,第一银行内部,尚未达成共识。社长长谷川重三郎支持合并,而会长井上薰反对合并。僵持之中,急于合并的三菱银行(可能有长谷川的赞同)故意向《读卖新闻》透露消息,以造成既成事实。
井上薰强调,三菱银行规模大,说是“平等合并”,很可能演变为“三菱吞并第一”,那么第一银行的传统就会消失。而长谷川认为,只要合并能造就日本最大的商业银行,即便演变为被吞并,也在所不辞。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关节,是双方故意“忽略”的。如果演化为吞并,出于照顾被吞并一方员工的安全感和荣誉感,那么新银行的总裁,会考虑由被吞并一方的总裁(长谷川)担任,而新银行的会长,则由三菱的现任总裁担任。
那么,井上薰坐到哪里去?
于是井上薰毫不犹豫地出手,他的“七种武器”,就是黑道。
当时日本有一位活跃的右翼分子,叫儿玉誉士夫,后来把推土机首相田中角荣拉下马的“洛克希德政治献金案”,就是他居中牵线达成的交易。井上薰请了儿玉身边的一个黑道人物,木岛力也,介入此事,说服现有的职业股东支持井上薰,并分裂赞成合并的长谷川派。
13天后,形势逆转,三菱银行和第一银行的合并案被撤回,井上薰回炉又当一次社长。井上重新掌权后,立刻同规模类似于第一银行的日本劝业银行,谈判合并,并于1971年10月合并完成,诞生了资金量为日本第一的商业银行------第一劝业银行,井上任会长。整个合并和重建新行总部的过程中,木岛又多次介入。
从此,木岛成了任意来往于会长和社长办公室的上宾,并可以介入以后各任社长人选的挑选和协调。
1997年3月,日本金融大扫荡的导火索------野村证券职业股东利益输送事件------爆发,5月,调查顺延到提供资金给该职业股东小池隆一的第一劝业银行,随后,包括多任社长在内,第一劝业银行共有11人被逮捕,前社长宫崎邦次自杀。
小池隆一不是别人,正是已过世的木岛力也的弟子,木岛在第一劝业银行地盘的接班人。
美帝控制日本的手段是:
1 驻军
2 黑社会
3 新闻界
4 还有就是美帝的特高科
驻军,是堵路的。
黑社会是捣乱的,用来掌控各个大企业,逼着大企业和黑社会同流合污。
新闻界就是引导舆论的。
特高科就是定点清除的。
现在日本开始打击黑社会,估计也是美国爸爸丢车保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