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断刀 (迄今最祥实,最全景的记录) -- 拿不准

共:💬121 🌺382 🌵1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张爱萍之子张胜可是直说不明白为何发动越战。

以他当时在军中的级别,以及他父亲的关系,都不太明白发动战争的具体原因,很难说。

不过,这场战争对PLA的震动还是很大的,的确起到了练兵的效果。

家园 是省别的方面贴补伙食费,不是省伙食贴补别的方面。

要不就特批军队点地盖几栋楼卖,京沪大概三十栋楼就足够全军都一年吃空勤灶了。还不到一年销售量的百分之一吧。用在这方面比用在别的方面不好?

家园 二战的时候美国的许多工厂都是很短的时间建成的。
家园 不打地面战,美国在朝鲜半岛打酱油?

离开地面作战,对朝鲜的打击只能是伤其皮毛.根本没用.看看伊拉克,最终还得地面作战.朝鲜有中国做后盾,没有地面战,美国能有什么收获.

家园 没错,还有熟练工人和技术

有些人总是把现在的美国想的跟70年前的美国一样,犹太佬早就把美国掏空了.

家园 你让他现在再建了看看呢?

工业体系都是一环套一环的

不说别的,钢材水泥电水从哪里来

家园 两个不同概念

“山地战中一个排的活力足足可以将一个团或者更多的军队阻挡得无法开进”——于是就算这个团“溃散”了?

家园 看了以后要学会分析

部队穿插中,迷路、失去联络、前进受阻,都是经常的事情。

至于“溃散”,很抱歉,这个词的意义和以上情况是不同的。军队组织体系瓦解才叫溃散。

家园 兵败如山

你可以搜索一下,北京老鱼写的撤退的时候他们团走错路导致被伏击后溃散的回忆(未必是个强敌的伏击)。这个故事出名来自于那个“火线连党支部会议集体决定放下武器”。其实那个故事战后我就听说了,只是不相信而已。另外中国战友同盟上有N多的参战的各级指战员的回忆:从团部首长到小小一兵的回忆,字里行间告诉你的信息看你能看出多少来。

家园 基层指挥员(营级以下)基本上都没上过战场

好多当年援助越南的陆军军官参加了战斗,他们参加反击战时候的军衔大概就是营连级。援助越南的时候可能就是战士或者非常低级别的军人。这些人作战真的是师傅级别的人了。好像廖锡龙也是有这种经历的军人,不过他的军衔当时就很高了而已。

家园 这个真的很难说,极端的例子就是苏联二战时的工业转移

直接把大型联合企业搬到乌拉尔,甚至是西伯利亚去。那地方厂房、水电、劳动力一样没有。结果一样过来了。像美国这样的,重新建设工业体系,甚至不是时间问题,只不过是金钱问题值不值得而已。就好像学了高数,去做小学数奥一样,解题的思路方法不一样了,但一样可以解出来。问题在于,既然已经学了高数,你还会在乎你的小学数奥能力吗?

家园 基层队伍在也不在的区别

迁移一个工厂容易,再造一个工厂,技术人员的培训是个严重问题。这和军队重建和军队严重减员后补充人员的区别有些相似。骨干还在的队伍稍微修整后就能恢复战斗力,然而新建的么,就不知道有多少战斗力了。

家园 只是好多地方坦克过不去才用纯步兵穿插的

79的步兵穿插很不成功。那样的条件就不该再玩老游戏了。考虑到敌情的复杂敌人的活力以及自己部队的素质,穿插成功的概率其实很低的。惩戒战争就老老实实的平推过去吧,反正我有的是物力财力,后勤供应。稳扎稳打总不会错的。回忆录中的长程穿插简直就是个大混乱。N多的特工混进部队的民工队伍,让部队防不胜防。

家园 这个要看具体情况了,关键是现在的技术发展太快了。

举个水泥工业的例子,以前一条生产线,日产二千吨就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前前后后至少是百十号人在伺候着。现在呢,日产一万二千吨,需要几个人呢?如果完全自动化,运行稳定,可能一个人都不需要,有人看门就行,当然了,为了弥补自动化水平的不足,稳定产品质量或是保障生产的安全,总是需要安排人员看着的。所有的与生产有关的知识都已经变成电脑中的程序。早期的那种人与机器的磨合,早已经被成熟的生产线调试技术取代。

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早已经可以取代了以前工厂内部的底层甚至中层管理人员,而最基层的工人如果实在必要,像以前一样,只有有最基本的受教育水平就可以满足生产线的要求。这种情况下,一家工厂本身不再是什么复杂的组织体系,而只是一个略为高级的产品。无人工厂已经不是什么科幻小说。

轻工业或者其它部门可能有所区别,但是情况是一样的,经验已经不再重要,只要人家被逼急了,连工人都可以不需要。

家园 是的,有的产品的制造的流程的确是可以标准化了

但是它还的保持一只准活跃的高技术队伍,随时可以激发所有的程序化工厂,能及时fix出现的任何技术问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