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从BBC关于中印贸易想到 -- 晨枫
温家宝在印度访问,BBC自然报导。中印在讨论自由贸易的问题,印度十分迟疑,这容易理解。报导中,BBC采访了一个在德里的来自中国的皮货作坊主,她用手工精工缝制皮靴、皮包,但现在来自祖国的廉价皮货冲击印度市场,她的日子很难过了。BBC的用意当然不善,不过这引起我一个问题:如果说中国货在西方市场的强势可以用廉价劳动力来解释,那中国货在印度市场(或者越南、泰国……)的强势就很难用廉价劳动力来解释了。倾销说站不住脚。倾销指低于成本的恶意销售。中国被指责倾销N年了,要是这么到处倾销、一倾销就是N年,中国早破产N遍了。那应该怎么解释呢?产业链?劳动生产率?算上运费都能高那么多?棉布服装这样的东西,印度是产棉的,印度纺织厂的工资不会比中国高,这差别在哪里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印度的很多行业还是工业化前的作坊阶段,成本还是没法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比的。
至于倾销不倾销的,也就是个借口,任何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产业,都会用这借口,俺们迟早也会有这一天。
转行研究政治经济了?
倾销不过是个说法罢了,分两块来看,
中国和发达国家的产业比,是工业化对工业化,机器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人工便宜成本就下来了,而且一旦形成集群效应,规模化的优势也能降低成本。
中国和印度比,工业流水线生产对传统手工生产,这个效率是不能比的,工资再低也比不上这个效率的改善,当年英国的棉布可以倾销中国就是这个道理,手工织布能挡得住别人织布机的效率么?
中国的规模效应对工业化作业有效,但是对手工作业是无效的。
晨大,这就是所谓的比较优势的差别。中国在同类行业中的产业链成熟度、规模效应、配套公用基础、社会环境等上的优势,超越了印度在人工成本、物料成本上的优势,所以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加入WTO时需要保护自己的某些弱小民族工业。
我工作的地方正在修房子,要把原来设计的小别墅改建成商业用房,旁边还在修一座按照国内标准属于板楼的建筑。五天的时间,当地的民工天天都在顶着烈日忙碌,但是工程进度嘛,套用中国的标准就是一个词:缓慢。有一天下午看见他们搅拌混凝土,终于释然:唯一的机械设备是一台以柴油机为动力的小型搅拌机,一次最多搅拌200~300升混凝土,袋装水泥(我特意查看了包装袋,从泰国进口的),用灰浆桶往工作面上送。
与之对比,北京的工地,如果规模够大,会修建混凝土站,专用的干粉罐车把散装水泥直接从水泥厂运到工地,无包装成本、低损耗;规模不够大的就向专门的公司采购商砼,一台混凝土罐车一次就能运来小二十吨,几台乃至十几台罐车穿梭往来24小时不休息。另外,普遍采用混凝土泵车(这玩意经过三一重工等国内厂商的山寨,早就滥大街了)、直接往作业面上泵混凝土。在国内的工地,一次作业、消耗数百吨水泥、几千方混凝土,那是家常便饭,无论是工作效率还是成本控制水平、自然都比仰光高了若干个数量级。
所以,相比之下,虽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至少是缅甸的五倍以上(以包吃住的餐馆服务员为例,仰光月工资不足250元人民币,北京低于1500已经招不到人了),但是如果两个地方干同样的基建项目,综合成本核算的结果仰光显然高于北京——这个例子可以作为参考。实际上,缅甸目前的化肥厂、“高速”公路(打折扣的,套用国内标准也就是二级公路的水准)、水电站等基建项目,很多都是中国人为骨干、辅以当地招募的杂工。
他们不是手工的东西强吗,可以生产手工布艺啊,皮具啊,艺术品啊,乃至佛像等等。
我们倾销,没影子的事情。您要是有机会回来到厂里去看看就知道啦。中国的工厂恨不得每天一分钟的工都不停,中国的工人是不让谁干活谁着急,一个月2000、3000就拼死拼活(他不干那么长时间也拿不到那么多钱),加上中国的机械化大工业和其他因素~~~~
洋布质量比土布好,价钱比土布便宜。
中国的工业发展已经滚动起来了,为什么印度就是滚不起来呢?
印度那个不能叫工业化,只能叫做准备开始工业化。
简单一点说,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人民的教育,组织协作能力,都是基本的要素。印度差得老远了。
工业化,特别是这种上亿人口大级别的工业化,哪里有那么容易。中国为了工业化,死了多少人,折腾了多少年才搞成一个基本的样子。
不知道俄罗斯能够保住哪些行业。个人感觉世贸真的是一把双刃剑,厉害的人用它天下无敌,不厉害的人用它只会自伤。
他印度那个哪里是工业化,最多就是几个波将金工厂罢了。
认识几个做外贸单的小资本家,普遍反映外贸没有国内订单赚钱。出口商从中盘剥是一方面。出口商压价占领市场也是一个主要原因。给Bestseller(就是在大陆占很大市场份额的那个丹麦成衣公司)和万宝路做贴牌加工的小企业中,有的同时做自己的一些没什么名气的小牌子。即便算上出口抵税,利润也主要是在这些内销的小牌子上。说白了基本就是用中国百姓的血汗,贴补了出口商和跨国公司。这个模式是否也应用于其它行业,我不知道,但估计差不多。看看国内的血汗工厂就可以想见一二。
第二个优势当然是能够恣意地破坏自然环境。以前看过一个国内筷子企业争相压价,保本甚至亏本出口占领日本市场的新闻。这不是倾销,什么是倾销。低利润的同时,是对环境的严重破坏。对这些企业来说,走正规途径肯定要亏本,只好想歪门邪道,走非正规的路子。所以,很多底端家用品市场在国内处于非常混乱的状态。大家都惦记着乱中求胜呢。全球20个严重污染城市有16个在中国(大概是这么个数字),光一句人口多是无法解释清楚的。
论个头体量,老毛子不输给任何国家;论技术开发能力,也是数一数二的,只是不知道加入世贸以后,能不能重整雄风,再次站在挑战老美的潮头上!!
哈哈,还真是挺怀念北极熊耀武扬威的时候!(玩笑话)
结果就完全不一样。
这里的案例原本解读逻辑如下,给国外加工产品利润接近于零,于是就是国内对国外进行产品倾销。想想也对。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算,还可以得出其他结论。
首先做外贸单子这公司也没亏么。不少人工还得靠这些单子养着。说大点儿,就是通过外贸单子留住了,甚至培养训练了一大批国内初级产业工人。
而且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到,通过外贸口子培养的这些产业工人,现在也开始回报国内消费者了。生产的产品向国内销售了么。
这个角度看,外贸对国内产业的促进效果,可真不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