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BBC关于中印贸易想到 -- 晨枫

共:💬557 🌺8607 🌵3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家园 还真不是

我国的人员培养过剩是从基础科研开始的,现在正逐步蔓延到工程领域。利用廉价的理科博士,中国压低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大学教育成本,然后大学老师培养很多工程师,压低全球工程师的工业产品成本。

08年还是09年,中国理工科博士年培养量从1万变成5万,一年内翻了5倍,跟美国齐平。而之前,美国大概占了全球博士产量的三分之一。作为一个博士在读,我用业余时间跟踪了世界主要国家的科研投入产出和人员队伍培养情况,发现我国实际上培养过量理科博士,来压低人员成本。现在理科博士便宜的跟塑料袋一样。这个残酷事实最后弄得我抑郁了,甚至出现自杀冲动。

家园 石油上很明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尤其是最后一张,中印的影响很大啊

家园 石油几乎永远耗不尽

但中国普通百姓能承受的起的石油正在迅速耗尽。

家园 这样的前提是人类与历史上其他生物都不同,能永生

否则,人类灭绝前一定有一个“最后一次机会”

家园 印度严重缺电,大家用柴油发电

光这点效率能高?何况印度石油大部分还是高价进口的。

为啥缺电呢,因为早几年政府不重视修电站,这几年重视起来了,不是不少中国电力企业都去印度搞建设了嘛,现在又来个新问题,电站修了不少可煤不够,因为以前不重视煤矿建设。这是个系统问题,俺估计着等过几年印度煤矿建好了就会发现没铁路,等铁路建好了估计电站又不够了,娃哈哈。。。当然了,人家也是在螺旋式上升嘛,无非就是慢点,呵呵

家园 别啊……

现在理科博士便宜的跟塑料袋一样。这个残酷事实最后弄得我抑郁了,甚至出现自杀冲动。

那俺不是现在就可以跳楼了?

聚小力为大力,亿万中的一员,保持热诚之心尽力而为。

家园 有这么严重吗?

一个同事,年轻女孩,跑到印度玩,回来好好的。

家园 这好象是圣经的惯例:成就不是靠勤奋,而是靠天资和神迹。

圣经里的人物,成败都由上帝决定。英雄从来是不需要奋斗的,只要上帝觉得他是义人就一切都有了。美国电影里这种故事也很多,倒是艰苦奋斗的少。

家园 简单解释一下吧

理工科的出身,一般说来,物理数学是学过的。

哪怕学得不好,也知道,

1,没有经过大量实验重复验证的东西,是垃圾。

2,经不起严密的逻辑推敲的东西,是狗屎。

所以,对很多理工科出身的人来说,理解,接受一个概念,一个理念,一个口号什么的,往往脑海里的第一个反应,不是说这个东西好不好,有没有用,普世不普世,而是问,有实例吗,有数据吗,有推导吗?

而学习过程中枯燥地做习题,一遍一遍地重复几百年前的人们所做的各种工作,一次又一次地再现理论所揭示的现象,以及这些过程中不停地出现谬误,出现误差,出现争辩,使得受过理工科训练的人对错误的出现发生避免有独特的理解。

更重要的,不论是理论推导,还是实验验证,没有从天而降的林妹妹。都必须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过,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这还不是科研。仅仅是学习。

家园 机器人那个,我看得睡着了

男主角太丑,女主角太装。歌舞太平庸(作为印度片来说),动作设计和拉威亚的水平是国产片香港片十年前玩剩下那种,剧情太无聊。

三傻虽然也没多好,至少看完了。印象比较好的是后半部分的某些景色拍得挺漂亮,不知道在哪儿拍的。

我早几年还挺喜欢看印度片的,看着不用动脑子,歌舞什么的又喜庆。但看多了之后就很厌,即使不过脑,也还是觉得太雷同了。做印度电影编剧的可能毫无压力。

家园 为这片子叫好的,很多都是在和教育改革挂钩

随便搜几篇国内叫好的影评看,把这片子和教育制度联系起来的绝对是主流,而且言下之意是,片子中鼓吹的那种就是该提倡的。

这片子在国内被吹得那么高,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把它归类为单纯的喜剧片。

家园 新鲜出炉的Nature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81/n7380/full/nj7380-225a.html

http://www.nature.com/news/greek-science-on-the-brink-1.9781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81/n7380/full/481113b.html

科技工作者要学会接受现实。

家园 花敬!但是我觉得你没看懂楼上的意思
家园 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
家园 中间有人删帖了,我回的不是我现在的楼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