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放船,否则我们开火” – 外媒披露南海争执细节 -- 萨苏

共:💬79 🌺79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个问题

“雪龙号的管理者(隶属国家海洋局)”至少字面看来没有和外交部有任何联系吧?MM用这个例子怎么说明外交部阻挠科研呢?莫非真的是要如“小小号”那样琢磨?

其实外交部看渔业管理部门也未必爽到哪儿去——前几年的时候是管不住渔民(据说我们的南方领海也是没什么可捞的了),总是跑到邻居的地盘上捞,传言还专找珍贵品种用违规网具捞。问题是,要是捞完了鱼跑不了,就得外交部去捞人了。

外交部本来编制就有限,事情也不算少,谁会喜欢给自己找事的家伙?

家园 小日本的用意何在呢?

不懂瞎说呀,小日本的用意难道不是在说中国的武力威胁日益严重了吗?

------

双方的对峙持续了将近十个小时,印尼海军舰艇也曾经于第二天凌晨赶到现场,而中国“军舰”发出了如下的警告 – ““放船,否则我们开火了。”

------

有点YY吧,要是说“否则开火”,为何还要对峙10个小时后再说呢?呵呵,而且印尼的军舰不是也开来了吗?

另:不懂瞎问呀,渔政船可以有武器吗?

家园 可恶了转基因
家园 靠,这渔政船怎么看都是一艘军舰啊。
家园 赞一个!

放船,否则我们开火了----如果确有其事

家园 这算啥,柿子捡软的捏

这回更要让人说保家卫国农业部了

家园 您这话恐怕有待商榷的地方

想当年,我们这边的人搭乘雪龙号,路过印度尼西亚的时候,想放下高速采样器进行采取海洋生物,雪龙号的管理者(隶属国家海洋局)不让我们采,理由是这边是争议海区,怕引起国际纠纷。于是,我们这边的人,每天晚上爬起来,在黑沉沉的夜色里,放下采样器,过几个小时,再从香甜的睡眠中醒来,拉起来采集器保存样品。

于是才有了我手里的这些样品~~~~

1、雪龙号如果不去中山站的话,航线是不经过印度尼西亚海域的;

2、雪龙号是专业海洋考察船,在争议海域包括我国未承认的别国专属经济区区域内的科学考察活动是受国际法保护的,这其中就包括东海、南黄海、南海、冲之鸟岛海区等等,东海分局的人并非海洋法外行,只要调查计划里有,东海分局的人绝对不至于胆小怕事到不敢实施调查。比方说,冲之鸟岛跟我们啥关系都没有,我们不承认日本的专属声明,认为那里是公海,就照样去调查。

当然,如果我们确实需要在别国专属经济区考察,提前通报之后,对方一般很快就会批准同意,这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只不过申请批准就等于承认对方管辖权,只要是争议海域,我们一定不会去申请而已。

假如海洋局怕事到这种程度,就不会有今年刚结束的海洋资源大调查了。

3、雪龙号的管理者是极地所,跟东海分局其实是一家人,您的朋友如果是水产系统某水产所的随船考察人员,那一定加入的是大洋队的生物组,他们的调查计划是在出航前就上报批准的,出航后不得随意更改。也就是说,在哪里取哪些样品,完全按照大洋队事先的计划确认,在海图上标明之后,雪龙号会按照计划完成调查队指定的航行任务,如果任务确实需要调整,由调查队首席科学家通过电台上报后变更计划。船长和船员只是司机,并非航行计划的决定者,不能任意调整航向航速。也就是说,您这个事不应该归罪于船员。

4、如果您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么真相很有可能是途经印度尼西亚海域的时候,生物组要求临时变更计划采样,这样的要求,有点类似于长途大巴的乘客要求临时停车去捕蝴蝶,正在赶路的船长理应拒绝。而且提出变更航行计划的人未必会承担变更计划增加的费用吧,以前就多次发生过下船赖账,海洋局自饮苦酒的事。

5、我十分怀疑您转述的这一段只是故事。雪龙号赶往南极,必须走规定的海上航线,在航线上的正常航速大约14-16节,每晚要穿越两百多公里的距离,这个接近30公里/小时的速度,您的采样设备拖在船后,只能在0-5米的浅表层起伏。

不在渔区,而在船来船往的商业航线上采样,只在表层采样,从睡下去到爬起来,每次采样距离至少要拖拖拉拉以数十公里计算,这样的样品会出什么样的科研报告呢?我对这种采样法不大赞成。

也许我是老经验,现在干事不是这个套路了,谨此商榷,得罪勿怪。

通宝推:黄河故人,乐山乐水,
家园 没有说阻止科研啊~~~

只不过是雪龙号每次离钓鱼岛太近的话,就天上日本飞机追,地上船赶,然后日本就给外交部来电,然后呢外交部再反馈到船上~~~久而久之,船上的管理者们养成了尽量不引起国际争端的习惯。又加上我们这块,出的数据少,自然是挤压我们~~~~

在印尼挨着曾母暗沙那边,生物多样性极高,不采实在是浪费啊~~~~虽然除了有一个师兄,其他人也不太喜欢给我们采,因为半夜起来很受罪。

渔民的事情,那是大家都知道的。有空写写我在黄海看到的些微所见所闻。

家园 没有,您是专业的~~~

3、雪龙号的管理者是极地所,跟东海分局其实是一家人,您的朋友如果是水产系统某水产所的随船考察人员,那一定加入的是大洋队的生物组,他们的调查计划是在出航前就上报批准的,出航后不得随意更改。也就是说,在哪里取哪些样品,完全按照大洋队事先的计划确认,在海图上标明之后,雪龙号会按照计划完成调查队指定的航行任务,如果任务确实需要调整,由调查队首席科学家通过电台上报后变更计划。船长和船员只是司机,并非航行计划的决定者,不能任意调整航向航速。也就是说,您这个事不应该归罪于船员。

我大体的解释下,高速采集器是个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东西,不需要沉下去。更不需要停船。

之所以想采,其实原来计划里面是有的,但是在我们国家的南海那个争议区域,因为离印尼实在是太近了,所以上面的管理人员就想砍掉。然后呢,大洋队的若干队员想采完全是出于课题组本身的需要,但是课题组和船上人员沟通之麻烦,您也应该清楚~~~~

走航样品采集肯定是报了的,但是,走航样品就是不耽误雪龙号开的那种,把一个筒子扔下去,筒子一头有个网,然后到一定的点就收取,把网里面的样品倒出来。所以,估计就是定计划的人都不太清楚在船上这个采集器拖的时候是不是会不小心拖到别国的专属经济区去(因为他们在船上一般是每天放三到四次,晚上总要睡觉,所以有的时候一睡过可能就拖进去了~~~)

其实这个跟英国的浮游生物自动采集器是很像的。他们的自动采集器是直接安装在船的下面,藏在水里,即使停靠了某个国家的码头,也没有人知道是不是开着,年年那么跑才采集了五十年的数据,说明了跨大西洋50年内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在下降。我们国家搞浮游的这块买不起自动采集器,所以就弄了个山寨的高速采集器来定性,反正能收集到多少样品是多少样品,大体就是这么一回事。

这个样品,其实我个人认为,如果仅仅是作为福尔马林保存的话是没有太大用处的,因为网孔太大,拖的速度太快,标本破碎很厉害(只有部分甲壳动物才得以幸免)。但是如果用dna样品保存方法鉴定他们的dna,将来也有可能会出现若干好的结果。因为跨大洋采集样品的机会不多,洋流和洋流之间其实是一种实质上的地理隔离,这对于分析生物物种的形成和种群的差异性都是很好的材料~~~

不是船员不让采,是船上的某负责人员,我也是听人说的,但是这个故事绝对可靠,因为那块样品现在归我来摆弄,吼吼~~~

您是俺的校友,我估计我说的再多就露陷了,所以我就不说了,以免被人肉,距离太近风险太大啊,说不定哪天开会还能遇上您,虽然还没有百度过您的真实身份。

家园 叫暗沙就是不露出水面的。

  中国最早宣布曾母暗沙是中国最南端的领土是在民国时期,那时联合国海洋法的奶奶还没出世呢,当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能不能控制,外国承认不承认是另一回事。

  比较难区别的是礁,有常年露出海面的,也有高潮才露出海面的,也有极本不露面的,如苏岩礁。

家园 哈哈,课题人员和船员的矛盾啊

俺基本倾向于船员的立场

大家吵来吵去,主要还是因为经费。课题组如果说你们船员给我怎么怎么开船,每天加发若干现大洋奖励,船员早就乐得连船位都不上报帮着作弊啦。

经费只有这么多,船员想的是按计划跑完拉倒,课题组想的是出来一趟不容易尽量多抓点数据,俺坐在办公室想的是完成国家任务别出事就好。

所以啦,船一出海,牵肠挂肚,回来之后,万事大吉,课题组临时要增加项目,俺是很不情愿的,嘿嘿。

话又说回来,临时增加采样项目风险确实大,您不是就有山东省海岛调查牺牲的师兄吗?

干这个行当,还是很提心吊胆的呢。

家园 渔政311船是南海舰队南救503船改装的。

  从船体看,象极了旅大级驱逐舰,可能用的是同样的舰体。

家园 快写快写,预定鲜花送给你!
家园 我靠,这样的......渔政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等着嘿嘿,先献朵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