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80年代初我们理解的存在主义及其在校园的影响 -- wqnsihs
但只是本能地喜欢他创造的故事里的世界,没上升到什么思想层面。
89年他/她进校的时候方早就走了,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体验。
方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校长,在科大口碑很好--对比之下,同是所谓改革派的温元凯的口碑说不上好。 但方的悲剧在于被捧得太高,进入到他未必能把握的领域。
方的讲话给我的印象还是搞学术的人,看不出来有什么政治上的抱负。
早先看照片和画册的感觉是画的逼真、细腻,但后来看到原作,感觉却截然不同。当时《父亲》是摆在展厅一进门的地方,首先的感觉是这幅画太大了,大概有2米多高,和画册上的感觉完全不同,有一种压过来的庄严感;其次是感觉画面并不细腻,而是颇为粗糙,但和画面中父亲面容的沧桑却是融为一体了,感觉有一种吸力。
看存在主义怎么也得看看叔本华吧,不然很难理解。是因为他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写得太古典哲学化了?
总体看80年代的哲学书有些都不是从原文翻译过来的,而且缺少注疏。
每次看到有人说起那个年头的大学生活,我就会想到“金色年代”这个词,精神层面丰富多彩。我的一个表哥也是差不多那时候上大学,学校吃的不好,每个礼拜六都会到我家,我妈给他尽可能地做好吃的。我那会儿也就是个小屁孩儿:跟在他屁股后面听古典乐,凑着抢他看的各种主义的书,更多的时候当然是被轰一边儿去,不能“耽误他学习”——这是我妈常说的话。每个礼拜天回学校的时候都给表哥带一罐子炸花生米,一手巾口袋窝头,这是表哥下一周的零食。
我当年多次见过方励之,他的讲话也听过多次。
坦率地说,他的口才不如温元凯,主要是车轱辘话太多,而且很多话题重复的厉害。
入学时83,84级一起在大礼堂听他讲,结果他说的以前不少人听过,后来就有不少学生公然退场。
这世界上能想清楚哲学问题的人有几个呢。其实大多数人就是凑个热闹。因为大陆的开放,开始认识西方,于是学生门开始自己思考问题,想偏了,想的自己激动了乱了分寸就不奇怪了。
德文版的人飘过
我们只能说是被大学上了
1、我目前的价值观
我仍然信奉于当年从存在主义得到的: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理念(当然这个不是存在主义独有的,一切不忽悠人的理论都会有,只有传销之类的骗子才会害怕人类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
(1)、独立的精神我理解就是有自己的人生明确的目标,实现的道路,完整的价值体系,并不因为任何原因而放弃或改变。
不会因为寄人篱下或者拿人钱财而改变(中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做不到自食其力的经济独立的,都得受人豢养,这也是绝大多数人无法自立,无法有独立精神的主要原因。我为了自己独立精神,已经放弃在体制内的位置,成为一个真正的自食其力者:管理咨询个体户)
而我的人生目标其实很简单:发挥自己能力,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为自我实现寻找成就感,如果能够对社会进步有点用就更好。
实现的道路就是:参与到社会进步的洪流中,找到能够人尽其才,人尽其力的机会,然后努力工作。
我的价值体系也很简单:只要有助于国家稳定,财富增加,我就应该参与,并在参与中实现自己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2)、自由的思想我的理解就是没有模板,没有范式,没有框架的思想,不相信,不接受,不崇拜任何权威、传统和意识形态。
可以海阔天空,可以信马由缰,没有对错,没有浅薄深刻。没有经过自己思考和判断的东西,一律要打问号。唯一评价思想价值的就是实践。
所以我实用主义者:没有实践过的思想,或者不能实践的空想,对我来说都无价值。
我不考虑不能解决的问题,也不考虑虽然能够解决,但是我无法参与解决的问题。
2、我对存在主义的批判
(1)、存在主义容易诱导人陷入绝望,陷入束手待毙。
因为存在主义本质上是不崇尚行动的,结果必然使人陷入冥思苦想不能自拔,是一种自私的自我安慰和解脱思想或人生观。容易导致人顾影自怜,自怨自艾。(这种例子我亲眼见过)
(2)、存在主义缺乏积极因素,看到人类的主要是本性中的下贱,卑鄙和低劣,而看不到人性中自强不息,善良,仁慈。
所以存在主义会导致一个人离群索居,自绝与社会,自以为自己高尚,实际不过是行尸走肉。(这种例子我也见过)
(3)、存在主义过于强调人自我为中心,自我的感受作为一切评价标准,容易导致人极端自私、自负和缺乏同情心。
目前一批人中(主要是一些进入官员阶层的人中----因为他们自私,所以可以不择手段,不惜代价)的有理想无道德,有能力无良心有可能就是这个的后果。(至少我见过几个例子可以肯定就是存在主义的后果)
(4)、存在主义否定了一切道德、宗教、世俗、传统对人类的约束,也否定了人类社会有永恒的价值存在。
结果就只剩下赤裸裸的人的自由意志,每一个人都可以为所欲为,结果必然导致人类自相残杀,人吃人。
当然我这种批判也是实用主义的,不是理论的,更不是形而上学的。因为我已经不喜欢形而上学的讨论问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开放已经完成历史使命了。
以后的人会更务实,更缺乏理想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情怀。某种程度更冷酷,更赞赏弱肉强食,更强调社会竞争,更追求不平等和效率。
德国人更倾向于自我内心体验,例如海德格尔就是西方最理解老子的人,可能他的思想与你介绍的观音法门近似。
但是法国的萨特,加缪等人不是这样,他们认为生活就是荒诞的,更多是人文主义情怀。与内心体验无关。
和一厢情愿。这是我后来慢慢体会出来的。因为与西方开放后,我们接触到了正宗的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也见到第一流的西方思想家,终于明白以前国内的很多东西是水货。
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