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看着四代机, 俺琢磨着, 空战将自动化, 游戏化 -- az09
工业基础就是这样累积的。 很难! 但是, 一旦做成了, 就是工业母机。 一旦做成了, 我们就可以象别人一样, 可以用一架飞机换1亿件衬衫。
即便换不到别人的一亿件衬衫, 至少,飞机做出来可以自己用, 自己就可以少做1亿件衬衫,去换别人的飞机。 呵呵。
世界的财富就是这样产生的, 世界各国的贫富分化就是这样产生的。世界各国的财富流动就是这样形成的。
所以, 加拿大的超市收银员, 拿个年薪超过10万人民币, 是起码的, 而且, 在加拿大, 收银员绝对是低收入工作。 呵呵 。
有空开帖说说高原起降的那些事吧。越是具体的问题,越能看出问题所在。也就越好玩。
比如,请教:高原起降的困难有哪些。这些困难都能通过什么方法解决。国际上能进行高原起降的飞机都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刀头走刀的时候,被加工物是被固定好的。而空战时,敌机是拼了老命也不要被你固定住的。
所以空战的动作需要看敌机的动作决定自己的动作。而不是把敌机固定好之后我想做什么动作就做什么动作。这里有一个反馈的过程。我不懂机床,好像现在还没有具备反馈能力的机床吧。。。
工业就是把原材料制造成产品的过程。工业基础个人认为包括2个方面
工业设备+知识产权。拿航材来说,最早的工业基础就是苏联援建的101号项目,设备由苏联全部提供,知识产权由苏联专家带徒弟,手把手的教。由此形成最初的航材工业基础。
工业基础是设备重要呢?还是知识产权重要,我只能说钱可以买来设备,但买不来知识产权的,而且工业知识产权与大学研究不一样的,工业知识产权是大量试错以后形成的体系式的知识,是要花费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的。
大飞机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大飞机项目带来的整个航空工业体系的知识产权提升。很多军工企业等着项目吃饭呢,项目没了,队伍就散了,散了再集中起来已经事过境迁物是人非了。
80年代SU27项目,光航材的资料就运了3辆东风大卡车,30多个人翻译了一年多才翻译完了,这就是苏联航空工业的一小小部分基础。
另外都说美国铝航材怎么怎么好,从材料科学来讲,个人认为美国没有苏联水平高,其实这个不打仗是看不出来的。
以上全是道听途说,瞎说而已。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YY贴嘛.......呵呵。
机床只是个比方, 俺要琢磨一下是否有更加类似的例子.....
有了, google汽车! 只是Google汽车是平面的。 而飞机是立体的。
--------------讨论的分割线-------------
但是, 至少, 先不打别人了, 俺们先象韦小宝同学一般, 练“凌波微步”, 逃跑, 看起来好像是可以的吧。毕竟,战场上, 自己的生存是第一重要的。 呵呵。
然后呢, 俺继续YY。
“凌波微步”是干啥用的呢? 凌波微步是一种工夫。 据史料《鹿鼎记》记载, 呵呵, 它的变幻很多, 非常刁钻, 往往在出其不意的地方, 迈出一步, 然后又迈一步, 结果, 绕到了敌人的后面, 加以突袭。
俺的意思是说。 如果足够多的传感器。 比如, GPS立体定位, 高度表, 空速, 在飞机上面各个角落安装多方位的雷达包括机群之间的互相定位的小雷达什么的........等等等等。
至少, 在航展时玩飞行表演好像是可以的。
技术一步一步累积嘛。 呵呵。
考虑到运十死重还大些。。。
『烟雾缭绕』兄过谦了。 您虽短短几行, 了了数语, 但是, 没有相关背景的人是写不出您这么多细节来的。呵呵。
俺突然不想继续写什么关于“工业基础的产生”的帖子了。 俺发现, 和明白人, 如兄台,一讲就明白的事理, 和胡搅蛮缠之人纠缠良久也不会结果。似乎没有必要为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再纠缠下去的必要。 呵呵。
俺其实一直想写一个更大一些的帖子, 是关于俺在加拿大这些年的所见所闻, 包括加拿大甚至美国的社会制度,文化, 工业,历史, 工业基础的产生, 甚至包括城市规划, 交通, 行车, 各种相关制度等等等等, 反正乱七八糟, 杂七杂八,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结合俺的一些思考, 写一个帖子。 题目已经想好了, 就叫:《和谐社会长啥样》。
为何会有如是想, 主要是因为国内正在搞所谓的“和谐社会”。 俺回国一趟, 看到了进步, 不过, 总觉得还是流于口号。
其实, 建设和谐社会, 在俺看来, 也如同建立航空工业基础一般, 是一个真正庞大的系统工程。 包括社会的各个方方面面,的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应该是个很有趣的话题。
为何一直没写呢。 主要是因为懒。 俺现在除了在网上吵架, 几乎不愿意提笔。 呵呵。
另外, 题目太大, 俺自忖能力有限, 想过把他们弄成个开放的, 西西河里藏龙卧虎, 大家都来写一写, 应该更加有趣。
什么都想弄,但是最后搞不下去的很多很多,成功的不能算多。因为国内宣传的缘故,现在大家只看到成功的部分,失败的东西看不见。
国内资源统共就那么多,你把重点投在军工上面,民生方面就肯定要大受影响。后来80年代开始,国内开始重视这方面了,给军工的资源少了,肯定影响很大;不过话说回来,80年代还像以前那样,老百姓生活水平不能大幅度提高,说的过去么?
说点别的,还有国内过去一直就是型号牵引,搞什么东西立项的时候才想到要涉及到什么学科,要给这些领域投钱搞研究(很多时候就是仿制),根本就没有预研的概念。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就是技术牵引,基础研究很受重视,技术储备雄厚,搞什么东西只要立项,立马就有现成的技术可用。现在国内的做法就是开始效仿美国,这当然是好事,但是需要资金的支持。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您得了个宝了。这算定金啊。一定要写呢,我还等着看。
比如同一篇文章,在谈粮食生产的一节中,前面一段骂粮食紧张,后面一段骂生产太策重粮食对副食生产观注不够。
军工也一样,经常是军工投入太多和军事建设不足,两个罪名一起骂。
另外说到技术,中国是后发赶超,不立项,等相关技术,自然生发出来,得等到猴年马月啊!
再者,好多东西都有了,只是了技术了解不全面,不瞄头既有的搭架子,完全闭门造车,那才真是脑残。
这个例子如何?
——同时开花也就罢了,还伴随着设计指标不断加码的问题。
——设计指标加码也罢了,对研发资金投入的预期还特别乐观。
需要。
另外不知同时开花是怎么算的,歼9是64年提出的,运-10研制工作自1970年8月下达任务后开始,强六是76年,轰8更狠是79年提出来的(毛泽东人都死了。)。
就开发起因来说,歼9和轰8是前期机型完成以后,进一步改进的计划(已定机型完成后展开对该机型的进一步改进研发是很自然的事。),强六是因为西沙海战缺乏空中支援而提出来的,运十前面说了,那是个军民两用的技术。
改开始那个破简史有三大敌人,不是左派或喷青之类的人群,或是所谓神经病和没吃过苦无知的(右派喜欢说人家斯德哥尔莫综合症,或说人家是因为没吃过苦见过事所以无知。)。
而是内在逻辑混乱,一般人情事故,和时间表。
中国空军只能靠歼六当家——这还不算“摊子铺得过大”?
导弹的例子我就不举了,HQ-3、HQ-4,包括那个“反击”计划。与此同时,是HQ-61长期难产,直到1988年赤瓜礁冲突,海军护卫舰编队都近乎于裸奔:-)
号标时就是轰六的改型。
你乱了,你谈型号时说的是进一步设计,经费上涉及的是进一步研发投入。
而谈歼六装备量时,谈的是装备数,涉及的是既有装备的,装备投入。
你在时间表这一天敌的一次打击下,已经进一步陷入了,内在逻辑混乱的状态。
下一步你是不是想谈人事问题了,小心,别进入我提到的另一个人情事故的天敌里。
翻来复去,三板斧。
没什么新鲜的。
呵呵,老兄啊,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外行了,你该不会是被盗号了吧?
——歼九是歼七的改型……起飞重量大了几倍的“改型”?技术指标从双二到双二五的“改型”(中间还有过双二八这个更加冒进的指标)?机头进气、常规三角翼布局,到两侧进气、鸭翼布局的“改型”?
——如果这也叫“歼七的改型”,那么枭龙和歼七的关系算什么?如果这也算改型,那么F-15和F-22的关系算什么?呵呵:-)
——歼八……歼八II咱就不说了,咱说说歼八I、白天型,跨音速震颤的问题,是哪一年解决的?这个问题不解决,意味着什么?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歼八迟迟不能服役,和当年沈飞拿来和西飞打擂台的歼轰八、有半毛钱的关系么?
——轰八是轰六的改型?一个最大起飞重量不足76吨,采用中单翼、双梁盒式结构的飞机,改进成最大起飞重量200来吨,采用上单翼、翼吊发动机短舱结构的飞机?我晕啊……